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1292500000094

第94章 明文(8)

石公曰[B20]: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B21]。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B22],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B23]:”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释】

[1]诸生:明清时代经省各级考试录取人府、州、县的学生,称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2]薛公蕙:薛蕙,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直隶武平卫(今河南偃师)人,官至吏部考工郎中。校越:在越州任学官。按薛蕙于嘉靖二年(1523)免官,至徐渭考中生员的那一年(1539)死去,未担任过浙江学官。[3]国士:一国之中杰出的人才。[4]数奇(jī):命运不好。[5]中丞:明代设立都察院,其副都御史一职与古时御史中丞相近,故称副教御史为中丞。胡公宗宪: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明嘉靖年间任浙江巡抚,因抗击倭寇有功,加右都御史衔:[6]督数边兵:嘉靖三十五年(1556),胡宗宪任总督,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诸军事。[7]介胄之士:指军人。介,铠甲。胄,头盔。[8]刘真长:刘惔(tán),字真长,东晋简文帝时宰相。杜少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号。两人均不拘小节。[9]白鹿:古代以得白鹿为国家祥瑞,所以胡宗宪要上表奏问皇帝。[10]永陵:明世宗嘉靖帝的陵墓名,此代指明世宗(1522~1566在位)。[B11]有司:官吏。[B12]曲蘖(miè):酒母。[B13]齐、鲁、燕、赵:皆春秋战国时国名,后多代指今山东、河北、山西一带地区。[B14]巾帼:古代妇女所戴头巾,后代指妇女。[B15]韩、曾:韩愈、曾巩,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作家。流亚:同一类的人物。[B16]欧阳公:欧阳修,宋代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妖韶女,老自有馀态“:语出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赞扬梅圣俞诗的句子。原文是:”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B17]杀其继室:徐渭晚年神经错乱,猜疑心重,杀续配夫人张氏,因此下狱。[B18]张太史元汴:张元汴,字子荩,号阳和,浙江山阴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官至翰林侍读,故称太史。[B18]周望: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B19]石公:袁宏道自称(石公为其号)。[B20]囹圄(língyǔ):监牢。[B21]间世:隔世。[B22]梅客生:梅国桢,字客生,湖北麻城人。袁宏道之友。

【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县的生员,名声很大。薛蕙任越州学官时,非常欣赏他的才能,把他视为国家的杰出之士。但是徐渭命运不佳,屡次考试都不能中第。中丞胡宗宪听说他的情况后,就召他进自己的幕府。徐渭每次进见,都是穿着葛布衣,戴着黑头巾,在胡宗宪面前放言高论天下大事,胡公十分高兴。这时胡公正统率着数处防区的军队,威镇东南。全副武装的将士在他面前要跪着说话,像蛇似地爬行,不敢抬头,而徐渭以胡公部下一介书生的身份傲然相对。评论的人把他比做东晋的刘惔和唐代的杜甫。适逢胡公获得一头白鹿,让徐渭写一篇表文奏明皇上。这道表文呈上后,嘉靖皇帝看了很高兴。因此胡公对他更器重了。一切奏疏、簿籍,都出自徐渭的手笔。徐渭对自己的才能谋略很自信,喜好奇异计策,议论军事大多能切中要害。在他看来,世上的事没有一件是令他满意的。但是他一生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徐渭在考场失利、不被考官录取之后,就嗜酒放浪,纵情山水,漫游齐、鲁、燕、赵等地,饱览北方大漠风光。他将所见到的山势奔腾,海浪壁立,黄沙漫天,雷霆滚动,雨声如鸣,大树倒伏,深邃的山谷,繁华的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种各样的鱼鸟走兽等等,一切令人感到惊讶恐骇的景象,都一一用诗歌来加以表达。他胸中又怀着勃发的不可消磨的气概,有着英雄无路、无处立足的悲愤,所以他做的诗,像发怒,像狂笑,像激流在山峡中轰鸣,像新苗破土而出,像寡妇在长夜哀哭,像游子寒夜惊起。虽然他的诗歌体制与风格时有卑弱的缺点,但是能别出心裁,有王侯卓然独立的气概,不是那些像侍奉他人的妻妾之流的诗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他的文章具有远见卓识,气象沉郁而章法严谨,不因为模拟而有损才气,不因为议论而妨害格调,可视为是韩愈、曾巩一类的杰出人物。徐渭素来不与当时的文风合拍,对当时所谓的诗坛领袖,他都加以斥骂,所以他的文名不能超出越地的范围,真可悲啊!徐渭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就像他的诗歌,苍劲中透出秀媚的笔意,也就是欧阳公所说的”妖艳女子,即使到了老年还是风韵犹存“。偶尔他又以余力画些花鸟,也都高妙飘逸而很有情致。

