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
11991100000009

第9章 更有水准地经营圈子

§§§第一节 多结交一些带“圈”的朋友

朋友的介绍相当于信用担保,朋友要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就意味着朋友是为你做担保。

生活中,应多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多认识一些朋友多的人。因为每个人的人脉网都是不一样的,朋友的朋友也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

在生活中多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多认识一些朋友多的人;二是尽量扩大交际圈。拓展人脉的关键就是认识更多的人。多结交新朋友,多参加新的社区活动,扩大你的社交圈,就可以让你结交各个阶层的朋友,不但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而且还能扩大你的视野与见识,让你在你的领域里能够占有更大的优势。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食粮。

结交朋友的前提是培养自己,提升自己的气质,改善自己的交际。如果你希望获得一个超人气的人脉圈子,那么照着以下建议去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乐于结交朋友

采取主动的姿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是拓展交际圈的一个必然途径。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社团,加入一个集邮社、一个健身俱乐部,等等。我们要乐于结交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有人想主动结识你,绝不要当场立刻拒绝,而应马上做出友善的回应,向对方展示你的友善和真诚。永远记住,多善待一个希望结识你的人,你就多增加一份人脉,并可能因此而多得一次事业良机。

2.培养受欢迎的性格

俗话说:“千人千面,各人各性。”有一种人尽管有很高的社交要求,但他们仍然会觉得和别人交际会心神不宁,带给自己莫名的紧张。锻炼自己的“耐性”,可以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得到改善。

3.以开放的心态容纳朋友

开放的心态包括勇于听取朋友们的意见和批评。只有善于吸收意见的人,才能很快成长。如果你想拥有更多更好的朋友,就应该培养开放宽容的心态。我们建设人脉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自己增加发展的外力。能够为自己提意见的朋友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朋友,只有处处寻找朋友,听取朋友们的建议,才是理性和成熟的表现。

除了自己结交朋友外,利用身边的朋友介绍也可扩大你的交际圈。带圈子来的人和不带圈子来的人的附加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在人脉网中,朋友的介绍相当于信用担保,朋友要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就意味着朋友是为你做担保。基于这一点,你可以请你的朋友介绍他的朋友给你认识。就像我们做客户服务一样,如果你的新客户是一个强有力的老客户介绍的,那么这位新客户一下子就会接受你或你的服务。

你会发现这样积累人脉资源的成本是最低的,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介绍,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请客吃饭,这些都省下来了。

我们思考问题通常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再好的个人,其实都有自私的一面,单个人总是有偏差和缺陷。所以,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弥补我们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不足。

要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首先必须假定一个前提,我们所拥有的人脉资源如同做生意,也是一种社会交换。我们跟朋友之间之所以可以维持互动关系,是因为我们各自有可交换的东西,这种交换不仅是不同价值的交换,而且是不同价值透过交换弥补各自需要的,对双方都是有意义的。

曾有人总结出一条人脉资源的黄金法则,那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以怎样的方式去对别人”。如果要获得朋友圈里的资源,你就要舍得奉献自己圈里的资源。

§§§第二节 朋友不能用到了才想起

生命中的老朋友,他们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你人生的一盏灯、感情的支柱、穷困潦倒时的避难所。

经常与他人保持联系,是你求人办事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当中,时时刻刻都要在群体活动中度过,没有群体活动的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社会交际、朋友间的联络便成了人生的焦点问题之一。

人际关系需要精心经营和维护,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需要培养一种习惯:没事的时候也要记得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络。如果平时连一声问候也没有,只有到了有事相求时才找出尘封已久的名片簿查找别人的联系方式,与别人联络,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就拿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如果你的一位十多年前的小学同学,与你住同一城市,彼此都知道对方的联系方式。但是在逢年过节或者你遭遇不顺时,他从来就未对你问候过。突然有一天,他主动打电话过来要你帮他一个忙时,你会怎么想呢?多少还是会有那么一点不太乐意去帮他吧。反过来,如果你与他有过几次联络,他在节日或你的生日时问候过你,在你患难的时候关心过你,这时他打电话过来寻找你的帮忙,你心里就乐意多了吧。

