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发生了安禄山、史思明之乱,十万叛军攻占了都城长安,皇帝唐玄宗逃往成都。唐朝真源县县令张巡没有临阵逃脱,而是去攻打真源县附近的雍丘(今河南杞县)县城,因为雍丘县令令狐潮投降了安禄山。张巡占领了雍丘,却被令狐潮的叛军重重包围了。
身穿盔甲的张巡在雍丘城的城头上巡视。城中只有千余守卒,而城下却有四万敌军。雍丘十万火急!张巡身为唐朝臣子,他誓与朝廷共存亡。
血战两个多月,雍丘的城墙虽然有些破损,站在城头上的守军一个个眼窝深陷,布满血丝,但他们都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
张巡在城头上巡视了一番,了解到大家手中的箭都差不多用完了,这对守城是十分不利的。他正在冥思苦想忽然看见一个不肯下火线的伤兵坐在一个稻草捆上休息,他盯着稻草看了一阵,忽然有了主意。
明月当空,朦胧的月光静静地注视白日的战场。夜,是如此的宁静。叛将令狐潮睡得正熟,忽然一个部将把他叫醒了:“报告雍丘城头上有情况!”
令狐潮披衣而起,借着月光向城头望去,果然隐隐约约见静悄悄的城墙上,有无数身穿黑衣的士兵从城头上沿着绳索滑下城墙。
“哼!张巡想来袭营!”令狐潮判断道,于是下令弓箭手对准黑影万箭齐发。射了好久好久,黑影终于全掉到了地上,令狐潮正要命令停止,见那黑影复又起身,纷纷往上爬,令狐潮忙又命令弓箭手继续将他们一顿乱箭。这样一直折腾到天蒙蒙亮,令狐潮才看清,吊上城头的“士兵”原来是一个个身穿黑衣的稻草人。
就这样张巡用“草人借箭”之计,白白赚了令狐潮几十万支箭。
几天后,又是月夜,张巡把五百勇士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哨兵这回以为又是“草人”不再去报告主将。谁知那五百勇士下得城后,匍匐着摸到敌营,一通偷袭,杀死叛军无数。令狐潮慌乱之中已顾不得部队,自己先逃跑了。部下也跟着逃到十多里之外。
张巡杀退令狐潮叛军的第二年(757年),进驻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南),援助睢阳太守许远。
而睢阳城下是安禄山的另一员大将尹子奇。他率领十三万大军兵临城下。睢阳太守许远召集张巡和将军南霁云等商议对策。他说:“诸位,城中的粮草、弓箭已不多了,只有火速杀退叛军,才能解睢阳之围。可是,敌人的兵力是我们的几十倍,他们即使不战,也能把我们困死啊!”
张巡说:“太守大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们只要杀死尹子奇,让他们群龙无首,就是最好的退兵之计。”
神箭手南霁云说:“只要我们接近敌营,认出尹子奇,就能射中他!可是我们谁也不认识尹子奇怎么办呢?”
张巡沉思片刻,说:“我有一计。”
这天夜间,睢阳城里响起阵阵战鼓,城外的叛军以为张巡要出城突击,于是通宵达旦准备还击。可是到了凌晨鼓声停止了,也没见一人出城。城外尹子奇的哨兵在搭起的飞楼上察看城中动静,只见城楼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尹子奇听到汇报后,就命令部下继续回去睡觉。
就在他们睡得正香时,张巡和南霁云十几个将领,各带数十人,突然打开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直冲到尹子奇的住所。叛军营中顿时大乱,数千士兵在混乱中被杀死。
张巡和南霁云等已经接近了叛军主帅营前,尹子奇和几个部将带领附近一些军营的士兵与他们展开了厮杀。谁是尹子奇呢?南霁云拉开弓箭,在搜索目标。旁边张巡巳指挥其他将领射出一支支“箭”这是用青蒿削尖后做成的,轻飘飘的,射不远,即使射到身上也伤不了人,只有射到人的脸部才有些作用。
尹子奇的部下见对方射来的箭没什么杀伤力,拾起箭一看,原来是“青蒿箭”,忙跑到尹子奇跟前报告这一重要情况。尹子奇想:原来睢阳城里没箭了。正在狂喜之际,南霁云这时已判断出谁是尹子奇了,搭上真正的利箭,“嗖”地一声射将过去,正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啊呀”一声,跌下马来,立即昏死过去。趁叛军混乱不堪之时,张巡等一齐掩杀过去,直杀得叛军血流成河。
尹子奇受了重伤,无心再战,只得下令撤军。
战争的胜利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少,而在于奇正谋略的运用是否得当。清朝的马慧裕在他的著述《武备集要》中这样说道:“兵力少,必须出没无常,行动轻快敏捷,使敌人来不及抵抗,也无法实施追击。适于暗袭,不适于明攻;适于夜晚行动,不适于白天行动;适于出奇制胜,不适于常规战法;适于袭扰,不适于死打硬拼。”这也算是以寡敌众的一个总结性纲领吧。
