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做男人最优秀
11587200000003

第3章 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

路,是靠自己闯出来的!要是你故步自封,以为无路可走,那么你就会盲目,就会走投无路!真实的路是人踏出来的,人生之路亦是如此!

路,就在脚下

在失业人员持续增加、就业局势日趋紧张的今天,即使是研究生,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但是,这并不代表面临着这样的形势我们就无路可走了。换一个角度来看,说明我们能走的道路更宽、更多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这时,你还会发现,其实,这条路并不难寻,也不是什么丛林险道,它就在我们的脚下。

社会的发展已经打破了毕业分配的旧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更应学会适应市场,寻找自己的路。也就是说,过去,政府部门是家长,无论是你上学还是毕业都在保护着你,为你提供最好的、最适合的平台。但现在不同了,我们要想获取就业机会,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开辟一个属于我们的天地。

有一所大专层次的高校,名气并不大。但就在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校里,新闻系的4名应届毕业生张春化、马小东、刘长福、白占峰自主创业,注册了他们自己的企业策划工作室。

张春化曾说过:“没有选择时,你就不会斤斤计较。”成立策划工作室并不是他们一时兴起,也不是找不到工作临时找个事干,而是他们入学3年来不断积累、不断从别人看不起的小事做起的必然结果。

张春化是一个不愿意依靠家里的人。大一时课少,他就琢磨着找点儿事做。

2000年9月的一天,他在使用当地一个厂的洗发水时,感觉这个产品的质量不错,后来了解到,它的销路远远赶不上飘柔、海飞丝等品牌。这是为什么呢?他思考着,后来他主动和这家企业取得了联系,和马小东一起利用课余时间为该厂进行市场调查。当时他们骑着破自行车,带着一个老式军用水壶,白天分头到超市、专卖店了解经销商和顾客对这种洗发水的意见和建议,晚上碰头,整理数据。两个月下来,当他们把8页纸的调查报告交给厂领导时,厂领导非常惊讶:“你们太不简单了,这个报告将会成为我们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2000年12月,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俩成立了“保险之光”协会。后来他俩又和刘长福、白占峰一起,共同成立了四兄弟工作室。2002年3月的一天,他们接到安阳市一家眼镜公司的邀请,为他们搞宣传策划,赚到了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笔收入——3000元。2002年9月,他们参照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以股权形式重新组合了工作室,这也为工作室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想三年大学生活,张春化做过很多事,卖书、做市场调研等,很辛苦。有很多事是本科生不愿意干的,但他愿意干,因为专科生没有选择余地,他们不会斤斤计较。

对马小东而言,他一直认为:“没有路时,就需要自己闯出一条路。”

现在专科生就业压力比本科生大得多。马小东曾想:“专科生能不能找出一条路,不和本科生、研究生去挤一条路?”他大学学的是保险专业,可刚进大学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保险。但学着学着他发现,学保险的好处是离市场近。他们4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愿意依靠家里。

他们注册工作室时,很多人不理解。记得申报时,他们找到安阳市工商局的领导,那位领导的第一句话就是:“学生创业?别想。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

当马小东把他们的经历、想法详细地讲给这位领导听后,他感叹说:“我的儿子如果能像你们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实际上,他们平时搞调研、搞活动,并没有耽误学习。2002年,河南省首次举办国家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马小东决定参加。考试是在郑州举行的,报名需要钱,他没有,只能一边在餐馆刷盘子一边准备考试。到了报名那天他才知道,报名必须要有大专毕业证,可他还没有毕业哪有毕业证?于是,他对负责报名的老师说:“老师,能不能让我试试?”听着他的经历,翻着他每页都有黑手印的书,这位老师特别感慨。后来,他还拿马小东的书去教育他的学生。

当时,有300个人参加考试,只有10个人通过,马小东考了第二名,他的大学老师却只考了第六名。马小东的体会是:课堂上,要努力学习,但也必须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由此才能获得知识、能力的双向提高。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要自主创业,但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实践,随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们4个人都觉得,现在专科生的弊端是实践能力太差。他们刚开始进行市场调研时,哪怕是敲人家的门,他们的腿都在颤抖。但人是需要不断努力并进步的,他们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无愧于心。