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常与别人保持联系,你才能在别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分量。有了这些,才会为你以后求人办事积累资本。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而加深,很久不见面的朋友自然会日渐疏远。即使你身为上班族,也不要一天到晚埋头在办公桌前,不论多么忙碌的人,也总会有吃饭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那些从事业务工作的人,整天都在外面奔跑,只有吃饭时间才会回到公司,这样更能够多利用在外面跑的机会,联络朋友。至于整日守在办公桌边的人,则不妨利用午餐时间,与在同一地区工作的朋友共进午餐。与其每天一个人吃饭,不如偶尔也打个电话约其他朋友一起吃顿饭,如果没有时间一起吃饭,那么一起喝杯咖啡也可以。如果彼此的距离稍远,坐计程车去也没关系,反正只不过是偶尔一次的联谊。那些斤斤计较这些小钱的人,很难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虽然上班族的收入很有限,得靠省吃俭用才能存一点钱,但是,如果因此而失去了所有与朋友来往的机会,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那些生命中的老朋友,他们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你人生的一盏灯,是你感情的支柱,是你穷困潦倒时的避难所,所以更值得珍惜,而保持联系就是珍惜朋友的一种方式。在他们生日的时候给他们一份惊喜,一件小小的礼物,一句祝福的话语,都能让他们感动良久。天冷的时候,只需要花一分钟,以短信告诉他们“天冷了,注意加衣”,就会让人觉得你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珍视你。

总之,无论你采用何种方式,都要积极地与你的新老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你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第三节 成功不在于你会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成就是单打独斗的结果,如果没有背后强大的社会关系资源,那么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有“望梦想兴叹”的份儿。

好莱坞有句流行语:“成功不在于你会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这是关于人际关系的作用再形象不过的说法了。

人脉的重要性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认同“多个朋友多条路”这样的说法。成功的必由之路是经营人心,打理好人际关系。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个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的青睐。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写“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虽然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

郑板桥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衰落,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

李沙庚感悟,这才知道经营人心的重要性。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成就是单打独斗的结果,如果没有背后强大的社会关系资源,那么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有“望梦想兴叹”的份儿。

有人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80%靠人际关系,因此如何织就一张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就体现了情商的高低。

简的生活一直都是丰富多彩的:在公司,和同事们聚在一起说说话,休息的时候聊聊天,工作似乎也变得轻松了许多。但是,她不会让同事过多地了解自己的个人生活。

烦心的时候,她会打电话给自己的闺中密友,向她倾诉心中的烦恼。很多时候,她亲密无间的男友求她:“亲爱的,你为什么不对我说呢?难道你不信任我吗?我愿意倾听的……”可是这些话都没有用,简依然故我。

到了周末和假期,简会挽上男友的胳膊,两个人就像突然蒸发了一样。

还有更离奇的时候,简谁也不告诉就和业余登山队的朋友出去了,两天之后,又兴高采烈地回来。

出去逛街的时候,她会拉着朋友爱玛一同前往;去参观油画展览时,大学时那个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师准会被她揪出来……

总之,她身边的人总是在不停地变换,简的日子在不同朋友的陪伴下欢快地度过。

简之所以能轻松快乐地生活,就是因为拥有好人缘。

拓展人脉的时候,我们要把像简这一类拥有好人缘的人当做主要目标。

拓展人脉的关键就是认识更多的人。人们大多生活在一个既定的生活圈子内。如果你接触的是同一群人,那么你的成长是有限的;如果将自己局限在很小的社团内,就只会让你觉得枯燥乏味、沉闷寂寞。

如果你能够不断扩大你的生活圈子,你的交友层次也就会得到不断提升;如果你能够勇于尝试新的事物,你就能突破内心种种的困难和障碍。因此,你必须借助“好人缘”之人的力量跨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必须接触不同类型的人,因为不同类型的人会带给你不同的刺激,不同的刺激会带给你不同的创意和灵感,让你在你的领域里占有更大的优势。

§§§第四节 没有回报不等于白付出

很多付出往往会在日后的某个你根本发现不了的地方回赠给你。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饥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于是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然而,当一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

年轻女子微笑着回答:“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这个叫霍华德·凯利的小男孩就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不仅自己浑身是劲,还更加相信上帝和整个人类。本来,他已经打算放弃了。

