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11320100000024

第24章 民族政策(4)

这一年是贞观十五年。在这一年,唐朝发生了很多事情,有喜有悲。喜的是在松赞干布的强烈要求下,文成公主被嫁到了吐蕃。从此,吐蕃和唐朝的关系是更近了一步,因为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是非常地重视。改了很多的习俗,服饰。

不高兴的是,薛延陀最终跟东突厥开战了。薛延陀为什么会不顾李世民的警告贸然开战呢?

对于这次开战,李世民也需要负一定的责任。

这源于一次封禅。封禅是中国古代祀拜天地的一种仪式。所谓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而禅就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就算是这样祭天地也是有资格才可以的,标准就是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帝王。刚登基的时候,李世民还很谦虚,对于大臣封禅的提议表示不在乎,但是后来随着实力的增强,李世民也有了封禅的念头。

有了念头,李世民就开始行动了,贞观十五年四月,说来年二月去泰山封禅。这下,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也动了心眼:天子要去泰山封禅,必然会带着很多军队,这样边防就会很空虚,这时候不正是拿下李思摩的好机会吗?

这年十月,夷男集结了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二十万人的军队开赴大漠,进攻东突厥。刚刚建立的东突厥哪里是二十万大军的对手,李思摩只好向李世民求救。

李世民不是正在忙于张罗封禅的事吗?能有时间理会这件事?其实,李世民已经取消了封禅计划。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大臣的阻拦,主要是魏征的阻拦,其实是因为一颗星辰冲撞了太微星座。在中国传统的星相学中,太微星座代表皇帝的居所,有星辰冲撞太微星座对皇帝来说是很不吉利的。李世民随即取消了封禅计划。这下,夷男估计要倒大霉了。

既然计划取消了,就着手安排对付薛延陀的计划吧。太宗命李世勣率领六万步兵和一千二百骑兵、张俭率领自己的骑兵和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军队、李大亮率领四万步兵和五千骑兵、张士贵率领一万七千步兵等出兵讨伐。

在出征之前,李世民给班组人员开会说:薛延陀自恃强大,跑了几千里来到大漠以南,兵马疲惫。因为他没有趁李思摩不备一举攻下,也没有在李思摩进入长城以南的时候赶紧撤退。我已经悄悄的命令李思摩把周围的树和草都烧光,这样不几天薛延陀就会没有吃的了。不久前侦察兵就回来禀报说,薛延陀已经把附近的树皮和树枝都啃光了,由此可见一斑。你们到了以后先不要急于出兵,要耗着薛延陀,等他们僵持不下去马上就要撤退的时候,再一举进攻,一定可以把他们拿下。

这个策略在李世民建国前的多次战争中使用过,可谓是屡试不爽。也许有人会说,李世民每次都使出拖字诀,是不是太过老套,没有创新?但是,在人人讲究创新的时候,却不要忽略了,有些老的正是经典的,不朽的。

喜欢创新的夷男

跟李世民相比,薛延陀的首领夷男貌似很喜欢创新,因为他在应对李世民的时候,搞了一个大的创新项目。

薛延陀本来是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是西北地区古老的少数民族部落之一,习俗跟突厥本没有二异,也就是自己的骑兵非常强悍。但是在前些年与西突厥的战争中,步兵的进步势头非常大,大有胜过骑兵的架势。于是这次在攻打东突厥的战争中,夷男决定要大力推广步兵。具体就是五人一组,一人牵马,四人战斗,一旦取胜就骑上马追击敌人。

针对薛延陀这样的战术,李世民也派出了步兵作战经验丰富的李世勣,可以说这是一次新老的对决。但是,比较可笑的是,步兵作战经验丰富李世勣这次带领的是骑兵,难道他也喜欢创新?

十二月十七日,李世勣在青山附近追赶上了大度设,也就是夷男的儿子。

两军相遇之后,李唐先在一边休息,东突厥先上场作战。

我们不得不说,在很多时候创新取得的效果是真的挺好的,薛延陀这次就是一个例证。面对东突厥的骑兵,薛延陀的步兵优势明显,薛延陀的弓手把东突厥射得是人仰马翻。很快,东突厥败下阵来,骑兵都被射下来了,还有什么战斗力啊?

东突厥撤退,薛延陀奋起直追,很快就遇见了李世勣率领的精骑。有了刚才的胜利,薛延陀人马是士气大振,此时一点都不畏惧李唐的威名,照样拼杀起来。这招在李唐这边也是非常奏效,唐军纷纷坠马。

如果这样下去,李唐无疑就是重复刚才东突厥的戏码,这样还有什么看点?

关键时候,李世勣沉着镇定地命令大唐的骑兵改变策略,下马拿起长槊跟敌人决战。姜还是老的辣!很快,敌人就被李世勣的步兵打得找不着北了。

李世勣的副将薛万彻这时候已经把薛延陀负责牵马的步兵连人带马一块抓了起来,想逃?跑回去吧!