现在,他们的工作室不仅运转良好,而且还吸收了安阳大学及其他高校的十多名毕业生。此外,还招收了一些兼职的学生,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张春化等4个人能有今天的成绩,跟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知道自己的学历低,在当今社会的竞争中没有优势,但是他们更知道该如何武装自己,使自己充实起来,变得具有竞争力。可以说,他们是靠着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路。

敢问路在何方?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我要说:“路就在我们的脚下!路,是靠自己闯出来的!”要是你故步自封,以为无路可走,那么你就会盲目,就会走投无路!真实的路是人踏出来的,人生之路亦是如此!

男人读品悟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这时,你还会发现,其实,这条路并不难寻,也不是什么丛林险道,它就在我们的脚下。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生活得有条不紊,不能混乱不堪;我们要生活得自信一些,不能过于羞怯;我们要生活得平静一点儿,不能总是躁动不安;我们要尽量利用生活,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让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被虚度。

每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时,往往就会产生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然而,在这个过程里,若我们知道了自己在生活中最需要什么东西时,就会为取得它而奋斗、拼搏。所以,在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需要,若是连自己需要什么都不清楚,就会陷入茫然的境地。另外,在我们面对选择时,也要学会放弃。因为只有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更大的发展空间。

请大家一起来分享下面这个故事,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天,默德看到有个人在河边钓鱼,一条接着一条,收获很多。奇怪的是,默德观察到,那个人钓到大鱼就把它放回河中,只有小鱼才装进鱼篓里。默德十分好奇,便走过去问那个钓鱼的人为何要那么做。钓鱼人回答说:“老兄,你以为我喜欢这么做吗?这也是没办法呀!因为我只有一个小煎锅,煎不下大鱼!”

许多时候,当我们有一番雄心壮志的时候,就习惯性地告诉自己:“我只有一个小煎锅,煎不下大鱼。”以至于我们会进一步找借口来劝说自己:“要是这真是个好主意,人家一定早就想过了。我的胃口没有这么大,还是挑简单的事情做,别把自己累坏了。”

实际并非如此,只要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知道转变一下自己的思路,我们就能得到更大的收获。就像这个钓鱼翁一样,为何会那么执著地只钓小鱼呢?即便是他只有小锅,若把大鱼割开了,不也能吃到同样的味道吗?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见的地方,就是你能到达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他们之所以伟大,是由于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业。”很多人也常常对自己说:“当我们在选择人生时,只要目光高远,就会到达自己想到的地方。”既然是我们的眼光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大舞台,那么,我们为何不将目光放得更加高远些呢?我们为何不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尽最大的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呢?

孟子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不要我所得不到的东西,不干我所不能干的事情。求我所必求,为我所必为;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如此一来,人生就是一个十分快乐的人生。孟子的话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怎样的选择,就会有怎样的收获。

一个具有事业心并且十分勤奋的年轻人,他想在很多方面都比身边的人强,但经过多年努力却没有太大的长进。他非常苦恼,便向一位成功人士请教,这位成功人士听完年轻人的叙述,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小说和剧本,在法国戏剧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法国一家报纸在进行一次有奖智力竞赛时,就出了这样一道题:“若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这时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去抢哪一幅?”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答案里,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这位成功人士讲到这里时,忽然问那位年轻人:“你能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什么吗?”年轻人沉思了片刻说道:“我现在好像知道了什么,你是否要告诉我,当我们的选择非常接近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的生活就会过得十分快乐?”

成功人士点点头,补充道:“你只是说了生活的一方面,还没有说到事业上。在我们人生的历程里,让我们能够迅速走向成功的不是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是我们是不是选择了适合我们走向成功的那条路。每个人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年轻人,你要永远牢记:选择比努力更关键。只要我们选择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我们就会更接近成功。”

这位成功人士的话道出了选择与努力的关系,可以说选择在一定意义上起着领航的作用,指示着我们该努力的方向。很多时候我们看中努力的价值,但是我们可以试想,没有选择作铺垫,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纵使我们再努力,我们也是在做无用功。

现在,你该明白选择的重要性了吧?要知道,努力固然重要,但是选择是努力的前提啊!