数年之后,那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也参加了医疗方案的制订。当他听到病人来自的那个城镇的名字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

身穿手术服的凯利医生来到病房,一眼就认出了恩人。回到会诊室后,他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她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

经过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看了一下,便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了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她的病房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要她用整个余生来偿还。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已付:一杯牛奶。”签名是霍华德·凯利医生。

喜悦的泪水溢出了她的眼睛,她默默地祈祷着:“谢谢你,上帝,你的爱已通过人类的心灵和双手传播了。”

其实,这名女子送出这杯牛奶的时候,并没有期待将来会有这么大的回报,在起初的几年里,她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但正是因为这颗善心,温暖着这个小男孩,也让她为自己能够帮助别人而高兴。

人生就是这样,往往当你付出之后,看似根本没有回报,但并不代表你白付出,很可能这个人在接受你的帮助之后转而去帮助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这就是爱。而很多付出往往会在日后的某个你根本发现不了的地方回赠给你,它是潜在的。付出是一种爱的方式,爱别人,别人就会更加爱你。

季羡林是中国少有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有名的百度百科上对于季老先生有这样的简介:“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新生报到时,托付身边一位师傅模样的老头照看行李,这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第二天开学典礼,那位同学惊讶地发现,那位给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学校的副校长季羡林。”

因为季羡林先生爱别人,所以别人也爱戴他。2006年《感动中国》给了季羡林这样的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这是对于一个学者的最高评价。

§§§第五节 承认别人优秀也是一种勇气

羡慕和嫉妒只会让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上,而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就不能在工作中取长补短,更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长处、特长,也肯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人往往会有这样的心理,即使知道别人优秀也不愿意承认别人优秀,承认别人的优秀其实也是一种勇气。

赵利上大学时,班上有个很会欣赏别人的同学,常能听到他对别的同学进行称赞。那时他觉得这同学挺庸俗,年纪轻轻何以学得如此世故,搞这等“阿谀奉承”,真没有意思。

不过这个“庸俗”的同学在班上人缘极好,在竞争意识很浓、谁对谁都不服气、彼此讲究“封锁”的氛围里,这位同学似乎是个例外,他如鱼得水,能够和大多数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入学时的垫底一路飙升。到了毕业时,他已是年级的前几名了。即使这样,赵利还是能听到他对别人的赞扬。后来他们又分到了同一个单位,别看这位同学其貌不扬,但特会处世:见谁都打招呼,好像早就是老熟人似的,而且总听他赞扬人,一副谦虚的样子。同事有点事,他都爱帮忙。他来了不到一年,不但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而且许多同事,尤其是年长的同事也都很喜欢他,许多诸如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美差”都落到了他的头上。年底,他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而赵利他们这些平时工作勤勤恳恳、自认为“清高”的人却什么也没得到,他们都说这不公平。

与其说这个男孩的成功是靠“阿谀奉承”,不如说是他真心欣赏他人的优点成全了他。因为靠“伪称赞”是无法获得那么多人的认可的,唯有出于真诚的欣赏才会有此结果。

欣赏别人并不是贬低自己,反而会通过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而不断激励自己努力进步。

有一次,德鲁克在纽约的第33街和第8街交叉的那家邮局排队寄一封挂号信。德鲁克发现那位管挂号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称信件、卖邮票、找零钱、发收据,年复一年地重复。因此,德鲁克对自己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不是关于我自己,而是关于他。”所以德鲁克就问自己:“他真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地方吗?”有时候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当对方是陌生人的时候。但这一次碰巧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德鲁克立即就看到了他值得自己欣赏的一点。因此,当他在称德鲁克的信件的时候,德鲁克很热情地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他抬起头,虽然有点惊讶,但脸上却露出微笑。

“嗯,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他谦虚地说。德鲁克对他说,虽然他的头发失去了一点原有的光泽,但仍然很好看。他高兴极了,他们愉快地谈了起来。他对德鲁克谈的最后一句话是:“相当多的人称赞过我的头发。”德鲁克敢打赌,这位仁兄当天出去吃午饭的时候,走起路来一定像飞似的。

