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自己的潜能
奥运冠军的风采
为实现理想向生理极限挑战
在人类挑战极限的运动中,一位中国人的名字时时映入人们的眼帘。他就是我国著名公开水域游泳运动员张健。
张健虽然从未获得过奥运会的冠军,但他的身上,体现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体现了奥运冠军的风采。
2000年8月10日,山东省蓬莱市东部海滩上,在现场一万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在全国上亿电视观众的关注下,一个人奇迹般从海里站了起来。他目光炯炯、步履矫健,双手高举向海岸上的人群致意。他就是不借助任何漂浮物,用了50小时22分钟横渡了渤海海峡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他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
张健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有过横渡海峡的壮举。1988年5月,他用9小时19分游完了29、5公里宽的琼州海峡。12年后他克服了体力、逆风、逆流、航向偏离、泳衣磨损等诸多不利因素,成功横渡了渤海海峡,此次横渡用时50小时22分,总行程123、58公里。
横渡渤海海峡后,张健把目标投向英吉利海峡和中国的内陆湖泊。
2001年7月30日凌晨1时26分,经过近12个小时的搏风击浪,张健终于胜利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成为中国征服英吉利海峡第一人。当有人问他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目的时,他答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想通过这种体育精神来推动人们回归自然。关于英吉利海峡,早在1875年就有人成功地横渡了,但至今还没有中国人横渡成功。我想,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够做到,就像北京申奥,我们中国会做得更好。”
2001年8月28日,张健从长白山天池东北侧的紫霞峰下入水,沿着天池中朝水边界平行距离200米的中国一侧前行,历时1小时5分11秒,抵达长白山西坡的悬雪崖下,成功横渡了全程直线距离为3370米的长白山天池。
2002年8月3日,经过12小时1分钟的奋力拼搏,张健在云南抚仙湖横渡成功,为中国人首次在高原地带进行超长距离的横渡活动划上圆满句号。这是他游内陆湖系列活动的一次冲刺,也是他第一次接受低浮力、高海拔、强紫外线的严峻考验。
2003年8月2日,张健用了8小时53分钟,成功横渡青海湖。
2006年,张健亲自率领“张健横渡队”首次采用接力的形式在湖北省长阳县的清江流域完成全长约为150公里的公开水域游泳接力。目前,公开水域游泳赛已经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8年奥运会上,张健将率领“张健横渡队”代表中国参加比赛,此次横渡清江也是“张健横渡队”的首次亮相,非常成功。
张健在不同水域一次又一次地向人类体能的极限发起挑战。在他看来,横渡渤海成功的最大意义并非在于游过的长度,而在于它所体现的人的信念:他自认为不是天生的充满信心的人。他回顾在渤海里的感受时说过:“在这50多个小时里,我在不同的时间里有不同的困难。意志最薄弱的时候是在第一天夜里。当时海浪一打过来就打在我的舌根部,直犯恶心。白天吃的东西,也都吐了出来,胃里很不舒服。当时风高浪急,我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很想上船,精神非常脆弱,但后来逐渐适应后就好了一些。当我看到身边有许多关心、支持、帮助我的人时,无形中就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推动力。通过一些科学的调整,使我更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横渡。”
张健曾说,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横渡中国的三大海峡:
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用他的话来说:“人的一生,总得给社会留下些什么,我所能留下的,只有游泳。”张健虽然不是奥运冠军,但是在他的言语和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奥林匹克倡导的精神,一种不怕困难、为实现理想而勇于向生理极限挑战的精神。生命有限而人类的追求和理想无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正是这种无限的追求和理想,使人能够挑战极限,不断证明自己。
奥运冠军的人生启迪
1、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宝库
人的潜意识与无限的智慧相通。促使生命更绚丽更高贵的伟大抱负、灵感巧思和想像,皆源自潜意识。每个人最深厚的信念支持,不是来自有意识的心智,而是来自你潜意识的心智。
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但是一般人只开发了自身潜能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潜能就像一个酣睡的巨人。一旦巨人醒来,宝库打开,连你自己都会吃惊。
在奥运史上,有一位怀孕5个月的奥运会冠军,她就是美国女子跳水运动员麦考密克。麦考密克在1952年第15届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获得了女子踏板跳水和跳台跳水两项冠军。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上她重冠军小传
麦考密克,女,美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在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上,获得女子踏板跳水和跳台跳水两项冠军,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再度荣获跳板跳水、跳台跳水双料冠军,是奥运会史上两届包揽跳板、跳台跳水金牌的唯一女运动员。
