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2007100000031

第31章 “谋国虑远”与“善处功名”

——王家璧评曾国藩

【评主简介】

王家璧(1814-1883年),字孝凤,湖北武昌人。1844年中进士。早年在家乡举办团练,1857年入胡林翼幕,1862年入曾国藩幕,跟随曾氏多年。着作有叶狄云行馆偶刊曳、叶周易集注曳、叶洪范通易说曳、叶老子注曳、叶南华经注》等。

呜呼我师!咸丰初元,应诏陈言。君仁臣直,忠诚以宣。粤乱日长①,群盗如毛。吴楚燕齐,豕突鸿嗷②。民不知兵,恬熙日久③。长江天堑,悉为贼有。万艘横江,去来如风。民莫自保,师多无功。楚氛最恶,公方居忧④。帝命讨贼,敌忾同仇。投袂誓师⑤,绖不及墨⑥。一檄飞传,胁从皆泣。荐拔将才,群英为出。知人善任,师武臣力。败不讳败,功不矜功⑦。但知有国,不知有躬⑧。百折不回,激人孝忠。

受恩深重,小心自持。吏职交勉,朝权惧移。渐防外重,端杜树私⑨。谋国虑远,厥惟我师。善处功名,厥惟我师。

——节录自《叶曾国藩年谱荣哀录》

【注释】

①粤乱:作者对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诬称。

②豕:猪。鸿:鸟禽。豕突鸿嗷:比喻社会秩序大乱,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③恬熙:安乐。

④忧:封建社会指父母之丧为丁忧。

⑤投袂(mfei):擀袖;甩袖,表示立即行动。

⑥经(die):古时丧服上的麻布带子。

⑦矜(jin):自尊自大;自夸;拘谨;矜持。

⑧躬:自身;亲自。

⑨杜:杜绝;预防;断绝。私:私有势力。

⑩厥:乃;才。

译文】

真使人感到悲伤啊,我的老师曾文正公!早在咸丰皇帝即位之初,他应诏上书发表意见。那时,做君主的能够存有仁爱之心,做臣子的能够直抒己见,忠诚的风气得到发扬光大。直至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之乱时间一长,

社会秩序日坏,社会风气也就变得越来越差。大江南北,举国上下一片混乱,

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这是由于老百姓久未见到兵乱,安乐和平的日子太久了。

长江中下游两湖、三江等地,尽数为太平军所占有。昔日之八旗、绿营兵根本应付不了大乱已至的局势,太平军的船只横居江河,来去自如,无人能够阻挡。民众无不纷纷自保身家性命,官军迎敌则无功而返。在太平天国之乱名开始的最初几年间,两湖的形势最为险恶,曾文正公此时正因母亲去世居家人守制。皇帝命令他出山领兵讨伐太平军,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平定大乱。于人是,他立即行动起来,组建湘军,夺情出山为国尽忠。他所撰写的《讨粤匪评檄》传布各方,很快动员了各阶层人士慷慨赴义,投身到维护封建统治的行曾列中来。曾公在领兵征战的过程中,荐拔将才,使得人才辈出。他真正做到国了知人善用,使下属的文武才能得到发挥,收到实际效果。他谨慎履行湖湘国文化中的实学之风,败不掩饰和推卸责任,功成之后不居功自傲。只考虑国藩家,不考虑自身。以百折不回之气概,激励他人尽忠尽孝,成就功名。

曾文正公深知自己受到朝廷的恩宠是很深重的,从而他格外小心谨慎地处世为人。他考虑的是如何把从政治军做得更好,害怕损及朝廷权力,功高震主,晚节不保。从而战战兢兢,小心谨慎,防止出现内轻外重的局面,首先杜绝防范树立私人势力。在当时,真正能够做到谋国虑远的人,只有我的老师曾文正公了。真正能够做到善处功名的人,也只有我的老师曾文正。

【评析】

王家璧在篇中对曾国藩成就功名、晚节自保的评语就历史角度而言是符合事实依据的,而且是比较客观公正的。篇中重点揭示出的有关曾国藩的生平事功,值得今人借鉴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学术与事功相结合,摈弃空言,重在践行;面对艰难困苦,不要退缩,应当咬牙立志,不达目的不罢休;功高不自满,不骄傲,预留后路,晚节自保。尽管现实与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我们从曾国藩身上可以找到在立身处世方面的诸多值得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