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11443100000031

第31章 巫蛊案(2)

就在公孙敬声享受挥金如土的潇洒时,突然发现自己手中的银子不够填补花钱出现的缺口了。这可怎么办?很快,自恃聪明的公孙敬声就想出了一个填补空白的好方法:捞钱。这个富二代公孙敬声将主意打到了什么身上?北军身上!而且一捞就是一千九百万!众所周知,北军是皇城根儿底下的战略预备队。汉代保卫京师的军队有长安城南的南军和城北的北军两大阵营,南军主要负责大内皇宫,而北军则负责保卫长安及京畿地区的安全。关键一点是北军本来就是清水衙门,平时连发工资都是难事儿,汉武帝想了半天办法才从京城阔少那里敲来了一笔军饷,没想到却被这个公孙敬声钻了空子,换你你不生气?公孙敬声脑袋进水地将主意打到了军队身上,这不是明白着找死吗?

很快,公孙敬声的事情就败露了,长安那些酷吏一点儿不含糊,将公孙敬声治罪下狱。

这时候事情就要回到公孙贺对汉武帝说自己可以帮助他排忧解难的时候了,公孙贺说这话那会儿,正是公孙敬声被抓进监狱之后。公孙贺之所以这样说、这样做,正是希望通过抓住嫌疑犯来赎自己儿子的罪。汉武帝最终答应了这个条件。

汉武帝将自己怀疑嫌疑犯是闻名长安的游侠朱安世的想法告诉了公孙贺,公孙贺就开始抓人了。谁也不知道公孙贺用的是什么办法,反正最后让他将传说中的大侠朱安世捉拿归案了。但当朱安世听说公孙贺拼死拼活地抓他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赎罪的时候,却仰天长笑了。大侠果真是大侠,风度就是不凡,死到临头依然如此洒脱。

朱世安放出风声:“丞相全族人,就要完了。”

风声放出后不久,朱世安就从狱中传出了一封信,说要告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这个阳石公主就是汉武帝和卫皇后生的女儿,算起来应该是公孙敬声的表姐或者表妹。这还不算,更可怕的爆料还在后面,朱世安说公子敬声知道皇上经常去甘泉宫,曾经叫人在驰道中间埋了木偶,用来诅咒皇上。

告状书很快就传到了汉武帝手中,汉武帝派人去查,果真在驰道中间挖到了木偶。这时候就算是公孙敬声有千张嘴也说不清了。

不久,公孙贺全族被诛杀。又不久,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甚至连卫青的儿子卫伉,也因公孙贺的巫蛊案株连,人头落地。公孙贺的预感灵验了,汉朝最恐怖的巫蛊案,也就此掀开了最可怕的序幕。

卫氏家族落幕

不得不承认,汉武帝是个“大义灭亲”的皇帝,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作为他的亲生女儿,杀死她们的时候汉武帝连眼睛也没眨一下,可见巫蛊对汉武帝的毒害之深。

历史从来不相信眼泪,任何一段历史都是在鲜血和悲号中前行,在得宠和失宠之间交替的。对于汉武帝这样的做法,也许别人会认为只是单纯的巫蛊惹的祸,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卫皇后并不这样认为。当年卫皇后一人得宠,可谓鸡犬升天。再加上卫青和霍去病又在战场上大扬汉朝的国威,建立了赫赫战功,卫氏家族的荣耀可谓是登峰造极;可现在,卫皇后的两个女儿,卫青的儿子,早已化作了冤魂。手起刀落,表面上斩断的是几个人的头颅,但实际上却是卫氏家族的尊崇和荣耀。

卫皇后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从来以色事君的人,都知道这样一潜规则:色旺宠旺,色衰宠衰。卫子夫身处后宫,不会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凭着女人特有的直觉,卫子夫早就发现皇上的心不在自己身上了。卫子夫想得不错,此时汉武帝的心思确实已经不在她身上,而是转移到别的女人身上了。这些女人是谁?其中有两个是世人公认的,一个是在她死后还让汉武帝念念不忘的李夫人,另一个则是手心握着小玉钩的钩弋夫人。她们跟已经年老色衰的卫子夫相比,正是年轻貌美的时候。卫子夫的皱纹、眼袋、黑眼圈和那两位夫人的脸色桃红、皮肤紧绷、身材苗条相比,自然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如果卫青还活着,霍去病也不英年早逝,也许卫氏家族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但是历史从来就没有如果。现在的卫氏家族确实已经岌岌可危了,而这些更直接撼动了太子刘据的地位。

卫皇后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女儿死了两个,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女儿和儿子刘据。我们在前面也说了,陈阿娇虽然是汉武帝金屋藏娇的第一个女人,但无奈这个女人努力了很多年就是没有孩子。开始的时候汉武帝还耐心等待,但无奈左等右等就是没有孩子出来,失望至极的汉武帝决定不再等了。之后汉武帝结识了卫子夫,在第二次临幸卫子夫的时候,她就争气地怀孕了。后来,在公元前128年,卫子夫更是幸运地生下了刘据,这才让陈阿娇妒忌得发狂,对卫子夫施用巫蛊,想要咒死她。

