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宋劫
1179100000038

第38章 学习书画(3)

可以说,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逸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

赵佶的山水画创作源泉不仅来自秘阁万轴,也来自真景实貌的写生之作。所以,赵佶的山水画,既有于古无所不窥的传统功力,又能从真山实水中自出新意,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此外,赵佶在作画上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令花鸟画步入其全盘时期。

对于历史上的这个皇帝,赵宸在以前上大学时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当时他还感叹:“你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和后唐之主一样,如果你们不是身为皇帝,辩不定就能在史册上留下千古的美名了。”

现在,真正面对他时,赵宸看到他眼角的邹纹密密麻麻,头上的青丝中隐着白发,也不禁暗道他也不容易呀。

因此他学习起来非常认真,也学得很快,深得圣上的喜爱,竭尽全力把自己的一身本事都教给了赵宸。

而在音乐上,赵宸则拜了当时的音乐大师白石道人姜夔为师,向他系统地学习了古董代的音律知识。

姜夔是宋代着名词人兼音乐家,多才多艺,工于诗词,长于书法,吹箫弹琴,精通律吕。当时寄居在老丞相寇准的府上,在赵宸的要求下被岳阳王特意请来的。

姜夔能娴熟地运用七声音阶和半音,使曲调显得清越秀丽,这与他独具一格的清刚婉丽、典雅蕴藉的词风结合得天衣无缝。杨万里称其有“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赵宸在以前也唱得一些流行歌曲,弹得一手吉他,拉得一手二胡,所以说对音乐还是有一些理解的,但也只是半吊子的。

现在能够师从古代的音乐大师,系统地学习我国古代的音乐精粹,自然是尽心尽力,毫不苟且。

这一点呢也让姜白石甚为欣慰,要知道他不但是一代音乐大师,更是一代词家,在后世其词名更胜其音乐方面的成就。

他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一而再地名落孙山,就连年轻时与他相交甚深山盟海誓要下嫁于他的两个歌伎,也因为他的落魄而不了了之。

所以现在年过六旬的姜白石终身未娶,一心只想安度晚年,能够来到岳阳王府中教导小王爷,开始时他也只是做为糊口之计。

可是没有想到这个小王爷居然很有音乐天赋,而且为人又很诚恳,学习非常细心,能够吃苦耐劳,更经常在音乐上给他一些创作的灵感,让他感到自己是捡到了宝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他又怎么不会竭心尽智地教好这个小王爷呢,因为他就是自己的衣钵传人,关门弟子。

有一天,赵宸突然怀念起以前自己常用的二胡,他认为这种乐器在抒情方面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比起当时的箜篌、琴瑟、琵琶、笛箫之类都在简单容易一些。

于是,他就自己画了一张二胡的结构图,想要找人做一个二胡,但是找遍了整个汴京城,也没有哪一个师傅能够做得来。

赵宸无奈,这是他第一次觉得这古代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赵宸的这个音乐老师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词人,在填词方面很有些本事。他的着名词作就是《杨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他见赵宸这么爱学习,也把自己多年来在词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全部传给了赵宸,让赵宸将来在文采上博得了众多才女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