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12051100000033

第33章 化学实用学习法(1)

——如何有效地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学习化学的方法是“四大要素学习法”。所谓“四大要素”是指化学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四大要素学习法”的重点是理解、记忆,思考、观察与分析。——侯德榜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化学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主要的基础之一也是化学。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都是以化学为基础或是从化学科学中衍生出来的。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今后它还要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化学所占的地位将日益重要。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知识内容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的结论。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同学们获得动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认识化学原理,形成正确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和强化书本知识。因此,学习化学一定要重视实验。

②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对化学学习的“统率”作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都是以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理论为主线而编排的。有的学生把化学当作“第二外国语”来学,实际上就是没有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对有关元素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一味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这样显然是学不好化学的。

一、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化学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会读教科书,二是学会总结。

1.学会读教科书

学会读书,主要是掌握好课前、课堂和课后三种不同水平层次的读书方法,根据阅读的目的和任务不同,读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1)课前阅读课前阅读是对新课的预习,它是一种比较粗浅的阅读。这种阅读一是要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知识,通过复习做好知识准备;二是对新课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发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元素”的教学内容时,课前阅读首先要认识到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形成、核电荷的含义以及与质子数的关系是建立元素概念的必备知识;而有关混合物、纯净物和物质构成的知识则是通过元素讨论物质组成的前提。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上述知识,才能学好“元素”这一节的内容。然后要找出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一是元素的概念及其引入;二是运用元素概念讨论物质的组成,建立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三是从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认识元素的存在形式。这样,便可以做到对课文内容心中有数。在课前阅读中,同学们很可能会产生“究竟为什么要建立元素这个概念?”“元素和原子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问题。如果带着这些问题参加课堂活动,必定会增加学习的针对性。

(2)课堂阅读

有些教学内容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提供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时的阅读是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导引下进行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经验的教师提出的阅读思考题,可以使同学们在阅读中形成一条科学的学习思路。因此,同学们在课堂阅读中一方面要系统地钻研教材,提出比课前阅读更为深刻的问题。如初中关于氧化反应的教学中,课本所举例子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但为什么下定义时却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为什么要去掉氧气中的“气”字呢?有些同学就提出了这一关键性的问题。虽然因学习的阶段性局限,有些问题不能立即获得解答,但问题的发现却为下一步深入学习相应内容作了铺垫。另一方面,要重视课文本身的逻辑结构对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例如“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在编写时的顺序是: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间的关系;提出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揭示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顺序与我们学习时的思维程序是吻合的。因而在课堂阅读时,要注意探讨课文内容的这种逻辑层次,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是课后复习中进行的阅读,这是一种巩固性阅读。在这种阅读中,要进一步抓住课文的中心内容,并根据课堂阅读、听讲和讨论的情况,整理好课时笔记或写出课时小结。课时小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的是对某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列表对比,以此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有的是运用图示汇总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课文的知识结构;有的是具体方法的总结,如怎样配平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在课后阅读中,应学会科学地使用有关参考资料和工具书,并注意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此外,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习题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习题练习对阅读学习的积极反馈作用。正如美国学者瑞夫在《对学生的忠告》一书中指出的:“你先试图很好地理解简单的基本概念,然后去做许多习题,包括书中给出的习题和你自己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鉴别你自己理解的情况。也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如何依靠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以上三种阅读是相辅相成的,三种阅读的理解水平逐一提高,其基本过程是从粗读到细读到精读。也就是说,首先要粗读,掌握梗概,对新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细读,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对课文的理解;最后精读,通过知识整理,找出规律,使知识系统化。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安排,但无论教师如何安排,对课文的阅读都必须由粗读、细读进而达到精读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才能促进自己自学能力的提高。

2.善于总结,及时总结

化学是研究微观物质(原子分子水平层次)运动的科学,并且侧重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制法鉴定的研究,因此描述性内容较多,不像数学、物理那样较多地运用定理和公式进行学习。这就使得一部分不会学习的学生觉得化学难学,学完一本书以后仍然理不出个头绪,杂乱无章,不知从何入手是好。产生这种感觉的同学多半是那些没有养成总结习惯的同学,不善于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而这种及时总结恰恰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1)掌握知识结构

前面已经提到,整个中学化学内容,都是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主线而编排的。以高中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为例,教材的编排是以抽象的理论知识建立在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之上,并以理论知识去指导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其知识的框架结构可具体表示如下:

内容前元素知识基础理论后元素知识

结构

卤素(ⅦA)

硫、硫酸(ⅥA)

碱金属(ⅠA)导出巩固深化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周期表)指导巩固深化氮、硅(ⅤA、ⅣA)

镁、铝(ⅡA、ⅢA)

铁(Ⅶ:过渡元素)

作用形成自然族概念掌握基础理论指导元素知识学习

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认识了以上知识结构,就为学习指明了方向。

①学习基础理论之前的元素知识(ⅦA、ⅥA、ⅠA等族),应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基础上,注意比较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异同。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认识元素性质递变的基本规律,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并进行族间横向对比,为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做准备。

②掌握了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以及部分元素族的性质递变规律,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元素周期律,并通过物质结构知识的系统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周期律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的元素知识学习提供了指导。

③学习基础理论之后的元素化合物知识(ⅤA、ⅣA、ⅢA、ⅡA等族),应当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入手,理解各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概括出各族元素的通性及性质递变的规律性,巩固和深化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深刻理解并掌握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性、构、位”的一体化关系。

