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名人快读
11775900000042

第42章 文学中的奥林匹斯神——歌德

名人档案

全名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国别 德国

生卒年 1749—1832

出生地 德国法兰克福市

成就贡献

歌德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参与政治活动,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德语文学,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表现了德国进步青年的思想情绪,一问世,立即风靡德国和欧洲各国,形成了持续而强烈的维特热。它是德国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文学作品。长篇诗剧《浮士德》被誉为德国“世俗的《圣经》”。

歌德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创作有诗歌、小说、诗剧等,其中尤以《少年维特之烦恼》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出版后,有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拿破仑说他曾经看过七遍,在远征埃及时,他还随身带着这本书。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歌德在魏玛公国高等法院实习时的经历:在一次乡村舞会上,他认识了天真烂漫的少女夏绿蒂,对她产生了狂热的爱情。但夏绿蒂已经与别人订婚,歌德感到绝望和痛苦,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这时,他大学时的同学叶鲁塞冷因爱恋同事的妻子遭到拒绝,在工作中经常受到上司的指责,在社交场合中又被贵族男女轻蔑、甚至侮辱,于是愤而自杀。这两件事对歌德的震动很大,他决心把自己在爱情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抒写出来,在四个星期内完成了千古绝唱《少年维特之烦恼》。《少年维特之烦恼》决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它通过维特与夏绿蒂不幸的爱情悲剧,反映觉醒后的德国青年苦闷的精神和悲惨的遭遇,要求冲破封建羁绊、争取新生活成为民族的共同意识。维特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丰硕果实,他热爱自然、歌颂自然,主张艺术回归自然,让天才自由挥洒,反对一切规则和束缚。他之所以爱夏绿蒂,就是因为她保留了一个少女可爱的自然本性,维特对自然的呼唤,实际上是反抗压抑人的自然天性的封建社会。

《少年维特之烦恼》代表了当时德国进步青年的思想情绪,它一问世,立即风靡德国和西欧,许多不满现实的青年从维特身上找到了共鸣。他们不仅狂热地读这部小说,还摹仿维特的服饰,学维特自杀的方式,一时间维特曾经身着的长靴、青色燕尾服、黄色背心甚为流行,为恋爱自杀者不乏其人,形成维特热,以致小说在第二版时,歌德不得不劝导青年们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芽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芽……做个堂堂的男子,不要步维特后尘。”可见影响之大。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创作延续了近60年时间,他的美学观点及思想发展都体现在作品中,他的人生体验、哲学探索、艺术实践构成了这部作品永恒的魅力,它与《荷马史诗》《神曲》等齐名,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史诗性的巨著。除文学创作以外,歌德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他解剖人体,发现过去一直不被人注意的颚间骨;用显微镜观察种子潜在萌芽等。

生活故事

1794年至1805年席勒病逝的一段时间,被称为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歌德和席勒密切合作,共同走过了十年的创作道路。1794年歌德结识席勒,他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席勒去世。他们在魏玛主办剧院,主编文艺杂志,在创作上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了一批诗歌作品。实际上,他们两人的思想观点是有分歧的:歌德研究过自然科学,强调经验、注重客观实际;席勒在完成早期反封建、反暴政的戏剧之后,开始研究历史和哲学,对待事物往往从概念出发。但他们都经历过“狂飙突进运动”,如今他们主张用完美的形式,纯洁的语言,以希腊古典艺术为典范,表达人道主义的内容。两人观点虽有不同,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他们合写的《赠辞》,批评了社会上的市侩习气和文艺界鄙陋庸俗的现象,他们还一起写了一系列谣曲。1805年5月9日,席勒被穷困和劳累夺去了生命。歌德当时也正在病患之中,没有人敢把这噩耗告诉他,他从人们的脸上看出了一切,用手捂住脸,泪水不停地顺着手流下来。他的身体稍好后,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悼念席勒的诗文,并在一封信中说:“我失去了一个朋友,我自己也等于死去了一半。”他们的友谊也成为文学史上人们称颂的佳话。

歌德在他的自传中,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家人置办厨房用具,也要给小孩买一些小炊具、食器供他们玩。一天下午,他带上盘儿、锅在格子间玩耍,实在玩不出什么新花样,就把其中的一个家什扔到街上去,发出清脆的响声,住在对门的小伙伴们高兴得鼓起掌来,歌德自己也很高兴。小伙伴们喊道:“再来一个!”他毫不犹豫地又把一个小锅扔到街上,他们不断地喊道:“再来一个!”他就把成套的盘儿、罐儿、锅通通摔下去,博得了小伙伴的阵阵喝彩。可是小伙伴们还在喊:“再来一个!”歌德只好跑到厨房把那些瓦盘子拿出来,摔起来更加清脆好听。他就这样跑来跑去,凡是手能够拿到的,都把它拿出来,摔下去,后来,觉得还不够痛快,干脆把能够弄来的陶器也都摔得干干净净。而他的家人却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家里。

传世名言

我要跳身进时代的奔波,

我要跳身进事变的车轮!

苦痛,欢迎,失败,成功,我都不问;

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

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

我愿意看见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   (《浮士德》)

生平大事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1765年10月,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直到1768年6月因生病吐血返回法兰克福。

1770年4月,病愈后去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法律。

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歌德名声大噪,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775年至1786年,歌德度过了十年狭隘的宫廷生活,进行了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

1786年9月,歌德化名画家缪勒,带上轻便行装,悄悄离开魏玛,前往意大利旅行。

1794年到1805年,歌德与席勒密切合作,成为他创作的第二个丰收时期。

1831年7月,《浮士德》创作完成。

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玛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