真心地欣赏别人,不仅别人得到了快乐,自己也能从别人的快乐中感受到同样的快乐,一个只会嫉妒别人的人,不但自己不快乐,而且别人也不喜欢。

大概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存有一些嫉妒心,无法面对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这一点正是阻挡大多数人迈向成功的绊脚石。羡慕和嫉妒只会让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上,而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就不能在工作中取长补短,更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六节 自信不是只信自己不信他人

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

如果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就不能妄图一人独大。只信自己不信别人,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失掉全局。将自己的赞赏、肯定与推崇给予别人,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更显得自己超凡脱俗。

许多人盲目自大,错误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不屑于与他人合作,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无法将同样的肯定与信任给予他人。在家里,不跟父母、妻子、儿女商量;在单位,不跟同事、上司商量。这样的人迟早有一天会懊悔地喊一声:“我怎么会弃绝与他人合作呢?”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给予自己足够的认可固然没错,但一味地、保守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就很可能导致失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只有适当地互相联合起来,才会达到极致的效果。

和平、和谐地合作,可以激发生命中的潜能。在集体中合作,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提高你的处世能力,消除你的消极心态,使你能正确地面对人生。人是文明的人,有情感的人,一个人离开合作将一事无成,即使跑到荒郊野外去隐居,远离各种人类文明,他依然需要合作:依赖他本身以外的力量生存。“一个人越是成为文明的一部分,就越是需要依赖合作性的努力。”

曾经有一个戏剧爱好者,不顾亲朋的反对,毅然选择了一处并不热闹的地区,兴建了一所剧院。剧院开业之后,非常受欢迎,并带动了周围的商机。附近的餐馆一家接一家地开设,百货商店和咖啡厅也纷纷跟进。没有几年,剧院所在的地区便成了商业繁荣地带。“看看我们的邻居,一小块地,盖栋楼就能出租那么多的钱,而你用这么大的地,却只有一点剧院收入,岂不是太吃亏了吗?”那人的妻子对丈夫抱怨。“我们何不将剧院改建为商业大厦,也做餐饮百货,分租出去,单单租金就比剧场的收入多几倍。”

那人也十分羡慕别人的收益,便将自己的剧院结束,贷得巨款,改建商业大楼。不料楼还没有竣工,邻近的餐饮百货店便纷纷迁走,更可怕的是房价下跌,往日的繁华不见了。而当他与邻居相遇时,大家不但不像以前那样对他热情奉承,反而露出敌视的眼光。面对现实的境况,那人终于醒悟,是他的剧院为附近带来了繁荣,也是繁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更由于他的改变,而使一切重归从前的平静。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我们谁也不可能孤立存在,更不可能孤立地干成一件事。比如说,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在这种改变中,你如果不让别人赢,就可能会输掉自己。

我们应当看到,“赢”的真正意义是实现目标,而不是两个对立的双方争个你死我活,分出曲直高低,所以若用合作代替竞争,便能在有效的时间或较短的时间里实现更多的目标,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成功的人大多数都有与人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中将你的自信赋予别人,别人也会将他的自信赋予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才可能办成大事。合作能使家庭幸福,使成功加速,而且合作中的人们也会比从前更具魅力和更早体会幸福的滋味。

§§§第七节 再生气也不要把事情做绝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在竞争过后都有可能联合。因此,竞争总是存在,而“见面”的机会也总是存在。

为人处世时,不要将事情做绝了,给别人留有余地,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故事一:一个人扛着锄头走上一个长长的独木桥,他边向前走边用锄头砸坏身后的桥,他不想给别人留下路。结果,走了不久,发现前面的桥被洪水冲断了,他想折回,但身后早已无路。于是,他被困在了桥上。

故事二:一个背着行囊的人爬上了一座岔路很多的山,他边走边用石头在路边留下记号,为别人也为自己。后来,他的面前出现了一道悬崖,但他靠着自己留下的路标,安全地返回到了原路。

