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再婚皇后
1195800000160

第160章

刘启再一次被眼前女人的妩媚与娇羞所诱惑,他始终无法明白为何一个像她这样的女人会在这种时候露出少女般羞涩的一面,那种欲拒还迎,含羞带怯的柔弱模样往往反而更加刺激他男人的征服欲望。

看着比桃花还要媚的魅惑的揪着自己,薄唇习惯的抿着,王志此情不自禁将鲜红的嘴唇主动送上,脚尖轻踮,轻轻点水,在刘启的薄唇上落下一吻。

做完才意识到自己的竟然主动吻了刘启,不由大羞,脸红的越发厉害。

软软地,带着一种甜丝丝的味道令刘启不由心中一荡,一种不一样的情绪流遍全身,暖洋洋的,舒坦无比,仿佛沐浴在明媚的春风之中,又宛如突然喝了一碗蜜糖水,甜蜜蜜的令人回味无穷。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温柔的吻他,而且是主动的……

胸中的酷热突然被一种难以言明的幸福之感所取代,刘启突然宛如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手摸着薄唇脸上闪过一丝红晕,令原本妖艳无比的容貌,越发妖艳,好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少年。

没有了往日的跋扈与冷酷,脸颊绯红,宛如情窦初开少年的刘启是那样的令人心动。

王志微微扬着头眉眼含春,秀发柔顺的垂在胸前,使她胸前的那对柔软若隐若现,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而她灵活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几分调皮,几分淘气:“嘻嘻!太子爷没有想到你竟然也有脸红的时候!”

刘启顿时感到脸上有些挂不住,避开她勾人魂魄的眼神,言词闪烁道:“谁……谁脸红了!”话一出口,脸红的越发厉害,堂堂一个大汉太子居然在一个小女人的目光注视下话都说不顺畅了,真是够丢脸!够邪门的!莫非她真的给自己使了什么妖法?

“明明就有!”

看着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巧笑嫣然的王志刘启心开始扑通、扑通的狂跳,眼神开始迷离,他放弃了去研究自己不寻常的感受,一把将眼前的女人紧紧搂进怀中,低头吻上了她那张诱人的小嘴。

“啊!”突然刘启缩回了舌头,一脸铁青吼道:“该死的女人你又在搞什么?为什么咬我?”

“我……我也不想……可是……可是我真的不想喝那种黑糊糊,苦涩涩的药,真的好痛苦,宛如刀片在腹中搅拌,痛不欲生!”王志迅速窜到墙角,满眼惊恐与痛楚,抱着肩猛烈的摇着头。

“该死!”刘启低声咒骂,用拇指抹了一下唇角的血迹,这个女人还真下的了口,若不是他躲得快估计舌头就要被她咬断了。

王志真的不想在经历一次那种折磨与痛苦,看刘启一脸铁青,随时就要爆发的模样,心中不由害怕,肩不由剧烈的颤抖起来,刘启的冷酷残忍、翻脸无情她不是没有领教过。

刘启心中愤然,暗暗发誓一定找那个多事的杨得意算账,如此好的气氛就被杨得意那碗该死的药所破坏,可是他又不想为这件事多做解释,因为他是太子,他不想为这等小事向一个女人解释。

“唉!”刘启轻叹一声,脱下外袍,缓缓蹲下,披在了王志的身上道:“好了!今日我不碰你!”

王志依旧用惊恐的目光看着刘启。

刘启心中一痛,脱口道:“本宫保真以后没有你的允许绝对不碰你可以了吗?”

“疯了!”怎么会说出这样的承诺,话刚出口太子就开始后悔了。

王志闻言眼中惧意渐渐散去,刘启扶着她的手臂将她搀了起来,愤愤不平道:“你究竟是狐妖还是狗妖?怎么乱咬人?”

王志有些歉意道:“对不起!刚才不知道怎么的,就一口咬了下去。很痛吗?”

“废话!你伸出舌头来给我咬一口拭拭?”

“对不起了!”王志赶紧道歉,声音柔柔中带着一丝撒娇的味道。

“算了!咱们算是扯平了,那药喝下去真的令人很痛苦吗?”

“废话!那可是毒药,喝多了可是会出人命的!不信你喝一碗拭拭?”王志学着刘启刚才的语气道。

“毒药?怎么可能?那不是一碗堕胎药吗?”

王志不知道汉代的堕胎药就是那种配方,还是有人故意陷害,但是听刘启这种无视人命的口气与态度火不由噌的一下上来了,脑袋一热,忘记了恐惧与害怕,扯着嗓子喊了起来:“堕胎药就能随便给人喝了吗?是药三分毒没有听说过吗?竟然用砒霜配在堕胎药里面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辉煌的宫殿,至尊的权利,令无数人心心向往。然而封建王朝赢得辉煌与至尊的代价是对人性的扭曲和抹杀。

“砒霜?”该死的杨得意是谁给了他狗胆,居然敢用砒霜做药引,刘启眼中满是肃杀之气,浑身的冷气令王志吓了一跳。

她有些后悔,自己怎么又忘记了眼前这个俊美无比的少年是大汉的太子,未来的景帝,一个明君,也是一个冷酷无情、薄情寡义的君主。

宫廷的斗争是激烈的,血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拼得你死我活,最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在宫廷之中做事不经过思考,情绪化的人都不会长命,栗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再这样冒冒失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可能会落得与栗姬一样的悲惨下场,想到这里王志话锋一转,用一种温婉的口气道:“身为一个君王必须要拥有一颗仁义之心,古人云:事业者,人也。独木不成材,孤掌难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不知道仁义待人,像暴君秦始皇那样只会失去人心,丢掉江山,少了仁义待人,将很难获得成功!臣妾受点痛苦并不重要,但是如果这种药被别的姬妾喝下,她们不像臣妾家中无势,她们大多都是朝中重臣的女儿、孙女,若是他们痛失亲人心中岂有不恨、不怨的道理?即使当面不敢,背后也会心怀恨意,这样他们岂能为大汉办好事?江山岂能不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