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再婚皇后
1195800000213

第213章

十五天后……

寒蝉在凄厉地鸣叫,长安城笼罩着暮色,长安城楼外锦旗招展,锣鼓喧天,送隆庆公主远嫁的队伍浩浩荡荡,王志坐在撵车之中情绪低迷,想到隆庆这次离别,烟波千里没有归期,心中不舍,不知道她小小年纪到了塞外是否能适应那里的新环境?若是想家了她会怎么办?若是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庆儿!”王志拉着隆庆公主的手泪眼相对。

“母妃!”隆庆早已是泪流满面,她对这个陪伴她半年多的假母妃已经有了真感情。

王志哽咽道:“庆儿你听好了,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一个女人要想活得幸福安宁,不仅需要美丽的外表,还需要乐观积极的心态与良好的性格,以后母妃不在身边你凡事想开一点,遇人处事要宽容大度一点,不可轻易树敌知道吗?”

“庆儿明白母妃!”隆庆用力点了点头。

“好了!母妃不可以再送你了,以后一个人要处处小心知道吗?”

“嗯!”隆庆点着头泪水又流了下来。

“不哭孩子!好了下去吧!匈奴的迎亲队伍与车马在等着你呢!”王志放下了隆庆公主的红盖头,将她推了出去。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迎亲队伍的马蹄声渐行渐远……

回宫的路上,马车缓缓的行走在长安古道上。路边高大的柳树上,秋蝉发出凄厉的嘶鸣。夕阳照着远处的青山,秋风凄凄,极目望去,看得见低垂的天穹。

突然大街上的人向一个方向涌去……

“出了什么事?”王志挑起车帘问提着宫灯的宫女。

“回娘娘奴婢也不太清楚,只是隐约听人喊,好像是什么人造反了,要杀什么人似的!”

王志一惊道:“这半个月本宫一直躺在床上,朝中出了什么大事吗?”

宫女道:“奴婢不太清楚,这半个月皇上下令猗兰宫所有人不得随便走动,直到今天公主出嫁,娘娘可以下床才取消禁令!”

王志愣了好一会道:“为何我一点都不知道?”

宫女道:“娘娘这些天大多处于昏迷状态,而且皇上吩咐不可对娘娘多嘴!否者要杀头的!”

“赶紧去前面打听!打听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

“诺!”

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宫女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娘娘可了不得了,晁错大人挑唆皇帝削藩,引起七国藩王联合造反,三公一起弹劾晁错大人,晁错大人被判当街腰斩!”

“什么?”王志惊的跳了起来,而后跌跌撞撞的冲出了马车,提着裙子就要向人群奔去。

“娘娘请回车上!”突然两边的侍卫将王志拦了下来。

“放肆!谁敢拦本宫?”王志吼道。

两个侍卫跪拜在地:“娘娘你乃是千金之躯,刑场之上鱼龙混杂,万一有个闪失,属下等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呀!”

王志气急败坏道:“那就给本宫开道!”

“请娘娘不要为难属下,临行前皇上特别吩咐不可随便改变路线,那里去那里回,否者属下等人头不保!”

王志道:“信不信本宫现在就让你们人头落地?给本宫改道,直奔刑场,有什么本宫担着!”说着一揪下一个士兵,而后翻身上马,扬鞭打马,飞驰而去。

侍卫们无奈只好跟了上前,鸣锣开道。

一时间人群分出一条甬道,只见一绝色贵妇,策马扬鞭,跃过人群直奔刑场。

王志的心在这一个揪了起来,她默默祈祷,希望一切都不要太晚,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刀下留人!”

远远看见晁错一身朝服五花大绑的跪在一个木头达成的高台之上,听见喊声晁错猛地抬起了头,当他看见不顾一切向他冲过来的王志时,心中一震,而后疯了一般的吼道:“回去!给我回去!”

他知道今天他是必死无疑,死对他来说并不可怕。

但是他不想让她看见他落魄的模样与凄惨的下场。

他现在总于明白为何她如此不顾一切的反对他削藩。

她是不想看到他死!

她是不忍心看他身首异处!

够了!

他觉得这一辈子够了!

“斩!”一支红签从天而降。

晁错被一把推到了闸刀之下,说时迟、那时快,刀光一闪,血光四溅,晁错被闸刀一截两段。

“啊!”顿时惊呼声响成了一片。

王志眼前一黑栽下马去,幸亏守护在她身边的侍卫眼明手快,将她接住,否者可就惨了。

再次醒来已经睡在了猗兰殿中,她翻身跃起,不顾衣衫不整,冲了出去,直奔皇上寝宫。

她恨,恨自己为何要沉迷在儿女情长的悲痛之中不能自已,以至于害了晁错。

她从皇上的养心殿找到御书房,最后有人告诉她皇上到栗姬那里去了。

她又一路气冲冲的奔向栗姬的寝宫,云阳殿。

“娘娘请留步,容属下通报皇上!”没有想到被侍卫拦了下来。

王志大怒,扬手给了那名侍卫一个巴掌:“大胆奴才你敢对本宫无礼?”

侍卫被怒气腾腾的王志吓住了,也不敢上前拦她,王志一路冲进了云阳殿。

“啊!”躺在景帝怀中的栗姬,吓的惊叫起来。

景帝依面无表情的看着王志淡淡道:“你是越来越没有规矩了!”

王志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跪拜在地道:“臣妾叩见皇上!”

栗姬凉凉道:“哟!我还以为那里跑来的疯婆子,原来是王美人呀?啧啧!这幅模样那里像个美人!”

王志狠狠的瞪了对方一眼,直视着景帝道:“皇上您为何要杀晁错?”

皇上叹了口气道:“吴王刘濞都城广陵起兵叛乱,并向各诸侯王国发出了宣言书,以“清君侧”为名,攻击晁错“侵夺诸侯封地,专以劾治污辱诸侯为事,不以诸侯人君之礼对待刘氏骨肉,所以要举兵诛之”等等。跟着,胶西王刘印带头杀了朝廷派到王国的官吏;接着胶东王刘雄渠、苗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也都先后起兵。”景帝顿了顿道:“当今之计,只有斩晁错,才可以不流血而使藩王统统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