刘据的诞生,对于汉武帝来说是极其兴奋的一件事。刘据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二十九岁了,二十九岁对于现代人来说都是晚婚晚育,更何况是两千年前的汉朝。所以,刘据是汉武帝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这样的盼望能不对刘据恩宠有加吗?所以,刘据出生的那一年,卫子夫就被汉武帝封为皇后,从此母仪天下,陈阿娇也从此告别了皇宫的一切。六年后,刘据被“老”来得子的汉武帝封为太子,从此更加尊崇娇贵。

在古代的皇宫,太子的位置是众多嫔妃争夺的焦点,只要哪个妃子被皇帝宠爱,那她的孩子就很可能成为皇帝的候选人。远的不说,就说汉武帝刘彻,当年的太子是刘荣,但是后来王美人得宠,栗妃被汉景帝逐渐疏远,刘荣的太子位置最终成了刘彻的囊中之物。所以,幸运这个东西太虚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使你现在幸运,也并不代表会一辈子幸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出来跟你竞争太子,甚至将你从太子的位置上挤下来。现在的刘据,正在经受这样的考验。尽管他是个好孩子,小时候懂事听话,长大了谦虚有礼、待人宽厚,但不是任何一个好孩子都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会一直有糖吃。命运给懂事的刘据安排了这场生与死的考验,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

卫氏家族随着卫子夫的年老色衰而逐渐失宠,甚至开始狼狈不堪,卫子夫已经敏感地察觉到了这点,而且她同时发现刘据的地位也开始摇晃。因为,已经有很多的竞争对手站了起来。

王夫人及其子刘闳;李姬及其子刘旦、刘胥;李夫人及其子刘髆。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更厉害的,那就是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在刘弗陵出生的时候,就传说他是被怀了十四个月之后出生的。如果这个结论放到今天,一定会被人认为是死胎或者是编造的,因为它太违背科学根据。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也不会出现怀胎十四个月的现象,唯一可靠的解释,就是这种说法是编造的,而编造的目的正是为了造势。

之所以说是造势,是因为早在远古时代,就曾有一个伟大的人是怀胎十四个月后诞生的,这个人就是尧帝。传说中的尧帝一直都是儒家人的偶象,因为他不但创立了一个美妙的政治时代,还创造了一个禅让的美妙时代。千年以来正是尧帝的传说鼓舞了读书人不断奋进,他们奋斗的目标,正是渴望能使中国政治返朴归真,再现尧舜政治。

而现在刘弗陵竟然会在若干年后,跟尧帝一样怀胎十四个月后出生,这不就预示着刘弗陵就是这个时代的尧帝吗?如果刘弗陵是尧帝,那汉武帝的身份自然也就不一般了。因此,汉武帝在听了这个说法后,就将钩弋夫人居住的钩弋宫改成了尧母门。我们相信汉武帝其实知道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他之所以会这样表示相信,正是因为汉武帝宠幸钩弋夫人,想将太子的位置交给刘弗陵。

对于汉武帝这样的做法,卫子夫不可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她当然知道,太子这个位置从来就不是终身制的。它就像一马车,技术过硬,可以顺风顺水地开到皇帝的大道上;技术不过硬,就可能在半路被其他车手一把撞进悬崖,别说太子位置不保,命能不能保住都得两说了。

现在,汉武帝的四个儿子的崛起,已经将刘据保住太子的成功率由原来的百分之百,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十五。而这百分之二十五能不能保住还得两说,因为汉武帝对刘据这个儿子并不是很满意。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刘据太不像自己,而且刘据为人太厚道,才华也不出众。

想当年,刘邦曾一意孤行要将刘盈废掉,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原因之一就是刘盈一点儿也不像刘邦,而刘如意小小年纪就已经继承了刘邦所有的优秀基因。如果不是张良给吕雉支了一招,请出商山四皓保住了刘盈,那汉朝的历史,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幅光景了。现在汉武帝也有了当年刘邦的感慨,自己纵横天下大半辈子,建立了无数功业,为什么刘据这样宅心仁厚,没有半点乃父之风呢?英雄从来就是爱英雄的,所谓惺惺相惜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汉武帝的心思,明眼之人已经看得一清二楚。对此,汉武帝曾经有过掩饰,那时卫青还在人世,为了安抚卫子夫和刘据,汉武帝曾对卫青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尽管放心,我不会随便换太子的。我现在以武力讨伐天下,就是为了给太子创造一个好的治理环境。如果将来的太子还像我一样尚武无度,那汉朝还能经受得了这样的折腾吗?”