后来,他因为起疑而将自己的续配夫人杀了,被捕入狱,被判死刑。经过张太史元汴的极力营救,方才出了监狱。他晚年愤世之情更加深了,也更变得喜欢假作疯颠之状了。达官贵人上门,有时他竟拒不接见。他常常带了钱到酒店中去,叫一些仆人和自己一起喝酒。有时他拿了斧头劈破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都骨折了,揉一揉碎骨就能发出响声。有时他又用尖锥刺自己的两只耳朵,刺入一寸多深,竟然没有送命。周望说文长晚年的诗文更是奇妙了。他的诗文集没有刻印,手稿藏在家中。我的同年中有人在越地做官,就托他抄录,到现在还没有寄来。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阙编》两种而已。但是文长终于因为一生不得志,满怀悲愤抑郁地死去了。

石公说:先生的厄运真是无穷无尽,因此就得了疯病。疯病没有痊愈,以致身陷监狱。古往今来文人的困苦不平遭遇,没有一个能与先生相比。虽然如此,胡公是绝代的豪杰,嘉靖帝是英明的皇帝。文长在胡宗宪幕府中受到特殊的礼遇,这说明胡公是了解先生的:白鹿表文上达帝听,皇帝非常赏识,这说明皇上也是了解先生的,只是先生本人没有做到达官显贵罢了。先生的诗文崛起文坛,扫除了近时杂乱污卑的不良习气,百世之后,自然会有正确的评论,怎么能说他不遇于时呢?梅客生曾寄我一信,信上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这人要怪,他这人要比他的诗更奇妙。“我认为文长这人没有一样不是奇怪的。正因他没有一样不奇怪,所以他就没什么顺利的。真可悲啊!

五人墓碑记张溥

【导读】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江苏)人。崇祯年间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他的文章抨击时政,内容充实,风格质朴,著有《七录斋集》。本文记述了阉党逮捕因不满朝政辞官的周顺昌时,苏州市民英勇反抗,其中五位市民领袖不畏强暴、视死如归,最终遇害的事,充分肯定了市民的斗争,批判了一些士大夫忍辱偷生的行为。文章夹叙夹议,行文简洁,感情充沛,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3],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噭噭[4],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6],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8],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9]。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10]。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B11],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B12],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B1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1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B15],素不闻《诗》《书》之训[B16],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B17],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B18],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B19],而投缳道路[B20],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B21],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B22],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B23],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B24],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同卿因之吴公[B25]、太史文起文公[B26]、孟长姚公也[B27]。

【注释】

[1]蓼(liǎo)洲周公:周顺昌,号蓼洲,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因不满朝政,辞官归里。天启六年(1626),遭魏忠贤党羽迫害,下狱被杀。[2]魏阉:魏忠贤,明后期著名太监,权倾一时,各地纷纷为他建立生祠。他死后,这些生祠都被捣毁、废弃。阉,对太监的鄙称。[3]慷慨得志:此处作贬义用,扬扬自得、踌躇满志的样子。[4]噭噭:有光彩的样子。[5]丁卯: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丁卯年。据《明史分载,周顺昌是在天启六年丙寅年被逮捕的。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6]缇骑(tíjì):明代称锦衣卫的宫校为缇骑。锦衣卫原为护卫皇宫的禁军,掌出入仪仗,至明太祖朱元璋时,成为一种特务组织,专事侦察,用刑残酷。[7]抶(chì):击。[8]大中丞:官名,属御史台,明代属都察院。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称中丞。抚吴:巡抚苏州,巡抚是省一级最高行政长官,此指魏忠贤党羽毛一鹭。[9]溷(hùn):厕所。藩:篱笆。[10]傫(lěi)然:堆积的样子。[B11]詈(lì):骂。[B12]脰(dòu):颈脖,这里代指头颅。[B13]大阉:指大宦官魏忠贤。[B14]缙绅:古代官宦将笏插在腰带里,因以缙绅代指做官的。缙,插。绅,束衣的大带。[B15]编伍:指平民。古代以五户编为一”伍“。[B16]《诗》:《诗经》。《书》:《书经》。这里代指儒家传统教育。[B17]钩党:牵连的同党。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将不顺从他们的士大夫诬为钩党。[B18]逡(qūn)巡:犹豫不决,迟疑不前。[B19]圣人:指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帝)。[B20]投缳道路:在途中上吊自杀。据《明史》载,崇祯皇帝即位后,即将魏忠贤放逐凤阳,后又下令将他捕回京城。魏忠贤行至河北阜城,听闻此消息,畏罪自缢身亡。缳,绳圈。[B21]剪发:清代以前的男子都留长发,剪短发或剃光头,除了当和尚之外,都被视为不正常。杜门:关门。[B22]视:比较。[B23]谥(shì):古代帝王、后妃、高官或其他有卓异贡献者死后,由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赠予称号,叫做谥。祟祯帝追赠周顺昌为”忠介“。[B24]户牖(yǒu):门窗,这里指家。牖,窗。[B25]冏(jiǒng)卿:即太仆寺卿,掌管皇帝车马的官。因之吴公:吴因之,名默,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吴江(今属江苏)人。[B26]太史:古代修史官,明清两代称入翰林院的官员为太史。文起文公:文文起,名震孟,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B27]孟氏姚公:姚孟长,名希孟,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长洲人。

