书城历史汉末风云录
1119800000228

第228章 庐江杂事

陆逊?眼前这个质疑他的小男孩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陆逊,陆伯言!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末吴郡吴县人。历史上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为东吴的丞相,历任东吴的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

最有名的一战便是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大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这一战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着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不过,后来因为卷入立嗣之争,陆逊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陆逊家世为江东大族,其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陆逊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着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虽然此战小利而大害,但却使得东吴兵不血刃的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不仅如此,陆逊虽置身行伍,他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只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就是如此大才,孙权却是将其生生死。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真正的军政大权。最后孙权令陆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死了陆逊。

当然,孙权之所以死陆逊,决不只是因陆逊维护太子,主要症结在于孙权认为陆逊对他的统治已经构成了威胁。因为陆逊的家世实在是太过于显赫了,陆家乃江东世家大族,从祖陆康,庐江太守,陆康子陆绩,郁林太守,陆绩从子陆瑁,选曹尚书。陆逊族子陆凯,建武校尉,陆凯弟陆胤,交州刺史。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顾邵子顾谭为陆逊外甥,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顾谭弟顾承,奋威将军。陆逊外甥姚信,太常。可见陆逊家族姻亲之显赫!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在吕蒙死后,陆逊一直镇守武昌,声望至隆。吴国的权要,上至太子孙登,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陆逊相交甚好,所谓功高震主,这就为孙权所畏忌。尤其是到孙权统治的后期,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大致已确定,孙权对外攻虽不足,然守城则有余。这时候即便是没有陆逊,东吴亦可划江自保,无何重大危险。所以孙权只让陆逊做了几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死了他。

自古皇帝多猜忌,尤其是老年皇帝的猜忌心理要重得多,孙权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他为了监视文武大臣,专门设置了两个官职:校事和察战。这使很多的大臣无辜受到陷害,但孙权却还大加重用这些校事官。孙权晚年的这些错误也大大地伤了大臣们的心,而陆逊便是其中伤害者之一。

“陆大人且宽心,他日后必定会名垂千古的!”尹铭望着坚毅俊俏的陆逊感慨的说道。

“但愿如君侯所言!”陆康亦是怜惜的拍了拍陆逊的小脑袋。

尹铭收回心神对陆康说道:“哦,对了,陆大人我这么早过来,是来给陆大人辞行的。”

“啊!”紧挨着陆康身后的陆瑶闻言心中一凉,失声惊呼。

“辞行?君侯要回襄阳了吗?”陆康亦是神色一紧。

“出来多日了,襄阳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去处理了。”尹铭说道。

陆康点了点头,说道:“也是,君侯刚刚拿下这么些郡县,时下的事情正多,是该早些回襄阳了。”

“嗯,再去给乔公辞行后就走。”尹铭说道。

陆瑶终于是忍不住开口说话了:“怎么急着走?”

“呵呵,不急不行啊,刘表苟延残喘于江陵,我可不想任其做大。”尹铭笑道。

“噢!”陆瑶垂首低应一声。

“呵呵,老朽就待庐江,早就想出去走走,现在君侯回襄阳,正好我也去逛逛,也去看看襄阳的那些老友。”陆康似乎看透了陆瑶的心思,突然笑道。

“可是,您这一走,庐江谁来管理?”尹铭惊疑道。

“我这一把老骨头了,回家养养老就好,庐江交给他们这些年轻人吧。”陆康呵呵一笑道。

“嗯,如此陆老可有合适的人选?”尹铭听到陆康如此说,想必其心中已经选好了接任庐江太守的人选了。

陆康想了想说道:“老朽的意思是由原庐江别驾从事顾和为庐江太守,不知道君侯意下如何?”

“呵呵,陆老认为他合适,就应该不会有错了。”尹铭当然表示支持,现在的目的是以稳定庐江为主,若是那顾和不行,日后在换也不迟。

“君侯、陆公,和可没有如此大的能力啊!”

