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复活的古城
12056500000021

第21章 沉睡海底的古城文化(2)

1953年,法国的库斯特和迪玛使用空气压缩装置对这只沉船重新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说,海水深54米,海底遗物是船沉没时扔到海里的,海底还堆积着完整无损的艺术品。同时,还从多方面搞清了沉船的构造。船的构件用铜钉加以固定,好像先组装外部,然后再铺设甲板。推测船的重量在300吨以上。根据对部分船板所做的放射性碳元素年代测定,知其为公元前260—前180年左右的船,其沉没时代当在公元前80年—前65年之间。

很有价值的青铜和木质碎片以此为发端的第一次古代沉船调查,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打捞上来的遗物中混有若干用途不明的青铜和木质碎片,对于这部分文物,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学者在继续进行研究。有人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仅因为其似车轮,竟认为这个装配有20多个齿轮和可以转动的刻度盘的结构非常复杂的装置是小孩的玩具!但是,随着木质部分的干燥,搞清了这是一个装配有齿轮的装置,并发现了注明使用方法的刻文。

在对其进行X光透视和结构复原后,才知道这是一架利用齿轮的转动来计算日历的精巧的天体观测仪。这是比华美的雕像更为惊人的发现。如果它真的具有小型天象仪的性能,那就应是现在天象仪及机械钟表的原形。1959年,美国的普林斯顿研究所的英国专家塔莱克·J·道里拉·布兰伊斯博士提出了新说,认为这是现代电子计算机原型的计算器,可以计算出太阳和月亮,甚至行星的运行轨道。无须讳言,这是了解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的极为珍贵的遗物,同时也给中世纪以前科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把钥匙。

这种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物与优秀艺术品的发现和打捞成功的背景,是当时已经最大限度地、慎重地使用了彻底的方法,潜水探查的进行、各种技术的采用,以及希腊政府不盲从潮流去探险猎奇,而是对文化遗产存有极为深刻的认识,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查和及时进行打捞的热情,都是成功不可忽视的条件。

19世纪初期,土耳其军攻陷雅典,希腊独立义勇军决心奋起夺回雅典。由于担心决战之时会使巴特侬神殿毁坏,英国驻土耳其大使艾尔金将神殿的柱头从墙上剥下来运到了英国。从雅典的外港皮赖乌斯港出发的运送文物的帆船“麦塔”号于1802年9月16日沉没于安提基西拉海底。第二年将其打捞上来,然而未放回希腊,却是引渡到了英国。

2.珍贵的希腊雕像

古代沉船上的遗物包括货币、各种商品、船员的生活用品及其他物品。其中在文化史上价值最高的,除了货物和掠夺来的东西之外,就是各类艺术品,特别是古代雕像了。虽然最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有人在打捞雕像,但最近40年来在海底发现的两座雕像才最引起轰动。

在地中海海域,自公元前就盛行在海底采集海绵。1953年,在土耳其勃得鲁姆海的海底采集海绵的工人打捞出一尊古希腊的青铜雕像,即女神“苔曼台尔”铜像。另外一尊是考古学家在考古调查中,于1964年在意大利那波里湾的加布里岛附近的海底发现的罗马时代的大理石海神像。这里主要介绍这尊大理石海神像。

在包括发现海神像的那波里湾在内的意大利沿岸,罗马时代之后,由于海水的上升,使马格那·古拉埃基亚时代之后的城市均被海水吞没。特别是那波里湾一带在海中至今仍然可以看到这些遗迹。著名的波次奥里神庙建于公元3世纪,15世纪时这座圆柱形建筑完全沉没于海中,据说现在每当退潮时,还可看到神庙的基址。

加布里岛的旅游名胜点“蓝色洞穴”,是一处面向海洋的地下湖,入口大小只有1米多,因流动的湖水的蓝光倒映着高30多米的砦石洞口而闻名遐迩。罗马帝国第2代皇帝提拜里乌斯在公元27年搬到加布里岛的离宫来安度晚年,从这以后离宫被奉为圣地。在这一带海域,意大利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理石雕像。这尊雕像由于被海水严重浸蚀,表面覆盖着一层贝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这是2000年前罗马时代制作的雕像。可是它究竟是“海神内布丘”还是“海王得莱顿”,学术界产生了分歧。虽然存在这种争议,但肯定这是装饰离宫壁面的雕像群中的一尊雕像。这是了解罗马时代圣地宗教性质的宝贵资料,因而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地中海发现的第一个古代雕像是1832年在意大利西部海岸皮昂比诺和厄尔巴岛之间的海底由拖网渔船打捞上来的。这是公元前5世纪制作的“皮昂比诺的阿波罗”青铜像。

