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11320100000003

第3章 隋末乱世(2)

大业十一年,杨广又出花样,再度北巡。他这次北巡,是想向突厥炫耀军威,迫使其惧服。

隋文帝时,杨坚曾帮助突厥启民可汗击败对手,后来两个国家之间和亲,启民可汗向隋称臣纳贡,关系一直非常友好。杨广即位后曾于大业三年首次北巡塞外,到达启民可汗牙帐。大业五年,启民可汗去世,他儿子阿史那咄吉继可汗位,号称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对隋朝,似乎不像他老爸启民可汗那么恭顺友好。此时裴矩负责管理陇右事务,他见突厥日渐强大,可能对隋王朝不利,就献策以削弱其实力。杨广听其计,派人出使突厥始毕可汗之弟阿史那叱吉设,封其为南面可汗,并把公主许配给他。谁知,这个叱吉设十分怵始毕可汗,知道自己要是接受了,可能脑袋就要搬家。于是不敢接受,还把这事报告了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觉得杨广就是企图分裂突厥,当然非常不高兴,于是就把这笔账记在了心里。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此计没成,裴矩又生一计。他向杨广献计道:“突厥本来民风淳朴,很容易使用离间计。但是一条鱼满锅腥,突厥中有许多人(指西域等少数民族)十分狡猾,竟然教唆始毕背叛我们大隋。听说有个叫史蜀悉的人最诡计多端,而且很得始毕宠信,臣请设计杀他。”

史蜀悉不是别人,正是始毕可汗最信任的得力宠臣。得到杨广的首肯,裴矩就假情假意地请史蜀悉来马邑互市。史蜀悉不知道裴矩居心叵测,信以为真,跟自己的部属带了马匹牛羊,赶赴马邑互市。

裴矩把史蜀悉迎进马邑,在宴席间埋伏好了人把史蜀悉杀了。看来不要随便相信别人,不知道谁会在你背后捅你一刀。裴矩派人传信儿给始毕可汗说:“史蜀悉竟然想背叛可汗,被我们收容了。突厥是我们隋朝的藩属,有背叛突厥的人,就是对我们隋朝的背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要为突厥可汗清理门户。这个试图背叛可汗的史蜀悉已经被我们杀了,现在特意前来禀报可汗一声。你的隐患已经消除了,不必再有什么顾虑。”

可这个史蜀悉是始毕可汗的心腹大臣,他谋不谋反,始毕可汗自己还不清楚?现在你二话没说就把我的心腹大臣杀了,这不明摆着找事儿吗?

但是不得不佩服始毕可汗的涵养是如此的深,居然还没有动手,继续忍了下来,不过这第二笔账也就此刻在了心里。而且,始毕可汗从此以后就不再入朝了。

大业十一年八月,喜欢旅游,喜欢玩小资的隋炀帝杨广带着自己的亲信文武大臣四处游玩,来到了北方边塞——雁门,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代县。这个雁门之所以有名,不光是风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可见雁门的战略意义是多么的重大。

而且,杨广每次出去玩都搞得声势浩大,始毕可汗自然也知道杨广又出去玩了。始毕可汗觉得这是自己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的绝好时机,于是,把全国的兵力都划拉上,率数十万人马准备偷袭杨广。

玩得兴致正浓的杨广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自然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十分狼狈,在卫队的护卫下匆忙撤回雁门郡。但此时突厥骑兵已经铺天盖地地尾随而来,接连攻下了三十九座城池,将雁门围了个水泄不通。杨广本来想趁着这次北巡边塞的机会,一来耀武扬威,二来自己还能欣赏风景,却不料竟然沦落到现在这种被人团团围住、瓮中捉鳖的地步。而且,更糟糕的是,雁门城池不大,城防也不牢固,储备的粮食只够杨广与城中十五万军民吃二十余天,情况万分危急。杨广站在雁门城楼,望着城外的突厥旌旗猎猎,不由得悲从中来,一把抱住身边只有十岁的儿子杨杲失声痛哭,感叹道:“如果长孙晟在这,我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这个长孙晟不是别人,我们在后面也有介绍,他是长孙皇后的老爸,也就是一箭双雕、留名青史的那位。

