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美德4
12054500000021

第21章 隋唐(4)

几个月后的一天,颜真卿衣衫单薄地坐在银杏树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手拿树枝在泥地上练习书法。突然,几个士兵把颜真卿推拉到一个大坑面前,颜真卿感到叛军可能要杀自己,就打趣说应给他一副薄板棺材。校尉恶狠狠地说:“想得美!就地活埋。”校尉又问颜真卿投降不投降,颜真卿却说投降的应该是他们。校尉燃起熊熊大火,高喊要烧死他。颜真卿自己昂头走向火堆,火苗烧着他的眉毛、胡须。叛军个个看傻了眼。这时,李希烈突然出现,命令士兵把颜真卿拉回。他猛抽校尉一个耳光,转身对颜真卿陪不是。看着颜真卿走回大院的背影,李希烈知道这招又失败了。

又过了几个月,李希烈自称楚帝,可没高兴几天,叛军一路退败,手下的部将先后被唐军所杀。李希烈最后问颜真卿何去何从,颜真卿回答:“我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要杀要砍随你便!”李希烈假惺惺地说:“太师的人品令我敬重,才识让我佩服,可惜你我属不同阵营,既然你们杀了我的将领,所以,我也不能再留太师。”叛军把绳索套在颜真卿的脖子上时,颜真卿还对叛军说:“你们还是赶快弃暗投明吧,犯上作乱的日子没几天了!”

李泌单骑抚陕虢

唐朝后期,陕虢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一心想做节度使(总揽一区军、民、财政),竟趁节度使张劝重病卧床之时,以探病为由,毒死了他。随后,达奚报晖向皇帝上奏章,要求朝廷封他为节度使。为确保万无一失,他秘密勾结朔方大将达奚小俊作军事后盾,并串通了七十五位将领,准备一旦不能如愿,就立即发动兵变。然而,他的如意算盘打得为时过早,他毒死张劝的一幕恰好被张家老管家看见,老管家不忍心主人蒙冤而死,便将此事告诉了张劝的部下杨将军。杨将军乃正义之士,立即上书朝廷,将达奚抱晖的阴谋大白于天下。

当朝皇帝唐德宗得知此事,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大家议论纷纷,有人主战,有人主和,意见根本无法统一。这时,六十多岁的老臣李泌站了出来,竟然说:“达奚抱晖谋反一事或许只是传闻,并非确有其事,一定是有人对达奚抱晖有怨气,故意谣言惑众!”唐德宗看着李泌,不禁暗想:“李泌一向明事知礼,今日怎么说出这种话?难道另有隐情?”当晚,李泌秘密求见唐德宗。原来,他料想文武百官中一定有达奚抱晖的奸细,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便故意说谋反纯属谣言。李泌主动要求单枪匹马深入虎穴。唐德宗犹豫很久,最终决定答应李泌的请命,封他为陕虢都防御使,并将参与策划叛乱的七十五人名单交给了他。

李泌让唐德宗对外宣称:陕虢镇(治今河南陕县西南)闹灾荒,朝廷派遣李泌把江淮一带的粮食运去救济。同时,李泌又给达奚抱晖写了一封信,说:“只要你愿意,我请你任大将军。如果立了功,就封你为节度使。”果然,此举进一步消除了达奚抱晖的猜疑,他便对李泌放松了警惕。但是部下林滔却提醒他:“我们要当心,李泌此来定有大批人马随行,说不定会有神策军!‘救济灾荒’?醉翁之意不在酒啊!”达奚抱晖犹豫了一下,决定在城门外设下三万伏兵,等待李泌和神策军的到来。

第二天一大早,达奚抱晖带着将士们如临大敌似地站立在城门口,出人意料的是李泌确实是单枪匹马而来,这下达奚抱晖彻底地放心了。但林滔又建议:在李泌身边安插一人——账房先生,暗中监视他的行踪。李泌早就料到达奚抱晖会派人监视,于是将计就计,每天只是查看仓库账本,清理粮食储备。达奚抱晖知道后,得意忘形:“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真是天助我也!”

此时,杨将军满腔热诚地找到李泌,想报告达奚抱晖的谋反阴谋,谁知李泌当头棒喝:“你如果是想说达奚抱晖过错的话,还是不要说了,我不想听!”杨将军只好失望而归,大骂李泌是个昏庸的老头。达奚抱晖想借李泌之手除掉杨将军,于是吩咐账房先生在李泌耳旁挑拨:杨将军大骂你昏庸无能……果然,李泌暴跳如雷,直奔杨府,一把揪住杨将军,大声说:“你才是真正想谋反的人!”边说边拉着杨将军直奔书房,扬言要寻找证据,并让账房先生立即把达奚抱晖叫来。

账房先生一走,李泌立即放开杨将军,说:“实不相瞒,我此来乃是为擒拿达奚抱晖等叛贼,但因证据不足,怕打草惊蛇才一直不露声色。”杨将军恍然大悟,拿出一宗文卷交给李泌。李泌大喜过望,原来这正是他需要的证据!李泌严肃地说:“铁证如山!这下可以行动了!杨将军,立即调遣你的卫兵在门口埋伏,我们要好好迎接达奚抱晖!”

