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官贪官各行其道
11918900000003

第3章 清官贪官各行其道(3)

他从小就重名声,重气节,认为“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复何求”,“钱多自古坏名节”,“大节还须咬菜根”。他曾作《北风吹》诗曰:“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他做官以后,每次进京,别人都劝他带点礼物去送人,他口占《入京》诗以明心迹,诗中说:“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土木堡之变”以后,他奉明景帝之命,主持军国大政,“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所居仅蔽风雨”,“门前无列戟”,常被“错认野人家”。别人认为这与他的职位太不相称,他作诗回答说:“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最使人感动的,是他所作的《石灰吟》。这简直是他一生经历的写照。诗曰:

千锤万凿出深山,(自幼艰苦奋斗)

烈火焚烧若等闲;(经过血与火的磨炼)

粉身碎骨浑不怕,(功成之后竟被害死)

要留清白在人间。(英雄事业万古流芳)

在他最后被陷害至死公开抄家的时候,他的一生清白才大白于天下。以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人物,除了把朝廷所赐物品一一封存作为纪念之外,全家竟然没有一件值钱的物品。消息传出,不仅全城军民痛哭失声,到处设祭之外,连他的政敌也不能不为之深深感动。他真正是做到了“要留清白在人间”。

说到精神生活,贪官自然不能与清官相比。清官过的是人的生活,而且是名士高人的生活。例如小清官郑板桥,虽然仕途不顺,只当过一段时间的县令就被排挤出局,但他在任期间,竟能在灾荒年间创造了救活一万多老百姓的业绩,差堪自慰。罢官之后,他以卖画为生,诗词书画,号称三绝,生活过得十分潇洒,令人羡慕。而许多贪官过的是蛆虫的生活,“鬼”的生活。谚云“有钱能买鬼推磨”,那些推磨之鬼正是“得人钱财,为人消灾”的贪官。清官的心情是君子坦荡荡,清官的心境是海阔天空;贪官的心情是小人常戚戚,贪官的心境是荆棘遍地。一个人要想当贪官,只要横下一条心,自甘堕落,就可以去当。想当清官,可没有那么容易。清官之道常常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一些历史上的大清官,例如林则徐,正因为遇上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生活贫苦,磨炼意志),学习环境(良师诱导,砥砺学问),与工作环境(承担重任,锻炼能力),终于成就了一生事业。

一个人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才能不受诱惑,始终保持清官的品德。东晋隆安年间,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来到广州上任。那时,距离广州还有20里的石门地方有一口泉叫做“贪泉”,据说喝了这泉水的人就会变得贪得无厌。吴隐之不信此说。他说,这是那些贪官为了给自己的丑行找个借口,才编出这种鬼话。一个人是否会贪污,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本性,与泉水有什么关系?于是他当众舀了一瓢泉水喝了,还赋诗曰:

古人云此水,(古人说贪泉之水)

一 怀千金;(喝一盅就会变得贪婪)

试使夷齐饮,(假若让伯夷、叔齐来饮)

终当不易心。(他们绝不会改变高尚的本性)

吴隐之到了任上,成为出名的清官,从此以后,大家就再也不相信“贪泉”的鬼话了。

许衡是宋元之际的知名学者,他主张为人要“以公为心,以爱为心,不为利回,不为势屈”。有一次,他有急事要赶往洛阳,天气炎热,途中口渴,正好见到路旁有一棵梨树,结满了香梨。同路的人纷纷摘梨解渴,只有他端坐不动。有人劝他:“这梨又甜又脆,摘几个来解渴嘛!”他说:“梨树的主人不在,不能随便摘人家的梨。”那人就笑他:“你真是个书呆子,此地才经过一场大战,人都跑光了,村子里连人影儿也不见,哪还有什么梨树的主人啊!这是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许衡立即郑重地回答:“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里“梨虽无主”的“主”是主人,是梨树的所有者;“我心有主”的“主”是自己的主见。

敢饮贪泉之水(经得起考验),不食无主之梨(不肯占便宜),这是做一个清官最基本的品格。有了这样的品格,一个人才能以天下为己任,尽心尽力,为国为民,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在我们的历史上,凡是对社会,对国家,对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建立了大功大业的人,也无论他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他们虽然各有各的个性,但是也必然有其共性。这种共性就是有理想,有追求,有知识,有能力,有品德,有操守,也可以说,他们必然都是清官。因此,这种人生道路,就是清官之道。

何谓贪官之道

贪官有道么?贪官当然有道。古语曰“盗亦有道”,贪官岂能无道!贪官之道的中心在于一个“贪”字,也就是贪得无厌。人类都有原始的欲望,也就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为了大家都能活得下去,不要为了争夺财富而互相残杀,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伦理道德,也就是游戏规则,让大家共同遵守。这就是《礼记·礼运篇》里所说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不欺诈不争利),盗窃乱贼而不作(不掠夺),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不管以后的世界大同何时能够实现,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世界各国都有法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伦理道德,这样,只要大家都能遵守秩序,就能得到自己应有的一份,都能过和平幸福的生活。这是自古以来许多志士仁人所希望的,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所希望的,也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所希望的。

但是贪得无厌的人想法就不相同,他们认为遵守秩序只拥有自己那一份财富的人太老实,太可怜,太无用,他们从来就以掠夺别人的财富为一生奋斗的目标。他们崇拜战争贩子、无聊政客、野心家,认为会偷、会抢、会骗的人是英雄,而鄙视一切从事正当劳动的人。他们也学知识,也练能力,但都不是为了通过正当的途径去创造财富,而是为了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去掠夺财富。他们坚信“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的道理,千方百计去发横财。为发横财,可以冒最大的风险,即使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因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他们的生活信条,他们把追求与拥有财富作为人生惟一的目的。所以历代贪官们在告别世界临刑之前很少有后悔的,大都认为“人为财死”,理所当然。这种思想,这种行动,正是典型的贪官之道。

历史上的贪官,既有陷入法网的,也有漏网的,各种结局都有。但是大多数贪官都会像赌徒一样,一朝贪污成瘾,就很难戒掉,不会中途收手,总是一赌到底,直到把老本输光为止。比较而言,知识分子出身的贪官贪污起来还策略一点,因此当权用事的时间还可以维持得长久一点,例如明代严嵩当权长达20余年。而太监出身的大贪官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鲁莽灭裂,影响太坏,当权不久就垮台了。魏忠贤真正当权不过三四年,居然授意全国各地给自己造生祠,把自己比做孔子,真是把肉麻当有趣。他当权之后,迅速诛锄异己,迅速收罗党羽,迅速聚敛天下财富,做得兴高采烈,转瞬之间,皇帝一换,他立刻就垮台了,真像是上演了一幕滑稽剧,忙来忙去一场空,贻笑四方,贻笑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