现4年前的辉煌,再一次将女子踏板跳水和跳台跳水两项冠军收入囊中。而此时,她竟怀有5个月的身孕。由于创造了这一奇迹,当年她被评选为“北美最佳运动员”,并被美联社评选为“年度最佳运动员”,获该年度的沙利文奖。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她是护送奥林匹克五环旗入场的美国奥运名宿之一。
1985年,麦考密克进入奥林匹克名人堂,这是美国奥委会给予一个奥运选手的最高荣誉。
谁能相信一位孕妇能够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夺取奥运会金牌,但麦考密克就创造了这个奇迹。
一位即将做母亲的妇女凭着顽强的精神,焕发出惊人的潜能,并在强手角逐中夺得金牌,这正是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远向上的奋斗精神的体现。每个人潜意识的进行总是趋向于生命和建设性的。你的潜意识以直觉、鼓舞、感觉、暗示、驱策力和观念对你说话,它时时告诉你要振奋、突破、成长、前进、冒险、向前达到更高的境界。而爱和援助他人的生命的驱策,亦来自你的潜意识深处。
2、自信的力量能把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身独具的天赋,但却很少有人能将其传承于生命旅程,原因就在于不自信。因为不自信,我们常常扼杀自己的才能;因为不自信,我们常常泯灭希望的烛火。
自信与成功之间的路程虽远也近,其中的艰难险阻来自你自己的心灵。
世上没有什么困难障碍能够阻挡一个勇敢者、坚毅者的前进道路。前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近乎失明的状态下写完了近百万字的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像这一类成功者的例子不知有多少,而他们的成功都是以沉着坚韧的自信为支撑的。
自信是奥运冠军所拥有的极为重要的成功理念之一。这种理念告诉人们:
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也无论你准备完成怎样的任务,如果本身就没有信心,甚至产生怀疑,那结果绝对无法取得成功。我们只有努力制止潜意识中缺乏自信的怀疑态度,把精力集中在眼前发生的事情上,才能排除阴暗的心理,才能创造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迹。使自己得救的,往往正是人类所共有的巨大的潜能。
一个人的潜能就像水蒸气一样,其形其势无拘无束,谁都无法用有固定形状的瓶子来装它。而要把这种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一定要有坚定的自信力。
有人曾问奥运会举重冠军阿列克谢耶夫:你所取得成功的诀窍是什么?他这样回答说:“如果说有秘密的话,那就是自信心。”人的有形力量是蕴藏在无形力量之中的。正是精神境界较高,才使阿列克谢耶夫的潜力有如喷泉涌流不止。他说:“举重运动员要对自己有信心,要敢于去夺取胜利。”“荣誉不是良药,它会惩罚人,越把它看得高,越会感到沉重,那时无论做什么都不正常了。可喜的是荣誉没把我搅昏,我仍然和大家一样,是个平常的人我的座右铭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凭借内在的动力、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以及积极成功心态的推动,人就可以发挥出惊人的创造力,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能创造出奇迹。因为人有无限的潜能可以开发。
3、逆境往往能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
成功者大都命运多舛历经坎坷,是在不幸的境遇中奋起前行的人。
但成功者不怕艰难,不会被困苦的处境压垮。
成功者最可贵的信念和本事是变压力为动力,从荆棘中开出一条新路。
不可否认,对成功者来说,处境的艰险、失败的打击和对于新事物没有经验、缺少把握的特点,也会相应地给他们带来困扰、忧虑、苦恼和烦躁不安。
1975年,日本体操运动员具志坚在第二届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上初露锋芒,获得个人全能冠军。1976年,他以最年轻队员的身份加入了国家队。
正当具志坚美好理想即将成为现实时,意外却发生了。他在训练中左腿骨折,脚掌朝上翻了过来,医生断言,他这辈子别再指望搞体操了。具冠军小传
具志坚,男,1956年出生,日本体操运动员。曾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获个人全能金牌。1984年他被授予日本国家体育运动最高奖“日本体育奖”。
志坚伤心极了。但他并不泄气,他让伙伴把两个哑铃和自行车内胎带进病房。“不管别人说什么,我还是想搞体操。”具志坚说。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使具志坚闯过了伤痛关,奇迹般地痊愈了。
1978年4月,命运又一次无情地戏弄了具志坚。他的右脚跟腱被拉断,又进了医院。此时此刻,离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已为时不远。“男儿有泪不轻弹”,面对剧烈的伤痛从不皱眉的具志坚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就在具志坚感到迷惘时,恩师桑原先生给他寄来一封长信。这封热情洋溢的信让具志坚重新找到了自我。有人说:“没有这两次住院,是不会有今天的具志坚的。”两次住院确实使具志坚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
