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二)
11784200000003

第3章 向警予的故事(1)

向警予,女,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1916年夏毕业于师范学校,回家乡创办溆浦学堂,任第一任校长。1919年秋,参加由毛泽东、蔡和森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同年底与蔡和森、蔡畅同行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回国。1922年初抵达上海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央妇女部部长。在五卅运动中,积极组织和领导上海各界女工参加斗争,成为这次运动中妇女界的领导人。同年10月,受党中央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大学学习。1927年4月回国后,分配到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同年7月调到中共湖北省委工作。

同年lO月负责主编湖北省委党刊《长江》。11月,湖北省委改组,她实际上成为省委负责人之一。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届候补中央执委委员。1928年3月,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勉励并领导难友与敌人作斗争。同年5月英勇就义。

勤奋的学生

湖南溆浦,是湘西群山环抱中的一个小县。县城依庐峰山,傍溆水。庐峰山是绵延起伏的雪峰山余脉;溆水,又称双龙江,是汇入洞庭湖的沅江支流。

向警予的家,坐落在背街临水的溆水河畔。父亲向瑞龄,原住乡间温湖村,后搬到牛角冲,他小时家境贫苦,曾以打豆腐、贩运陶瓷器为生。后来慢慢发家,应聘于县城有名的商店"鼎盛昌"

当管事,他将家迁到县城。晚年,他担任商会会长,在地方上很有影响。向警予的母亲邓玉贵,是溆浦姚家田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诚恳俭朴,为人忠厚,为邻居所称赞。向警予兄弟姊妹共十人,她排行第九,乳名"九九"。

1900年,向警予五岁时,就在父兄的指导下开始认字,六七岁时上私塾读书。

1903年,溆浦正式开办新学,以庐峰书院为校址,招收学生。这年冬天,向警予的大哥向仙癐和地方一些开明人士,在城西文昌阁办了一所小学。由于社会上重男轻女,家长们不愿送女孩子去上学,所以,入学的女生很少。在大哥的支持下,向警予第一个报名上了小学。取学名俊贤。

向警予从小就喜欢读书,她读过《三字经》、《孝经》、《幼学》、《增广贤文》等读本,更爱读屈原的《离骚》,对《木兰诗》则爱不释手。

向警予每天清晨,早早地来到溆水河边,她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岸边崖畔,朗读《木兰诗》:

"旦辞黄河去,

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木兰是北朝后魏时候的一个女子,这首诗讲的是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激荡着向警予的情怀,她是何等地向往花木兰式的女英雄的征战生活啊!

1907年,十二岁的向警予随母亲一道,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常德的大哥那里住了一段时间。

这时,他大哥从日本留学归国,在常德西路师范教书,向警予在大哥家,常听哥哥议论时局,忧虑国事,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给她幼小的心灵灌输了启蒙思想,成了她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在大哥和他的同事们的指导和影响下,向警予经常阅读《民报》、《新民丛报》和《天义报》等报章杂志。特别是她大哥讲的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使她联想万千,非常羡慕法国女革命家马尼兰的为人,更使她想和花木兰一样,去抗击侵略者。两年后,向警予进入新创办的常德女子速成师范学校读书,学校的经费不多,生活艰苦,学习紧张,使向警予受到了比较艰苦的锻炼。在学校,向警予是一名最勤奋的学生。她孜孜不倦,好学深思,刻苦钻研。学习中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她喜欢寻根问底,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成绩总是全校最优秀的。她爱劳动,经常担水、扫地。

她相信健全的精神来自健全的身体,因此,她注意锻炼身体,爱好体育运动,特别喜欢体操。1912年秋天,向警予以优秀的成绩被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录取,编入本科第一班。

向警予在一女师求学两年多,她博闻强记,对于墨翟"博爱"的哲学非常倾心,因此,同学们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墨子"。现在保存下来的一本《心理学笔记》和另一本《博物》笔记,是当年她在一女师二年级和三年级时用过的,不仅字迹书写工整,而且字里行间标着各种着重符号,并写有眉批和旁批,这些笔记中,记载着她对我国古代哲学和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伦理学、教育学一类书籍的学习摘要与心得体会,显示着她的新思想和刻苦精神。她的组织能力很强,早操、大扫除之类的活动大多数由她领队,并协助公务员关灯,和老师一起查铺。她能团结同学,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组织乐群会时,大家选她为道德部长。1914年5月13日,湖南第一师范杨昌济老师在《达化斋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昨至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赴其成绩展览会,见本班二年生向俊贤之日记颇有抱负可谓女教育界中之人才。"正象毛泽东、蔡和森是杨昌济最得意的男学生一样,向警予是他最得意的女学生。

