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扭送犯罪分子。对于当场抓获的盗窃犯罪分子,有时由于受通讯落后、交通不便、路途较远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是人手少顾不上等原因的制约,不能及时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或公安人员不能很快赶到,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设法把犯罪分子扭送公安机关。所谓扭送,是公民将犯罪分子强制交付公安机关处理的行为,它是公安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当然,扭送犯罪分子要依法进行,不要盲目扭送。
(三)家庭被盗后怎么办
家庭被盗案件发生后,事主及被害人如果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就能够弥补损失,并有助于公安机关及时将案件破获,消除社会隐患,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反之,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或许再次遭到罪犯的侵害。
保护好犯罪现场是事主和被害人的责任和义务。因为犯罪现场遗留有许多痕迹、物证,蕴藏着犯罪的大量信息,被盗家庭内杂乱不堪的状态能反映出作案的全过程,它对于我们认识犯罪和揭露犯罪来说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果外人进去,一方面会有意无意地破坏犯罪痕迹、物证,另一方面又会留下新的痕迹,改变了犯罪现场的原貌,给分辨、认识、鉴定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增加了难度。
事主或被害人因缺乏保护现场的知识,缺乏对保护现场意义的认识,往往自己破坏了现场。常见的情形有:
1.整理家什。家庭被盗后,由于双方之间的搏斗、扭打,犯罪分子的翻动,现场往往显得杂乱不堪,桌凳掀翻,箱柜敞开,衣服等物散满一地,瓶子、玻璃破碎。面对这一情形,被害人多会作一番清扫整理,将物件复原,把打破的碎片扫去。这样就严重地破坏了现场的原始状态。
2.想了解被盗的情况。在偷盗过程中,犯罪分子翻箱倒柜地搜寻财物和现金,究竟被盗去了多少东西,被害人心中无数,待案犯逃离现场后,被害人前去察看箱子、抽屉,从而破坏了现场。
3.由于受到案犯的暴力恐吓,被害人神志处于暂时性的紊乱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危险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突降时人会进入应激状态。人处在应激状态时,内脏器官会发生一系列非特定的变化,外界的刺激信息经大脑中枢传到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素释放因子,又激发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人的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引起情绪的高度应激变化,应激状态会使人的注意、知觉、感知的范围缩小,行为动作紊乱,语无伦次,精神恍惚,神志不定。这种现象被害人在案犯侵害时可能出现,犯罪分子离开后被害人还是不知所措,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为好,于是在现场上毫无目的地来回走动,摸摸这里,又触触那里,结果破坏了现场。
被害人如受伤程度比较重,应由家庭其他成员、邻居、案件及早发现人救护到医院,或者打电话通知急救中心,由救护车送至医院抢救。如被害人生命垂危,护送人员除了积极抢救外,还应记下被害人断断续续所述的被害情况及犯罪分子的特征,这些情况对于侦破案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线索。
报案是被害人处置家庭遭抢案的正确方法,报案就是被害人将案件发生的情况,直接或间接地报告公安机关,使公安机关接报告后立即派出力量,对案件进行侦破。
直接报案是被害者(事主)亲自去公安机关报告案情,或用电话报告。间接报案是被害人委托、通告他人去报案,有些被害人年幼、年老、智力低下可由被害人的监护人报案。有时报案要经过几个环节才能传到派出所那里,如被害人先通知邻居,邻居再去向村干部(治安员)报告,由他们再告知公安机关。
及时性是报案的首要原则,这是因为:
1.及时报案能使公安侦察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迅速部署侦察工作,开展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由于距发案时间近,现场痕迹特征遭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破坏少,有利于发现问题,为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提供更多更为可靠的证据材料。
