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汉王朝4
11423400000008

第8章 西汉王朝的兴衰(7)

司马迁读书,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寻根究底。他也喜欢寻访名胜古迹。从二十岁那年起,司马迁到全国各地去游历。往南,他到过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最远到过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据说夏禹曾在会稽召开过各部落的酋长大会,在会稽留有禹穴的古迹。司马迁特地到禹穴进行了实际考察。他还爬上了今天湖南省境内的九嶷山,眺望了三湘的秀丽景色,并且还在沅水和湘水中泛舟,饱览了水光山色。往北,司马迁渡过汶水、泗水,到过春秋战国时代齐国、鲁国的首都,实地考察了孔子、孟子当年给学生讲学练武的遗迹。每到一地,凡是古代历史记载或传说中出名的地方,司马迁都要亲自去考察游览,访问当地的老年人,他听说战国时代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能防洪和灌溉,就特地跑到四川,爬上岷山眺望,到都江堰的离堆上去踏勘;他听说秦始皇灭亡魏国的时候,曾经引黄河水去古代铜器淹魏国首都大梁城,就特地跑到大梁,观察了城墙上当年被水淹过的痕迹,向老年人询问水淹大梁的惨状;他听说屈原怀才不遇,自沉汨罗江〔汨mì〕而死,就特地跑到长沙,在汨罗江畔凭吊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经过这次大规模的游历和考察,司马迁开扩了眼界,增长了实际知识,锻炼了观察事物的能力,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写作《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三十六岁那年,父亲司马谈因病去世。父亲生前正在着手编写一部历史书,刚搜集了一些材料,写了几篇,没有写完。临死以前,父亲拉着儿子的手再三嘱咐说:“汉朝兴起以后,海内又统一了,上面有贤明的君主,下面有众多的忠臣义士。他们的事迹都很丰富感人,我们做太史令的,如果不能把他们的业绩记载下来,就算失职。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把书写完。”司马迁流着眼泪,连连点头,接受父亲的嘱咐。

过了两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做太史令,开始编写他父亲没有写完的历史书。这时候,他有机会接触政府的各种文书档案,并且在皇家图书馆里读到了许多珍贵的书籍,知识更加丰富了,搜集到的材料也更加丰富了。

可是,在司马迁四十八岁那年,一件不幸的事情突然降临到了他的身上。司马迁有个老朋友,名叫李陵,被派去征讨匈奴。由于孤军深入,粮尽援绝,被匈奴包围俘虏了。当时有人传说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一生气,把他的全家都杀了。李陵听到这消息,就真的投降了匈奴。司马迁跟李陵认识多年,对李陵比较了解,他在汉武帝面前替李陵辩解了几句,因此触犯了汉武帝,受到了腐刑的处分。腐刑就是割去生殖器官,是使人丧失生殖能力的残酷刑罚,虽然不至于危及生命,却让人蒙受极大的耻辱。

司马迁感到在人格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内心十分悲痛,他几次想要自杀,可是一想到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又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决心要坚强地活下去,把那部历史书写完。从此,他利用已经搜集到的材料,夜以继日地发愤著书。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在五十三岁那年,司马迁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五十二万多字。其中包括本纪十二篇,记载帝王的事迹;表十篇,用列表的方法记载大事和重要人物,补充本纪;书八篇,记载重要的典章制度、天文现象、政治设施和社会经济生活;世家三十篇,记载诸侯王和孔子、陈胜等特殊重要人物的事迹;列传七十篇,记载重要人物、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是本纪和列传,因此后人称它为纪传体史书。自从《史记》首创了这种纪传体以后,中国历代的正史,即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以《史记》作榜样,采用纪传体这种形式来写的。

司马迁写的《史记》,不仅内容详实可靠,是一部了不起的历史书,并且文字生动优美,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栩xǔ〕,因此也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著作。司马迁表现在《史记》中的思想是很进步的。他爱憎分明,对历史上的明君、贤臣、义士和农民起义领袖,大力褒扬歌颂;对暴君和奸臣酷吏,无情讽刺鞭挞。对当代的历史,不管好事坏事,都能够如实地记录下来。对好事不夸大,对坏事不隐瞒,就是对当代皇帝汉武帝的缺点和过失,也给予恰如其分的叙述。司马迁希望通过对历史上经验教训的叙述,使人们预见到未来的前途。他的进步思想和严谨的写作态度,直到今天也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霍光辅政

汉武帝的继承人是汉昭帝。昭帝刘弗陵即位的时候才八岁,国家大事由司马大将军霍光替他代管。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十多岁的时候,霍去病把他从家乡接出来,让他做了汉武帝的侍从官。汉武帝喜欢霍光诚实忠厚,很快提拔他做了侍从官的首领。霍去病去世以后,汉武帝又把霍光提拔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掌管皇帝的车马和宫殿门户。霍光办事小心谨慎,二十多年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汉武帝七十一岁那年,体弱多病,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就指定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在自己死后接替皇位,并且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叫他辅佐年幼的皇帝管理国家大事。

