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11443100000015

第15章 施展抱负(2)

此次对匈奴的出兵,汉武帝起用了很多的年轻将领,这四个人当中除了李广,其他三个都是年轻人,他们都没有和匈奴正面交锋过。自从文帝刘恒开始,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军一直是汉朝的隐痛。因为所谓的大将军都是靠死打硬拼,用血汗一点一滴铸就的。现在汉武帝起用这些年轻将领,就是希望用自己的魄力,来为汉朝培养一批中坚将领。

现在机会就摆在卫青等人面前,能不能抓住机会,铸就辉煌,就要看他们自己的了。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想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大将军,也需要好运气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在这四个人当中,卫青无疑是最具实力、最受运气青睐的一个。他一到关市就放开手脚大干起来。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战争和打架是一样的,所谓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指的就是在敌人看来你不怕他们,并且很想揍他们,还对打架有着跃跃欲试的渴望和激动,这样一来,敌人多半就会怵你了。而卫青此次出征,正是怀抱着这样的激情和渴望出发的。

他就是要证明给全世界看,他这个被异母兄弟欺负、被刘嫖欺负的骑奴,不是个懦夫。而战场正是他展现自己才能的最佳舞台,因为卫青生来就是属于这个舞台的。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极具打“群架”潜力的卫青所带领的军队像是疯了一样,见着匈奴就追着咬。匈奴人以为自己就够野蛮了,没想到今天见着更野蛮的了,而且这些人野蛮还有点丧心病狂的意味,结果匈奴人一下子就懵了,最后只好发挥自己的最后一个特长——疯跑。

卫青的部队还没有玩过瘾,看到匈奴人跑了,就开始在后面追,这一追就追到了龙城。

龙城,是匈奴的著名城堡。因为他们在此祭祀龙神,所以起名龙城。

最后,卫青玩过瘾了,清点了一下人数,匈奴被消灭掉约七百人。

七百个人头,对卫青来说,算不上什么大数目,但如果以此为参照物,对公孙敖来说,就是个堪比天文数字的大数目了。在三个年轻将领中,他输得最惨,他率领的七千余骑军像肉包子打狗一样,全被匈奴吞了。公孙贺的情况比公孙敖稍好一点儿,兵倒是没折损,但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白跑了一趟。

但相比他们来说,李广的情况可能更差一点儿,因为他被匈奴人活捉了。

对于李广的名讳,匈奴人早就有所耳闻。因此,在李广率军前往进击匈奴的时候,匈奴人的首领就说了,你们一定要活捉李广回来见我。

匈奴人之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就是因为他们仗着自己有人数上的优势。当然,我们知道即使人多也不一定能胜,战争是讲究技巧和战术的,不是做加法,人海战术不一定能取得完胜。但匈奴这次最终胜出,就是因为他们占尽了天时地利,草原辽阔,两拨人马面对面地互相战争,还是人多比较占优势。而李广这次出征,在人数上恰恰没占到任何优势。匈奴此次大言不惭地说要生擒李广,更重要的是抓住了李广的一个致命弱点。

我们知道李广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艺高人胆大。当年他曾经带着一支小分队追赶匈奴特务,在半路上碰见匈奴部队的时候,他的胆大竟然成功吓走了彪悍的匈奴骑兵。

但匈奴骑兵也不是傻子,不会两次掉进同一个坑里。他们暗暗发誓:只要你李广敢来,我们就敢打你个有来无回。果然,这次真的被匈奴人说对了,他们先是将李广军打败,然后将李广活捉了。分析李广失败的原因,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爱冒险曾经是他的制胜法宝,但是看穿了李广招数的匈奴人,这次就利用李广的冒险成功地将他活捉了。

李广被匈奴人生擒后,没有装酷,也没有装傻,而是装重伤。匈奴人将装作重伤的李广装进网兜,用两匹马晃悠着准备拉回去向自己的领导请赏。这些得意忘形的匈奴兵却再一次被李广忽悠了。

在开始的时候李广装重伤,匈奴兵还有所防范。李广看他们戒心很强,在网兜里晃悠的时候心里就有了一个妙计——装死。没想到这一下,匈奴兵就真的上当了。

为什么呢?因为匈奴领导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强调了很多回:我要的李广必须是活蹦乱跳的,死的不行。现在李广已经死了,也没办法回去请赏了,但总归得拖回去。之后,就没人在意这个已经“死了”的李广了。

李广被拖着走了十余里后,眼睛睁开一个小缝观察周围的情况,结果找到了一个绝好的逃生机会。在他旁边有一个匈奴兵,身跨好马,背负良弓,但是神态松懈。李广心里暗暗高兴:老天真是开眼,让这么一个新兵蛋子来看管我李广。

李广暗暗酝酿了几口气,一个鲤鱼打挺,腾跃而起,一下子就扑到了小兵身上。这个小兵估计当时正在走神,李广这一跳吓得他以为白天遇到了鬼,还没回过神儿来,就被李广夺了箭和马,人也被推下马,眼睁睁地看着李广逃了。

看着李广狂奔的背影,所有匈奴兵都大声惊呼:“快来人啊,飞将军还活着,快追!”