1914年秋,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的校长朱剑凡因思想倾向进步,为当时政府所不容,被顽固派撤去了校长职务。向警予平时很敬佩朱校长,她便和几个进步同学一起毅然退学,转学到朱校长主办的周南女校读书,并将原名向俊贤改为向警予,以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

周南女校在长沙北门泰安里,这所学校被人称为"女革命家的摇篮"。它以师范为主,有时也办中学班、高等中学班,还有其他专科班。向警予编入师范第四班。

朱剑凡是个进步的教育家,曾留学日本。他常说:中国四万万人,有二万万妇女。中国要富强起来,就要使二万万妇女认字、就业。于是,便毁家办学,一心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当时,徐特立也在周南女校任教,对向警予帮助也很大。

在周南女校的两年中,每天黎明,向警予就起床参加体育活动,还约了二十几名学生,在校园里练习拳术。她的刻苦学习精神更是惊人,有时头晕腹饥,稍事休息,又继续苦读。

学生时代的向警予,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和空名。她认为"盲谈瞽论,无当实际","有名无实,害人害己",常常以"自爱"、"自克"勉励自己,立志做一个"眼光要远,胸襟要阔"、"积诚力学"的有为青年。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不论在学校、家乡或是旅途,总是专心致志,不苟言笑,但每当讨论问题时,则是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寒暑假回家,她从湘江乘轮船到常德,再改乘小木船沿沅江入溆水。在船上,她时而一边帮船工撑篙摇桨,一边和船工谈心;时而埋头读书,深思苦索。

在周南女校,许多同学把向警予当成可敬可亲的大姐,称她为"向圣人"。同时又是学生的领袖,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爱她敬她。

向警予身在平静的校园,心中却系念着天下。来到长沙后耳闻目睹的一切,使她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她胸中孕育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决心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她在头脑中经常考虑着,究竟怎样才能拯救中国,怎样才能解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

创办溆浦学堂向警予在周南女校学习期间,社会上流行着"教育救国"的主张。许多人认为,在不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条件下,振兴实业,讲究科学,兴办教育,中国就有前途和出路。他们主张"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在这些主张的影响下,向警予认为只要联络一些同志,下定决心,努力办好教育,就可以救中国。

1916年春,向警予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响应校长关于每人至少要在学校服务两年,然后再考虑升学或从事其他工作的号召,回到了家乡。

向警予在四年前离开溆浦外出求学时,她的父亲也曾对她说:全县到外地求学的女子,从你开始,毕业后应该为家乡办女学,培养女学生。

所以,向警予回到家乡后,就开始筹办溆浦女校。

溆浦县原来有一所女校,因常年经费没有着落,几度停办,后来校长匆匆辞去,又遭洪水冲击,墙倒屋坍,设备很不完备,教师学生也先后离去。面对这种状况,向警予不避艰辛,在县里一些开明人士的鼓励、支持下,毅然担当起县立女校校长职务。

为了克服学校经费困难,她除了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增拨款项外,还多方奔走筹措,但自己却不从学校领取工资。她的父亲向瑞龄对女儿创办的溆浦女校给予了很大支持。为了扩大校舍,他把毗邻学校的一块桔园捐献出来。县府教育经费在未拨下来之前,学校的临时用款都由他慷慨垫付。她的六哥仙铜,在常德西路师范毕业后,到县里担任视学,很关心女校的发展;五哥仙良在日本京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溆浦,还专门为女校全体学生义务检查身体。

由于向警予的努力和县政府及家庭的支持,学校很快就开学了。

然而,由于家长不愿把女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报名入校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向警予便带上一把油纸伞,背着一个粗布包袱,顶风冒雨,跋山涉水,步行到一百多里远的山区,一家一户地挨门劝学。

1916年11月,溆浦县立女校正式开学了,向警予在开学典礼大会上高声宣布:"为读书而读书,为嫁一个如意的丈夫而读书,不是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要做个新国民。"他还与学校老师一起谱写了溆浦县立女校校歌,歌词是:"美哉!庐峰之下溆水滨,我校巍巍矗立当其前。看,现在已是男女平等,天然淘汰,触目惊心!愿同学作好准备,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向警予办学的宗旨和目的,就是为女界大放光明。通过办学使"合邑妇女因入学补习科,而为良妻,为贤母,为爱国之民,合邑童男女入国民科,而得健康,而具有国民道德及生活能力之初基;又有高等小学以补国民教育之不足,以为晋升研究之阶梯"。从而实现她"教育救国"的理想。