霍光担负这样重大的责任,工作更加勤恳谨慎。他公正无私,赏罚分明,把国家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条。他帮助汉昭帝办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少政府向农民支派的官差,使农民能够安心生产。缺少种籽和口粮的农民,政府还贷给他们钱或实物,免收利息。

由于霍光辅佐汉昭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因此他的成信越来越高,只要一提起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名字,老百姓没有不佩服的。可是,朝廷里那些想跟霍光争权的人,认为霍光碍了他们的手脚,使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却恨透了霍光。

左将军上官桀是第一个想跟霍光争权的人。他和霍光是儿女亲家,他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做妻子。上官桀为了跟霍光争权,通过汉昭帝的大姐盖长公主的帮助,把自己的孙女、上官安的六岁的女儿嫁给了汉昭帝。过了几个月,这个六岁女孩子就被立为皇后。因为这个关系,上官桀就被封为安阳侯,上官安被封为桑乐侯,成了皇亲国戚,不仅地位更加显贵,而且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近汉昭帝。

盖长公主帮助上官桀,上官桀想找个机会报答盖长公主,他听说盖长公主有个情人叫丁外人,就跑到霍光那里去给丁外人求封。霍光不徇私情,他直话直说地告诉上官桀:“高祖在世的时候,立下规矩,无功不得封侯。丁外人没有功劳,你没有理由替他求封。”上官桀又恳求说:“不能封他为侯,拜他做光禄大夫总可以吧!”霍光说:“那也不行,丁外人的名声很不好,什么官职也不能给他。”上官桀碰了一鼻子灰,很不高兴,他跑到盖长公主那里加油添醋地诉说一番,使得盖长公主也恨透了霍光。

为了反对霍光,上官桀、上官安和盖长公主又去联络御史大夫桑弘羊。桑弘羊曾经替汉武帝搞盐铁专卖,又是个会理财的专家,有过功劳。他以这些功劳作为本钱,想替自己的子弟在朝廷里谋个官做,可是霍光不同意。霍光说:“你桑弘羊有功劳,皇上赏赐你。你的子弟不能靠着你的功劳做官,应当凭他们自己的本领吃饭。”因为这个缘故,桑弘羊也恨透了霍光。桑弘羊看到上官桀他们这个集团里都是皇亲国戚,又有皇帝的姐姐盖长公主做靠山,认为准能斗得过霍光,他就参加了这个集团。

霍光平日办事小心谨慎,上官桀他们挖空心思也找不出霍光的差错。他们这些人都和燕王刘旦有联系,于是就想利用燕王刘旦来反对霍光。有一次,霍光到长安附近的广明去检阅军队,并且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里去。上官桀等人就用燕王刘旦的名义,伪造了一封书信,送到汉昭帝那里去告发霍光。信上说:“霍光出去检阅军队,盗用了皇上的仪仗队,耀武扬威,十分骄横;他又自作主张,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里去。看起来霍光这个人野心很大,恐怕想要谋反。我愿意交还燕王的大印,回到长安,到皇宫里来担任皇上的警卫,镇压奸臣的叛乱。”

汉昭帝把这封告发霍光的信仔细看了几遍,就收起来了。上官桀急于把霍光赶下台,赶快进宫去追问汉昭帝这事如何处理。汉昭帝回答说:“等霍光阅兵回来再说吧。”

第二天,霍光阅兵回来,听到有人告发他,就躲在偏殿里不敢去见汉昭帝。汉昭帝一上朝,看到文武官员当中没有霍光,就问道:“听说大将军阅兵完毕,已经回朝,他在哪儿?”左将军上官桀赶快回答说:“大将军因为被燕王告发,所以不敢进来。”汉昭帝说:“叫他进来,我有话对他说。”

霍光听说汉昭帝叫他,赶快来到殿上。他自己摘下帽子,跪下叩了一个头说:“臣罪该万死,听候皇上发落!”汉昭帝抬一抬手说:“大将军请起来,戴上帽子。我知道这封告发你的书信是假造的,你没有罪。”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这封书信是假造的呢?”汉昭帝说:“大将军到广明去阅兵,是在京城附近的地方;调校尉去大将军府,也还不到十天。燕王在遥远的北方,他怎么能够知道这些事?就算他能知道,马上派人送信来,今天也还送不到京城。再说,大将军如果真想造反,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因此,我认为这一定是有人想要陷害大将军,才假造了这样一封书信。我虽然年轻,却也看出了它的破绽,决不会上当。”这时候,汉昭帝才十四岁,他就能把问题分析得这样清楚,使得朝廷上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汉昭帝不但没有治霍光的罪,并且还当场下令,要追查假造书信的人。上官桀怕追查下去查出他们这个阴谋集团,就劝汉昭帝说:“这是小事情,陛下不必追究了。”汉昭帝却没有听信他的话,还是一个劲儿的追查。