2.及时报案能使侦察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根据种种迹象及现场环境条件,初步判明犯罪分子逃跑的方向和距离,逃跑时有无借助交通工具,身上有无损伤等情况,有利于追踪缉拿案犯。有的案犯因来不及逃离现场,暂时隐藏在现场周围,就更有可能被公安人员搜索时发现。另外,由于案发不久,犯罪分子在现场活动后留下的气味还很浓,有利于警犬鉴别追踪。
3.有利于调查访问工作的开展。由于案发时间较近,当事人能准确具体地反映出有关情况。特别是被害人与犯罪分子有过面对面的接触,与其进行过搏斗、周旋过程,犯罪分子的面貌体态、方言口音、衣着打扮、动作特征等方面在被害人的头脑里印象深刻,能够为侦察部门提供详细的情况线索。
公安机关侦察案件始终离不开被害人积极的配合和大力支持,从报案、提供线索、查找作案人直到确认犯罪分子,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被害人的协作和配合。可以这样说,一个案件的侦破,其中也有被害人的一份功劳,包含着被害人的智慧和力量。
积极与公安机关配合是指在整个破案过程中,被害人尽可能地提供有关案情及案犯的情况,当然,在报案陈述及公安机关询问发案经过时,不一定能一点不遗漏地把情况说清,有的事是以后才能回忆起来,可随时向公安机关汇报。
(四)怎样向公安机关报案
居民一旦发现自己家中或邻居家中被盗,要立即把犯罪现场保护起来,在设法追捕、堵截犯罪分子的同时,迅速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或保卫部门,如果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或保卫部门报告不方便,也可以越级直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报告。家庭被盗案件在报警时,一要快,二要准,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切不可掺杂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当然,案子刚刚发生,别说是邻居,就是失盗者本人也难以说清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失盗钱物的具体情况,这与报假案情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报案时要讲清或基本讲清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况:
1.时间,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发现被盗的时间和保护现场的时间。如果发案的时间一时难以说清,可以向公安机关提供失盗家庭何时无人,或邻居提供何时失盗家庭尚未出事等情况,以便推测其失盗时间。
2.地点,即案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城市居民要讲清失盗家庭居住在什么街巷,哪个里弄,以及楼栋楼层、门牌号码等;农村居民要讲清失盗家庭所住乡镇、村组的名称和大体方位,必要时还要介绍前往现场的大体路线等,以便公安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
3.物品,即被盗了哪些物品。如果由于现场已被保护起来等原因,一时说不清楚的话,可简要报告一下家中有何贵重物品有可能被盗,贵重物品及现金、存款单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存放地点等。
4.身份,即发现人、报案人、失盗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以便为下一步公安人员进行破案提供方便。
5.经过,即报案时要把案件发生、发现的经过简要叙述一下,以便公安人员心中有数,有利于现场勘查和下一步的破案工作。
在公安人员勘查现场前,除报告前边谈到的有关情况外,还要报告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现场保护前的情况和现场保护过程中已采取了哪些措施;二是现场发生变化、变动的情况,包括哪些人何时因何原因进入过现场,到过现场的哪些地方、部位,接触过哪些物品等;三是已知盗窃案件的在场人、目睹人、知情人的姓名、职业、住址等,发案前后发现的疑人疑事,以及周围群众对案件的种种议论、反映等。
受害人还应配合公安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的内容,要根据公安人员的需要,尽可能地回忆反映出来。比如向公安人员提供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因为,查明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是确定侦察方向、范围,采取措施查缉犯罪分子的前提条件,居民群众在提供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时,应当尽可能地从以下九个方面来介绍。