在所有元素知识的学习中,又应以物质的性质为核心,总结时注意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结构—性质—用途”,另一条是“性质—存在—制法”,其结构关系如图6-1所示。

以上介绍的框架结构是一种大的知识结构,大结构之下还应有小的知识结构。学习化学一定要抓住这些知识结构。尤其是在进行阶段性复习时,一定要按照知识内容本身的逻辑性结构,适时进行知识的系统总结,这样你就再不会觉得化学知识琐碎、杂乱无章和难以学习了。

掌握知识结构同时也为进行总结提供了依据,这样不仅有助于知识的记忆,而且可以由被动的描述式学习变为主动推理式学习。这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飞跃,对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2)学会总结方法

掌握了知识结构,也就为知识的系统总结奠定了基础。进行总结时,就是以某一块、某一部分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为主线,将各分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具有清晰内在联系的某种图示,并使知识结构形象化。

除了上述总结方法之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复习要求,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和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如列比较表、绘网络图、进行分类、作示意图、编知识提纲等均可。

对于有些彼此独立、本身并无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也可以根据经验,找出某些共性的方面,将其归纳在一块,形成经验性的知识结构。这样可以把一些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以便于学习记忆。

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

1.基础知识分类记忆法

由于化学记忆内容多,因此必须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科学记忆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仅针对化学知识记忆的技巧与特点,介绍几种具体的记忆方法。

(1)要点记忆法

将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或技能知识概括成要点,使记忆内容简约化。如将化学平衡的特征概括为四个字:“动、等、定、变”;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概括为“写、改、删、查”四点;将过滤操作要领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等等。

(2)中心记忆法

以某一概念或一个规律为中心,将其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以便于记忆。如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中心,将相关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以及配平等知识归纳于这个中心进行记忆。

(3)实验记忆法

根据实验现象记忆化学知识不失之为一种好方法。化学实验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情景的联想记忆元素知识,而且也有助于记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

(4)归纳记忆法

将看似零乱的知识,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找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重新组合,形成系统。然后根据知识的系统结构进行记忆。

(5)网络记忆法

首先是对知识进行总结,按照一定的图示结构设计成网络图。如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关系图,高中化学中烃及各类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图,都是一种设计成网络图的总结记忆方法。

(6)列表记忆法

列表记忆通常是对一些相似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其差异点和共同点,然后再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对元素和原子、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进行列表对比,对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列表进行对比。这样会对识记材料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

(7)编组记忆法

将已学过的元素知识按章节或以某一代表元素的性质为中心,将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制备、性质、鉴定)排队、编组,然后进行系统记忆。有时还可将这些编组的化学方程式记在卡片上,利用零碎时间去尝试再现,这样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8)习题记忆法

将知识、规律、解题技巧编入典型习题,并将各类有代表性习题组成一个序列,集中重点,强化理解和记忆。

(9)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是化学元素知识记忆中采用较多的一种记忆方法,如化合价歌诀,酸、碱、盐溶解性口诀,化学计算规则等等。

(10)规律记忆法

从典型的事例中找出规律,然后举一反三推广到一般进行记忆。如将CO+CuO△Cu+CO2的反应规律推广可得:CO+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CO2,这样便可记住这样一个类型的反应。

以上记忆方法是化学记忆中常采用的方法,掌握了这些科学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化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化学方程式巧记法

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会学到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何牢固地、准确地记住这些化学方程式呢?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实用的记忆方法。在这里将一些方法介绍给大家。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16个字:联系实验,依据规律,正反循环,举一反三。

(1)联系实验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任何反应方程式,都必须从化学反应的事实中得出来,不能主观臆造。在记这些反应方程式时,就是依据实验记忆的。比如,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时,只要想想做过的制氧气的实验,都用了什么药品,反应时是否加热,反应后得到了什么,有没有用催化剂,很快就会写出2KCIO3=MnO2△2KCI+3O2这个方程式。这样联系实验记忆,一方面能快速、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实验的印象。

(2)依据规律

化学反应虽然多,但都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只要能掌握这些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就容易了。比如,我们知道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物、生成物的要求,便可以按规律写出许多复分解反应方程式来。这样按规律记方程式,不容易出错。

(3)正反循环

所谓“正反循环”,包括两层含义。先说“正反”,我们学的化学方程式,有些是正好相反的过程,记住一个,便可一举两得。比如,记住了电解水的方程式(2H2O通电2H2+O2),自然也记住了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方程式(2H2+O2点燃2H2O)。再说“循环”,我们知道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锻烧能生成生石灰,那么生石灰能否再回到石灰石呢?我们便想到把生石灰溶于水变成石灰水,石灰水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就得到碳酸钙沉淀物了,于是一系列反应方程式就出来了。这类方程式还很多,可以归纳在一起记忆。利用“正反循环”法记忆方程式,可以更好地掌握各个反应之间的联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举一反三

同学们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归纳一下,会发现许多反应具有相似性,可以归为一类。同学们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反应,其他的也可写出,如会写氯气与钠的反应方程式,便会写氯气与其他金属的反应方程式。这便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便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3.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

(1)观察法

观察确定某一反应物与其生成物的关系,根据这一关系求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再进一步确定其他化学式的系数。如:

KMnO4—K2MnO4+MnO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