男人读品悟

选择在一定意义上起着领航的作用,指示着我们该努力的方向。很多时候我们看中努力的价值,但是我们可以试想,没有选择作铺垫,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纵使我们再努力,我们也是在做无用功。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没有人可以在没有基础的地面上搭建起高楼大厦,空中楼阁只是不可能实现的神话故事而已。中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小事不愿做怎能成就大事的道理。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从细节入手,最终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大事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同样,小事也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假如你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圆满、漂亮,那你定会体验到极大的快乐及对自我的肯定,同时也必然会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古人说得好,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不做小事往往是没有办法成功的,那些一心只等着做大事的人,谁会相信他们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前人还总结道: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这是因为小事来得频繁,办事所花的时间多,积累起来数量就多,相对所得的经验也就更多;而大事来得稀少,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少。更何况只有从小事中不断地积累宝贵的经验,在做大事的时候才会胸有成竹。

有一些年轻人却从来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不会走就想跑,眼高手低,不屑于做日常工作,不愿意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从头开始,并且很不愿意做基础工作,认为那是三岁小孩都可以做的。这样一来,他们根本不可能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如果我们用这种人生态度指导工作和生活,那么只会扩大和梦想之间的距离。所以,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在怀有理想和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满怀激情地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个小细节。不管工作多么细小和琐碎,都应该把它当作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当作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的阶梯,因为美好愿景的实现是以一点一滴为基础的。

要知道,能否做好小事,不但能反映一个人的做事能力,而且还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这都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不断进步;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事。不要拒绝做小事,注意每一个细节,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颇为重要的。从细微之处着手,是走向成功的开始,也是走向成功的保证。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声誉,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无数事情必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凡人到伟人,从搬运工到将军,从奴隶到总统不是很快可以达到的,这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

这个世界上,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毕竟只是为数不多的那部分,大多数人注定是平凡的,因为他们不肯从小事情做起,然后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可是,很多大企业家都是从小伙计做起的,很多政治家都是从小职员做起的,很多大将军都是从小兵当起的,很多富翁都是从一分钱赚起的……

美国第一个黑人国务卿鲍威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他不断地努力,并且重视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对工作赋予百分之百的热情,最后才从一个清洁工成长为国务卿的。在他最开始进公司的时候,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清洁。清洁是一份被认为非常低下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份不被大家所看重的工作,他却做得有板有眼,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他甚至摸索出一种拖地板的姿势,可以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还可以让工作变得轻松。鲍威尔的表现被细心的老板看到了,通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之后,老板断定他是一个人才,于是破格提升了他,这为鲍威尔未来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

很多年后,鲍威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表露,他清楚地记得当初自己所积累的第一条人生经验,那就是从小事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即便是多么不起眼儿的小事,也要认真地去做。

不要忽略小事情,瞧不起小事情,小事情往往蕴涵着大机会,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会成就一番事业。许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缺少机遇。鲍威尔的故事告诉我们,机遇就暗藏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之所以没有抓住机遇,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做得足够好。从小事做起,抓住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我们身处社会中的立足之本。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酸甜苦辣的味道,有快乐,有幸福,有自豪,同时也伴随着痛苦、折磨,甚至绝望。但是当你站在远处,以一种俯视的角度去看待它们的时候,你就不会迷失自己,你就能把一切都看得通透。宏观必须要和微观紧密结合,眼睛要看向远方,做事要从小事做起,这是人生必须遵循的生存法则。

男人读品悟

大事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同样,小事也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假如你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圆满、漂亮,那你定会体验到极大的快乐及对自我的肯定,同时也必然会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做人生路上的“不倒翁”

做人生路上的“不倒翁”,简言之,就是在为人处世上要学会变通。所谓变通,就是以改变自己为途径,来通向成功。哲学家说:“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现在;如果我们想要改变环境,就必须先改变自己。”

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变化,那么,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采取灵活机动的变通方式应万变,这是我们需要确立的一种做人做事的心态。

叔孙通是秦二世时的儒士,被任命为待诏博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纷纷响应。秦二世听说后,很忧虑,便召集待诏博士和儒生们询问方略。秦二世问:“由楚地来的戍卒攻占了城池,先生们认为该当如何?”