同样是行路之人,为什么结果大相径庭?原因很简单-后者为他人更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而前者是自欺欺人、自食其果。其实,不管是行路还是做别的事,都应该留有余地,给别人留后路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百货公司的一位顾客,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但是因为她丈夫不喜欢,于是她便要求退回。她解释说“绝没穿过”,并要求退换。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明显有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地伪装过。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了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没注意,便把那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全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遇到了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已经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了她一个台阶下。于是,她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故事中的售货员之所以能顺利地解决这起小事件,避免起纷争,关键就在于她事先替那位顾客找好了借口,留足了余地。

我们都知道,因为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不同,所以与人相处、争斗是难免的,不管是利益上的争斗,还是是非的争斗。而这种争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尤其明显。

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时时处处与他人争斗的人,在他们的不断攻击下,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争斗的旋涡,并因此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暂时吹响胜利的号角,但这也很可能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对方失去的面子和利益,他当然要“讨”回来。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他一定会加倍地反对你,与你为敌,这样下去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其实,面对处处与你竞争的人,最好以容纳百川的胸怀对待他。虽然“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何妨“得理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对自己好处多多。

人与人之间总有见面的机会,做事留有余地,也就为将来见面留了余地。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在竞争过后都有可能联合。因此,竞争总是存在,而“见面”的机会也总是存在。生意场上有这么一句话“给人一活路,给己一财路”,做人只有把目光放远一些,人生之路才会越来越宽。

§§§第八节 敌友之分不可太认真

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有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不知道猎杀的动物。

人常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很可能在目前情况之下你们是敌人、竞争对手,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你们就会是朋友、合作伙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一味地排斥对手,因为彼此很可能有联手的时候,况且也正是因为有对手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提升自己。

在秘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年轻的美洲虎。因为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全世界仅存17只,所以为了很好地保护这只珍稀的老虎,秘鲁人在公园中专门辟出了一块近20平方千米的森林作为虎园,还精心设计和建盖了豪华的虎房,好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

虎园里森林藏密,百草芬芳,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的人工饲养的牛、羊、鹿、兔供老虎尽情享用。凡是到过虎园参观的游人都说,如此舒适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

然而,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从没有人看见过美洲虎去捕捉那些专门为它预备的“活食”;也从没有人见过它王者之气十足地纵横于雄山大川,啸傲于莽莽丛林;甚至没有人见过它像模像样地吼上几嗓子。

人们常看到它整天待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或打盹,或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无精打采。有人说它太孤独了,找个伴,或许会好些。

于是政府又通过外交途径,从哥伦比亚租来了一只母虎与它做伴,但结果还是老样子。

一天,一位动物行为学家到森林公园来参观,见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子,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不知道猎杀的动物。

这么大的一片虎园,即使不放进去几只狼,至少也应该放上两只猎狗,否则,美洲虎是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的。

管理员听从了动物行为学家的意见,不久便从别的动物园引进了两只美洲狮放入虎园。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那两只美洲狮进虎园的那天起,这只美洲虎就再也躺不住了。

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飓风般冲下山冈,或者在丛林的边缘地带警觉地巡视和游荡。老虎那种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个虎园里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的,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产生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所以,单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就不该以旧的眼光看对手,而应着眼长远,以大的胸襟包容对手,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有竞争,就免不了有输赢。其实,高下无定式,输赢有轮回。曾经败在冠军手下的人,最有希望成为下一场赛事的冠军。只因败者有赢者做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日后取胜奠基。更有一些智者,一番相争之后,便能知己知彼,比得赢就比,比不赢就转,你种苹果夺冠,我种地瓜也可领先。

孟子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说:“真正的对手会灌输给你大量的勇气。”所以,生活中,不要将敌友的界限划分的过于清楚,说不准曾经的敌人就是今后要帮助你的人呢!善待对手,方显品格的力量和生存的智慧。

§§§第九节 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待你的态度

如果一直都以私利的角度去要求别人做事情,那么只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人与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有时候,你对一个人不满意,或者存有一种厌烦的心理,但是你并不希望他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不满或者厌烦,还希望他能够在不发现的前提下把你当成朋友。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不喜欢别人,别人也正烦着你呢;你嘲笑别人,别人也会嘲笑你;你很希望与一个人成为朋友,也许他同样受着你的吸引。

这样说来,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抱怨那些对待自己不太友善的人了。在舞会上,如果我们受到了别人的冷落,就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同样没有将目光投放在别人的身上,却过多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在生病的时候,身边没有人对我们表示关怀,是不是我们也在别人生病的时候表现出了冷漠,伤害了别人渴望友情的心……

一位老人,每天都要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孙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这时有一位游客模样的陌生人在路边四处打听,看样子想找个地方住下来。

陌生人从老人身边走过,问道:“请问大爷,住在这座城镇还不错吧?”

