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监督制度创新
11586900000013

第13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内部监督(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企业服务。坚持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特别是要削减经济审批权限,切实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高效健康地运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削减经济管理审批权限,也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的重要实现方式,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规范行政权力,防治腐败的一项基础工程。

经济发展和反腐败的实践证明,审批权限过度膨胀是造成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下降、腐败行为滋生的重要原因。据调查,由于政府部门职能划分不清晰,造成多方审批,办理一个外资落户项目手续,要由28个行政部门审批,某地开办一个批发市场要盖112个图章,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要80多个图章,许多项目就在这令人生畏的漫长审批途中破产。全国性行政审批最多时达四千余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审批一般也在二千项以上。究其原因,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政府的角色导致大包大揽,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必然形成重审批、轻管理甚至以审批代替管理的政府管理模式。二是人治的积弊,审批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而且不公开透明,审批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很大,导致“权力寻租”,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更有甚者,一些执掌审批权力的腐败分子公然向被审批方索贿。

原国家计委主管烟草生产审批的官员就曾向云南省红塔集团索要200万元人民币。

审批权的滥用更导致国家资财的大量流失。慕绥新、马向东可以减免民营企业家应缴的几千万的土地税费,王怀忠在阜阳期间,独揽土地出租审批权,为照顾其民营企业老板朋友,随意核定地价,造成近十亿元土地开发资金的流失。据深圳市的调查,该市90%以上的腐败行为与审批权力有关。由于这种种原因,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特别是经济活动审批制度已经是势在必行。从2001年秋季开始,在国务院的领导和推动下,全面拉开了审批制度改革的大幕。自2002年10月以来,国务院与已批准取消和调整的部门审批项目占此前审批事项总数的将近一半。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审批制度是这次革命中的一场重大的战役,涉及部门利益,需要各方面改革协同,阻力和难度可想而知。国务院行政审批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2003年8月《行政许可法》颁布后,再次对各部门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先后就涉及32个部门的133项审批项目,发出征求意见函77份;就涉及59个部门的1368项审批项目,召开各类论证会、协商会62次,提交书面咨询意见289份。经严格、规范的审核论证,2002年10月、2003年2月和2004年5月国务院先后三批共决定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1795项,同时对涉及9部法律的11项审批项目提出了取消和调整的建议,并由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至此,国务院部门共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1806项,占总数的50.1%,其中国务院部门取消的审批项目有1634项,国务院部门予以调整的审批项目有172项;国务院部门保留的审批项目共有1799项,分为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在国务院各部门的带动下,各地区陆续削减了一批审批项目。同时,推进了行政审批与政务公开的结合,全国各地建立了1834个政务公开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简化了审批程序,规范了审批行为,方便了群众,使审批权得到了进一步的监督和制约。

目前,改革审批制度的成果仅仅是初步的。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远远未到位,要按照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对审批权的监督制约。首先,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合法性原则设定行政许可和实施行政许可,防止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权力的滥用,导致被削减的行政审批事项卷土重来。

按照合理性原则,设定行政许可,以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或行政机关事后监督及其他管理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按照效能原则改进审批方式,推行电子政务,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按照责任原则,保证审批机关必须正确履行对许可对象的监管职责,对违法审批行政许可承担法律责任。切实解决行政机关重许可、轻监管甚至只许可、不监管问题和违法设定与实施行政许可问题。按照监督原则,通过法律手段对行政审批权进行期间监督制约,保证其合理、合法、公正地设定行政许可,维护许可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二,按照民主行政的要求,深化市场制度改革。实现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普遍和直接参与,是发展民主的必然抉择。在行政审批方面,必须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原则。如对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等重大审批事项的存废,要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和专家们各方面的意见;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事项,须进行充分的咨询论证;健全审批公示制度,按照公开是常态,保密是例外的原则,将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结果一律公开。积极促进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发挥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公意性、公正性、服务性、规范性的基本特征,正确规范地行使从行政机关转出来的职能。

第三,推进科学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树立重管理、重责任、重服务的观念,强化间接和动态监管的手段,发挥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的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运用市场机制不仅不是放弃监管,而恰恰是要加强监管,更好地实施监管。一方面要为市场机制的建立创造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监管对象的间接管理和动态管理、事后监督。同时,要发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推进电子政务,促进行政管理现代化。马克思曾经讲过,科学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信息化必然带来行政管理的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普遍化,完全可以使政府管理做到公开透明,力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创造极大的便利条件。网上审批、网上公开、网上监督,将对行政审批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的制约,大幅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力腐败行为。

