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2007100000062

第62章 道与文二者兼具

——青年毛泽东评曾国藩之四

原文

顾吾人所最急者①,国学常识也。昔人有言,欲通一经,早通群经,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②。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千振则枝披③,将麾则卒舞。如是之书,曾氏杂钞”其庶几焉。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要⑤……国学者,统道与文也。姚氏类纂”畸于文舆,曾书则二者兼之,所以可贵也。

——节录自《毛泽东早期文稿》

【注释】

①顾

环顾。

②耳:而已:罢了。

③振:摇动。披:打开。

④曾氏“杂钞冶:指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

⑤抡:选择。四部:三国魏荀勖分书籍为甲部渊六艺、小学)、乙部(诸子兵书、术学)、丙部(史记及其他记载)、丁部渊诗赋、图赞)四部;至晋末重分四部,定为经、史、子、集。隋唐以后经籍艺文分类,多用四部为序。也作群书的通称。

⑥统:总括。

⑦姚氏“类纂冶:指姚鼐所纂的《古文辞类纂曳。姚鼐,字姬传,安徽桐城人,为清代桐城派着名文章家,主张义理、词章、考证并重。畸:偏。

【译文】

环顾我们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国学常识。过去有人讲:欲通一经,早通群经。如今要精通国学,也必须首先通识国学的普通知识。要精通国学,首先贵在选好入门书,此书必须能够集群经之大成。树干摇动,枝叶就打开;将领指挥,军队就出征。像这样的书,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与其要求相近。此书上自远古,下至清代,完全选择了经、史、子、集四部的精华与要点。……国学包括道与文章两个方面。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偏重于文章,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则道与文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很可贵。

【评析】

青年毛泽东将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和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作比较,认为曾国藩编的比姚鼐的高明,曾氏《杂钞》“孕群籍而抱万有”,是研习国学的入门书。并简要地指出了两部选本的差异与长短:姚氏之书偏重于文,曾氏之书则道与文兼而有之。毛泽东的这个观点是极有学术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