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1478700000037

第37章 中国古帆船的发展经历

迄今为止,中国帆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曾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及工匠人等数千人,乘坐帆船出海。三国时代东吴太守万震所著《南洲异物志》中,也有关于访问今日的柬埔寨、越南等地所乘大船的记述。另外,唐代与日本一直有着频繁的文化交往。很早以前,中国的帆船就已经能驶侧向逆风,并且耐波性也比较好。唐贞观年间,从今温州至日本,需要6天时间;之后,从中国镇海驶抵日本只需3天时间。到了宋代,造船和航海事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当时所造的海船能载500~600人,并已经配备使用指南针罗盘,航程远及波斯湾和东非沿海地区。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出土一艘船体瘦削,具有良好速航性能和耐波性的宋代海船残骸,船内有12道水密隔壁,船侧外壳板由三层杉木板组成,结构坚固,估计船全长约35米,载重量200吨以上。公元1405~1433年,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七次远航,船迹遍历东南亚、印度洋各地,并远达非洲东海岸。而郑和所乘的船长44丈,宽18丈,并有12支帆的“宝船”,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优秀帆船。

欧洲帆船两端尖而上翘,中国帆船则两端用木板横向封闭而形成平底的长方形盒子。舵位于尾部中心线上,尾部造成楼形高台,以防止上浪。船内还有许多道能坚固结构的水密隔壁。中国帆船的帆是横向用竹竿加强的“硬篷”。这种平衡纵帆的优点就是:操作灵便,能够承受各个方向的风力。15世纪时,无论在尺度和性能上,中国帆船都处于领先地位。直到16世纪以后,中国帆船逐渐被欧洲帆船所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