奥运冠军告诉您你的命运只能自己主宰。一个拼搏、拼搏、再拼搏的人,能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创造奇迹。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男子体操决赛中聚集了李宁、童非、涅莫夫等众多世界名将。尤其在男子全能争冠中,场上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状态。带伤参战的具志坚在强手如林中保持着格外的稳定,每次出场比赛,他总要紧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这种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特殊方式,使他发挥异常出色。28岁的具志坚沉着稳定,最终力压群雄夺得全能冠军,圆了他为之奋斗了16年的人生梦想。
退役后的具志坚写了很多自传和文章,其中一本书名就叫《积极是天堂,消极是地狱》。在这本书中,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读者:你的命运只能自己主宰。一个拼搏、拼搏、再拼搏的人,能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创造奇迹,去战胜一切曾经不可战胜的挑战。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读者,都可以从这位奥运冠军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很多的启示与思考。
一位哲人说得好:“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杰出的伟人都曾遭受心理上的打击及形形色色的困难。若非如此,他们也许不会付出超群所需的那种劳动。”
4、模仿他人不如发掘自我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虽然你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你的生命,但你却不敢把真实的自己完全表现出来。因此,对成功者而言,模仿他人不如发掘自我。
走别人走过的道路,做别人做过的事情,即使你成功了也不会引起轰动,因为那是别人已经完成过的事情。更可怕的是,你还可能因为不适合于别人的角色而陷入失败的境地。
每一个人在模仿他人方面犯的错误在于他在追循别人已经取得成功的模式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自身的特点。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百分之十,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他写道:“如果以我们应该做到的为标准,我们其实还有一半以上是沉睡未醒的。我们只应用到一小部分身心的能力。可以说人只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
冠军小传
扎哈列维奇,男,1963年出生,苏联举重运动员。曾在第24届奥运会上获男子举重110公斤以上级冠军,并在短短的两年之中26次创造世界纪录。
奥运举重冠军扎哈列维奇的迅速进步,有他自己的心理因素,他迫切希望快些成名,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因为他下边还有好几个年幼的弟妹,他要让他们健康成长,像别人家孩子一样不感到贫寒和孤独。这种信念给了他无限的精神力量,当他从地上抓起240公斤重的杠铃时,教练简直目瞪口呆,因为那时他自己的体重还没超过50公斤,还只是一个14岁的少年……1981年,扎哈列维奇又在世界少年举重冠军赛中一举夺魁。他真的成名了。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经历了终身难忘的、深深感到羞愧的失败。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世界成人举重锦标赛,赛场上气氛十分紧张,他的心情更紧张。当杠铃增加到抓举227、5公斤时,他怯场了。他跌跌撞撞地走上赛台,两只手却怎么也不听使唤,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仿佛呼吸都要停止了似的。惶恐之中,他听到教练在喊:“再来一次!”他清醒过来,再度去抓杠铃,可是却无力把它举过头顶。
他失败了,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下台的。
但是,失败没有挫伤扎哈列维奇的自信心。他开始埋头于训练之中,尽量不去回想在法国的失败,也不去想下一次的锦标赛,而只想如何精益求精地掌握全套动作的每一环节,同时注意积累“胆量”,积累一个举重运动员所应具备的最宝贵的精神力量。
扎哈列维奇的汗水没有白流。1983年,刚满20岁的扎哈列维奇在国际举重友谊赛上,以抓举200公斤、挺举240公斤、总成绩440公斤的成绩,刷新了100公斤级世界纪录,第一次当上了世界冠军。他的迅速进步令专家们都惊叹不已,因为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像扎哈列维奇那样,在短短的两年之中26次创造世界纪录。
既然你我都有这么多未开发的潜能,又何必模仿其他人。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既没有像你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全新的个体。你只能唱你自己、画你自己。你的经验、环境及遗传造就了你。不管好坏,你只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小花园,你只有在生命的管弦乐中演奏好自己的一份乐器。
爱默生在他的短文《自赖》中说过:“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嫉妒是无用的,而模仿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得到营养的玉米。上天赋予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当你自己努力尝试运用,才知道这份能力到底是什么。”
同一种见解,另一位诗人马洛许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巅的挺松,就做一棵谷中的灌木吧!但,要做一棵溪边最好的灌木。
如果不能成为大树,就做一丛灌木吧!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何妨就做一棵小草:给道路带来一点生气!