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奇才,是一千载难得一现的人物,他在军事史上创造的奇迹,是后世人谈不完的话题。
三国时期,蜀兵挺进汉中,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抵御,两军于汉水两岸隔河相对。诸葛亮查看了地势,吩咐赵云道:“你带兵五百人,携带战鼓号角,埋伏在上游的丘陵地带。只要听到我军营中的炮响,便擂鼓助威,只是不许出战。”赵云领命去了。
第二天,曹兵前来挑战,见蜀兵坚守不出,只好悻悻回营。晚上,诸葛亮见敌军灯火熄灭,命人放响号炮。赵云听到后,也吩咐鼓角齐鸣。曹兵以为蜀兵来劫寨,急忙起床应战,但未发现一个蜀兵。刚刚睡下,蜀兵那边又擂起战鼓,曹兵还是未发现一个人影。一连三夜,夜夜如此,搞得曹兵筋疲力尽。曹操心里发怵,便退后30里扎寨。
诸葛亮又请刘备渡过汉水,然后在岸边扎营。次日,曹操领兵向刘备挑战。蜀将刘封出战,曹操命徐晃出战。刘封假装战不过徐晃,拨马便跑。蜀兵向水边逃走,军器马匹散落满地。曹兵追赶过来,争相拾取,不战自乱。曹操见势不好,忙下令鸣金收兵。
正在这时,只见诸葛亮号旗举起,刘备领兵杀回,黄忠、赵云从两翼杀来。曹操逃到南郑,见南郑已被张飞、魏延攻占,只好逃往阳平关。
诸葛亮抓住时机,急令张飞、魏延截断曹兵粮道,又叫黄忠、赵云去放火烧山。曹操在阳平关听说粮道被截、山野被烧,知道后勤方面已无保障,遂领兵出阳平关,希望以一战之功杀败蜀兵。蜀兵出阵的仍是刘封,战了几个回合便败走,曹操追了一阵,怕中埋伏,退回阳平关。
这时蜀兵又返身杀回,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
曹操心中大惧,急忙弃城突围,到斜谷界口驻扎。蜀兵杀了过来,曹操勉强出战,被魏延一箭射掉两个门牙,于是仓皇率军逃奔许都,将整个汉中丢给了刘备。
用兵作战本就是一个诡诈奇谋的较量。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几番用计都十分精妙。他先是布置疑兵,瞒天过海,夜间擂鼓疲惫敌人,迫使曹操退后30里。继而,又过河背水结营,引诱曹操前来进攻,然后设伏兵杀敌。曹操退守阳平关后,诸葛亮又釜底抽薪,放火烧山,截断粮道。此后又打草惊蛇,在阳平关四座城门放火呐喊,弄得敌人心惊肉跳。一切水到渠成后,终于迫使曹操放弃阳平关和斜谷界口,整个汉中遂落入刘备之手。
作战最重要的是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奇袭是出敌不意、攻敌无备,使我方掌握主动权、使敌方陷入被动挨打的制胜之道。
而对于如何瓦解掉敌人的防线,又如何得到敌方的民心,魏将羊祜就做得很好,他知道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不过是为了过上安稳的日子罢了,只要能得到对方百姓的心,那攻占一个国家就是很容易的,他在攻取吴的战略中采取了怀柔政策。
魏国在灭掉蜀国以后,又派了羊祜去镇守襄阳,以防止东吴的镇东将军陆抗的进犯。羊祜接到圣旨以后,立即整顿兵马,预备迎击敌人。
羊祜镇守襄阳以后,很受当地驻军百姓的欢迎。吴国有投降过来的人又想回国的,羊祜都听其自便。他又减少了在边境巡逻的士兵,用来垦田种地。他初来的时候,军队里连一百天的军粮都没有,可等到年底,军粮积存足够用上十年。
羊祜在军营中,经常是身着轻便的皮衣,腰系宽宽的带子,不穿戴铠甲,身边的警卫也不过十几个人。有一天,一部将到军帐之中向他禀告:“侦察的人报告说,吴国的士兵防守十分懈怠,我们可以乘他们没有准备去袭击他们,一定能够取得大胜。”
羊祜笑着说:“你们这些人小看陆抗吗?这个人足智多谋,前些日子,吴国的国君命令他去攻打西陵,他斩了步阐及其将士好几十人,我去救援都没赶上。这个人做将军,我们就只好守住边境,等到他国内情况发生了变化,才能攻取;如果不考虑时势而轻率进攻,就等于自投罗网了。”
众位将领很信服他的这一番言论,于是便一心一意守卫自己的边界,也没有别的想法了。
一天,羊祜带领众位将领出外打猎,正巧赶上陆抗也出来打猎。羊祜命令道:“我方的军队不许超过边界。”
众位将领接到命令,便只在晋国(这时司马炎已经代魏称帝了)的地界内围猎,不侵犯吴国边境。陆抗见到此情此景,赞叹道:“杨将军有纪律,不能冒犯他呀!”当天晚上,各自退回自己的驻防地。
羊祜回到军营,查问所猎到的禽兽,如果有被吴方先射伤的,全都送还对方。吴方的人自然高兴,连忙来向陆抗报告。
陆抗将送还猎物的人召了进来问道:“你们的主帅能喝酒吗?”