终于轮到唐军做主角了,广大的唐军奋力拼杀,斩杀了敌人三千多人,俘虏了五万多人。

大度设侥幸逃走,但是,上天不放过他的人马,漠北地区天寒地冻,没被唐军杀死,却被冻死了八九成之多。

十二月二十九,薛延陀兵败如山倒,只好派人跟唐朝和亲,企图缓和跟东突厥的关系,也好跟唐朝建立起对话权。结果,李世民告诉来唐的薛延陀使者,当初警告过你们,不要侵犯别人,你们不听,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完全是你们咎由自取。回去告诉你们头儿,三思而后行才是良训。

越挫越勇的求婚

面对李世民的这次警告,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发扬了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越挫越勇,要将求婚进行到底。贞观十六年八月,真珠可汗又派自己的叔叔去求婚。还带了很多的彩礼:三千匹马、八百张貂皮还有一个玛瑙镜。

李世民综合考虑薛延陀的情况,实力还算雄厚,态度也还算诚恳,而且要想对付薛延陀,现在有两种选择:武力征服和和亲安抚,哪一个比较合适?李世民就此征求大臣的意见。

房玄龄说现在中原刚刚安定,而薛延陀的实力还很强盛,还是和亲比较好。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答应将新兴公主嫁过去。

这下,薛延陀总算是消停下来了。

事情确定下来之后,李世民因为忙于别的事情,把这件事暂时忽略了,但是薛延陀没有忘记啊。贞观十七年六月初一,薛延陀的使者带着五万匹马、一万头牛、一万头嚢驼、十万只羊的厚礼来到唐朝。

薛延陀在貌似谦卑的表现下,其实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如果可以尽快和李唐联姻,不但可以不再遭受李唐的打击,还可以借助李唐的威名在大漠一带为所欲为。这绝对是一举两得的美差。

但是这事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那就是契苾何力。这个契苾何力在此之前跟薛延陀还有点渊源。契苾何力的母亲和弟弟在凉州,长时间没有假期,李世民就派契苾何力去凉州探亲,顺便加强对本部落的控制。谁知因为薛延陀势力的强大,契苾部落就生了归附薛延陀的心思。对于此事,契苾何力是强烈反对。唐朝待自己不薄,这样做太不仁不义。但是契苾部落的人却说现在你的母亲和弟弟已经去了薛延陀,不归顺也得归顺。契苾何力还是不答应,结果就被自己部落的人强行带到了薛延陀。契苾何力性子也是刚烈,为表自己的忠诚就割下自己的一个耳朵,当时还差点被杀了。

后来李世民听说了这件事,就答应将新兴公主嫁到薛延陀,命令薛延陀赶紧放了契苾何力,客观上讲契苾何力对于和亲这件事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李世民要悔婚

现在契苾何力阻止李世民联姻,也是因为识破了薛延陀的狼子野心。

李世民觉得自己身为皇帝不能毁约,契苾何力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真珠可汗来长安迎亲,他肯定不敢来,这样就找到了悔婚的借口。悔婚后,夷男性子刚烈,手下人又不服他,不出一两年就会病死。到时候薛延陀内部混乱,就可以趁机消灭他们。

对于薛延陀的闹事,李世民也想早点除掉他们,于是同意实行这个建议。

因此,李世民下诏要真珠可汗亲自迎亲,双方在灵州会面。

戏剧性的是,夷男不但不害怕到唐境内迎亲,对于此事还十分高兴。手下人对他此行表示担心,谁知他对李唐却是一百二十分地信任。为准备聘礼,夷男动用了所有的积蓄,看得出来夷男对于这次联姻的重视。但是长途跋涉,戈壁沙漠地一走,使得聘礼损失很多,而且没有按时到达。李世民就以聘礼不合乎要求为由,取消了跟薛延陀的和亲。

历史上对于李世民这次悔婚颇有微词,而且在当时也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影响安定。相较之下,李世民的做法确实也不算厚道。但是当时李世民是看透了薛延陀想要借助自己的势力来镇压别的部落的野心,如果和亲成功,也许某天他们会东山再起,咬自己一口。现在悔婚正是将可能有的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说,李世民的做法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而且,后来事态的发展也证明了李世民行为的正确性。

爱惹事儿的拔灼

夷男还没有迎接李世民的挑战,就已经成功实现了子承父业,因为不久夷男就死了。夷男的儿子拔灼当了薛延陀的首领。这个拔灼也是个爱惹事的主儿。他看到李世民因为忙于东征无暇顾及西边,于是决定趁机入侵河套地区。

李世民是何等聪明,早就料到薛延陀会有这样的举动,所以已经安排下执失思力防着他们。这次听说薛延陀出兵了,又派田仁会跟执失思力联合对抗薛延陀。

执失思力派遣老弱病残故意打败仗引诱拔灼进入夏州,预先埋伏在夏州的兵力一举将拔灼的兵力消灭了大半,还追出去六百多里。这就是诱敌深入的策略。

拔灼不服,又派兵入侵夏州。

十二月二十五日,唐太宗命令李道宗,征发朔州、并州、汾州、箕州、岚州、代州、忻州、蔚州、云州9州兵马镇守朔州;薛万彻、阿史那社尔,征发胜州、夏州、银州、绥州、丹州、延州、踯州、坊州、石州、隰州10州兵马镇守胜州;宋君明、薛孤吴征发灵州、原州、宁州、盐州、庆州5州兵马镇守灵州;又命执失思力征发灵州、胜州的突厥兵,与李道宗等人相互呼应。

拔灼带着自己的兵马来到长城以后,吓得快哭了,唐军可是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怎么办?撤吧!