这尊雕像现存罗浮宫美术馆,是最负盛名的陈列品之一。从风格上看,它是马格那·古拉埃基亚地区的作品。也许,这尊雕像是某一时期从南意大利的一个古希腊殖民城市交流到这里的。其线条洗练的造型,极为清楚地表现了人体的各部结构,具有典型的古希腊艺术风格。

特别是其准确造型与青铜材料的完美统一,作为现存蜡模铸造最为原始的一例,在古代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现在却无从寻找这一雕像发现的确切地点。

进入本世纪后,1925年从爱琴海深处的马拉东海湾的海底由渔网打捞出一尊青铜像——“马拉东青年像”。推测是由希腊开往意大利的商船的货物之一。这个比真人略小的雕像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其典雅安详的神态使部分专家认为这是希腊大雕刻家普拉克西泰莱斯的作品,现存雅典国立博物馆。

1928年,在希腊埃维厄岛的阿尔泰米希奥海角的海底,发现了一尊“波塞冬”青铜像。

据说,是雅典的艺术品收藏家安德尼斯·拜那基斯雇佣海绵潜水夫打捞上来的。海神波塞冬,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这尊雕像,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制作的三尊早期青铜像中仅存的两尊之一,是十分珍贵的遗物。传说这尊雕像最初放置在科林索斯的伊斯特毛斯,后来在运往君士坦丁的途中,因遇难而沉没海中。

在这个海域,还曾发现被认为是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前30年古代历史时期)的“少年骑手像”(青铜像,高852厘米)。这尊巧妙捕捉住黑人少年骑手激烈运动姿态的作品,被认为是公元前150年左右制成的。

要说起希腊雕刻,即使从遗物的数量上说,也不能不想起普通的大理石像。但是,在古希腊的雕刻作品中,更多的是青铜像,其质量毫不逊于大理石像。公元前7世纪,在希腊的圣地,只要一建造石结构神殿,就要同时用石材和青铜为材料,精心雕刻完成被祭祀的主神像和装饰建筑的纪念性雕像。当然,最早用做雕像的材料是木材,接着是青铜,然后才是大理石。虽然最早使用青铜造像的年代在文献上还不清楚,但像我们能见到的被推定为宙斯头部的“男人头像”,是公元前6世纪末的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的青铜雕像。学界认为此像是用砂型铸造成的,但此后,与大理石一样,用青铜铸造真人大小甚至更大的青铜像以装饰神殿和其他建筑的做法就普遍起来,这一点在当时的金石文和文献中均有明确的记载。再进一步则以大理石像为范模,将原像翻制成青铜雕像。到了公元前5世纪,产生了整个古典时期极为优秀的青铜制品。其中之一,就是在德尔法发现的“青年御者像”和前面讲过的在阿尔泰米西奥发现的“波塞冬”像。“波塞冬”像是古典期青铜雕像中不可多得的珍贵作品。

3.重见天日的艺术珍品

据推测,长眠于地中海的海底文物,即使仅限于古希腊时期的文物,从东面的爱琴海罗得斯岛附近的海域,到西面的意大利半岛海面,南面直到非洲北部沿岸附近均有分布。这一情况表明在地中海活动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在海上的航行,经常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海难事故,目前仍然流传着许多有关于此的传说。沉没在深海中的船只好像回到了自然的船坞,大都避开了波涛的破坏未受到较大的损伤。这些沉船为考古学、希腊罗马史、贸易史、船舶史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随着沉船考古学调查工作的深入,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古代交易品的情况及船员的海上生活方式,并且能使我们了解到船只构造的改进,各海域的航线等。这种情况,有力地促进了陆地一般遗迹发掘调查无法解决问题的新研究领域的开拓。而地中海则首先为水下考古学这一新兴学科提供了研究场所,因为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沉船宝库。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水下考古研究所的威拉德·巴斯科姆的推算,公元前4世纪,地中海即有供船只出入的港口400余处。后面将提到的自1961年起数年间在爱琴海调查各时代的各种沉船的水下考古学泰斗乔治·F·巴斯教授(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根据调查结果的概算,指出在地中海的海底,从青铜时代到近代的遇难船只肯定有十万艘左右。可以确定无疑地说,地中海是希腊、罗马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因为自古代以来地中海一直是在文化交流上起着枢纽作用的重要海上交运线。

安提基西拉这些无比珍贵的艺术品的重见天日,无疑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拍案称奇的杰作。即使对于那些对考古学毫不关心的海底探险家来说,也使他们认识到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探索的世界。也就是说,全新的水下考古学方法,不仅对海底的财宝,而且为过去的文化遗产的探查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对远古以来的文明,必须从新的角度搞清新的事实,提出、新的观点。同沙漠与原始森林中曾取得使考古家注目、使世人震惊的发掘成果一样,水下考古也有着重要学术意义,因此必须设立和开辟这一迄今考古学家尚未直接实践过的研究领域。