来人回答:“必须有好酒他才饮。”
陆抗笑道:“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了。现在交给你带回去,请转告羊将军,这是我陆某亲自酿造供我自己饮用的,特此奉上一壶,以表达昨日出猎时以礼相待之情。”
来人答应了携酒回去。陆抗身边的人问他:“将军送酒给他,是什么用意?”
陆抗说:“他既然对我们表现出礼遇,我怎么能不予以答谢?”大家都感到十分吃惊。
再说来的人回去见了羊祜,将陆抗的问话以及送酒的事,全都报告给了羊祜。羊祜笑着问:“他也知道我善饮酒吧?”便命令当场打开酒壶取出饮用。
他的部将陈元说:“其中只怕有奸诈,将军还是别饮的好。”
羊祜笑道:“陆抗哪里是给酒下毒药的人!不必疑虑。”竟倒出就喝。从此双方使者往来,彼此互通问候。有一天,陆抗派人去看羊祜,羊祜问:“陆将军身体好吗?”
来人回答:“主帅卧病在床,好几天没有出来了。”
羊祜说:“他的病大概跟我的一样。我已经制好了成药,送给陆将军服用吧。”
吴国的使者就把药带回来交给了陆抗,手下将领都说羊祜是我们的敌人,他给的药怎么能吃呢,都认为里面会有毒。
陆抗说:“羊将军的药怎么会有问题呢?你们不要多疑。”就把羊祜所赠之药喝了下去。第二天他的病就好的,众部将都表示祝贺。
陆抗说:“羊祜之举总是施行恩德,我们总是施行强暴,这样他就会不战而胜我。从今以后,各自保卫好自己的边界,不要贪图一些小利。”
因为陆抗深知羊祜之图谋,所以就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使当时已是弱小之国的吴国没有很快被灭掉。
英雄本色勇者先。人们常把英雄与骁勇相连,却很少与智谋相关。勇而无谋,非可取也。三国时,吕布可谓是十足的英雄,连刘关张三雄联袂,也奈他不何。可惜吕布豪勇有余,智谋不足,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英雄短识,是古代勇士们的通病,这就注定了他们既悲且壮的命运;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英名,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悲哀,给未来抹上了一道道阴影。
在战争中,以军事力量相威胁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只知一味动用武力那就错了。历史经验表明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怀柔、拉拢和安抚的办法,往往要比剑拔弩张、干戈相向容易使对方心服。故《礼记·中庸》上说:“柔远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意思是讲:抚慰远方之人,则四方民众归附,关怀各地诸侯,则天下人更加畏惧。你看,这“柔”和“怀”,虽然是一种阴柔的手段,却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为将之道在于攻心。羊祜采用攻心战术,化解了东吴军民的仇恨之心、戒备之心,直到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晋军伐吴,吴军不战自渍,旋即灭亡。故《资治通鉴》高度评价羊祜说:“成伐呈达计者,祜也。”
虎钤经·防敌
深入敌境,寂然不逢一人,不可轻动,防有伏焉。宜详审四冲之云气,秣马励士,坐甲以俟结营之地。夜于营数里四围,各以劲勇之士伏强弩利盾,多列鼓鼙。有贼遽发,击鼓为号。贼击卫兵,则中营出轻兵援之。贼击中营,则四面夹攻之。中营坚阵,坐以俟变而已。贼退则随之,勿逼之。中营亦随而进焉。夫顿兵敌境,暇则秣食,不常其时,备不测之寇。所行之地遇平川大泽,分五方之师,左右前后人等差随时,去中军不可过远。大将军处于中军,随军刍粟处于中军,赏赐资货处于中军。若山川险狭,则敛左右二军前后如故焉。与贼相遇,不可忽遽周章,当寅畏戒严,俾吏士若临大祭。鼓则进,金则止。不金不鼓,湛如渟渊。虽使之奔冲驰突,不可妄动。何也?曰:“凡深入敌境,与常战不同,地形我不细究其逆顺,丛林我不深晓厚薄。且坚其大阵于阵中,数出奇兵,左右掩逐,利则进,不利则止,货则掠,人则杀而已。此皆深入之道也。苟不先备而俟之,必有惊挠却夺之困。可不慎哉!
治兵第三
【本篇主旨】
本篇主要论述如何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主要提出了几点措施。首先要以“教戒为先”,也就是要做好思想工作,要“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他们懂得什么样是光荣和耻辱。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他们得到很好的技能训练。
文中还提出治军要严罚重赏。强调一个绝对服从命令的军队是对战争胜利的关键。而做到这一点就是有一个严明的赏罚制度。
对于如何发挥军队的最大作用他提出要把人按不同的特点给以明确的分工。编制上也要一定的策略。
文中还格外提到对军队来说非常重要战备--战马的喂养与训练。
【原文】
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倍。”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1)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阴阳)[险易],则地轻马;刍秣(2)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3),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令制远)[审能达]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4),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5),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6),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7),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8)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9),受敌可也(10)。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吴子曰:“夫人(当)[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