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失落的植物园
11772200000021

第21章 千金难买,神仙难及——人参

提起人参,人们都不禁会想到它的珍稀和昂贵。但是究竟人参有多么珍贵呢?

据报道:2007年7月底在长白山发现了一颗重366克的罕见野山参,经专家鉴定,这棵野山参参龄300多岁,其形体健美,没有残缺,皮纹细腻,须条清晰,而且是“五世同堂”,价值300多万元。这样算来,一克人参的价格是8000多元。而黄金的价格是200多元一克,也就是说,40克黄金只能买到一克人参,可见其是多么的昂贵。

人参的昂贵是由于它的神奇功效。也正是因此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一种起死回生的神药。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产生了许多怪诞离奇的传说:有的说,人参是大地的精灵长成,有头、有足、还有眉眼,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甚至还有人说,在深山密林中生长人参的地方,人们常听到从地下传来的人参娃娃的啼哭声等等。这些离奇的传说,不仅是因为人参的神奇药效,还因为人参奇特的外形。

乾隆皇帝对人参也推崇备至,他不仅写了“咏人参”的诗,说它“功著药经著大端”,而且他本人也极爱吃人参,垂暮之年更是把人参当成须臾不可缺少的补品。

在现代生活中,人参的神奇功效也屡见不鲜。例如:当一个人休克或虚脱,服用人参汤,就能很快苏醒过来;一个垂死的病人,如果给他口中含一块野人参,就有可能延长几天寿命。

自古以来,人参便以其奇特的长相和独特的药效,为文人们所欣赏,留下的诗作也不少。

中国的唐朝,可以称得上“诗朝”。在文学史上,唐朝的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唐朝大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不朽之作。在这些著名诗人中,也有人为人参留下了诗篇,陆龟蒙便是其中之一。出生于江苏苏州的陆龟蒙,字鲁望,曾任苏湖二都从事,唐朝末年的诗人。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对现实不满的他隐居甫里,专事著书,与诗人皮日休齐名,人称“皮陆”。以咏物见长的他,在《人参》诗中,仅用一首诗将人参的生长环境、产地、别名、形状、价值、作用等描绘得淋漓尽致:五叶初成极树阴,紫团峰处即鸡林。名参鬼盖需难见,材似人性不可寻。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殷勤润取相如肺,封样书成动帝心。

另外,陆龟蒙还作《奉和诗人达上人药圃诗》:药味多从远客来,旋添花圃旋成畦。三桠旧种根应异,九节初移叶尚低。在这首诗中,讲述的是园参,它是人参的一种。

宋朝著名大诗人苏东坡写过一首《小圃人参》。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宋时已开始种植园参了。不过,从诗的描绘上看,此时的种植与后赵石勒皇帝一样,属于小山参的移植,还不是直接用种子种出来的。人参的产地也因此扩大到了“辽东”。从历史上来看,这里的“辽东”与现在我们所说的辽东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它不仅仅是指辽宁省东部,同时还包括了东北大部,自然长白山也在其中,从下面这首诗中我们便可知晓: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玄泉倾海腴,白鹭西天醴。灵苗此孕毓,肩股或具体。移根到罗浮,秀水灌青池。地殊风雨隔,臭味始祖称。青桠缀紫萼,团实堕红米。享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

自古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的人参,使得它变得更加珍贵。它不仅怕热、怕旱、还怕晒;它要求土壤既疏松又肥沃,另外还要求空气湿润凉爽。如此娇贵的它注定了要多年生长在长白山海拔500米-10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从古至今,人参的宝贵几乎人人皆知,但是这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长期以来,人们为了一己私利,对其进行过度采挖,再加上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更是雪上加霜,使得人参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古代的山西上党人参早已绝灭,目前东北人参也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长白山地区有很多关于人参和挖人参的传说。关于人参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运斗枢》的记载。早在南北朝时,人参和治病就已经紧密联系起来了,形成了传说的简单情节。《梁书》(卷五十一)记载,陈留孝子阮孝绪,因母病到钟山采参,鹿引获此草,服之遂愈。《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一)亦载:“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但一人参枝首,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状,去之,后呼声遂绝。”至唐时,发展为“草妖”、“地精”的说法;有的还把人参说成能医治“鲁钝”和可以益寿的“褐衣老翁”。

众所周知,关东有人参、貂皮、鹿茸三宝,而人参则居这三宝之首。关于人参,我国史书、古籍上早有记载,可谓是源远流长。19世纪以来,就有三千余种有关人参起源、历史演变、产地分布、质体特征、药用价值、栽培与管理技术等专著问世,因此,人参之名早已名扬四海。而产于长白山、原属辽东的“中国吉林人参”,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辽东参正宗。

神农尝百草医百疾,将人参载入最早药典《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是人参药用的起始。现代植物学家们对人参的物种起源进行研究后,认为人参是第三纪古老孑遗植物,因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而变异。在地球上,生存条件极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人参,作为五加科多年生宿根性绿色植物,仅仅产于亚洲东部。而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山脉与大小兴安岭的山林中分布的人参就占了大多数。它的产地、药性均能在很多史书和药典中见到,并且它从古至今都得到人们的赞赏。

人参的娇贵不仅仅表现在其严格的生存条件上,还因为人参虽然最长可存活四百年,年岁少则药效就会低,但是年岁太高又容易虚泡。有关文献记载,人参在其进关或出海到异国他邦后,药效竟然比产地更为明显。经过医药学家长年累月的临床试验,人参新的药效时有发现。例如参籽可催生;参根经提炼可抑癌;入食品、饮料可滋补;引入化妆品,润肤除班,可让糙面复春。另有去暑、生津、降虚火、解酒等作用。总之,人参通身是宝,其药用价值至今还在不断发掘。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早已绝灭。目前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其他分布区也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

知识小贴士:

人参,又称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存条件非常严格,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米-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人参因其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而得名。古时,有雅称:黄精、地精、神草。有“百草之王”

之称的人参,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首,同时,也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作为多年生草本,人参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茎单生,直立,高40厘米-60厘米。叶为掌状复叶,2枚-6枚轮生茎顶,依年龄而异:l年生有3小叶,2年生有5小叶1枚-2枚,3年生2枚-3枚,4年生3枚-4枚,5年生以上4枚-5枚,最多的6枚;小叶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椭圆形,长3厘米-12厘米,宽1厘米-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