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名人快读
11775900000052

第52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座丰碑——托尔斯泰

名人档案

姓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Leo Tolstoy)

国别 俄国

生卒年 1828—1910

出生地 莫斯科以南图拉省

仰慕 卢梭

爱好 弹钢琴

成就贡献

如果说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天空,那么,毫无疑问,托尔斯泰便是这星空中最灿烂夺目的一颗。托尔斯泰的创作不仅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而且也是整个俄国民族文学在思想、艺术方面探索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公认的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三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1865年开始发表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被高尔斯华绥称为“古今最伟大的著作”。这是一部具有史诗般规模的作品,反映的是1805年至1820年这一转折时期俄罗斯民族的命运,同时也对俄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妇女问题、农民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艺术探索和解答。

作品以四个贵族家庭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的不同表现和活动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在恢宏开阔的历史背景上,生动地展现了俄罗斯上至最高统治者,下到普通军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所进行的英勇斗争,歌颂了以庄园贵族和普通军民为代表的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也抨击了以宫廷贵族和上层军官为首的统治阶级的狭隘自私、堕落腐朽,突出了作家的“人民思想”。作品塑造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彼埃尔·别竺豪夫、娜塔莎·罗斯托娃等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托尔斯泰在描绘战争画面、探索人物心理方面的卓越艺术才能。

19世纪70年代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巅峰之作。这是一部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社会心理小说,作品以贵族妇女安娜·卡列尼娜的婚姻爱情悲剧和贵族地主列文的社会改革及人生探索为线索,反映了在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动摇,探讨了俄国社会的出路。

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位热爱生活、大胆追求幸福婚姻的资产阶级女性,为了从封建婚姻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获得个性的解放和人生的幸福,安娜冒着巨大的风险离开了官僚机器丈夫卡列宁,勇敢地同青年贵族军官渥伦斯基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结合不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反而遭到贵族社会的重重包围和百般攻击。虚伪的贵族道德和法律允许不忠和通奸,却不能容忍自由的结合。在巨大的压力下,善良的安娜遭到了无法摆脱的良心谴责。当她看到自己倾心的渥伦斯基日渐蜕去了高傲脱俗的气质,显示出贵族阶级的庸俗、软弱时,终于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最后,在悲观愤慨之中,安娜走上了绝路。

安娜的悲剧强有力地折射出一个阶级的黑暗现状和令人窒息的时代氛围,安娜的动摇、疑虑反映了托尔斯泰的苦闷和困惑,也是一代俄国优秀知识分子对时代潮流的敏感和觉醒。《安娜·卡列尼娜》以它提出的尖锐的社会问题,令人深省的悲剧意识,完美的艺术和出色的心理分析技巧赢得了整个世界文坛的赞誉和推崇。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作品,第一流的作品。”

晚年的托尔斯泰以长篇小说《复活》为自己的终身探索画上了句号。这部被称为“托尔斯泰艺术上的遗嘱”的厚重之作,以一个堕落贵族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为主线,对俄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揭露,表达了托尔斯泰以人道主义拯救社会、以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实现理想人生的愿望和主张。这部作品也可以算是对整个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辉煌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注重精神探索和哲理思考的艺术家,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探求人生意义和社会出路是他执著一生的目标。

托尔斯泰探索一生的结论是,贵族阶级必须放弃自己的寄生腐朽的生活方式,站在同情劳动人民的一边,通过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才能寻找到社会人生的出路。

托尔斯泰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生的执著,显示出一个富于良知的优秀作家的独特人格和魅力。正是这种魅力、这种力量,连同他在思想艺术上的成果一道,成为后世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生活故事

托尔斯泰虽然出生在一个贵族之家,但是也经历过父母早逝、家道衰落的坎坷命运。在父母、祖母相继去世后,托尔斯泰的兄妹主要由他们的姑姑塔吉亚娜和彼拉盖娅抚养成人。死亡的打击和寄人篱下的生活使青少年时期的托尔斯泰一度感到精神的孤独,正是这种孤独促使他去接触大量的哲学著作,思索死亡的问题。外省庄园地主的生活和家道的衰落又使他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养成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个性。

1844年,16岁的托尔斯泰进了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在那里,他也曾以一个贵族少爷的身份出入于上流社会,但是上流社会精神的空虚和大学经院式的教学使惯于严格自省的托尔斯泰难以适应。最后他托病退学,开始了系统的自学,并在农庄尝试农事改革,积极寻找个人出路。就是在这一时期,托尔斯泰产生了创作的念头并付诸实践。