【译文】

这五个人,是在周公蓼洲被逮捕时激于义愤而赴难的。到现在,地方上的开明士大夫请求当局,将宦官魏忠贤”生祠“废址清理后安葬这五个人,而且在其墓前树立石碑,以表彰他们的生前所为。唉,真是够隆重的了。

这五个人的殉难,距离现在入土安葬,为时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中间,那班出身富贵之家的人,慷慨得志官运亨通的人,因为生病去世,死后却无声无息不足称道的,也够多的了,何况那些乡野间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呢?单单这五位死后,名声却如日中天。那是为什么呢?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复社中那些士大夫中的佼佼者,为周公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一时间哭声震天动地。锦衣卫捕人的差役提剑前来喝问说:”谁在对他同情哀哭?“众人再也无法忍受了,就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衔任苏州巡抚的毛一鹭是魏忠贤的心腹,周公的被捕就是他主使的,吴地的百姓正对他痛恨之极。于是趁着他厉声喝问的时候,就大声呼喊着,追赶他。毛一鹭吓得躲进厕所,才免遭袭击。后来,毛一鹭以吴民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请示,经过缉查,按律处死五个人,这五位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墓中排着的五个人。

但是这五位在临刑时,意气风发,叫着毛一鹭的名字痛骂,谈笑自若,从容就义。割下的头颅挂在城墙上,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有些贤明的士大夫,出了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人的头颅用盒子盛好,最后将头与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墓中五人的尸身是完整的。

唉!魏忠贤祸乱天下时,当官的能够不改变自己节操的,天下之大,能够有几个呢?而这五位生在平民之家,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育,却能激于义愤,踏死地而不顾,这是什么原因呢?而且这时假传的诏书纷纷下达,受株连而被捕的党人遍及天下,终究由于我们吴郡人的一次愤怒抗击,使阉党不敢再加以株连治罪。魏忠贤也因此害怕人民的正义力量而畏缩,篡位的阴谋,很难突然发动。到后来圣明天子即位,他不得不在被贬的路上上吊自杀了。这一切不能不说是这五人的功绩。

从这一点来看,那么如今那些身居高位的达官显贵,一旦犯罪要受处分时,有的脱身逃走,却远近都无处可以容身,有的把头发剃光了。关起门来,装疯卖傻,不知溜到哪儿去了。他们这些人的卑鄙无耻行为,与这五位志士的死相比,究竟哪个伟大,哪个渺小呢?所以,后来周公蓼洲,忠义得到朝廷褒扬,被赠予美好显贵的谥号,死后荣耀无比;而这五个人也得以扩建了坟墓,并将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来此,没有一个不施礼下拜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啊!如果不是这样,假使这五人保住了自己的脑袋,老死于家中,以终其天年,那么,人们都可以把他们当奴仆一样使唤,怎么能让英雄豪杰一流人拜服,在墓前扼腕痛心,抒发志士仁人的悲壮情怀呢?所以我与同社的几位仁人君子对这坟墓徒有石碑而没有碑文感到难过,就替他们写了一篇记文,用以阐明正确对待生死的重大意义,以及普通百姓也可以发挥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

前面所述的贤士大夫是:太仆寺卿吴公因之、太史文公文起和姚公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