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2007100000045

第45章 “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为职”

——蔡锷评曾国藩之一

【评主简介】

蔡锷(1882-1916年),清末民初湖南邵阳人,字松坡。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肄习’获梁启超赏识。次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士官学校。曾参与拒俄义勇队活动,是《清议报》、《新民丛报》撰稿人之一。1904年回国,先后在赣、湘、桂等地军事学堂和新军中供职。1911年春,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

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人起兵响应,被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

1913年被袁世凯调北京,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参政院参政等职,实际上受其监视。1915年见袁世凯欲行复辟帝制,遂化装出京,辗转至昆明’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反袁。袁世凯死后’被委任为四川督军兼署民政长。1916年11月病逝于日本。

蔡锷是一位很有学识的军政要人,1911年春,他在云南新军任职期间,曾着手编撰部名为《曾胡治兵语录》的书,印行散发给广大士兵。是书对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论,分类编辑,附以按语评析。由于选取有条理’所作按语很贴切’又富于情感’所以此书在民国时期流传甚广。

原文

文正公谓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为职%且以能知人晓事与否判别其为君子为小人,虽属有感而发,持论至为正当,并非愤激之说。用人之当否,视乎知人之明昧;办事之才不才,视乎晓事之透不透。不知人则不能用人,不晓事则何能办事。君子小人之别,以能否利人济物为断,苟所用之人不能称职办之事措置乖方叭以致贻误大局,纵曰其心无他究难为之宽恕者也。昔贤人用人一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其宅心之正大足以矜式百世曾公之荐左中堂而劾李次青不以恩怨而废举劾,名臣胸襟,自足千古。近世名器名位滥矣,幸进之途,纷岐杂出。昔之用人讲资格,固足以屈抑人才,今之不讲资格,尤不足以激扬清浊。赏不必功,惠不必劳,举不必才,劾不必劣。或今贤而昨劣,或今辱而昨荣;扬之则举之九天之上,抑之则置之九渊之下;得之者不为喜,失位者不为歉。所称为操纵人才策励士气之具,其效力竟以全失。欲图挽回补救,其权操之自上,非吾侪所得与闻余惟吾人职居将校,在一小部分内,于用人一端,亦非绝无几希之权力,既有此权,则应于用人惟贤循名核实之义,特加之意,能于一小部分有所裨补,亦为心安理得。

——节录自《叶曾胡治兵语录》

【注释】

①文正公:即曾国藩,死后由朝廷赐谥号“文正”。

②苟:假使;如果。

③乖方:不得当;违反情理。

④纵曰:即使说;纵然说。

⑤宅心:内心。

⑥矜式:尊重效法。

⑦曾公之荐左中堂而劾李次青:左中堂,即左宗棠。中堂是明清时对大学士的称呼,左宗棠曾被朝廷封为东阁大学士,所以称左中堂。李次青,即李元度,字次青,湖南平江人,湘军将领。曾国藩与左宗棠一直有矛盾,却多次向朝廷推荐,说左宗棠功劳显着,可以担任要职。李元度是曾国藩的挚友,但曾氏因其作战失利,对其严厉指责,并奏请朝廷加以处分。

⑧吾侪(chai):我们。

⑨几希:一点;不多。

【译文】

曾文正公说处于很高地位的人,应该把知人好坏、明白事理作为自己的职责,并且以能否知人晓事作为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虽然这些话是有感而发,但道理却十分正当,并不是一时气愤激动说出来的话。用人是否得当,要看了解人是否清楚;办事是否有才能,要看明白事理是否透彻。不了解人就不能用人,不明白事理就不能办事。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以是否对别人有帮助、对事物有益处为标准,如果所用的人不能称职,所办的事处置不得当,以致弄糟了国家大事,那么即使没有什么坏心眼,也终究难以让人对他采取宽大原谅的政策。从前有德行的贤人在用人方面,推荐身边的人,不回避亲属,推荐外边的人,不回避仇人,他们居心正大光明,完全可以作为世世代代的榜样。曾公推荐左宗棠,要求处分李元度,说明他不因个人恩怨而放弃推荐和处分的原则。这种名臣的胸怀,理所当然会千古流芳。

近些年来,官衔爵位的授予和获得,随便容易到了极点,侥幸往上爬的路子,左一条右一条非常多。过去用人讲资格,固然会委屈压抑人才,现在完全不讲资格,更无法鼓励清廉正直的人,清除恶浊奸邪的人。给奖赏不需要有功绩,给恩惠不需要有辛劳,推荐提拔不需要有才能,要求处分不需要有错误。或者今天说你贤明,而昨天说你恶劣,或者今天让你受屈辱,而昨天却让你集荣耀于一身。赞扬一个人,就把他抬举到九重天之上,贬低一个人,就把他打落到九重深渊之下。得到官衔爵位的人不感到欢喜,失去官衔爵位的人也不会觉得不安,人们所说的控制人才、激励士气那一套,效力竟然全部丧失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补救这个缺陷,权力操纵在上面,当然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过问的,但我们处在将校的职位上,在一小部分人里边,对于用人这件事,也不是绝对没有一点权力。而既然有这方面的权力,就应该对于用人只管有德有才、根据名声考察真实本领的原则特别加以注意,如果能够在自己所处的一个小范围里有一点补救,获得一点收效,也就可以心安理得一些。

【评析】

蔡锷在篇中针对曾国藩有关“知人晓事”的思想和言行,以及曾氏荐举人才不以个人恩怨为准则’劾贬人才也不从个人恩怨出发等突出事例’有感而发’集中强调“用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评价反映了曾国藩人才观的客观实际’而且很有现实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