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名人快读
11775900000062

第62章 拉丁美洲著名作家——马尔克斯

名人档案

全名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ia M?觃rquez)

国别 哥伦比亚

生卒年 1927—

出生地 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镇

仰慕 海明威、卡夫卡等

爱好 音乐,尤其是民间乐曲和贝多芬的作品

成就贡献

马尔克斯是当代极具世界影响的哥伦比亚作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百年孤独》,1967年发表后,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并立即轰动了西班牙语文学界及整个世界文坛,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爆炸性”的小说一版再版,使年仅40岁的马尔克斯从此声名鹊起,甚至有人说:“只要有人类存在,人们总会谈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以马孔多为背景,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生动地展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拉美大陆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索了拉美贫困落后的原因。

布恩地亚的叔父娶了乌苏拉的姑妈,婚后生下一个带猪尾巴的孩子。布恩地亚与乌苏拉不顾亲属反对而结婚,乌苏拉怕重蹈前辈覆辙,坚决不与丈夫同房,邻居阿吉拉尔讥笑布恩地亚没有性能力。一天,布恩地亚斗鸡赢了阿吉拉尔,阿吉拉尔又以此事来嘲笑他,布恩地亚一怒之下杀死了阿吉拉尔。夫妇俩和一些村民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马孔多定居,开始与世隔绝,后来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了,逐渐兴旺起来。乌苏拉是家族中最长寿的女人,她见证了马孔多及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沧桑。这个家族的第六代奥雷良诺与姑妈阿玛兰塔乱伦,生下了长猪尾巴的孩子,孩子被蚂蚁吃掉,马孔多被一阵飓风刮走,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马尔克斯通过《百年孤独》呼吁全人类:只有团结一致,勇于付出关爱,走出孤独,才能振兴民族和国家。

在创作手法上,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从而取得了“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艺术效果。马尔克斯认为,魔幻现实主义虽然允许使用极端夸张的手法,但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决不能脱离拉美现实,因此,《百年孤独》及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

除《百年孤独》外,1975年,马尔克斯发表了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1976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这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反独裁统治的小说。1985年发表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一反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用接近传统现实主义的方法描写了爱情故事,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爱情力作。

生活故事

马尔克斯自幼年就富于幻想,喜爱文学,七岁开始阅读《一千零一夜》,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广泛阅读了世界文学名著,特别是西班牙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尔克斯早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文学创作,这时主要是模仿名家的手法进行创作,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对死亡的忧虑。成年后的马尔克斯受过很多苦,他住在一座四层楼的阁楼上,屋子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破桌子,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马尔克斯的《恶时辰》获奖后,得到了4万比索的奖金,据说,他在写作《百年孤独》期间,一直靠这笔钱维持生活。马尔克斯在创作时态度非常严谨,他曾经说:“我迫使自己立下规矩,在八小时工作中只写半页稿纸”,“我同每一个单词搏斗,仿佛它已战胜了我一样。”他创作时一面写,一面修改,一字字、一句句仔细推敲,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马尔克斯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这得益于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新闻写作,写景状物刻意求真,构成了一幅幅具体鲜明的生活画面,栩栩如生的个性形象,使他的许多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马尔克斯还善于向当代文学大师学习,早年他读了乔伊斯、卡夫卡的许多作品,第一次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时,当读到格里高尔早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时,马尔克斯感到既新鲜、又深深叹服,差点从床上掉下来。他对卡夫卡的作品特别感兴趣,并产生了创作的冲动。马尔克斯对福克纳、海明威也特别推崇,他说:“海明威是个了不起的短篇小说家,他有句名言,即一则短篇小说如同冰山一样,应该有个视而不见的东西做基础,也就是说短篇小说这座冰山是由研究、思索和搜集起来然而没有直接选用的材料托撑着的,海明威给人以很多教益……”。马尔克斯正是将这些文学大师的成功经验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再把拉美的古老传说和东方神话,古希腊的悲剧情节融入作品里,再加上他特有的写作才能,这就使他的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马尔克斯弟妹多达15个,他是家中长子,还在襁褓中就被寄养在外祖父家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了八年,外祖母总是把历史、现实与迷信糅合在一起。外祖父是非常现实的,他是马尔克斯的知音,他们心灵相通,情感真挚。外祖父把马尔克斯叫做“小拿破仑”,马尔克斯则把外祖父称为“老爸”。马尔克斯的到来,给外祖父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欢乐。外祖父也千方百计满足他的好奇心,除给他讲看到的、想到的故事外,还给他做木马,带他去逛街、看马戏。通过看马戏,马尔克斯认识了一些动物,对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一次,看到一条冻鱼,马尔克斯就刨根问底,非要弄明白不可,外祖父只好把他带到冰库去,让他用手去摸一摸冰块。后来,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开篇就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有时候,当他的问题外祖父也回答不出来时,就带马尔克斯一起查字典,直到弄懂为止。外祖父浓浓的亲情,在马尔克斯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马尔克斯也十分珍惜这份情感,虽然外祖父离开了人间,但他鲜活地存在于马尔克斯的作品中。

马尔克斯年轻时是个腼腆的青年,平时很快活,加之他的嗓音很好,时常喜欢唱家乡的歌曲。有一天,他对朋友赫尔曼说,很想买一支竖笛,又没有钱,他当时工作的报社每天给他开3比索的工资,吃饭的钱都不够,还得付房租。赫尔曼就用自己半个月的工资,买了支竖笛送给他,从此,他再也不唱歌了,只是没完没了地吹竖笛,有时听得人脑袋都要炸了。一次,赫尔曼身体不太舒服,就对他说,别吹了,我们都听够了。马尔克斯像个赌气的孩子一样,把竖笛扔到了海里。

1982年10月21日早晨,远在墨西哥城的马尔克斯还在睡梦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叫醒,马尔克斯拿起话筒,声音很微弱,电话是从瑞典打来的,请他务必在月底前赶到斯德哥尔摩,出席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仪式。马尔克斯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惊呆了,他半信半疑,当大批的记者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时,他才如梦初醒、欣喜若狂,大声地说:“我再也不是诺贝尔奖的候选人了。”墨西哥的许多市民争相来到马尔克斯的住所,向他献花,向他欢呼,面对众多的记者和市民,马尔克斯逃到一家旅馆躲了起来。美国新闻周刊派了六位记者,到处寻找他,最终在旅馆中找到了他,并进行了专访。

传世名言

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

布恩地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与其说马孔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

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生平大事

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12岁时,马尔克斯随家人迁居首都波哥大,先在教会学校读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哥大大学法律系,参加自由党。

1948年,保守党与自由党之间爆发全国性的大内战,马尔克斯中途辍学,不久进入报界工作,任《观察家报》记者。

1955年,马尔克斯被派往意大利、瑞士采访,《观察家报》因刊登他的一篇文章,遭到当局查封,马尔克斯有家难回。

1961年,他的长篇小说《恶时辰》获全国小说奖,马尔克斯被人们称为“小说之王”。

1967年,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发表。

1982年,《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5年,发表《家长的没落》,1976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

1976年,马尔克斯回到祖国,为了抗议军人政权,举行了“文学罢工”。

1981年,马尔克斯流亡墨西哥,结束了“文学罢工”。

1982年,哥伦比亚新政府成立,马尔克斯回到祖国,继续文学创作。

1985年,发表《霍乱时期的爱情》。

1989年,发表《迷宫中的将军》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