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法案解散托拉斯之后,洛克菲勒又利用股权公司将分散各地的公司股份聚集于新泽西的“标准石油公司”,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形下仍然继续称霸于商场。当时有许多专家均认为“无节制地竞争必将造成垄断市场的巨商”,大众对洛克菲勒的非议并没有减少。
外界攻击洛克菲勒为人的因素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直指他并吞同行而创建托拉斯,欺压消费大众。第二种是责怪洛克菲勒与铁路公司等大肆勾结控制市场并有违法的行为。第三种是指控他聚敛财富,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的最大富商。第四种指责是洛克菲勒最难辩白,也是最令他伤心的,那就是指责他欺侮弱小,例如前面所述白克斯太太的事件,此类事件往往被人们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使得洛克菲勒百口莫辩。他索性保持沉默,这种态度往往反而被群众认为他默认了。
此外,攻击他的尚有一些新闻界的人物。如激进派记者罗埃得,在1880年写专文就曾暴动一时,到1894年又出了一本名为《财阀与众利》的书,更使洛克菲勒处于尴尬地位。再加上罗埃得聚集许多官方的资料作为证据,就更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认为罗埃得笔下的洛克菲勒就是真实的他。当时,洛克菲勒真是骑虎难下,一方面他不同意大家对他的看法,但因为与铁路公司的约定与业务方面的秘密,他又不能随便公开反驳,以免牵出更多问题,反而对他不利。所以,他只好以沉默来代替回答。如此一来,大家都认定了他就是罗埃得笔下的暴君、财阀。
除了罗埃得的攻击之外,尚有一位塔贝尔女士为洛克菲勒在最畅销的《麦克卢尔》杂志上写了一篇“标准公司创办史”。当时,罗斯福总统正好上任,立志要扫荡垄断市场的恶势力。整个社会也都密切注意着这些大财阀的一举一动,所以这位女士的一篇专文,霎时掀起热潮,几乎人手一册。她探访了许多石油工业界的人士,甚至访问了“标准石油公司”的罗吉斯。本来公司的职员以为她要为他们辩白,都纷纷提供资料,后来见她并无此意,也就就此打住。她收集数年资料之后,在1904年发表。文中描述洛克菲勒及其下属能有今日的成就,全靠黑暗的手段、欺诈的行为得来。他认为洛克菲勒危害社会,降低商场的道德水准。她的这篇文章不只是受到大众的喜爱,还获得政治家及教会人士的好评。
罗埃得及塔贝尔的文章引导了群众心理,大家认为洛克菲勒集团必须根除。等到罗斯福上任,洛克菲勒就真正地遇到敌手,无法再以沉默抵抗批评。
罗斯福本人的道德水准甚高,在他的世界中黑白分明,他认为垄断市场与勾结铁路的人必将危害社会,所以他决心要割除洛克菲勒集团的恶势力。无论在私人信件上或公开演讲中,他均曾多次攻击洛克菲勒,认为非把洛克菲勒这样的人除掉,否则不能重建商业道德。他在1908年1月31日写给国会的一封函件上说:“国会必须严办像标准石油集团的胡作非为。阻止他们任意并吞竞争的同行、垄断市场、控制广大消费者、轻视他们的权利,设法阻止其逍遥法外。在罗埃得、塔贝尔及罗斯福总统三管齐下的时期,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指责洛克菲勒赚来的钱全是“臭钱”,以至于闹了几个笑话。起先,华盛顿有一牧师,拒绝教会收受洛克菲勒的捐款,认为那是不义之财,教会乱哄哄地闹了三个月,却突然冷淡了下去,原来那笔款子是教会自己向洛克菲勒要求的,而非洛克菲勒主动捐献的。第二个笑话是在塔贝尔的书正在畅销而人们反对洛克菲勒最甚之时,洛克菲勒捐了一千万给“普及教育委员会”及一百万给耶鲁大学。几天之后,两处都没有退回“臭钱”的现象,纽约《太阳报》嘲讽地说:“一旦钱的数目大了,它就会自动除臭了。”
那几年攻击洛克菲勒或整个集团的文章与演说就如同雨点一般不断地打在他们的头上,洛克菲勒终于忍无可忍,出面反驳。有一本叫《国家》的杂志,出来为洛克菲勒说话并指直塔贝尔的书不符合事实,净是些夸大的毁谤。随后,《宇宙》杂志、《展望》杂志及《妇女良伴》等都刊登了同情洛克菲勒的文章。
洛克菲勒不受人们欢迎的理由不外以下四点:第一,大家认为他欺压弱小,如白克斯太太的故事。虽然几经吹嘘,已与事实相去甚远,但一般人早已根深蒂固地相信洛克菲勒是这等无耻的人物了。
第二,洛克菲勒集团因商业上的关系,缺乏与广大消费者的直接接触,他们做生意的厉害手腕往往深植人心,叫人难以谅解。但一般人多半忘了这是当时商场上的普遍情形;一旦竞争松懈,企业马上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第三,他被形容为石油企业的暴君,一切不良的后果都推在他个人身上。殊不知他手下多员大将,个个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待人处事的办法。他只是将中之王,怎能将大小罪过都推往他一人身上呢?
第四,大家并不稀罕洛克菲勒所创办的慈善事业,认为它的慈善基金全部来自“标准石油公司”,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个人与公司的罪恶感。然而他们并不明白,这位巨子并非今日才开始捐赠,早在他还是个穷小子的时候,就开始用他微薄的薪水捐献给教会了。
在经年累月的攻击与儿子的鼓动下,洛克菲勒终于在1905年,挺身而出,公开地为自己辩白,反驳许多偏激或不切实际的报导。他偶尔接受记者的访问,允许报界刊登他的少数演讲稿。在公开的场合,他从来没有厉声斥责任何攻击过他的人,也未曾介入激烈的辩论或做任何愤怒的批评。他这种宽宏大量的风度曾受到《哈当杂志》的赞扬。
在1906年到1909年之间,洛克菲勒集团遭受到他们创业以来最大的考验。政府终于收集足够资料,把炮口对着“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实行扫荡工作。联邦政府一声令下,政府的法律人员立即采取行动,传讯洛克菲勒及其同仁出庭对质。很快地,政府开列了七大罪状控告“标准石油公司”及其分布于德克萨斯、明尼苏达、密苏里、田纳西、俄亥俄及密西西比的下属公司。
引导爆发此事的是由罗斯福提出,国会建立的商业管理局于1906年公布的一项报告,详细地报道了“标准石油公司”运油的实情。这是洛克菲勒集团最害怕发生的事,没想到政府一面控告,一面在报刊发表,给予“标准石油公司”当头一棒,大大地伤了公司元气。控诉的罪状有二:一为指出“标准石油公司”与铁路公司勾结,暗中减低运费并享受特别待遇;二为指出他们除了回扣之外还正式地享受各种好处。二者均有足够的证据加以支持,不但使“标准石油公司”乱了手脚,也因而促成了日后的“铁路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