上官桀见汉昭帝继续追查,怕阴谋败露,就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他们屡次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汉昭帝每次听了都大发脾气,他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临终前嘱咐他辅佐我治理天下。他帮我办了许多好事,这是有目共睹的。今后再有人诽谤他,我一定要重重责罚。”从此以后,上官桀他们才不敢再说霍光的坏话了。可是他们还不死心,又布置了另一个阴谋,由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在厅堂四周埋伏下武士,准备乘公主劝酒的时候,命武士们冲出来,把霍光杀死,然后再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上官桀他们的这一个阴谋,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就败露了。霍光奏明汉昭帝以后,杀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一伙。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见事情不妙,都自杀了。一场叛乱平定了下去。

霍光辅佐汉昭帝十三年,年轻的汉昭帝在二十一岁那年就去世了。昭帝没有儿子,霍光和皇太后商量,决定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做皇帝。没想到昌邑王刘贺是个荒淫无道的家伙,据说即位才二十七天,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应当做的事情,像这样的人实在没有办法叫他做皇帝。因此,霍光跟丞相杨敞、车骑将军张安世、御史大夫蔡谊等文武大臣商量,决定奏请皇太后批准,废了昌邑王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皇帝,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的时候也只有十八岁,霍光又辅佐他六七年,教他怎样做一个好皇帝。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患病去世。汉宣帝和皇太后亲自为霍光主持丧礼,用十分隆重的礼仪把他安葬在茂陵汉武帝的陵墓旁边。昭君出塞

匈奴在汉武帝的时候被打败了。从那以后,大规模的南侵已经不可能了,小规模的骚扰还是经常发生。由于汉朝在西北方面布置了强大的兵力,所以匈奴的骚扰常常很快就被打退。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发生了五个单于争统治权的斗争,争来争去,形成为郅支〔郅zhì〕单于和呼韩邪〔这里念yē〕单于南北对抗的局面。最后,郅支单于打败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带兵南移,投降了汉朝。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见汉宣帝。汉宣帝用十分隆重的礼仪接待他,赏赐他一套上等的衣帽,一颗系着紫色绸带的金印,一口上等的宝剑、一把佩刀和弓箭、檠〔qǐ〕戟等武器,一辆用珠玉装饰起来的车子和十五匹拉车的马,此外,还赏赐他黄金二十斤,钱二十万,绸缎八千匹,丝绵六千斤。汉宣帝带领合朝的文武百官、各少数民族的酋长、诸侯王和长安城里的百姓,亲自出长安城迎接匈奴贵宾,在渭桥旁边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然后汉宣帝请呼韩邪单于一起登上渭桥,人们朝着皇帝和远方来的贵宾高呼“万岁”。呼韩邪单于见到这样的大场面,十分感动,不断地向汉宣帝道谢。接着,汉宣帝请呼韩邪单于出席皇宫里的宴会,请他参观了皇宫里收藏的珍宝。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月。回去的时候,汉宣帝派长乐卫尉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等。带领一万六千名骑兵护送他回国。汉宣帝还派人先后送去了三万四千斛粮食给匈奴人吃。

郅支单于看到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后得到这么多好处,同时他也害怕汉朝派兵支援呼韩邪单于进攻他,所以他也赶快派了使者来朝见汉宣帝,送来许多土特产。汉宣帝也非常客气地接待郅支单于的使者,回赠了许多贵重礼品。但是郅支单于和汉朝的关系总比不上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怕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向他进攻,就只好往西迁移。

昭君出塞汉宣帝在位二十五年,到四十三岁那年去世了,他的儿子刘奭〔shì〕继承皇位,就是汉元帝。

汉元帝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又一次到长安来。他为了表示要和汉朝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请求汉元帝答应他跟汉朝结亲。汉元帝同意了他的请求,派人到后宫去物色才貌双全的宫女,准备以嫁公主的礼节嫁给呼韩邪单于。

在汉元帝即位之初,谏议大夫贡禹曾建议减少宫女,已经把许多宫女打发出去了,但是留下来的宫女还不少。这些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被选进皇宫,就好像飞鸟被关进了笼子,失去了自由。许多宫女盼望能够让她们从皇宫里出去,嫁个丈夫,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现在要远出塞外,嫁到匈奴去,那里天寒地冻,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大不一样,因此她们又都犹豫起来,不愿意应选。

有个叫王嫱〔qiáng〕的宫女,出身于小康家庭,幼年念过几年书,学名叫做昭君。她刚被选进宫里不久,还没有见过皇帝。王昭君听说匈奴想和汉朝结亲,觉得这是关系到匈奴和汉朝和好的大事,她决定应选到匈奴去。经办这件事情的官员禀明汉元帝,为王昭君准备嫁妆,并且找了个匈奴女人来,给王昭君讲解匈奴的风俗习惯,教她学习匈奴的语言,演奏琵琶、胡琴等西域地方的乐器。王昭君用心学习,没有多久,就学会了匈奴话,会演奏非常动听的乐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