30多名博士和儒生异口同声地说:“百姓造反,这是不能赦免的死罪,希望陛下赶快发兵讨伐。”秦二世听后,勃然大怒,脸上的神色都变了。

叔孙通上前说:“如今天下合为一家,先帝毁掉郡、县的城墙,销天下的兵器,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打仗了。况且上有圣明天子,下有完善的法律,人人尽职守法,四海安宁,哪里有人想造反呢?这不过是些偷鸡摸狗的小贼罢了,何足挂齿。”

秦二世转怒为喜,笑道:“先生说得很对。”其他的博士、儒生中脑筋灵活的很快来了个急转弯,附和叔孙通说是盗贼,脑筋僵硬的便依然坚持说是百姓造反。于是秦二世便把说是造反的人都关进了监狱,却赐给叔孙通20匹帛、一件衣服。

后来,秦朝败亡,叔孙通便带着儒生们逃出咸阳。他先是投奔项梁,项梁亡后又侍奉楚怀王,后来又投降刘邦。刘邦最讨厌儒生,所以见到儒生,便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便溺,以羞辱儒生。

叔孙通知道刘邦的脾性,便脱掉儒服,改穿短小贴身的衣服,刘邦很是高兴。叔孙通既不向刘邦宣讲儒家学说,更不向刘邦推荐自己的学生,而是向刘邦推荐那些盗贼出身的壮士。刘邦听后很是高兴,便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叔孙通的学生备受冷落,都暗地里骂叔孙通:“我们跟随先生多年了,如今不推荐我们做官,反倒天天推荐那些狡猾的盗贼,这是什么道理?”叔孙通听到后,便对学生说:“汉王正冒着刀林箭雨争夺天下,你们这些儒生能上阵杀敌吗?你们等着我,我并没有忘记你们。”

刘邦平定天下后,跟随他一起平定天下的都是些没有知识的武夫,更不懂什么规矩,在朝堂上喝酒争功,醉了就大喊大叫,甚至拔剑砍殿上的柱子。刘邦看着乱糟糟的景象,很是头痛。叔孙通猜到了刘邦的心思,知道时机已到,便对刘邦说:“儒家虽不能争夺天下,却善于守城。臣愿招集鲁国的儒生,和臣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刘邦同意后,叔孙通便与鲁国的儒生、自己的学生一起,斟酌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度,因时制宜,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礼仪制度。

从此,大臣们上朝都严格遵循礼仪,稍有越轨者便被一旁监视的御史拉下去惩治,人人心中畏惧,朝中气象大为改观。刘邦看着被驯服的臣民,慨叹道:“我直到今日才知道天子的尊贵啊!”

他迁升叔孙通为太常,又赐五百金。叔孙通这时才提出:“臣的学生跟随臣多年了,又和臣一起制定了礼仪,希望陛下也能给他们封官。”刘邦此时已从心里喜欢儒生了,便把叔孙通的学生都封为郎官。叔孙通又把刘邦所赐的五百金都分给学生,他的学生这才明白了叔孙通的用意。

被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为“汉家儒宗”的叔孙通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他能历经两朝四帝而独得宠信,在动荡的局势中老而弥坚,这都是由于他的聪明机警、善于言辩、审时度势、善于变通。

做人就是需要根据当前的形势,随时改变自己的策略,视时候随风转舵。用诈来求生,用晦来保全自己,这并不是不走正道,而是善于变通,化不利为有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永远不倒的“不倒翁”。

男人读品悟

做人就是需要根据当前的形势,随时改变自己的策略,视时候随风转舵。用诈来求生,用晦来保全自己,这并不是不走正道,而是善于变通,化不利为有利。

迈出第一步,再一步步走下去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你对你喜欢的行业坚持下去。而要坚持,并在你喜欢的领域有所造诣,你就必须在你喜欢的行业里努力做下去。迈出了第一步,可以说是你成功的开端,这就好比登山一样,只有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才可能最终到达山的顶峰。

