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1478700000079

第79章 郑和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说到世界地理的大发现,大家都会称颂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贡献,但却不知道郑和。在西方学界,长期存在着“欧洲中心论”的理论主张。但近年来,西方出现了两部具有影响力的著作试图打破此种“成说”。一本是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写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书中估计,16世纪之后200年中,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为12万吨,约一半流入中国。这就表明此时的明清王朝已经不自觉地被纳入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并成为全球的经济重心。另一本就是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军官加文·孟常斯写的《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提出郑和第五次出洋时,派遣属下洪保、周满各率分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此后的西方航海探险家们可能持郑和航海图发现新大陆。尽管这些“新发现”证据尚需充实,但其“中国发现了世界”的论点极大地提高郑和的知名度。

在航海期间,郑和在南洋各国传播华夏文明,受到各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他所到之处,抵国问禁,入境问俗,尊重其国风俗,给该地带去谷物培植,织布工艺,构筑砖屋,造船航海技术以及使用钱币等,留下许多赞美传说。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和平先驱,当地人民为郑和修庙,焚香祭祀,奉若神明,顶礼膜拜。他们还用郑和的名字命名其遗迹和物品。比如印尼爪哇有三宝洞、三宝垄、三宝井,修筑雄伟的三宝庙,内立郑和塑像,香火极盛。马来西亚马六甲有郑和庙、三宝山、三宝城、三宝井,修建了“郑和历史纪念廊”,立起4米高的郑和石像。泰国亦有三宝港、三宝塔寺、三宝城等建筑物。曼谷的三宝公庙有副对联,上联曰:“七度下邻邦,有名胜迹传异域。”下联曰:“三宝驾度航,万同衣冠返故都。”作为世界历史上的伟人,郑和受到东南亚国家的尊敬,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保留了很多纪念郑和的遗址,在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垄、三宝墩、三宝洞,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斯里兰卡还保存郑和立的石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等国都有三宝庙。在非洲的索马里布拉瓦地区还有一个中国村,叫郑和村,就是因为郑和船队曾经到过那里。可见,在海外郑和受到普遍崇敬,历时500余年,至今不衰。在国内,他带回的占城水稻良种遍植在闽、浙、粤地区,波斯的“西府海棠”之花每年春季都盛开在南京静海寺与北京长陵。

年,继英国驻华外交官梅辉立第一个发表了研究郑和的文章之后,荷、美、法等国学者也发表了很多文章,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露易斯雷瓦西写了一本纪念郑和的著作《当中国称雄海上》引起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也由此引发了研究郑和新的热潮。郑和下西洋时,阿拉伯人曾把郑和宝船画了下来。后来美国人把郑和宝船图和哥伦布乘坐的船进行了对比,证明了两者大小相差悬殊。

年美国地理杂志评选的1000年来全球贡献最大的100位人物中,中国的郑和、范宽、朱熹、忽必烈、曹雪芹、毛泽东分别入选,在这6人之中,郑和被列在首位。英国人退役潜水艇长加文·孟席斯用十几年时间,研究郑和并发表了《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他认为郑和是环球航行的第一人,这也引起了世界史学界的激烈争论,但都说明世界对郑和的重视,也说明了郑和在世界史中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