尹铭与陆康说话间,顾和与关甫等一众庐江官员,恰好也在这时来到府衙,当顾和听到陆康推荐自己为庐江太守一职,于是远远的就大声拒绝道。

“哦,怎么不行啊,我看你非常适合的。”陆康望着渐渐走近的顾和说道。

顾和紧走几步来到尹铭、陆康面前,拱手施礼道:“和有自知之明,做个从事什么的还可以,这太守实在是能力有限,怕误了主公的大事。”

“那依你之见,何人最为合适了?”陆康蹙眉道。

“和之从弟,顾雍顾元叹。”顾和躬身正容说道。

“顾雍?”尹铭听的心中一紧。

“可是蔡大家的弟子,弱冠之年,即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担任合肥长的顾雍?”陆康两眼一亮,惊叫道。

“正是,不过元叹早已辞官,如今正在庐江城内。”顾和含笑说道。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时孙吴的政治家、丞相。幼时拜避怨而隐居于吴的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对顾雍的才华十分赏识,认为将来必定有所成,于是将自己的名字相赠,故而顾雍与老师同名。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表字元叹。

与陆家一样,顾氏也是江南的名门望族。顾雍从小聪明机灵,弱冠之年,顾雍即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担任合肥长。后历任娄县、曲阿、上虞地方官,所到之处都有政绩。建安五年,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以顾雍为郡丞,代理太守处理一切事务。后累迁大理奉常,兼领尚书令,封为阳遂乡侯。黄武四年,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替代孙邵当上了丞相、平尚书事,直至逝世。

历史上对顾雍的才能评价是非常高的,说顾雍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而在三国时代治国才能可与诸葛亮比美的,就有东吴的名相顾雍。至于顾雍这个人为何不出名,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不是一个贪功好利之人,即使处在高台上,顾雍也一样一尘不染,不与其他人争功,更不贪污枉法。

而且顾雍教子合理有方,他的子孙在东吴无不是权力中心的人物,如此良相,尹铭当然不介意将其招收麾下。此外,尹铭还知道一点,那就是,若不是他的插足,陆康会将其爱女陆瑶嫁给顾雍。

想到这里,尹铭不由将目光转向陆瑶,不巧的是,陆瑶也一脸深情的望着他,当他们目光对焦时,二人眼中掠过一丝炽热,瞬间又躲开了。

“主公,您看如何?”顾和望着尹铭道。

“顾雍!这样吧,我见一见他再说。”尹铭稳重的说道。

“好的,他此刻正在府衙外候着,属下这就去传他过来拜见主公。”顾和拱手说道。

“嗯,你去吧。”尹铭点了点头,想不到他们士族之间竟然如此有凝聚力,这可不是尹铭希望看到的。

“如此,我等去大厅吧!”陆康说道。

“好。”尹铭应道。

于是,一众人等簇拥着尹铭往府衙大厅行去,离去前尹铭还不忘多看了一眼陆瑶,美丽的人儿也报以甜甜的一笑,使得尹铭心花怒放。甚至怎么到的大厅他都不知道,还是众人将其推到府衙上首坐下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坐在府衙大厅的首座之上。

众人刚一坐定,顾和便领着一个浓眉大眼,沉稳老练的年轻人步入大厅之中。

“属下顾和拜见主公!”顾和进来就毕恭毕敬的向尹铭行了一个大礼。

“不才顾雍拜见君侯!”顾雍躬身一礼道。

“二位快快请起。”尹铭凝神望向顾雍,果然见其人宽厚朴实,一眼便知道是个性格内向,说话并不多的人。历史说其是每次开口却语出惊人,孙权对此也说道:‘顾公不言,言必有中’。

当然,这种说法是有些夸张的,不过这也说明其深的三思而后行这句至理名言的精髓所在。

看着一脸温和的顾雍,尹铭说道:“顾先生,我欲请汝为庐江城之太守,不知道足下可有高见。”

顾雍闻言躬身答道:“君侯樊城之策,可尽实施!”

“好,如此就拜托元叹了!”尹铭拍案而起,这顾雍果然言必有中。

“雍必不负主公所托。”顾雍重新见礼道。

“呵呵呵,我相信你。”尹铭话语掷地有声。

这边尹铭与顾雍已经确定了主从关系,可是大厅内其他的人等却有些莫名其妙了,就两句话搞定了!

可是,尹铭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去想,接下来开始安排庐江一系列的人员岗位。除太守为顾雍、守备为吕布,另外多出一个由关甫为司曹的监察司以外,庐江的其他人事大多不变,就是有变也是现任太守顾雍的事了。

尹铭在交代完了庐江的事情之后,便去向乔玄辞行,却不想乔玄听到陆康与其同行,也要跟着去襄阳。

尹铭当然答应,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自己去,他们还带上了二乔与陆瑶、陆逊,还有一个更小的陆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