美国著名医师和药理学家勒韦,曾在1936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勒韦于1873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从小喜欢艺术,在绘画和音乐方面也都有一定的造诣。但他的父母是犹太人,他们对犹太人所受到的各种歧视和迫害心有余悸,不断督促儿子不要学习与从事那些涉及意识形态的行业,希望他能专攻一门科学技术。他们认为,只有学好数理化,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勒韦进入大学后,在父母的教育下,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爱好与专长,进入史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专业。他是一位非常勤奋志坚的学生,不但不怕从头学起,更相信专注于一事必定能成功。勒韦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心态,很快进入了角色,他专心致力于医学课程的学习。心态是行动的推进器,他在医学院学习时,被他导师的学识与钻研精神所吸引。这位导师名叫淄宁,是当时德国著名的内科医生。勒韦在这位教授的指导下,学业进步得很快,他深深地体会到医学也大有施展才华的天地。

从医学院毕业后的勒韦,先后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大学从事过医学专业研究,在药理学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于1921年特聘请他为药理教授,专门从事教学与研究。在那里,勒韦开始了对神经学的研究,通过青蛙迷走神经的试验,第一次证明了某些神经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将刺激从一个神经细胞传到另一个细胞,同时又能够将刺激从神经元传至应答器官。勒韦把这种化学物质称为乙醚胆碱。1929年勒韦又从动物组织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勒韦在化学传递上的研究成果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对药理及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1936年他和戴尔毫无争议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尽管勒韦是一位杰出的教授和医学家,可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也就和其他的犹太人一样,在德国遭受了纳粹残酷的迫害。当局把他逮捕,并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还取消了他的德国籍。后来,勒韦逃脱了纳粹的监察,辗转到了美国,在那里加入了美国国籍,受聘于纽约大学医学院,开始对糖尿病、肾上腺素进行专门的研究。他对每一项新的科研,都能专注于一。不久,勒韦在这几个项目上都获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他设计出的检测胰脏疾病的勒韦氏检验法,对人类医学又作出了巨大贡献。

勒韦最后成功了,因为他从头学起,不怕困难,专心地主攻医学,尽管其间困难重重。若他不长年累月地积累下去,1936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将不知花落谁家。

这就如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容易取得成功。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道路,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信心、智力、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耐力。他们只迈出了第一步,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了,所以迎接他们的只能是失败。

人生必须要有目标,有了目标还必须要采取行动。但是,聪明的人都知道,目标必须要切合实际,行动也必须要积极有效。不能不顾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而为了出一时的风头或一时的痛快,就盲目地去做事情,那样,你就很难再坚持下去,并且会半途而废。其实,在你选对努力正确的基础上,用小步伐向成功靠近,将会更稳妥,也将更加容易。

报纸上曾经报道过有一位拥有100万美元的富翁,原来却是一位乞丐。这在许多人心中难免产生怀疑:只是依靠人们施舍一分、一毛的人,怎能够拥有如此巨额的存款?而事实上,这些存款当然并不是他凭空得来的,而是由一点点小额存款累积而成的。从一分到十元,到千元,到万元,再到百万,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地积聚而成的。

达成人生的目标也是如此,在达成人生主目标的过程中,不妨先设定一下最近的“次目标”,这样就比较容易达到主目标了。有很多人常因目标过于远大,或者理想太过崇高而放弃了,想想这真的很可惜。如果此时把主目标分成数个“次目标”,就能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了,况且,能逐步地完成一个个“次目标”,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这样主目标总有一天也会完成。下面这个例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位63岁的老人决定从纽约市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他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迈阿密市。在迈阿密,有位记者采访了他。记者最想知道的是,这路途中的许多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他;而他又是怎样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老人很平静地答道:“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所以我就走到了这里。”

所以说不管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你就会慢慢靠近你心中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具体的目的地,并且朝着它一步紧接一步地迈进,那么你便能走上成功之路。

成功的道路也是如此,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需要想其他的,只要你带着你的信心,一步步走下去足矣。

男人读品悟

不管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你就会慢慢靠近你心中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具体的目的地,并且朝着它一步紧接一步地迈进,那么你便能走上成功之路。

(第二篇 生存智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