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宋劫
1179100000140

第140章 国与家

蔡太师的寿辰提前三天开始热闹,之后又一连热闹了数天,大摆流水席,朝中文武百官,每日是朝之后,纷纷赶来听曲品茶,不亦乐乎。最后一天,外面那一条大街上的数百桌流水席,却是发放给普通市民的,任何人都可以前来入席就坐,坐下就吃,吃了即走。

而且,外面的戏台也仍然演出了十天左右,不过禁军和差役已经撤走了,让普通市民可以自由出入前来欣赏戏曲了。

这一天的流水席从早上日头未出就开始了,一直到深夜月亮升上半空了还没有结束,轮流前来入主席的市民达到了十万人次。

当然,这些天来赵宸也是在蔡府中渡过的,以他的身份当然是可以自由出入蔡府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内院外院了。

这一次,他的舅舅蔡攸也回京来了,并且得蒙圣上恩准,以后就留在朝上任职,躬亲二老以尽孝道了。

不过,赵宸却在欣喜之余有着深深的担忧,虽然蔡京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但是现在却成了自己的外公,这是他改变不了的。

而且他在朝外和汴京城里,到处听到一些街头巷尾的议论,说是蔡太师专门权误国,排斥异已,谋取私利,任人唯亲。

蔡太师寿过了十多天后,赵宸再次和母亲回到蔡府中小聚,而蔡京非常高兴地将赵宸叫到了书房里,叫他练字给自己看。

“这可是个好机会,看看能不能劝劝外公。”

赵宸心中想着,于是提笔在宣纸上大书了两个字,一为“国”,一为“家”,然后就停止不写了。

“不错,笔力已经颇具火侯,再练过几年当能以假乱真了。”蔡太师非常欣慰地评点着赵宸的字。

“外公,我想问你一些问题。”

“哦,有什么问题呀?”

“就是这国与家,不知道此二字有何深的含义呢?”

“国与家,国是天子之家,天子之家即是国;至于我们为臣子的,自家是小家,国才是大家。”

“外公说得非常有道理,那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国与家的关系呢?”

“普通人只有家的观念,因此一切为了家;而当权者则须先顾及国,然后再是家吧。”

“那外公的意思是不是说先有国,后有家;而如果国之不存了,那么家也不在了呢?还有范文正公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是也是说要先为国,然后才能为了家呢?”

“呵呵,你小孩子家家的,怎么会想到这些?不要说你,恐怕就是那些为官一辈子的人,也有许多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吧。”

“是呀,但是这也是许多为人臣子的人遗臭万年的原因,他们眼中没有国,只有家,所以所作所为根本不顾及国之根本,而是想方设法为了个人的私利,满足个人的欲望,因此最终难有善果。有一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大宋虽然目前看起来没有什么,一派歌舞升平,但是实际上却是祸根深种,将来定会祸害无穷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蔡太师不语,默默地念起了这两句话,似乎有所动容地望向赵宸,发现后者的注意力早就转移到了旁边和其他事情上了。

“这孩子,难道是故意来试探我的不成?”蔡太师心中想着,顿时有些不安了起来,“宸儿,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是我自己从书上读来的,觉得非常有道理呀。自古以来有过多少朝代,又有过多少君臣。凡是那些亡国灭族的朝代,大多有一个最为基本的规律,那就是君不君,臣不臣。为君的不顾天下百姓,为臣的眼中只有自己的私利,结果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君不君,臣不臣。”

蔡京听了,竟然骇然出了一身冷汗,想不到一个孩子竟然能够看书看出这么深刻的道理来,让他也动容了起来。

“外公,我是一个小孩子,还不懂得什么道理,但是却知道一点,那就是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若是大家都喜欢一个人或是不喜欢一个人,肯定是有道理的。你说是吗?”

“对,你还想说什么?”

“外公,我在外面听到了一些人对你的议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原因,但是想来要么是他们故意中伤你老人家,要么就是你做了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不好的,因为从历史书上看,一个大臣再怎么受到圣上的信任宠爱,但是那都是有前提的,就是不能损害影响国家的利益。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的。”

蔡太师听了这一翻话,心中更是大惊,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对于权利太看重了,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富贵,但是也得罪了许多人,结下了不少的仇。

“这些年来老夫一直得意,这都是因为圣上的宠爱,若是当真有一天圣上不再宠爱了,或是以后新君即位,自己的家族岂不是非常危险了吗?宸儿今天虽然有点莫明其妙,但是他的话却句句都是珠玑呀。难道是谁教他来说的吗?不然他一个孩子怎么想得到这些。难道是岳阳王,他一定是从宫中得知了一些什么情况,这才变相的告诫自己的。嗯,一定是这样的,看来以后该放手的就得放手了,不该争的就不能争了。而且,现在国家确实如宸儿所说,已经到了表面看起来一派升平,实际上却是千疮百孔的地步了。我也应该做点对得起国家百姓的事情,为家族以后留一点阴德。”

蔡京这样一想,果然在以后的朝廷之争中,他对于正直的一派完全睁一只眼闭一只睁,而对于其他损害朝廷国家的一派却是暗中阻扰着,对于权力也看得淡了些。

而且,他还间接地暗中告诫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和一些门生故吏,让他们也懂得了收敛。当然,他们也只是以为蔡太师要退出朝堂了,害怕以后失去他的庇护后受到排挤。

不过,久后,蔡京竟然慢慢地改变了别人对他的许多看法,也激流勇退,终于安享了晚年,而功过是非就只有任后人评说了。

无事的时候,时间如同流水一般飞快而逝。

转眼就到了冬至之日,也是正式确立靖王赵桓为太子的时候。说起这个靖王赵桓,在王室诸兄弟中还算是一个有些能力的人。

赵宸和他说不上熟悉,但是也在宫中常常见到他,只是他年长赵宸六七岁,故二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现在,靖王已经年近二十了,也开始在御书房帮助圣上处理一些文书,学习治国方略。

不过,赵宸通过自己和靖王赵桓的接触,已经发现这个未来的钦宗圣上性格实在是太软弱了,在圣上面前只有唯唯诺诺,但是也因此受到圣上赏识。

好在此时圣上还能够主掌大局,皇子中唯有一个康王赵构稍有才能,但是却被赶到建业为王去了。

至于其他的皇子还有数人,不过不是年纪幼小,就是比较平庸,根本不敢有什么想法。

因此,确立太子之事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朝内朝外都基本满意这个结局,没有出什么意外。

当然,太子确立之后,普天同庆了三天,而且还大赦天下,将一批流放的大臣也全部官复原职了,其中就是司马光、张元翰等反对变法的核心人物。

所有重量级的大臣都提前回到了京城庆贺,也包括了五方元帅和各地的总兵都统这些朝中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