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文明
11558100000038

第38章 中国戏曲起源之谜

中国戏曲与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南宋的宋刘埙,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的说法,而所谓“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尤其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居形式,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戏曲的起源之谜一直都是专家学者们颇感兴趣的问题。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可以说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就已经萌芽了。关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的各家学说,历来众说纷纭,颇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1.“古巫、古优说”。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又说《楚辞》称“巫”为“灵”,“群巫之中,必有象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至于浴兰沐芳,华衣若英,衣服之丽也;缓节安歌,竽瑟浩倡,歌舞之盛也;乘风载云之词,生别新知之语,荒淫之意也。是则灵之为职,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他还认为,“古之俳优,但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于北齐。顾其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然后世戏剧之源,实自此始。”

2.“印度梵剧说”。近代著名作家许地山在他的《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中,从内容和形式上对中国戏曲与印度梵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戏剧变迁的陈迹如果不是因为印度的影响,就可以看做赶巧两国的情形相符了。”他所提出的论据是,首先,梵剧并不是纯正的悲剧,凡事至终要团圆,“团圆主义可以概括梵剧的文心(即内容)……梵剧的表现纯在理想方面,故不能产生真正的悲剧或喜剧。这样的印度思想,我们的《琵琶记》把它完全代表出来……中国剧本描写‘全忠全孝’的理想正和梵剧的描写婆罗门思想一点也不符合现实,一点也不加批评一样”。其次,梵剧和中国戏曲的取材,都有传说(传奇)、创作、杂串。第三,梵剧在情节的发展上,有10项内容即“起首”“努力”“成功底可能”“必然的成功”“所收底效果”以及“种子”“点滴”“陪衬”“意外”“团圆”。许多戏曲(如元杂剧《杀狗劝夫》、《张天师》等)都可以纳入这10项内容。最后一点,他认为“梵剧作家对于宾白,不喜纯用雅语,又不喜纯用俗语,故最优美的语言是雅俗参杂底。这与中国戏剧上所用的语式,雅中有俗,俗中有雅一样”。此外,许地山还谈到梵剧与中国戏曲在演出形式和角色称谓的相似之处,并据此认为,中国的戏曲是受印度梵剧影响而形成的。

3.“傀儡戏、影戏说”。近代著名学者孙楷第在《傀儡戏考原》一书中提出,宋代的傀儡戏、影戏,“为宋元以来戏文杂剧所从出;乃至后世一切大戏,皆源于此。其于戏曲扮演之制,如北曲之以一人唱;南曲之分唱、合唱、互唱,以及扮脚人之自赞姓名,扮脚人之涂面,优人之注重步法等;语其事之所由起,亦莫不归之于傀儡戏影戏”。

4.“春秋说”。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的戏曲最迟起源于春秋,完成于唐代。曲学泰斗任二北在《戏曲、戏弄与戏象》一书中说:“戏曲本身,至迟春秋时已有,是社会上自然产生的东西,而用这二字来代表戏剧,则自明以后小部分人的人为之事。”他不同意王国维关于真正的戏剧起于宋元的观点,认为说真戏剧,不等于说成熟的戏剧。周戏《孙叔敖》(即优孟)虽幼稚,但也是真戏剧。他还引用了《唐戏弄·辨体》中的记载进一步提出:“在我国古代之伎艺中,先有歌舞,以较为规律之声容著;继有俳优,以较为自由之科白著;二者分别发展,至迟在汉代,声容与科白,即已互相结合为体,而沟通为用,敷演故事,成为歌舞戏。……自后歌舞戏日渐发达,迄唐而受胡乐、胡舞、胡戏之刺激特强,又与当时社会盛行之传奇、小说、讲唱、咏语,种种文艺,互为影响,代言问答等已普遍深入,于是循伎艺发展之自然趋势,已有融乐、歌、舞、演、白五事,以共同推进故事,加强表情,提高效果者,我国戏剧之体制,至此实已完成。”

毋庸置疑,以上这些学说都提出了自己的根据,但中国戏曲的形成,其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如巫舞的起源的确很古老,但原始歌舞却并不只巫舞一种。傀儡戏和影戏对戏曲也是有影响的,南戏形成时期,温州和东南沿海一带确曾有影戏傀儡戏流行的事实。据何乔远的《闽书》所记载,朱熹就曾在福建禁演傀儡戏,他的学生陈淳也在同地禁演南戏。但如果说南戏只出自于傀儡戏,也未免挂一漏万。事实上,当时江南及东南沿海一带的农村,各种歌舞艺术极为发达,这些艺术类型对于中国戏曲的影响和发展也是有史可考的。至于傀儡戏、影戏对元吐的形成,以及梵剧对戏曲形成的影响,则还缺乏有力的证据,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考证。

至于学术界对于中国戏曲形成时间的争论,则是一个对戏曲慨念有不同看法的问题。一般认为表演艺术与戏曲应加以区别,凡扮演、舞蹈、歌唱、歌舞、相声、说唱、武艺等都属于表演艺术;戏曲虽也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但不可将所有的表演艺术说成戏曲。王国维将宋元时期的戏剧说成是真正的戏剧,有厘定概念范围的意思,此戏剧二字,专就中国戏曲而言,应当是无可非议的。

对于中国戏曲的起源问题,或许应该这样解释,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时期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