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庶女无敌
1171000000271

第271章

朱允炆怒道:“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最恨的是官员百姓愚昧,甚至连手工捉虫都不敢!”

正在这时候,郭菀央突然开口说道:“下官有一个办法,却是简单,而且似乎也可行。”

方孝孺眉头一皱。那马姓官员看了郭菀央一眼,也没有说话,眼睛却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倒是颇有些喜悦之色,说道:“先皇后曾与孤说过你有过人之才,现在果然有办法,却只管说来。”

郭菀央看见两个官员的眼神,知道现在姿态放得越低越好。女子干政,虽然说有皇后遗命顶着,朱元璋也默许了,但是毕竟与之前的法度不相吻合。当下低声说道:“下官也只是一个粗略的想法。下官之前也曾自己饲养鸡鸭诸般禽类,知道这些禽类最爱的是昆虫。蝗虫幼虫未曾长大,不会飞翔,正是鸡鸭鹅之类的最爱。如今蝗虫灾害还刚开始发作,如果马上就派官员就地收购滁州滁州县一地的禽类,放养到灾害地区,或者能大量消灭害虫,能避免一场大灾。”

郭菀央这样一说,一群人都是一怔,方孝孺就疾声问道:“果然如此?”不待郭菀央回答,就自己计算起来,说道:“若是鸡鸭之类果然能吃虫,一只鸡一天吃数十只虫子,百只鸡就能吃上数千只……收购上数千只鸡鸭,只怕就能解决问题!”

那马姓官员也忍不住说道:“若是鸡鸭真能吃虫子,由官府统一上虫害地区放牧,就可以避开百姓愚昧不肯捉虫的事情……百姓不敢自己捉虫,但是绝对不会不让鸡鸭来吃虫!”

朱允炆也不由兴奋起来,说道:“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动作要快!速速发文滁县,着令滁县迅速收购鸡鸭!现在距离幼虫长出翅膀来也有几天,希望来得及!”

方孝孺当下说道:“也要迅速传话给附近几个地方,都令收购鸡鸭往滁县地方运送。想来定然能来得及!”

郭菀央微微一笑,下面具体操作的事情,是不用她来做具体提示了,面前这两个人,都是做官处理政事的,想来比她懂得多得多。

接下来的事情,郭菀央眼观鼻,鼻观心,就安安心心做好一个侍女的角色。等这些事情告一段落,才告辞了皇太孙,回自己的在后宫的办公居所,继续履行自己作为尚功大人的职责。

这些都是闲话。次日早上陪着朱允炆读书的时候,却见太监过来,传皇帝的口谕:“传郭菀央乾清宫见驾。”

皇帝要见一个小小女官?郭菀央不觉有几分忐忑,看向朱允炆,见后者递给自己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皇帝既然没有传话给朱允炆,那朱允炆自然不能陪着去,再说黄子澄大人的确不是一个好说话的角色,对郭菀央的眼神一直没有好过。朱允炆又是一个懦弱的性子,根本不敢向黄先生提出一条反对意见,那也只能爱莫能助的看着郭菀央跟着传话太监走了。

其实也没有几步路,就看见几个大臣静静等候在乾清宫的外围。见一个身量还未曾完全长开的小姑娘进去,都是露出诧异的神色。或者有从服饰上辨认出郭菀央身份,不由露出艳羡的神色。

朱元璋就高高坐在龙椅上,郭菀央不敢仔细看,只是依稀觉得,皇帝的似乎几天之内就苍老了很多。这种苍老不是外貌上的,而是精气神上的。

似乎皇后的去世将他的精神全都抽走了。

皇帝就这样冷森森的坐着,浑身都散发着一种冷厉的气息。郭菀央恭恭敬敬的跪倒,却很长时间没有听见皇帝的声音。

心中隐隐有些明白,却又不是非常明白。

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好长时间,才听见皇帝发出一声咳嗽。咳嗽过去,皇帝才说话:“郭菀央……昨日太孙诸人所上的对付蝗虫的策略,果然是你献的计策?”

郭菀央不觉苦笑了一声。昨天在场的虽然只有四五个人,但是没有做过很保密的措施,何况这也不算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皇太孙虽然不会多言,但是难保边上没有皇帝的眼线。当下只能低声认账:“正是……女臣。”

郭菀央换了一个自称,叫“女臣”。这个词或者是生造,却是在提醒皇帝:我曾经答应过皇后要尽力辅佐您的孙子。我正在履行辅佐太孙的职责。

可惜皇帝陛下似乎没有听懂郭菀央言外之意,他只是微微冷哼了一声,说道:“果然好大的胆子!女子不得干政,乃是国朝法度。你却堂而皇之的跟随太孙到前廷去走了一圈,还毫不避嫌的在大臣面前献计献策?”

郭菀央听着皇帝森冷的口气,似乎隐含着杀机,不由苦笑起来。这个世界果然没有道理可讲。前些日子皇帝还逼着自己要做好辅佐太孙的职责,今天却又因为自己给太孙献计献策而获罪?

低眉敛目,低声说道:“皇上治罪。女臣当时只是想……想要为太孙分忧解难。因此就逾越了……”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说道:“想要为太孙分忧解难,因此就逾越了?你难道说,你没有借机干政的心思?”

郭菀央心中的怒火一点一点上来。心中也明白,这不过就是所谓的帝皇权术罢了。皇帝需要自己给皇太孙做智囊,但是皇帝不需要一个敢在皇太孙大放厥词的智囊。或者说,皇帝希望自己用私底下给皇太孙献计献策的方式。

将所有的聪明都归到皇太孙身上。

当下抬起头,朗声说道:“皇上治罪。女臣以为,虫灾之事,急胜燃眉。如此之际,如果等私下场合,缓缓分说,说不定就要耽搁一两天的时间。耽搁一两天的时间,或者部分虫子就会长出翅膀,四处肆虐了……为了万千生民能保全一两口口粮,女臣就是逾越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