老人慢慢转过来,回答:“你原来住的城镇怎么样?”

游客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闲话,总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兴能够离开,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摇椅上的老人对陌生人说:“那我得告诉你,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过了一会儿,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车在老人旁边的加油站停下来加油。车子慢慢开进加油站,停在老人和他孙女坐的地方。

这时,父亲从车上走下来,对老人说:“住在这城镇不错吧?”老人没有回答,又问道:“你原来住的地方怎样?”父亲看着老人说:“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亲切,人人都愿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说谢谢。我真舍不得离开。”老人看着这位父亲,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车子开动了。那位父亲向老人说了声谢谢,驱车离开。等到那家人走远,孙女抬头问老人:“爷爷,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老人慈祥地看着孙女说:“不管你搬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所以那地方可怕或可爱,全在于你自己!”

我们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别人是怎么对待自己的,而从不去想自己是怎么对待别人的。有什么事情求朋友,从来不会想别人是否有空,是否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或者朋友已经很累了,拒绝了他的请求,他也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是朋友没有为自己着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是单单为了某一个人而存在的。当我们感受到朋友的冷落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责怪,而要从自身开始检讨,看看自己是否做了更加过分的事情。因为你对待别人是什么态度,别人也往往会对你什么态度。

维护友情,需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心。如果一直都以私利的角度去要求别人做事情,那么只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什么样的人会交什么样的朋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之类的话,其实那就是将人以群分,告诉我们,你怎样经营你对别人的感情,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

§§§第十节 给别人的要比别人期待的多一些

即使你的投入无法立刻让你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失望和沮丧,因为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西谚有云,“工作中的傻子永远比睡在床上的聪明人强”,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只做到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份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给一点,这样你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如果种植一棵小麦只能收成一粒麦子,那种植小麦就是在浪费时间。但实际上从一株小麦上可收成许许多多的麦子。尽管有些小麦不会发芽,但无论农夫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他的收成必定多出他所种植的好几倍。

多付出一点点是一种经过几个简单步骤之后,便可付诸实践的原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你必须好好培养的心境,你应使它变为做好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

如果你是以不情愿的心态提供服务,那你就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如果你只是从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角度提供服务,那你就可能连希望得到的利益也得不到。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但现在却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升迁,是因为他“每天多干一点”。

有人曾经拜访道尼斯先生,并且询问他成功的诀窍。他平静而简短地道出了个中缘由:“在为杜兰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是的,的确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杜兰特先生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的。很快,他就发现我随时在等待他的召唤,并且逐渐养成了召唤我的习惯……”

杜兰特先生为什么会养成召唤道尼斯先生的习惯呢?因为道尼斯自动留在办公室,使杜兰特先生随时可以看到他,并且诚心诚意为杜兰特先生服务。这样做获得报酬了吗?没有。但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使自己赢得了老板的关注,最终获得了提升。

身处困境而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如果你能在作好份内的工作的基础上多做一点,那么,不仅能彰显了你的勤奋,还能提升你的能力,使你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从而摆脱困境。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在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份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

想要成功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看似无关的知识往往会对未来起到巨大的作用。而“每天多做一点”则能够提供给你这样的学习机会。

多付出一点点的意义还在于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如果你能抱着最佳心态,执行你的任务,便能更进一步强化你的技术。借着有规律的自律行动,你将会越来越了解多付出一点点的整个过程,并会在潜意识中产生对“高品质工作”的要求。

多付出一点点,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照着你,同时也照亮了他人。

即使你的投入无法立刻让你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失望和沮丧,因为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为什么铁匠的手臂会比一般人强壮,为什么经常遭受暴风雨侵袭及阳光照射的树木会比其他树木粗壮,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多付出一点,多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