这时候兵部尚书樊子盖对杨广说:“希望陛下停止东征高丽,以安抚大家的情绪。陛下再亲自慰抚将士,并且立下条文:一旦立下大功一定重重赏赐大家。用经济利益刺激兵士的神经,一定会有人奋力杀敌,到时候还怕不能脱险啊?”萧皇后的弟弟、内史侍郎萧瑀也献策道:“突厥有这样的风俗习惯,就是可汗的老婆可贺敦可以参与军机大事的讨论。现在义公主为可贺敦,她以皇室家族成员的身份嫁到了突厥,但是心里肯定还是向着我们的。陛下可以派人跟公主取得联络,没准可以起作用。此外,现在将士心中想的就是担心陛下消灭了突厥后再次征伐高丽。如果陛下下发一道诏令,特别声明不再征讨高丽,而是专心攻打突厥。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必然会专心致志地对抗突厥,个个奋勇作战。”

好在现在杨广不糊涂,采纳了这些建议,亲自巡视将士,鼓舞将士,又发出布告征求天下有识之士,募兵勤王,以解雁门之围。

布告一经发出,报名者把门槛都踩破了。在各地奔赴雁门的勤王将士中,有一位十八岁的少年英雄,人长的帅不说,而且气质非常好。他就是李渊的二儿子、未来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婿李世民。当时李渊出任河东抚慰使,正在河东与毋端儿农民起义军作战。听说杨广在雁门被围困,但是河东战事紧张,自己脱不开身,无法前往,只好派了二郎李世民领数百精骑,驰援雁门。

李世民一行到了雁门后,就投军在雁门屯卫将军云定兴麾下。云定兴将军见来了位将门之子,又见他气宇轩昂,就把李世民请到帐中聊天。

双方坐下后,云将军感叹道:“公子如此年轻,就来军中效力,一片忠君之心苍天可表啊。但是你年纪还小,恐怕不能为国出力。现在敌人比我们的人多出很多倍,我军恐怕很难取胜。公子不如先回家,免得你老爸担心。”

没想到李世民却道:“有句古话叫‘有志不在年高’,而且,战争年代,靠的是智取,不是谁人数多就一定可以获胜。将军怎么知道世民不能为国效力呢?”言外之意就是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云定兴又说:“现在我手下的人马再加上新招募的新兵蛋子,总共不超过六千人。公子带来的唐公帐下的兵马也不过就是数百。就算这些人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之师,以区区数千的兵力对付突厥强兵,还不就是以卵击石吗?不知公子还有什么退敌的锦囊妙计?”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说:“将军,以世民之见,现在的形势,我们只能智取,不能硬碰硬。”

云定兴忙问:“怎么个智取法?”

“始毕可汗这次倾全国之力,深入我们的地盘围攻天子,肯定认为我们仓促之间不能集中大量的兵士前来救援。但是,把全国的兵力集中起来肯定也是很仓促的,而且他们对我们究竟能集结多少援兵一点都不清楚。我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张罗一下,虚张声势,白天在各山各谷之间插满隋朝的国旗,让它延绵数十里。期间把鼓擂得响一点,百里之外都能听见。突厥不知道我们的底细,一定以为我们这边的援兵到了,不敢恋战,肯定会望风而逃。要不然,敌人比我们多这么多人,就是一人打一个也把我们打死啊。况且,他们多是骑兵而我们多是步兵。他们骑着马跑过来杀我们,逃都来不及,怎么会是他们的对手?不但不能救皇上,还得搭上很多人的命。”

云定兴暗暗吃惊,张口赞叹道:“这条疑兵之计,正好可以用来吓退突厥人。公子小小年纪,竟有这样的见识,将来肯定会有一番作为的。”如果九泉之下的云定兴知道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就是李世民,一定会为自己如此准确的预见性感到万分的骄傲。

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妙计,按照他说的作了一番部署。突厥始毕可汗派出的侦察兵,看见漫山遍野都是隋军的旗帜,而且战鼓的响声不绝于耳,以为真的是大军前来救援隋军。于是赶忙十万火急地报告说隋军来了大量援兵。始毕可汗围困雁门十几天,最终没敢贸然进军。再加上杨广暗中派了使者,请突厥的可贺敦——隋朝嫁到突厥的义公主从中周旋,突厥最终放弃围困雁门,回老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