追!李世民这样大的场面安排,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薛延陀。

贞观二十年正月初八,夏州都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进击薛延陀,大败拔灼,俘虏了两千余人,拔灼乘轻骑向北逃去。

这还不算完。拔灼生性暴躁,还好生疑,铁公鸡一毛不拔,对待他爸爸那辈的贤臣大加杀戮,任用的都是自己宠信的小人。这样的君主有人服才是怪事,于是内部矛盾终于爆发了。

这对李世民来说是个好机会。他命令李道宗和阿史那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执失思力率突厥兵,契苾何力统领凉州及少数民族的兵马,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各率本部兵马,分兵几路,齐头并进,一起进攻薛延陀。

但是这些安排基本都没有派上用场,因为被李世民派到乌罗护、靺鞨的宇文法在返程的途中,正巧遇见薛延陀的阿波将军,历史赋予宇文法这样立功受奖的机会,那还等什么?开打!

结局很明显,薛延陀败了。而且,不光败了,全国都在流传唐朝大军已经杀进来的的谣言,一时间是人心惶惶。拔灼见大势已去,赶紧带着自己的骑兵就跑了。

这样昏庸的君主一般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人人得而诛之。回纥趁机攻打薛延陀,不光把拔灼杀死了,还让薛延陀的地盘从此姓了回纥。

薛延陀跟着分崩离析,一部分向李唐表示效忠。但也有一部分人很有骨气,夷男的侄子咄摩支取消了自己的可汗称号,请求移居到郁督军山北面。

但看到敕勒各部落的首领很害怕薛延陀残余部落的来临,再考虑到可能会有的威胁,李世民就派李世勣出兵对付咄摩支。

李世勣到了郁督军山后,大部分人赶紧投降,咄摩支望风而逃。只有一群脑袋不灵光的人左右摇摆,还没等得出最后结论,就被李世勣平定了。这下薛延陀彻底消停了。咄摩支被抓到长安,结局还不错,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

唐灭薛延陀,使北部边境从此得到安定。薛延陀历经三个君主的治理,存活了二十年,至此宣告彻底灭亡,唐朝终于取得了“北荒悉平”的战果。

(第五节)亲征高丽

与高丽的渊源

高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时,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一个民族政权,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其人民主要是岁貊和扶馀人(包括沃沮和东岁),后又吸收了一些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

高丽本是汉初郡县体制中的行政单位,虽然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历经东汉、公孙氏、曹魏等的打压,仍然坚强地活了下来,都城逐渐转移到平壤,成为割据一方的政权。到隋文帝时代,也拉开了征战高丽的序幕。这里为了跟唐朝末期的王氏高丽相区别也称高丽为高氏高丽。

589年,隋灭南陈统一中国后,就开始要求周边国家为其臣属,很多国家望风臣服,高丽却对此阳奉阴违。598年,高丽先发制人攻打辽西,引发了第一次高丽与隋的战争。隋文帝对此很是气愤,准备集结全中原的兵力进攻高丽。高丽王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绝对不是隋文帝的对手,赶紧给隋文帝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没有眼力价,就是“辽东粪土臣元”,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隋文帝看到高丽王这么谦卑,也就大度地赦免了他。但是到了隋炀帝这代,高丽重蹈覆辙,仍旧四处联结反隋势力,当隋炀帝在突厥可汗处发现高丽的使臣后,明白高丽就是中原的定时炸弹,于是又发动了跟高丽的战争。

但是几次折腾之后,隋朝的国力锐减,再加上隋末农民战争,这个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到了李世民身上。本来在李世民早期,高丽还是很老实的,规规矩矩地办事,按时进贡,从来都没有怨言。但是到了贞观十六年,这种情况突然发生了转变。因为高丽内部发生了政变——那个身上带着五把刀,上马下马总是踩在达官贵人背上,还要让军队开道的盖苏文杀掉了高建武和一群大臣。另立高建武的弟弟高藏为王,自任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大权在握。

这次政变之后,有人建议李世民趁机攻打高丽。

李世民觉得这样趁乱攻打高丽,胜之不武,而且战乱中的百姓生活会被严重打扰,从此更加贫困。但是基于盖苏文的独断专行和弑君犯上,李世民决定让西北的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来骚扰他们,给他们个警告。

这时候长孙无忌却说,现在出兵,出于对李唐的惧怕,盖苏文肯定会严加防范。不如等盖苏文放松警惕,更加地骄狂不可一世再出兵打击,到时候理由充分而且胜算大。

于是李世民封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国王,而且让使者拿着节前往发布命令,算是正式认可了高藏。

有了这样的认可,在盖苏文的领导下,高丽就开始了一门心思的扩张,把李唐当作了空气一样。

那个年代,武力扩张是国家间默认许可的事情,只要你能打得过别的国家,不但不会被判刑,还会成为万众归心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