于是几百个匈奴骑兵饿狼一样开始追赶李广,李广的“飞将军”可不是浪得虚名,那是绝对经得住考验的,不仅如此,李广还占到了便宜,因为匈奴领导说了自己要活着的李广,所以这拨匈奴兵都不敢放箭,怕射死李广。但李广没有这样的顾忌,他一边跑,一边回头射击匈奴。来一个射一个,来两个射一双。李广的箭术我们早就有所耳闻,那个“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人不正是他吗?而这次,李广也是箭无虚发。

拼命跑了几十里地后,李广最终将这拨人成功甩掉了。之后不久李广就看到了自己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兄弟,于是一起回长安,向汉武帝汇报思想工作去了。

其实李广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猜到结局是什么样。果然,汉武帝在听完汇报后,对着李广大吼一声:拿下!做军人的都知道,不管在战场上遇到什么意外,都要愿赌服输。

同时被拿下的,还有公孙敖。刘彻给他们安排的后路是:斩。当然,李广和公孙都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因为他们用钱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在汉朝,凡是被定为死罪的,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以命抵罪;二是拿钱赎命;三是接受宫刑。在这三条中,中间那条最人性。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活命就是最好的事儿,钱可以以后再挣。

但能够救命的这个钱不是个小数目,总共要六十万。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六十万也不是很容易就能拿出来的。但是对李广和公孙敖来说,问题应该不是很大。不过如果你没有忘记历史的话,曾经就有一个人因为这六十万块钱,而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就是司马迁。当年司马迁在不合时宜的时候给李陵求情,结果被判处死刑。家里人也想要他活命,但是六十万纵然是砸锅卖铁都凑不出来,最终只好选择宫刑。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都是当官的,司马迁就这么穷呢?因为司马迁的工作就是研究历史,专业不吃香,经费自然就多不了,就算是想贪钱,也是找不到门路。这样的职业纵然司马迁干一辈子,也捞不到几个钱,所以只能接受宫刑。然而就是在经受了这样的非人折磨后,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最终成就了“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命运,也战胜了当年判处自己死刑的汉武帝。

回头再说这次进攻匈奴,有其他三个战绩不好的人作参照物,卫青的胜利就显得更加伟大了。于是凭借着七百个人头的战绩,卫青被汉武帝赐爵关内侯。虽然这个关内侯有个好听的名声,但是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收入,不过好歹是个侯了。

对于卫青来说,封侯倒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这次战役使他名声鹊起,一下子奠定了他在军中的地位。尽管如此,卫青为人还是非常低调,并没有因此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他待人还是那么随和,而且一如既往地谦卑有礼,这一切都源于卫青的出身和生活经历(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讲到)。卫青的种种表现,最终使他一举摘得年度最受欢迎桂冠。

收复河南地

对于上次出击,汉武帝觉得还有些意犹未尽,匈奴更是不肯罢休,毕竟之前匈奴享受的是汉朝一直以来的尊重和无偿的厚礼。现在汉朝想翻身农奴把歌唱,那我匈奴的好处去哪儿捞?被经济利益驱动的匈奴最终选择了争取权益,于是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再次来骚扰汉朝了。

这次匈奴出兵,他们带的人并不多,只数千人。不搞大的战争,就是小规模的游击战,骚扰了你我就跑,趁你不防备的时候我再来骚扰。这样的作战方式后来被伟大的红军继承了,整得小鬼子是哭爹喊娘。汉朝人民也经不住匈奴这样不定时的骚扰,于是屡屡让匈奴人得逞。这拨匈奴人后来更像吸大麻上瘾了一样,抢完了走,走了再来抢;再走,再抢。在众多遭殃的地区中,渔阳是最惨的一个(渔阳就是现在的北京市密云县)。

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后,自然是不会坐视不理的,于是就派了一支军队去驻守渔阳。他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作战机会,现在匈奴主动来犯,正好为出击找到了理由。但派谁去呢?这时候汉武帝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张脸,那就是韩安国。

韩安国是从梁国的一个小官做起,一路混到了中央,做了丞相的。自从上次和汉武帝出差从车上摔下来后,他就变成了一个衰人。开始的时候,汉武帝觉得韩安国不能再正常工作了,所以就撤了他丞相的职务。后来,韩安国病情好转,汉武帝就给了他一个中尉的职务,打发了他。一年后,中尉又变成了卫尉。现在,汉武帝决定再给韩安国调一下官位,让他做材官将军,到渔阳去保卫祖国边疆。

曾记否,韩安国在王恢主张打仗的时候一直强调要和亲,构建和谐社会。但是现在时事变了,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白热化程度,即使他依然主和,也要硬着头皮上战场了。

可能有人觉得韩安国的这次上阵有点被汉武帝发配的意思,毕竟这个过气的丞相已经从原来高高在上的丞相位置上掉下来了,再想上去估计已经没可能了。丞相这个位置就好比一座山,下来容易,上去就难了,所以韩安国的这次屯边,确实有被发配的意味。但是韩安国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官做到丞相,肯定也不是吃素的,没有金刚钻是揽不成瓷器活儿的。韩安国能文能武,是个全才,所以他的这次屯边还有点临危受命的意味在里面。