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我现在尚武无度,我不会再找一个跟我一样的人做太子,而是找一个宽厚的人来治理国家,这样百姓就不会怨声载道了。卫青将汉武帝的话传达给卫子夫的时候,就好像是给卫子夫打了一针强心剂,平复了她焦躁的情绪。但是卫青死后,游戏规则也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等卫子夫的两个女儿被汉武帝以巫蛊罪杀掉后,一切就都趋向明朗化了。再到后来,汉武帝将钩弋夫人封为尧母,傻瓜都看得出,卫家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了。命运的车轮已经开到了悬崖处的拐弯,只差一个撞车的人出现。不幸的是,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他轻轻地在车后一推,刘据就跌下悬崖,粉身碎骨了;这个人当然也不会善始善终的。

防不胜防的小人

一般本命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给自己买红袜子穿,美其名曰踩小人,因为据说在本命年这年会有很多的衰事发生,不得不防会在背后阴你的小人。但是小人这个东西是无处不在的,不一定只会在你的本命年出现,也不是你说防就能防得了的。现在,对于刘据来说,就遇到了生命中防也防不了的极品小人——江充。

江充是赵国邯郸人,原名叫齐。还是江齐的时候,他是赵王刘彭祖的座上宾。

汉朝人都知道,刘彭祖可不是一般的善类,他阴险、狡诈、苛刻、诡辩,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间,二千石级的官员就没有能任满两年的,刘彭祖有自己的招数对付这些官员,让他们听自己的话。首先,一闻知相国从中央来,刘彭祖总是穿戴整齐,出门远迎。其次,就是麻痹对方,不是设疑诈对方说错话,就是设圈套让对方钻。最后,记录对方的错误言行,一旦对方要跟他过不去,他就搬出这些备案录威胁他们。到最后,对方只有落荒而逃,避之而不及。所以,在刘彭祖这样的领导的带领下,要想混下去怎么着也得有两把刷子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江齐混到座上宾的位置可想而知也不是什么好鸟儿。

江齐之所以能混到今天这个光景,也是好风凭借力的结果,这“力”就是他的妹妹。江齐的妹妹能歌善舞,人长得也很漂亮,在表演的时候被赵国的太子丹看中,纳了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江齐借着妹妹的梯子,再加上自己的脑筋,就混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但后来,就在江齐还在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继续高升的时候,有一个人开始找他的茬儿了,这个人就是他的妹夫,太子丹。其实江齐被人家找茬也是事出有因的,因为他在跟赵王喝酒的时候,居然将太子丹那点儿不堪的往事全都爆料给赵王了,你揭人家的老底儿,还想让人家对你谦卑有礼,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但江齐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太子丹的人还没到,他就脚底擦油——溜了。但江齐的父兄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太子丹在久寻不见江齐的情况下,一怒之下就将江齐的父兄们斩首弃市了。到这个时候,即使江齐变身为老鼠也不能继续在赵国混下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另谋他处。

对于江齐这种人来说,无论去哪儿,都不是大问题,当初,他不光是靠赵国的关系网才爬到座上宾的位置的,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脑筋爬上去的。所以,只要脑袋还在,好前程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很快,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江齐离开赵国后就跑到了首都长安,并且给自己找了一份不错的职业——告密。汉朝自开国以来,一直对告密者敞开大门,只要你手上有料,就不会让你白跑一趟。太子丹之所以要将江齐置于死地,就是因为江齐手中有关系着太子丹人头去向的料。对于江齐来说,这些料往大里说关系着自己的小命儿,往小里说则关系着自己的前途,所以一定要妥善保管。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安全,江齐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江充,从此江齐就在世界上消失了。

凭着自己的智商,江充将太子丹的秘密成功地告到了汉武帝那里。这些料究竟是什么,让太子丹如此紧张?他当然要紧张了,因为太子丹跟自己的同胞姐姐有不正当性关系;除此以外,更是胆大包天地跟赵王的嫔妃乱来、跟地方豪强勾结。

这三条中的任何一条几乎都可以将太子丹置于死地,尤其是前两条。因为汉朝的治国理念是孝,孝道属于儒家思想,而汉武帝对于儒家思想是非常推崇的,所以特别迷信孝。

一个如此推崇孝的朝代怎么能够容忍这样乱伦的事情发生呢?太子丹的行为已经严重践踏了汉朝的国家尊严,扰乱了社会治安,置法律条文于不顾,简直是罪不可恕!因为江充是以上书的形式告的密,汉武帝觉得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肯定假不了,于是就直接派人去抓人了。很快,太子丹的审判就结束了,死罪已成定局。

后来,刘彭祖试图阻挠汉武帝的审判,也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说江充就是赵国的通缉犯,他的话不能信,太子丹什么错都没有。但是这时候汉武帝已经审判了太子丹,事实已经掌握在手中,任凭刘彭祖说得天花乱坠,他也不信。不过汉武帝还是给了刘彭祖面子,免了太子丹的死罪,但太子的位置却随之废黜了。

太子丹被废了,江充的仇也报了,心里也就没有什么疙瘩了,更让江充感到高兴的是,自己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可以风光无限、前途无量的时代。事实证明,历史的前进不一定都是大人物推动的,小人物也会起到这个作用,现在江充这个小人物就在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

江充之所以觉得自己风光的时代来了,是因为他已经掌握了一个混下去的绝招。在前边江充状告太子丹的时候,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点,现在他就要将告密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