尽管如此,自安提基西拉的发现以后,潜水员们接连在各个海域发现了各类遗物和沉船,特别是发现了许多雕像及双耳陶瓶。由于工作缺乏计划性,对遗迹随意处置,以至使这些遗物的确切地点大多不清楚。这种类似滥掘的行为是十分令人遗憾的,同时也妨碍了注意到海底文物重要性并有研究愿望的学者的海底文化调查,阻碍了水下考古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本世纪初,由于考古学家的水下调查方法还不成熟,还不能取得完整的成果,结果反而破坏了海底遗迹。最突出的例子是意大利阿尔本加港湾的海底沉船调查。这一沉船是1925年捕鱼时发现的,20年后又在捞贝时从水深40米的海底打捞出被认为是船上货物的很多古代陶器。

意大利波尔迪盖拉的利古利亚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尼诺·兰波古利亚和费尔南·班瓦使用热那亚的索利马·萨尔拜基公司的海洋观测船承担利古利亚的海底调查任务,1950年开始对阿尔本加沉船进行探查,在很多打捞上来的双耳陶瓶内侧发现了类似沥青的涂料,因而推定这一沉船是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初运送葡萄酒的罗马商船。然而,由于潜水技术不熟练和经费不足,工作并未取得预期成果。在工作中工作船用戽斗快速排泥法来采集遗物,因此,虽然打捞上来铅制的舵轮、船板、仿动物角的船头以及松、枞之类的建材、728个双耳瓶等大量货物和其他遗物,但包铅的船体却完全放弃了。

虽然这一工作是由考古学家指挥的,但其现场工作方式却是采用了遗物采集主义的极其粗暴的做法,即使从学术上也决不能说是正确的。幸运的是,当时根据调查采集的遗物和其他一些线索,搞清了利古利亚沿海在罗马共和时代是一条非常繁忙的航线,帝政时代以后,由于商品运输完全靠陆路,这一航线也就突然沉寂了。这为其后的研究提供了较为重要的资料。

兰波古利亚从对这次调查的自我批判出发,提倡在水底遗迹调查中必须制作平面图。不久,这种方法就通过水下沉船打捞作业,作为进行考古学调查的一条确定原则,在以后的工作中被广泛采用。

###三、扣人心扉的海底沉船

1.海底探宝的诱惑空气轻装潜水技术的开发使人类能像鱼一样在海底自由活动,这一方面促进了学术调查和探险活动的迅速开展,另一方面同时也应看到,在世界各地与科学研究大相径庭的以攫取传说中的宝船和财宝为目的活动也因此而复苏。

对于那些梦想一攫千金的冒险家来说,海底的遇难船及其货物中的财宝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这并不是听听而已的宝船探险和宝岛探险的浪漫故事,沉船的位置一旦探明,即使用轻装空气潜水装置也能非常容易地找到对象,由于货物中包含着不少经济价值极高的财宝,可以刺激起这些冒险家无穷的贪欲。

近十几年来,外电已经发布了无数关于这类情况的报道,特别是沉没在美国大陆海域中17、18世纪的舰船,更是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传说17世纪的海盗,常将掠夺的财宝沉入深深的海底而暂时隐匿起来。其真伪姑且不论,可是在1971年8月,在距佛罗里达半岛东南的巴哈马群岛海水浴场16公里的海底,当地的潜水员发现了大约9000枚金、银、铜币。据说这是荷兰有名的海盗彼得·海因于1628年抢劫伊恩帕尼亚的斯帕尼休·迈因号帆船时沉没的钱币。

1971年12月10日,在加拿大东岸的普莱顿海角的海底发现了1枚金币,在纽约市某画廊的一次拍卖会上卖得1000美元。据说这是法国路易15世为法属魁北克移民用法国鲁加摩号船运送的金银币中的一枚,该船在1765年沉没于普莱顿海角海域。加拿大的荷兰籍制图工亚莱克·斯特姆和土木建筑公司的3位潜水员探查了这一沉没地点。据传说该船还遗留有价值200万美元的财宝。在加拿大被称做“黄金汉”的斯特姆,据说从海底捞出了4000枚银币,500枚金币。

现在成为英联邦的一个独立国家的加拿大,18世纪初叶以前,是法属加拿大。许多为法国军队和要塞执勤兵运送给养的配给船好像经常在普莱顿海域遇难。其中“夏毛”号于1967年6月被发现,该船于1724年从布雷斯特港驶出,准备向北转向横渡大西洋时,遇风暴在普莱顿海域触礁沉没。将船中1000枚金币,12000枚银币打捞上来的也是斯德姆潜水小组。他查阅了法国海军记录,搞清了海底沉船位置,了解到这艘木造船长400米,宽9米,可载600吨货物,但他对科学调查毫不关心,只是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将财宝弄到手。由此看来,他是一个无愧为“黄金汉”称号的投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