1.性别。
2.年龄。如果不能指明具体的岁数,可用青年、中年、老年等表示;或者用多少岁至多少岁之间;或者用多少岁左右来表述。
3.身高。如果不能指明具体的高度,可用高个、中等个、矮个表示;也可用大约多少厘米,或多少厘米左右。
4.体态。根据平时的印象,一般根据胖瘦情况,可分为很瘦、瘦、中等、偏胖、很胖五种类型。
5.相貌。主要是指头、头发、脸形、脸色、额、眉、眼、鼻、嘴、下巴、胡须、牙齿、耳朵,以及颈、肩、背、胸、四肢等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有无残缺、畸型,某个部位有何突出的特点。
6.衣着打扮。主要指大衣、上衣、裤子、裙子、帽子、鞋、围巾、领带等的式样、颜色、质量、图案花纹、新旧程度,以及有无佩带饰物,如戒指、手镯、领花、耳环、发带等。
7.口音。主要是指声音的大小、清晰程度,以及有无地方语音、口气、嘶哑等。
8.动作习惯。主要指身体器官在站立、行走和完成某种动作时所表现出的各种特点,如姿势、步法、手势、表情等。
9.特别记号。主要指人身器官的各种异常现象,机能缺陷和人为添加特点,如斑、痣、瘤、瘊、疤、瞎子、斜眼、近视、远视、豁唇、聋子、哑巴、纹身,等等。
当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处处都能看得很清楚,但只要留意,发现其某一部位有某一种特点、特征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犯罪分子作案时,常常会把自己的或者从别处带入的物品有意无意地丢弃或者遗落在现场或现场周围地区。所以,失盗者和其他周围群众在发现被盗后,要注意区别被盗家庭的物品和犯罪分子遗留的物品,并向公安人员讲明。主要是:
1.各类凶器,如匕首、三角刀等。
2.衣服、鞋帽、围巾等。
3.伪装用品,如口罩、蒙面布、手套等。
4.随身日用品,如眼镜、钱包、手提包、毛巾、手绢、钥匙、雨具,以及证件等。
5.烟头、烟具和吃剩的食品等。
6.从别处带入现场的各种物质,如泥土、油漆等。
7.犯罪工具、交通工具等。
居民在反映上述情况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些连自己也拿不准的情况,也可以提供出来,但要说明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很确切,仅供公安人员参与。对于一时想不起来的有关情况,经过回忆后还可以继续向公安人员补充反映,以便于公安人员综合分析,及早破案。
(五)怎样巧妙地报警
1.夜间利用光亮报警
光亮是所有犯罪分子最忌讳的,他们大多选择在夜间作案,即使在白天作案,有些抢劫犯惯用黑布蒙上面部隐蔽自己。如果遇到夜间抢劫,被害人惊醒后应迅速拉亮电灯(或日光灯),一方面可借光亮看清抢劫犯的面目,认识他的特征。另一方面在漆黑的夜里突然亮起了灯,吸引视觉的效果要比白天强上几倍,如果这时正遇上行人路过或联防队员巡逻,会立即引起他们的警觉。光亮出现的同时,双方搏斗的身影通过光亮的照射会在窗户上映出来,联防队员见此情景,可立即采取措施解救。反之,如果被害人不拉亮灯,即使发生的呼救声被行人听到,在黑夜里,人们也无法及时判明这声音究竟是从哪个家庭发出的,待辨明弄清后,可能为时已晚。
2.利用打碎物体发出响声报警
打碎物体的目的也在于引起行人的注意,并使其清楚地感受到这一家庭正在遭受不法分子的侵害。除了呼叫声音外,另一种就是物体的碰撞、碎裂所发出的声音。被害人可采用将柜橱推倒、打碎花瓶、将物体砸向玻璃窗等方法,这种巨大的声音不但会引起更多的行人注意,而且还会惊动楼上楼下、前后左右的住户,邻居大多会开门察看,探究“噪声的发源地”,解救被害家庭。
3.利用报警器和电话报警
如果家庭内按装有报警器的,就应寻找机会按响报警器,报警器所发出的声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它通知人们,这一家庭正遭受着犯罪分子的侵害,需要你去解救,捉拿犯罪分子。如果报警器的另一端直接连向楼群治保值班室,那就更有利于救援工作的进行。
如果被害家庭装有电话,被害人应设法通过电话将险情通知出去,这时语言要简要明确,因为犯罪分子容不得你口罗嗦。
采取各种报警方法时,都会涉及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尽可能地引起外人的注意,提高报警的效果。因为一次报警失败后,犯罪分子就会从严控制你。怎样才能引起外人的注意力呢?采取报警方法前应先观察外界情况,即此时有无行人路过,外面有无说话声、车铃声,是否有人在隔壁的房间里走动,有无外人来敲击自己的家门等。当外界的条件具备,能接受到自己的报警声后,再断然采取行动。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
(六)为什么说反抗是正当防卫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