二、放松行业规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决策,这对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行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打破行业垄断

为了完善和规范市场体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打破行业垄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行政性垄断是一个严重阻碍。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大,违反市场竞争规则的经济垄断行业不断出现,已经造成了对市场的破坏,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本身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弱、市场集中度不高,尤其在人世之后,很难真正形成垄断态势。因此,它们通过经济垄断对市场体制建设的阻碍和破坏作用是有限的。

相反,由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所形成的行政垄断,对建立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规则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却相当严重。例如,我国的航空、铁路、通信、电力、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产业主要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所属企业、机杓垄断经营,政府既是管制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经营者,企业之间缺乏竞争,导致了企业组织管理效率低下以及有限资源的浪费。

当前,相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我国基础领域的一些行业虽然都程度不同地有民间资本的进入,但国有资本依然处于控制地位。在还没有完全实现政企分开的情况下,对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行业或企业,政府部门往往利用行政权力,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也往往借助于政府的权力,设置市场障碍,限制竞争,使自然垄断与行政性垄断重合在一起。现在的垄断主要是行业性的行政垄断,它们借助于对本行业的管理特权和实际控制力量,抢占市场资源与销售份额,排斥他人的进入与竞争,操纵价格以谋求垄断利润。这是当前中国基础领域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打破垄断,实际上重点在于打破行业性的行政垄断。

必须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对垄断行业放宽市场准人,引入竞争机制;加快推进传统垄断行业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有效监督。实行各种类型的规则,由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进行企业管理和控制,以防止发生无效率的资源分配和确保需要者的公平利用。

(二)加强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是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通过发挥政府职能,理顺行业关系,激发企业活力,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行业管理是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之间的中间管理层次,其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通过依法监管、规划引导、政策调控、行政指导等方式,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企业竞争有序、行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由精干的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和众多的行业自律组织(行业协会),在本行业组织实施管理。

一方面,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要切实加强宏观调控,防止重复建设和行业内部的互相倾轧。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积极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行业协会服务体系,使之承担起日益繁重的服务、协调、公证、监督、自律等行业管理职能,在推进新旧工业管理体制的顺利衔接、政府职能的顺利转移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行业协会能起到协调、组织的重要作用。2001年以来,浙江连续发生的应诉土耳其对温州眼镜反倾销案、温州打火机企业对欧盟GR法案的交涉游说等著名的贸易壁垒遭遇战,都是由当地民间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的,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从浙江各地的初步实践看,由行业协会承担应对贸易壁垒案件的主要组织、协调者,一是提供了民间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谈判主体。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自发、自律机构,为企业说话、替企业代言名正言顺、天经地义,也有助于树立我国市场化国家的对外形象。二是行业协会比政府部门更了解产业情况,操作更为有效。比如温州市现有市县级行业协会(商会)45家,基本上是遵循市场规律由民间自愿兴建的,往往由行业龙头企业出任协会负责人,他们对行业情况了如指掌,对维护行业利益有很强的责任感。

进行行业管理体制创新,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西方国家的行业协会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发育,为了协调相互间的利益关系,从下而上自发形成的,是纯民间性的社会经济团体。我国的行业协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条件下,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由政府部门组建的组织,大部分带有半官方性质。应该进一步落实职能,加快实施政社分开,逐步向独立的行业社团组织转化。

由于我国国家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省、区、市直至县都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制定自己发展的奋斗目标、规划和指标,一些行业协会要围绕实现地方发展目标发挥作用,为之服务,必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协会必须是开放的,融人国内国际大市场的。地域性壁垒与我国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是相背离的。因此,地域性的行业协会必须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要把建立和发展以产品为纽带的区域性行业协会作为工作重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逐步到位,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农商交建等部门之间越来越密不可分,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经或正在形成,各类社会经济团体势必走上联合的道路。行业管理的“群体性、自律性、开放性”决定了行业协会的工作方法必须建立在协商、协调、协同、协作、协办、协助的基础上。协会章程由会员民主讨论制定,重大问题通过民主协商决定,组织领导成员由会员民主选举产生,实行民主监督。在对政府和行业企业实行“双向服务”的同时,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民主监督。

(三)放松行业规制

首先,建立开放市场。一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研究制定政策法规来指导、调控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与行业布局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帮助企业提高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避免生产经营和建设决策失误;三是统一全行业技术经济政策和标准,提高产品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水平;四是冲破条块分割,发展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联合,把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扩展为行业之间、与境外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五是协调行业内部、行业之间及行业同政府的关系,维护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市场经济需要行业管理,行业管理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