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2007100000051

第51章 “务持平保和局”

——赵尔巽评曾国藩之四

原文

九年四月①,天津民击杀法领事丰大业,毁教堂,伤教民数十人。通商大臣崇厚议严惩之②,民不服。国藩方病目,诏速赴津,乃务持平保和局,杀十七人,又遣戍府县吏。国藩之初至也,津民谓必反崇厚所为,备兵以抗法。然当是时,海内初定,湘军已散遣,天津咫尺京畿③,民、教相哄④,此小事不足启兵端,而津民争怨之。平生故旧持高论者⑤,日移书谯让⑥,省馆至毁所署楹帖⑦,而国藩深维中外兵势强弱⑧,和战利害,惟自引咎⑨,不一辩也。丁日昌因上奏曰⑩:‘自古局外议论,不谅局中艰苦,一唱百和,亦足以荧上听,挠大计。卒之事势决裂,国家受无穷之累,而局外不与其祸,反得力持清议之名,臣实痛之!

国藩既负重镑,疾益剧,乃召鸿章治其狱,逾月事定,如初议。会两江缺出,遂调补江南,而以鸿章督直隶。江南人闻其至,焚香以迎。以乱后经籍就熠,设官书局印行,校刊皆精审。礼聘名儒为书院山长,其幕府亦极一时之选,江南文化遂比隆盛时。

——节录目《清史稿曾国藩传》

【注释】

①九年:同治九年(1870年)。

②崇厚:清末内务府镶黄旗人。满族。完颜氏,字地山。举人出身。咸丰十年底渊1861年初)任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天津教案结束时,被派赴法国道歉。

③咫尺:比喻距离彳艮近。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

④哄:闹。

⑤故旧:旧交;旧友。

⑥书:信。渔(qiao)让:谴责。

⑦署:签名曰题字。楹帖:悬挂或粘贴在柱上的联语。楹,厅堂前部的柱子。

⑧维:考虑。

⑨惟:只。引咎:由自己承担错误和责任。

⑩丁日昌:清末广东丰顺人。字禹生,又雨生。贡生出身。曾任万安知县,后入曾国藩幕府。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等职。

荧:眩惑。

挠:扰乱;阻挠。

清议:公正的评论。古时指乡里或学校中对官吏的批评。

镑:指责。

鸿章:李鸿章。清末淮军统帅,洋务派首领。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曾国藩弟子,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

⑩熠(jian):火熄灭。

校刊:指同一书籍,用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或翻译书的原文相互核对,比勘其文字篇章的异同,以订正错误。

⑩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讲学,受业者称之为山长。元代书院设山长,讲学之外,总领院务。清乾隆时改名院长,清末仍名山长。

幕府:秘书机构。

【译文】

同治九年四月,天津百姓击杀法国领事丰大业,焚毁教堂,打伤教民几十人。通商大臣崇厚主张加以严惩,民众不服。曾国藩当时正生眼病,奉皇上诏令迅速赶赴天津,务持平保和局,杀了十七个人,又放逐了府县官吏。曾国藩刚到天津的时候,天津民众以为他一定会和崇厚的做法相反,安排军队来抗法。但在这时,海内刚刚平定,湘军已遣散,天津和首都相距咫尺,民众和教会发生纠纷,这点小事还不足以发动战争,于是天津民众争相怨恨于他。平时旧交中那些持高论的人,每天写信谴责他,甚至毁坏其省馆厅堂的楹帖。但曾国藩深深地考虑到中外兵势的强弱以及和战的利害,只有自己来承担责任,而不作——分辩。丁日昌于是上奏说:“自古以来局外人的议论,不体谅局内人的艰苦,一人首唱,

百人应和,也足以眩惑皇上的听闻,扰乱国家大计了。最终事势决裂,国家遭受无穷的牵累,而局外人不卷入祸害之中,反而能得到力持公正的评论之名,我实在对此感到痛心!”

曾国藩遭到严厉的指责,眼病更加严重,就召李鸿章来办理这件讼事,过了一个月,事情才平定,并按照当初的意见办。碰上两江总督的职位缺出,曾国藩就被调补江南,而委任李鸿章为直隶总督。江南人听说曾国藩回来了,焚香来迎接他。因为战乱,经籍遭火烧毁,曾就设置官书局印行,所印书籍,校刊都精当而审慎。他还礼聘名儒为书院山长,其幕府也齐集了一时的人选,江南文化的发达,遂可以比美盛时。

【评析】

曾国藩在查办1870年发生的天津教案时,遭到当时舆论的纷纷谴责。上面的评论说他“务持平保和局”,对待故旧的谯让,“惟自引咎”,而“不一辩”。我们在阅读时,应当注意加以识别。但对于曾国藩设官书局印行经籍,礼聘名儒为学院山长,使“江南文化遂比隆盛时”,却应当加以肯定。

【注释】

①威重:威严庄重。

②髯(r6n):两颊上的长须。

③移时:历时;经时。

④练(s6ng)然:肃敬貌。

⑤爽:差错。

⑥厌:满足。

⑦家法:汉儒经学传授,五经博士及其所传弟子以师法说经,而各自名家,叫“家法”。囿:拘泥;局限。

⑧汉:汉学,与宋明理学相对,又称朴学,重实证而轻议论。

⑨宋:宋学。主要指宋代(也包括元明)程朱和陆王的理学,同汉学相对。

⑩经纬:此处指给万物以法度。

秦惠田:清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字树峰,号味经。所作《五礼通考曳,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的参考书。

辑:聚集,弓申为编辑。盐课:即盐税。政府对食盐产制运销所征的捐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