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真相新探索
11903200000040

第40章 红色飞球之谜

1986年2月28日19时55分,俄罗斯远东小城达利涅戈尔斯克的居民们,亲眼目睹了一场空中奇观:一个从西南方向飞来的有点发红的飞球,横贯该城上空,陨落在市郊的一个叫“611高地”的山顶。它飞行时与地面平行,无声无息【无声无息(wúshēnɡwúxī):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人没有名声。】,而且不留任何痕迹。

离飞球最近的一个目击者当时正在汽车站等车。飞球从他头顶掠过。机械师B·坎达科夫说:“这个飞球的直径看上去约2~3米,呈球形,既没有突出部分,也没有凹陷部分,其颜色恰似烧得有点发红的不锈钢。”

当时正巧有两个班的中学生从不同角度目击到飞球由始至终的行踪:飞球最初从该城西南方向飞来,飞行时平行于地面,然后缓慢上升,后来又下降并向北运动了6次,续飞时间长达1小时。当飞球接近611高地之前作了个向上仰飞,然后便俯冲下去,一头扎到悬崖上,其陨落倾角60°~70°。

许多目击者在飞球陨落前都以为它落地时一定会发生一场爆炸,可出人意料的是:只有一个目击者听到轻微而低沉的撞击声。飞球陨落时将突出的悬崖撞碎一块,碎石四处飞溅,悬崖上受撞击的岩石急剧变热发光,其光亮度与高压线短路或电焊时产生的弧光相似。

事发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派出一个科学家调查小组赶赴飞球陨落现场,进行了为期两昼夜的调查,并对天降飞球事件提出种种推断和假说。

有人认为,这是自然界中产生的一次极为罕见的球状闪电现象,但至少是一次线状闪电。还有人认为,它是一颗年久老化脱轨的人造卫星,掉入大气层烧毁后坠到【坠(zhuì)到:掉到。】地上。另一些人推断,这也许是运载火箭与星体分离后坠入大气层燃烧变成火球掉到地上的。但一些权威学者却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天降飞球很可能是外星智能生物失控的一个装置。

对611高地飞球陨落现场的详尽考察发现,现场内散落着总重约70克的铅合金球粒,它们被溅入散落在现场的岩石碎块和附近的岩壁中,还有些铅粒被埋在灰烬和泥土里,小铅粒的直径为0.5毫米,大的可达3~6毫米。

在现场发现的铅粒中,有4颗呈边缘【边缘(yuán):沿边的部分;靠近界线的。】锋利的不规则六边形,重量最大的约2克。看上去这是些熔化过的金属,其形状与结晶铅毫无共同之处。大部分铅粒呈水珠状,这说明,铅粒是从地球上空的一定高度熔化后散落下来的。

铅粒的成分较为复杂,许多铅粒是纯铅,而也有些铅粒的主要成分不是铅,却含有许多杂质,还有些铅粒却很像易熔合金。化验鉴定表明,其中一颗小铅粒中含有4~5种元素,而另一颗小铅粒则由8~17种元素组成,其中有稀土元素镧、锆、镨、铯、钼、钨……甚至还有钇,而大部分成分是碱——钠和钾。然而,在现场以外却什么也没发现,只能说明这些小铅粒只来源于那个陨落的飞球。从现场收集的90%的小铅粒都呈球粒状,这说明,陨落物的燃烧过程不是在地面进行的,而是在高度不低于1米的近地上空。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小铅粒都具有通向其内部的小孔,这些小孔是否是人为的机械加工而成,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这些球状铅粒看上去恰似从工业等离子金属表面喷涂装置中喷出的。由此可联想到,这些铅粒可能是从某种等离子装置中喷出来的,抑或是从发动机中喷出来的。铅粒内部的小孔很可能是靠其内部沸腾金属的“爆炸”而外表迅速冷却时形成的。

此外,在现场还发现了总重约30克的小铁珠,直径2~6毫米不等。同时还发现一块总重850毫克最大的凝聚物,它是由4块烧焦物质组成的。绝大多数小铁珠呈水珠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小铁珠并非是用普通工具加工能制造出来的,只有用目前世界上最坚硬的金刚石刀具才能征服它。最初,研究人员试图用普通工具将小铁珠砸碎,以便进行光谱分析,但未能成功。于是,又用钻头去钻,也没钻动。后来改用锉刀【锉(cuò)刀:手工工具,条形,多刃,主要用来对金属、木料、皮革等表层做微量加工。】对其加工还是不行。最后,用金刚石工具,费了好大劲儿才对其进行了强行加工。

在现场发现的第三种物质是“网状物质”。这种物质因充满各种各样类似海绵的小孔,故得此名。这是一种黑色发脆的类玻璃物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化学研究所的碳专家库里科夫惊叹道:“这到底是何物?眼下真令人费解。它像碳素玻璃,但生成条件却尚不确知。它有可能是在普通火灾中生成的,但也可能是在超高温条件下的产物。”考虑到空气中的碳与孤立存在的金属原子分合的可能性,这种“网状物质”在一种材料中具有一系列重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网状物质”经过液氮的“沐浴”后会被拉向磁铁一方,即表现出与玻璃陨石相似的超顺磁特性,在常态下能生成绝缘体,稍一加热可生成半导体,若在真空【真空:没有空气或只有极少空气的状态。】中加热则生成导体。尽管“网状物质”的外表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本不发生变化,而且既不熔化,也不气化,即便在高浓度强酸中也不溶解。

这种“网状物质”在真空中虽能耐受住3000℃高温,可是,在空气中温度一旦达到8900℃就会燃烧。它还含有金、银、镍、镧、镨、钠、钾、锌、铅、钇等元素。

最令人费解的是,对“网状物质”进行真空加热后,它内部原先所含的金、银和镍不但突然不翼而飞【不翼(yì)而飞:没有翅膀也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而且又神奇般地出现了原先所没有的钼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