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鸿章心目中,护送李昰应回朝鲜的最好人选是袁世凯。他多次问来天津办事的袁保龄:“你侄子还会不会出来做事?什么时候能出来?”袁保龄回答说:“小侄多年来有个心愿,要以科举正途为念,为叔父的也不便多加阻拦。”李鸿章遗憾地晃动脑袋,说出了他心中真实的想法,认为只有以袁世凯的应变之才,才能担当起护送李昰应回朝鲜的大任。说罢,眼巴巴地看着袁保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期待。袁保龄看到此情此景,内心有些感动,答应催促袁世凯出山,当场表态说:“即使有千难万阻,也不能躲避。”
几乎是在同一天,袁世凯收到了四叔的家书和朝廷催促他出山的电报,展读过后心潮澎湃。他吩咐车夫备车,不顾正在下着的滂沱大雨,星夜兼程,从陈州直奔天津。
看到袁世凯从天而降,李鸿章喜不自禁,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话语中洋溢出几分诙谐:“台已搭好,客也请到,只等你来登场了。”
按照原来议定的方案,为了震慑李熙、闵氏,还需委派一名高级武将随同前往。李鸿章告诉袁世凯,方案有所改变,只有袁世凯率水师小队数十人执行任务。袁世凯欲问其故,李鸿章笑着反问道:“听说袁大将军到,欢声雷动,谁敢抗拒?”
事实上这是个两边都不讨好的行动。对于朝鲜国王李熙和王妃闵氏来说,清廷将李昰应护送回韩,等于在他们身边安了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之忧,只不过迫于清廷的威力不敢公开反对罢了。对于李昰应来说,在他登临权力顶峰之际忽然被活捉到保定软禁几年,对清廷的怨恨不言而喻,尤其是对执行那次任务的袁世凯,一提到名字就咬牙切齿。
尽管情况相当棘手,袁世凯仍费尽口舌,两边做工作,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
袁世凯回天津复命,李鸿章听了汇报,对他更为器重,立马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吴长庆带兵东渡,久驻汉城,壬午、甲申两次定乱,情形最为熟悉,朝鲜新旧党人,咸相敬重。若令其前往接替驻朝商务委员陈树棠,当能措置裕如……拟请以知府分发,俟补缺后以道员升用,并赏加三品衔。”没过多久,朝廷批文下发,袁世凯赏加三品衔,接替陈树棠担任驻朝商务委员。
光绪十一年(1885)底,袁世凯携带新娶的美妾沈姑娘以及一帮亲信随员赴汉城上任,这一年他才26岁,正是英气逼人的年龄。袁世凯所担任的商务委员一职,简称为总理交涉通商大臣,这个官职是北洋大臣的属吏,地位或许稍逊于各国驻朝鲜公使,权力却在其上。此后9年,袁世凯在朝鲜大权独揽,做了藩邦实际上的“监国”,颐指气使,纵横捭阖,小钦差逞大威风。不但使朝鲜朝野大为慑服,环伺朝鲜的日、俄、英、美、法五大帝国,也为之瞠目结舌。
袁世凯在朝鲜八面威风,靠的是两项政治资本:其一,朝鲜成为中国的藩邦已有数百年历史,天下共知,这是使得袁世凯腰杆子硬最根本的一条;其二,受国王李熙之请,袁世凯帮朝鲜训练了五千亲兵,德式训法,欧美装备,这种现代武装使朝鲜军容大振。国王李熙在阅兵后大为赞赏,要封袁世凯为全国陆军大统领,只不过因为李鸿章怕袁太招摇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反感,此事才算作罢。为了答谢袁世凯,国王李煕还是奖赏给袁世凯四个宫廷美女,一人早死,余下三人被袁世凯收做了姨太太。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就是一位姓金的姨太太所生。
对于袁世凯一手遮天的这种格局,五大帝国自然不满意,纷纷在朝鲜国内培植各自的势力,各种政治派别明争暗斗,或保守或激进,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日、俄、英、美、法五大帝国相互之间虽说也有矛盾,但此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要把清朝的小钦差袁世凯赶出朝鲜。
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刻,四叔袁保龄再一次写信为袁世凯指点迷津。
四叔在信中说,“至人生当大任,须将生死祸福置之度外,认定道理去做就是了,犹如寡妇守节,守一年众望相孚,守三年大功告成。”四叔在信中还说,如今的天下事很难办,内有政府,外有北洋,大家都在敷衍了事,以稳定为大局,没有几个人真正在为国家着想的。你(袁世凯)办事锋芒太露,免不了会得罪一些人,今后切记要谨慎从事。“专靠才智做事而不济之以学问,自古及今未有不败者,戒之慎之!”
