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穿越之农家女御夫
1171500000043

第43章

干完这些,才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今天的活计,可是如花又是忙着调配作料,因为这个天气的温度还是有点高的,那个腌竹笋因该是出不了五天就可以了,所以趁早也是把准备工作做齐。

午时的时候,趁着做饭之际,如花又是戴着草帽,出了院子,把竹笋翻了几遍才暗了心地。

三郎对今天如花做的这些也是有一些好奇的,毕竟这些竹笋在乡下人看来还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何必花这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无用功呢!就问道如花,“做这么多竹笋又是吃不完的,何必浪费呢!”

如花回头瞪了一眼三郎,没好气的说道,“到时候你就自然知道了。”

“哦!”三郎也是挠了挠脑袋,可是面上仍旧是狐疑的神情。

五天过后,院子里木板上的竹笋虽说没有完全晒干,可是水分已经脱了三分之二了,如花见此也是安了心,这竹笋干做好了,用来炖汤可是一道好菜啊!

且如花早上也是把腌制的竹笋去了一些出来,加上那天调制的作料,充分搅拌后用来当做小菜吃,在早餐桌上,如花看见三郎和小宝吃时的表情就已经知道,这个腌竹笋也是做成了,而且竹笋吃上去,鲜嫩可口,比那才采的竹笋都差不到哪里去。

对此,如花觉得这竹笋拿去镇上肯定是能够销得出去的,就是不知道这价位该如何定了,因为村里人曾经把竹笋带去可是一点也没有卖出去。

经过思考,如花觉得还是先把竹笋带去上次的那个酒楼看看,或许人家要呢!如果那样行的话,就会大大减少散量销售的烦恼了。

哎!等进了镇再说吧!好像家里的米这些天也是要用完了的,该是添置一点了。

这样一想,如花也只有等着晚上和三郎商量了,毕竟她是不想像上次那样走去的。

这次进镇本来没有准备带着小宝一起去的,毕竟带上小孩子做事情很不方便,可是昨晚上如花和三郎商量进镇事情的时候,小宝听了就求了如花一定要带上他,如花又是个小宝控,等看见小宝眼里那种渴望的眼神时当即就答应了下来,这不,一大清早的,全家人都起了床,连早饭都没有顾得上吃,就匆匆忙忙的带上昨晚打包好的竹笋就去了村头。

“三郎,你说的那辆牛车不会是走了吧!”如花抱着小宝屁颠屁颠的跟在三郎后面,哎,如果是走了也怪她,谁叫她早上还像孩子一样赖床呢!说出去都笑人。

“现在赶去应该还来得及,你也别太着急了。”三郎稍微的放慢了脚步,因为他看见如花抱着小宝走那么长一段路还是有一点吃力,连鼻尖都冒出了汗水。

等得终于到了村头,才见不远处有一辆牛车,牛车上面也是已经坐了两个人,而那驾牛的老王也是准备上车赶牛了,可是看得他们几人匆忙的赶来,便是放开嗓子嚎了一声,“程三郎,你可是要去镇上啊?”

庄家人就是不一样啊!嚎一嗓子,底气十足,洪亮深厚,就是老王这样已经上了年纪的,也是一样。所以如花是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听见三郎一嗓子想了起来,“是呢!”

趁着说话之际,几人也是来到了牛车旁,先是把货物上上去后,几人才上了马车。

“都坐稳当了!”老王坐在牛车前面回头说了一声,后面的众人也回了话,牛车才算是真正的上路了。

而牛车上除了如花三人,分别还有两个村里的妇人,几人在车上也是一阵寒暄,从谈话间,如花觉得庄家人有时候还是挺憨厚老实的,根本就不想自己前几次又到的何姐那种人,看来那种人无论在哪里还是占少数的。

可能是路马路不平坦的原因,等到了镇上的时候如花觉得自己的屁股都快要被颠麻了,不过还好的就是坐牛车比走路好多了,所以如花也是没有埋怨。

在下了牛车的时候,如花还让三郎特地的问了一下牛车回去的时间,也是觉得到时坐牛车回去要轻松一些的。

等弄好一切,三郎带上货物走在前面,如花则是牵着小宝的跟在了后面,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去上次的那个酒楼。

等到了酒楼的时候,三郎又是像个大姑娘般的不肯进去,如花对此也是感觉头疼,可是这又是大街上,人来人往,又不好说些什么,只是拉着小宝先往酒店进去了。

“娘亲,娘亲,我们这是要去里面吃东西吗?”小宝大大的眼睛此时正四处大量着这第一次见的两层阁楼酒店。说实话,小宝自打是进了镇,眼睛就没有歇过,毕竟他记忆中也不是常来的。而且一切对于小孩都还是那么新奇。

如花停下前进的脚步,摸了摸小宝的头,笑道,“小宝,等以后家里有钱了,娘亲再带你来这里吃饭行吗?”

小宝倒也是乖巧的孩子,头就像拨浪鼓的点着,“嗯!小宝听娘亲的。”

如花这次进了酒店也没有用人招呼,直接就往柜台的走去了,等到了柜台,看见那掌柜的也在,只不过人家现在有点忙,正在低头的清算这账目,如花怕是打扰了,等了一会儿,见掌柜的算好了账目才拉着小宝走了过去,打了招呼,“掌柜的,可还是记得农妇?”

掌柜的也是打量着面前的这个人,一眼就想起了她正是卖猪肉给自己的那名农妇。说实话,倒也不是掌柜的记性好,毕竟人家一天要记多少账,招呼多少个人的,可是一眼认出如花,倒是因为如花那时的一张巧嘴,再加上后来野猪肉的走俏,才是记住了的。于是,也是招呼起来,“怎么不记得啊!我还在想,你何时又给酒店送野味来呢?这次可又是什么新奇的野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