不一会儿,自以为奸计得逞的达奚抱晖策马飞驰而来,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进门就被捆绑起来。铁证如山,达奚抱晖只好束手就擒。出人意料的是,李泌竟然秘密地将他放了,只将林滔等七十五人缉捕进京。

金銮殿上。当唐德宗要下令处死叛贼时,李泌又恳请从轻发落。原来他认为:安史之乱后,天下动荡,人心惶恐,朝廷对军队应以安抚为上策,若对达奚抱晖等人从轻惩处,必使朝廷恩威大告于天下。最后,唐德宗下令:驱逐达奚抱晖至关外,永不得入关;林滔等主谋流放边疆;其他人不再追究。

柳公权拜师学字

唐朝的一所学堂里,一群孩子正在埋头写字。先生在一个叫柳公权的孩子桌边停下,捋着胡须,满意地点头,接着又走到讲台前,当众表扬柳公权的字,并要大家向他学习。柳公权摇头晃脑,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放学了,柳公权一个人回家,发现村口一棵大树下,有几个孩子在玩耍。他想加入,却遭到大家的拒绝。原来,柳公权平时心高气傲,看不起周围的小伙伴,经常挖苦他们。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当然也就不愿意带他一起玩了。柳公权很生气,故意使用激将法,说:“我知道你们玩不过我,不敢和我一起玩!”孩子们很不服气,决定和他比试。但是,比什么呢?柳公权狡猾地说:“我们比写字!谁写得好,谁就当将军,写得不好就当马,给将军骑!”孩子们居然答应了。于是,每人拿来一根树枝,一笔一画地在地上写起来。柳公权很快就写好了,他很得意,以为自己是第一个。但抬头一看,却发现有一个孩子也写好了,柳公权非常不服气。这时,村里卖豆腐的老人正好经过,柳公权就请他当裁判,评定谁的字写得最好。老人仔细地看了看柳公权和那孩子的字,没有说话。柳公权偷偷地瞥了一眼那孩子的字,发现字写得七歪八扭,远不如自己的字,不禁暗自得意起来,他料想老人一定会判他赢。谁知老人看了他一眼,思索了片刻,居然说柳公权的字稍逊一筹。最后,他只好被人当马骑,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屈辱和委屈,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他又气愤又懊丧地回到家,却发现卖豆腐的老人已经坐在他家了。柳公权一看到他就非常生气,说自己的字明明比别人好,为什么要判别人赢了。老人慢条斯理地说:“你的字写得不好,就像我卖的豆腐一样,有肉无骨、有形无体。”柳公权一听,更加不服气,反问道:“那你写几个给我看看?”老人笑道:“我是写不出的,不过你可以去华原城里看看一个用脚写字的人,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第二天,柳公权将信将疑地来到华原城(今陕西耀县)的集市上,想证实一下老人的话。他四处询问,果然打听到一个外号叫“字画汤”的卖艺人,跑去一看,一大群人围在那里,水泄不通。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钻进人群,一下子惊呆了——这个没有手的残疾人席地而坐,左脚按住纸,右脚的拇指和中指灵活地夹住笔,一笔一画,转眼功夫就写好了一幅对联。柳公权暗暗吃惊,不由自主地“扑通”一声,跪倒在“字画汤”的面前,恳求拜他为师。谁知“字画汤”却一口拒绝:“我只是一个残疾人,靠写几个字混饭吃,哪能收你为徒弟呢?”柳公权执着地说道:“我从小就酷爱写字,自以为写得很不错。今天见了您写字,才明白自己平日里的浅薄,您就收下我吧!我很想知道您写字的诀窍。”但是,任凭柳公权怎样苦苦哀求,“字画汤”都不为所动,坚决不肯收徒。柳公权并不灰心,默默地守候在“字画汤”的身边,不肯离去。天黑了,“字画汤”收拾东西回家,柳公权一路跟随,一直把他送到家门口才走开。他转身时,“字画汤”似乎有话要说,嘴巴张了张,却没有说。

第二天一大早,“字画汤”刚到集市,就发现柳公权已经站在那里等候了……就这样,柳公权一连几天,天天站在“字画汤”的身边,一边看着他写字一边临摹。后来,“字画汤”终于被感动了,缓缓地说:“我颠簸了一辈子,悟出一点写字的道理,留给你吧!”说完,提笔写了一首诗:

写尽八缸水,

墨染涝池黑。

博取众家长,

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手捧诗稿,沉思良久,终于悟出一个道理:“成功的诀窍不仅在于勤奋,还在于虚心。”他郑重地向“字画汤”行了一个大礼,说:“您不仅教我写字的诀窍,还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

柳公权满载而归,在村口再次碰到卖豆腐的老人。老人告诉他:其实他的字确实写得很好,上次之所以说反话,是觉得他的傲气太重了,需要提醒提醒。柳公权感激地给老人磕了个头……

许多年以后,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名家,他的字被人们称为“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