如果韩安国在这次机会面前表现良好的话,很可能就会咸鱼翻身;但如果抓不住机会,那就不好意思了。不过,韩安国再一次让我们失望了,因为他真的很衰。

公元前128年的秋天,意犹未尽的匈奴人派两队骑兵再次进犯。他们胡刀凌厉,杀入辽西郡,砍了辽西太守的脑袋,俘获了两千人。紧接着挺进渔阳。

渔阳正是韩安国负责的地盘,当他听说匈奴来势汹汹时,急了。他着急的不是不敢打,毕竟他也是能文能武的全才,而是他已经来不及打了。之所以来不及,细究原因还得怪韩安国自己,因为聪明一世的他居然轻信了一个匈奴俘虏的话。

事情是这样的:韩安国来到渔阳后,磨刀霍霍时刻准备着,但匈奴兵就是不照面。于是韩安国就派人出去侦察,结果就抓到了一个匈奴兵。还没等动刑呢,这个俘虏就告诉韩安国匈奴兵早就跑得没影儿了。

韩安国听了这话,心里这个高兴啊,于是给汉武帝上书说,现在正是农忙时节,请求停止屯军,大部分人回去种庄稼吧,他这边留下七百人就足够了。汉武帝看韩安国说得这样信誓旦旦,也就批准了,可谁知,就在撤兵一个月后,跑得没影儿的匈奴人居然杀了回来。

韩安国心里这个气啊,但是没办法,人家匈奴兵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再不出兵就只能被人家生擒了,韩安国只好咬着牙带着七百人披装上阵了。你想,韩安国面对的是彪悍的匈奴兵,而且是人数不在少数的匈奴兵,他的兵又不是什么掌握了九阴真经的武林高手,能够八百破十万,所以韩安国这次是凶多吉少。韩安国也知道上天没有赐予他什么神力,于是带着这七百人拼杀了一会儿之后,就退到城里死守去了。

匈奴人这么老远地过来,当然不是来吃闭门羹的,你进城了我还是要打你,于是匈奴骑兵排兵列阵,向坦克兵一样一字排开,准备撞城。

韩安国心里痛苦挣扎,他知道今天上帝不上班,自己搞不好就要命丧这里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韩安国的救星来了——燕兵闻风赶到!

韩安国开始的时候还不知道,后来战战兢兢中听见外面的人开始喊杀起来,才知道原来上帝来加班了。匈奴兵一看大军来助,只好转战雁门郡。但就在匈奴兵闯入雁门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汉朝的大部队又出现了!

这次是卫青率领三万兵马从雁门郡出发,将军李息从代郡出发,两路夹击,关门打狗。这次,匈奴兵也终于尝到什么是人少被人打的滋味了。而卫青不负众望,发挥自己疯狂的作战精神,斩首数千。匈奴军被打跑,世界恢复了暂时的和平。

再说韩安国这次驻守渔阳未能很好地防备匈奴的来袭,要不是燕兵赶到,明年的今天就有可能是他的忌日。就在他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时,汉武帝已经不准备再给他这样的反省时间了。被汉武帝派来的使者只是来替汉武帝表达疑问的:韩安国你究竟是干什么吃的?韩安国听来人这样一问,心里更加难过了,于是就申请回长安。理由是:从这次驻守渔阳可以看出我并不适合搞国防工作,还是调我回内地做我擅长的工作吧。韩安国擅长的是什么?我们前边已经说了,人家韩安国玩政治那是放下的活儿了。

汉武帝的回答也很干脆,你必须与时俱进,严格要求自己,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于是又将韩安国东迁,去驻守右北平了(右北平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境内)。这样一来韩安国彻底绝望了,汉武帝这样做的深层含义也许就是宣告自己的政治生涯到头了。韩安国回望自己纵横官场的一生,怎么也没料到最终竟然混到了这个地步。想要回长安,估计这辈子是实现不了了。无奈之下,韩安国只好动身去右北平。结果几个月后,韩安国就因为生病吐血而死了。

韩安国一死,但匈奴还在跃跃欲试地准备进击,汉武帝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安排一个人来接替韩安国的职务。最终汉武帝选择的是飞将军李广。

李广自从上次交钱赎命后,一直待业在家。前边说过汉武帝对李广的战绩非常不满意,而李广这个人就业范围也小,所以只能在家赋闲了。就在李广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人跟他说“皇上要见你,赶紧跟我走吧”。

汉武帝见了李广,就让他去做太守,屯守右北平。不管是什么太守,只要不是继续在家赋闲,对于李广来说就都是好的,这是个太想建功立业的将军了。

李广前边被匈奴人生擒,好在他比较聪明才最终逃脱了。现在他再次被任命为太守,一定要告诉匈奴人他飞将军又回来了!

很快李广就重整旗鼓,认真备战。在李广这个金字招牌被竖立起来之后,原本准备南下的匈奴真的不敢轻举妄动了,他们是真的害怕这个威震江湖的飞将军。结果匈奴这一避,就是好几年的时间,无形之中李广又为自己扳回了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