向警予为了办好学校,特地从长沙约聘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学来学校任教。她们既有才干,又很热心,决心和向警予一道同心协力,把学校办好。

学校以"自治心公共心"为校训。这六个大字写在一块木牌上,挂在办公室门口。

向警予为了向学生介绍新知识,灌输新思想,提倡新风尚。她和教师们编写了一些新教材。课堂上强调科学和民主,反对迷信和专制。教学方法也力求革新,注意直观教学,启发学生思考。

向警予以身作则,一心扑在办学上,清晨她最早起床,亲自摇起床铃。学生起床后,便主持朝会,给同学们讲述国家大事,宣传救国思想。

在教学上,她不仅承担了一份教课任务,有时还要给其他老师代课。

向警予把学生当作亲人,对她们的关怀无微不至。夜里要巡视宿舍,看看学生的被子盖好没有,蚊帐掖好了没有,早上,她还要帮助幼小的女学生梳发辫。冬天,为学生生火取暖。夏天,为学生驱蚊虫。学生的衣服破了,她亲手帮助缝补,有的学生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他就和老师们商量,决定开办缝纫班、刺绣班,上午读书,下午做工,实行半工半读。

在向警予的主持下,溆浦学堂越办越好,规模越来越大,从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后来发展到八个班三百多名学生。溆浦学堂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实行男女同校,宣传新思想,使偏僻山城的风气为之一变。

领导丝厂女工大罢工1922年初,向警予从法国回到上海,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的妇女运动。

中国共产党刚刚建立时,有不少女知识青年来到上海,她们有的是受到新思潮的影响,有的是为摆脱旧式婚姻的束缚。其中一些人参加了党的组织,有几个被分配到向警予领导的妇女部工作。

这些女青年对于妇女为什么受压迫?怎样争取妇女解放等问题,还不能很好地回答。

向警予热情地向她们介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细心地解释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列举各国妇女运动的情况,把英、法妇女和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妇女作了比较。

她说:英、法妇女只有一纸空文的男女平权,法律上虽然规定了男女平权的条文,实际上没有什么措旋保证条文的实现。而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推翻了贸产阶级,取消了私有财产制度,妇女才真正得到解放。

她根据在国外对西欧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的科学考察,并结合中国的情况,告诉妇女们:我们中国妇女只有同劳动阶级携起手来,推翻剥削制度,才能得到真正解放。她的讲话,有对比、有分析、深入浅出,受到了上海知识界妇女和劳动妇女姐妹们的欢迎。

在党的领导下,以工农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妇女解放运动,如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一支不可缺少的方面军。向警予就是这支方面军最早的、最卓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向警予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这次大会,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为了指导全国妇女运动,会议决定,除"应设立妇女委员会外,要在全国妇女运动中树立一精神的中心,应创办一种出版物,以指导并批评日常的妇女生活及妇女运动。"会后,妇女运动在党的领导下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了。

当时,上海是中国妇女运动的中心。在这里爆发过多次女工罢工运动。在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中,上海新闸、闸北一带丝厂三十八家(其中有外国丝厂十四家),先后有一万多名女工参加了大罢工。

新闸、闸北这一带丝厂的女工有八、九万人。

她们所受的剥削比一般男工更为惨重。女工们每天早上四点起身进厂,这时即被拒之门外,路远的女工凌晨三点即由家起身,每晚六点半钟放工。在厂房里,她们终日都不能休息,稍有差错,就会遭男女管事的打骂。

1922年8月5日,泰来丝厂女工首先起来罢工,向厂方提出减少工时、增加工资的要求。附近各丝厂女工纷纷响应,也举行了罢工。但由于女工斗争经验不足,罢工领导权被工厂主的女爪牙穆志英等人把持了。

以穆志英为首的一批女流氓挂牌成立了一个"上海丝厂同业工会"。她们以工人代表自居,但不为工人办事,却和资本家串通一气,欺骗工人。

后来,她们还勾结警察镇压罢工的工人。女工们的罢工以失败而告终,工人提出的合理要求一条也没有实现。

向警予根据这次罢工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认为在广大女工没有文化,又不了解政治形势的情况下,应当先用社会上惯用的结拜姐妹、交朋友的方式进行个别串连,然后逐步提高女工觉悟,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