袁世凯在朝鲜专横跋扈的姿态,最终还是引起了国王李熙、王妃闵氏的极度反感。乘这个小钦差三年期满之机,请求清廷撤换袁世凯。尽管清廷驳回了李熙、闵氏的请求,但是袁世凯的日子仍然每况愈下,一天比一天不好过了。久而久之,他见不能驾驭朝鲜局势,身心疲惫不堪,再拖延下去甚至会有性命之忧,遂起了逃离苦海的念头。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中的日本舰队经过多次恳求,李鸿章最终还是被他说动了。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袁世凯脱掉清朝官服,换了套平民百姓的服装,在一乘绿呢小轿的簇拥下仓促逃离朝鲜。登上“平远号”舰艇时,他回头看了一眼岸上稀疏的几个送行者,心里头百感交集。12年的朝鲜岁月,袁世凯堪称功不可没,风光无限,然而离开这个国家时却如此凄凉。
半个月后,清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国事家事,事事烦心
袁公子落魄的时候,结识了色艺俱佳的沈姑娘,这位苏州名妓成了袁世凯的最爱。因为这一段患难之交,袁世凯对沈氏尤其宠爱。到朝鲜任官时,将她接到汉城做了如夫人,不但让她管理家务,抚养长子袁克定,还让她以正室夫人的身份频频出席重要的外交场合。
沈姑娘的肚子也懂得知恩图报,到朝鲜没几年,终于有了身孕,袁世凯对她更是恩爱。想起往后黄金般灿烂的日子,沈姑娘整天笑眯眯的。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大病从天而降,差点夺去她的性命。通过经心调养,病是好了,肚子里的孩子却没有了。沈姑娘哭得昏天黑地,抱着脑袋嚷着着寻死觅活。袁世凯往床头一坐,安慰她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孩子以后还会有的。沈姑娘止住哭声,将希望再一次寄托在未来。
哪知这场大病毁了她的前程,使她变得弱不禁风,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
这个最受袁世凯宠爱的沈氏,一生再也没有生育。
不过,在袁世凯的安排下,过继给了沈氏。无论是同僚故旧聚会,还是在各种外交场合,沈姑娘总是抱着襁褓中的那个孩子,以至于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袁克文是沈氏的亲生儿子。
美妾沈姑娘的烦心事刚结束,家里其他的矛盾又来了。
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生前有几个姨太太,其中一个是王氏,另一个是陈氏。小时候她们都对袁世凯不错,随着袁保庆以及正室夫人牛氏的相继去世,王氏和陈氏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经常发生口角之争,最后闹到了分开住的地步。袁世凯本来是个有孝心的人,到朝鲜任总理交涉通商大臣后,想把两位姨奶奶接到汉城赡养,陈姨奶奶满口答应,王姨奶奶却死活不肯离开陈州老家。说起来原因太过荒唐:
她害怕被嗣子袁老四骗了。不仅如此,王姨奶奶还仗着她先被娶进袁家的缘故,非要担当家长的角色,挣一个正室夫人的名分。袁世凯大为光火,在给二姐袁让的家书中愤懑地写道:“(她)自比先太夫人,宛以上人自居,大谬矣。我为家长,何能反为奴才耶!”
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一生多子,除过继给袁保庆做嗣子的世凯外,还有五个儿子:世昌、世敦、世廉、世辅、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