你如果做不了麋鹿,就做一条小鱼也不错!
并且是湖中最活泼的一条!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总得有人当船员,不过每人还是得各司其职。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总得完成分内的工作。
做不了大路,何不做条羊肠小径,不能成为太阳,又何妨是星星;成败不在于大小——只在于你是否已竭尽所能。
免除人生的烦恼,为每个普通人带来平安与自由的原则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切勿模仿他人,发掘自我并做自己。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
5、永远不可以随波逐流,独立创造自己的人生
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显然要比依照自己的鼓声节奏前进的人容易得多。要做到无论何时都能够把握住自我,不管大家现在都做些什么,也不管目前正好流行什么。要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人,就必须不随波逐流。
许多人通常都会需要也很欢迎别人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在你人生的航程上,你不要拒绝别人的帮助,但要记住,长远来看,你依然是自己那艘船的船长,掌舵的是你,而这艘船是驶向你要去的地方——你必须是发号施令的人。毕竟,你未必喜欢他人的目的地。你绝对不能随着他人的节拍起舞,因为你未必喜欢他人那种音乐,牢记:“付钱给风琴手的人才有资格点歌。”你必须信任你的直觉,感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初哥伦布的船上船员都力促他远航,但他不为所动,继续自己的航程,终于发现了美洲大陆。你必须学着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它与自信非常相似,但不全然相同;它与狂热也相近,而狂热正是独立自主的持续动力。
在你一路攀向顶峰时,很多时候当你环顾四周,会发现自己竟然是无比孤独,就像人们所形容的——高处不胜寒。你可能突然想到:“我要依靠谁?我要与谁同行?谁会领着我走过艰辛的一程又一程!”答案只能是:你自己。当你一个人步履蹒跚地朝着目标前进,你所依靠的正是那份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要拒绝“一窝蜂”,要不断努力去做你认为对的事,那些你在内心里相信应该去做的事。
即使你发现自己是多么孤独,多么与众不同,你仍然应该为所当为。
你所要遵守的规则就是:当你独自在事业以及生活的领域里站稳脚跟时,要确定你不会阻碍别人拥有相同的权利。让他们也保有他们的立足点,同时如果有必要,要让他们协助你保有你自己的立足点。
冠军小传
刘国梁,男,1976年生,原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现任中国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与队友孔令辉一起获得男子双打冠军。
刘国梁是男子乒乓球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三大冠军大满贯的得主。实事求是地讲,他的自身条件并不比别人优越,甚至存在着很多先天不足,但是刘国梁却依靠着自己的顽强拼搏,过人的智慧,尤其是独特的直板横打技术,在世界乒坛上首开先河,独领风骚。少年刘国梁刚步入乒乓球领域时,曾有人建议他在前人基础上提高传统技术,但从小倔强而自信的刘国梁硬是不信邪,根据自身条件练就了一门独有秘技,并以此横打天下群豪,最终夺得了鲜有人获得的荣誉和成就。
从奥运冠军刘国梁身上我们看到,永远不要随波逐流,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才能创造人生的不凡。因为,除了你自己之外,绝对没有一个人对你的命运操有最后的决定权。
你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你的自信与自立,不管是谁,都不能把它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