从1851年至1855年,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和塞瓦斯托波尔有过四年的从军生涯,这是他深入体验社会生活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起始阶段。当他结束这段难忘的经历回到彼得堡时已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坛新秀,得到了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等文学前辈的器重。他的作品《一个地主的早晨》《暴风雪》等引起了人们的惊叹,但是,托尔斯泰对自己并不满意,称其作品为“小玩意儿”,并决意前往欧洲游历,扩大眼界。欧洲的见闻对托尔斯泰的触动很大,欧洲的先进文明使他痛感俄国的落后。一回国他就积极开办学校,从事各种社会改革,虽屡遭失败也不妥协,同时他决心以笔进行社会和人生的探索,相继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名著。这些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俄国社会现状和时代危机的思索和探究。

除了艺术的探索之外,托尔斯泰继续从事社会改革实践,农事改革、创办学校都卓有成效,他甚至亲自编撰了几百种儿童课本。在现实中目睹的俄国贵族的堕落、无能和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深深地震撼了托尔斯泰,他亲自到各地考察,同农民一起劳动。画家列宾跟托尔斯泰有过很深的交情,他亲眼看到托尔斯泰为寡妇农民耕地,感动和钦佩之余,挥笔画就一幅名闻四海的《托尔斯泰耕耘图》。触目惊心的贫富悬殊使托尔斯泰无法心安理得地过他的贵族生活了,他痛恨妻子儿女们挥霍无度的生活,多次打算离家出走,他终于在80多岁高龄时同贵族家庭决裂,并死在出走的路上。

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同是19世纪俄国文坛的巨匠,在他们辉煌的一生中,两人曾相识相知,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因为他们性格气质的差异和思想观念的不同而有过很大的波折和起伏。

1852年,当托尔斯泰早期作品《少年》在《现代人》杂志刊出以后,屠格涅夫就盛赞过他的才华,他称托尔斯泰是“一等的天才”,并预言他很快就会“在文坛上独占鳌头”。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出版后,屠格涅夫把它称为“无价之宝”。他还写信鼓励托尔斯泰:“你的天职是成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和语言的艺术家。”托尔斯泰对屠格涅夫很是感激和仰慕,从塞瓦斯托波尔一回到彼得堡,便去拜访了他。在屠格涅夫的邀请下,他还搬进了屠格涅夫的住所。

但是,年轻的托尔斯泰极有主见和个性,他对精神探索的执著和对文坛陋习锋芒毕露的批判与屠格涅夫温和敦厚的脾性相去甚远,两人经常因意见不和而发生争执。1861年的一天,当屠格涅夫对托尔斯泰朗读自己的新作《父与子》时,托尔斯泰居然不慎睡着了,于是,这个令人不快的小插曲成了两人矛盾的导火线。紧接着他们在一场谈话中又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托尔斯泰嘲笑屠格涅夫的某些行为虚伪,屠格涅夫则认为托尔斯泰对他出言不逊,他一再警告托尔斯泰闭嘴,托尔斯泰却寸步不让,屠格涅夫勃然大怒,两人为此差点决斗,最后虽然决斗未成,却从此中断交往长达17年。

尽管两人的友谊中断了,但是屠格涅夫对托尔斯泰的才气还是表示由衷的赞赏。当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问世后,远在法国的屠格涅夫对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真诚的评价托尔斯泰:“像那样的作者我们还没有第二个。”

托尔斯泰对自己当年的出言不恭也深感内疚,通过反省,他首先给屠格涅夫去了封信,表达了愿同屠格涅夫重归于好的愿望。屠格涅夫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了信,并于当年夏天回国的时候拜访了托尔斯泰,实现了两人之间的第二次握手。从那以后,他们之间的友谊再也没有中断过。

托尔斯泰虽然是一代文豪,却也有傻劲十足的时候。当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录音机后,为了表达对这位文坛巨人的崇敬和爱戴,他赠给了托尔斯泰一台。面对这种新式的洋玩意,托尔斯泰觉得陌生和不安。当人们打开录音机让他试录一段讲话时,他竟然愣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最后只得气恼地对着录音机喊:“关掉!关掉!”人们只好关上录音机。不料,过了一会儿,当托尔斯泰满怀好奇地打开录音机时,里面清晰地传出“关掉!关掉”的声音来,托尔斯泰一听正是自己的声音,乐得当场笑了起来。从此以后,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录音机,经常用它来录制自己的谈话资料,感觉很方便。

传世名言

人生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促使一切存在着的东西得到全面发展。

只有当你有好的新的东西要说的时候,只有那些东西对人们有益,对千百万劳动人民有益的时候,你才可以写作。

创造生活的劳动人民的行动在我看来是惟一真正的事业。我明白了,这种生活具有的意义是真理,所以我就接受了它。

生平大事

1828年8月,出生于莫斯科以南图拉省克拉皮文县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

1836年冬迁居莫斯科。

1844年8月,进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学习。

1851年至1855年,在高加索从军并参加俄土战争。

1865年1月,开始发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1869年全部发完。

1875年,开始发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1895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复活》。

1910年10月,离家出走,并于当年11月在离家出走的路上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