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2007100000009

第9章 文韬武略功德照人

——刘蓉评曾国藩

【评主简介】

刘蓉(1816-1873年),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今娄底市)人。早年与曾国藩、罗泽南讲求程朱理学。1854年跟随曾国藩转征江西与太平军为敌。历任四川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着有《叶思辨录疑义》和《刘中丞奏稿》等。刘蓉是曾国藩的儿女亲家。

国有治乱,任贤者昌,惟圣御世,与时弛张。道光末造,亢极而僵①,吏惰民偷,卒嬉于伍,妷徒乘之②,揭竿起舞。天祚圣清③,笃生元辅④,重奠八荒⑤,为国肱股⑥。始公通籍⑦,翱翔掖垣⑧。显皇初政,抗疏陈言,謇谣之风⑨,帝心所简⑩。起公衰麻,戎符往绾。时寇方张,百城溃乱。羹沸于鼎,当者糜烂。公倡之旅,豪杰景从。虎飞龙啸,吐气如虹。锐师东讨,靡坚不攻。大江南北,扼塞四通。利钝无常,或伤众毁;孤忠吁天,义泣神鬼。亦或左次,敛兵祁门,豺狐夜嗥,星日尽昏。百状所丛,不震不悚;一柱屹然,华岳之重。卒夷大难,奋绩鹰物,殪渠扫穴,寸磔枭狼1,以义擎天,浴日于海。荡涤垢污,河山无改。帝劳相臣,建侯剖符,俾蕃畿辅,再镇三吴,民讴于野,弦歌载途。公心廓然1,与物无竞,敛聚群谋,虚己以听。虑周六合,不耀其明,渊衷自惕,妇竖归诚。群彦煌煌,洪织高下,大匠陶熔,归诸一治。何材不植?何功不庸?片长思奋,大受以隆。公不自贤,厥心愈下,被宠若惊,闻过则谢。退偃一室,仰思古珍,尚友千载,遥契以神。发为文字,怪伟纵横,雷霆砰击,金石锵鸣。蹴踏百家,孤怀自赏,跨宋轶唐,近古无两!

——节录自传忠书局版《曾文正公全集·卷首》

【注释】

①亢极而僵:繁荣到极点之后而转向衰败。

②映(6ng)徒:汉代南方少数民族渠帅之称呼。

③天祚:天赐福佑之意。

④笃生:出生不平凡。元辅:大臣、宰相。

⑤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⑥肱股:胳膊大腿,引申为大臣。

⑦通籍:指进士初及第。

⑧翱翔:鸟飞的样子,自由自在。掖垣:宫廷围墙。

⑨謇:口吃;正直。谣:歌谣。

⑩简:诚心。

衰麻:旧时孝服,用粗麻布做成。

戎符往绾:戎,兵器总称,这里为征伐。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遥绾,专管、控制。

左次:降职。

敛兵:聚集军队。祁门:安徽祁门县。

殪(yi):死。渠:他。

⑩磔(zh6):古时分裂牲畜以祭神;陈尸。

部符:古代帝王授于诸侯和功臣的凭证。

⑩识辅:古代王都所在地,后指京城。

讴:歌D;歌颂。

廓然:广阔。

六合:天地四方。

洪织:指大小。

偃:臣卜倒。

⑩蹴(cil):践踏;踢。

【译文】

治理一个国家,必须重用贤人智士,才能使国家强盛,也只有圣明的人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一张一弛,有条不紊。道光末年,国家繁荣到极点后而转向衰败,官吏懒惰,偷盗丛生,官兵玩乐,外族乘机进攻,官逼民反。老天圣明,在这个时候,出了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才曾文正公。尽管他刚考上进士,但在朝廷里进取很快。刚刚执政的皇帝,不接受奏疏和进言,沉醉在鼓乐歌舞之中。曾公因母丧回家,披麻带孝,为母守丧。不久,皇帝降旨,叫他统兵出征。面对农民造反的形势,看到城乡上下一片混乱,犹如灶上煮沸的粥,而朝中上下的人不闻政事,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曾公忧国忧民,倡办正义之师,英雄豪杰从四面八方慕名来参加,队伍迅速壮大。

锐利之师东征,所向披靡,控制了大江南北之要塞。战斗时有胜负,有时伤亡惨重。危难时,他仰天长叹,其忠其义感天地,泣鬼神。就算降职被贬,他却仍在安徽祁门驻兵操练。因圣上昏庸,豺狼当道,日月无光,其心忧伤。虽如此,他也不惊不怕,高如擎天之大柱,重如泰稳之华山。发扬英武精神,奋勇杀国敌,终于铲平了大难。荡涤污泥浊水,复江山之本来面目,其大义与天齐高,藩其功绩博大如海。皇上嘉侯封地,而他不留恋京城,又去安定三吴。对此,沿途百姓载歌载舞迎接他,歌颂他。曾公胸怀广阔,对于来自下面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听取,择其长处,考虑问题周到慎密,却不炫耀自己的高明和渊博。对此,男女老少钦佩不已。上下一大批人才都是在他这个“大匠”的熏陶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是人才就要培养,有功之人就要重用,这就是他爱才用人的准则。他担当重任,自己常思进取,却不自以为是。

受宠则不安,有错便自省。常独坐房中,思前人之精华,使自己与之达到完美一致。对友人一贯表示谦恭。在着书立说方面,思路开阔,文笔流畅优美,有如雷霆贯耳,金石之声,其德其才,在百家之上,自唐宋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

【评析】

作者在篇中对曾国藩忠于朝廷、治理政事、统兵打仗、着书立说、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论及,认为曾国藩是唐宋以来一大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朝朝代代、芸芸将相中无人能比得上。尽管这种评价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曾国藩本人的客观实际,但其评价的观点和标准完全是封建史学家的那一套。这是需要读者加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