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2057100000016

第16章 星火大别山

金秋时节,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四县市到处呈现出丰收景象。长期被自然经济束缚的山区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冲开了封闭的山门,开始在商品生产的起跑线上跃动。

然而,这一历史性的转折来得多么不易啊!

从资源看,这是一块富地方;从生产生活看,这又是一块典型的穷地方。30多年来,国家年年给予救济扶持,但左扶右扶,山区人民依然守着丰富的资源,过着贫穷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实践告诉我们:单纯的经济扶持好比“输血”,并未增强山区人民的“造血功能”。只有依靠科技,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山区经济,大别山区才能脱贫。

改革已给经济发达地区带来了巨大变化,对贫困山区的扶持以及山区脱贫同样需要改革。从1986年起,国家在对大别山区继续给予扶持的同时,开始组织科技进山,拉开了科技扶贫的序幕。首批进驻大别山的是武汉地区12个院所的40多名科技人员。随后,国家科委、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学院等单位分别组成4个科技开发团进山驻点,运用科技扶贫。他们的到来,为这片经济技术落后的土地播下了科技星火,带来了经济振兴的希望。

大别山遍地有宝,但科技不进山,有宝也不识,尤其是山区群众长期被“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的小农经济思想所束缚,有宝也用不上。在科技人员的协助下,山区各级政府树立了一批靠科技发展商品生产的先进典型,从此增强了山区人民的商品观念和科技欲望。盛产板栗的罗田县多年来因循传统的生产方式,板栗产量一直徘徊不前。湖北农科院教授张力田等人经过科学研究,提出了板栗喷硼降低空苞率的办法。实施这一新技术后,今年全县板栗总产量达500公斤,比推广新技术前的1983年翻了一番。这个县的周家嘴村农民詹伯勋说,以往种板栗收成少,主要是自家人吃,也不在乎产量的高低。今年我尝到了科技种板栗的甜头,板栗产量比前两年增长了八成,自家吃不完的都拿去卖掉。要是早几年应用这一技术,收入会更多。照这样再干几年,我这个六口之家就能甩掉穷帽子。

在大别山,像詹伯勋这样的农民何止千万?他们在渴望科技的同时,往往又将科技拒之于门外,而一旦看到科技产生的效益,就会主动学科技用科技。

花生,是红安县的一大特产,但一直难以形成商品优势。在中科院油料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红安县积极推广花生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产量大幅度提高,成为该县一大支柱产业。同样是花生,过去是产量低,大部分自己吃掉;现在是产量高,大部分经过加工,制成各式各样的花生系列产品,流向大城市,卖出了好价钱。

山区人民商品生产观念的增强,是科技扶贫的良好开端和必要的基础。现在,大别山区从事商品生产的专业村和专业户迅速发展,一些自然资源也越来越多地被利用。

如果说增强商品意识是实施科技扶贫的必由之路,那么,培训科技“二传手”,搞好科技示范,则是科技扶贫的重要途径。两年来,红安、麻城、罗田、英山4县市对6万多人进行了技术培训。接受培训的多数是回乡知识青年,他们是山区最佳的科技“二传手”,也是科技星火的播种人。湖北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就是通过培训科技“二传手”,帮助罗田县改造了大部分低产桑园,普及了“小蚕共养”等先进技术,使罗田县成为名副其实的桑蚕之乡。同样是桑园,采用了新的种养技术后,每亩收入比以前增加三十多元。讲求实惠的农民在事实面前往往不用号召就会自觉地行动起来。

成功的示范,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吸引和激励千万农民向生产新领域进军。

英山县地热科学试验站是个名副其实的科技示范大户。凡是山区经济开发需要的项目,他们都要进行试验;凡是试验成功的项目,他们都负责推广。今年,这个县辖的科技试验单位已研究出3项养殖新技术,其中罗非鱼科学精养技术推广应用后,养殖成本比原来减少三分之一。

方庭光是英山县有名的养鱼示范户。1984年以前,他多次养鱼,多次失败。后来开始接受湖北省水产科研所的技术指导,在水库用网箱养鱼。他从鱼种投放、饵料配方到成鱼捕捞全过程,都严格按科学办事,近几年养鱼每年获纯利一万元。你方庭光能办到的事,我就办不到吗?山里人那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们有的当面向方庭光请教,有的偷偷地跟着学,县水产部门及时总结了方庭光的养鱼经验和技术,全县已出现了270多个像方庭光这样的水产养殖户。这真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啊!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缺鱼吃的英山县不仅解决了本地人吃鱼难的问题,还向外地提供商品鱼,接待过18个省市和17个国家水产科技人员的参观考察。

大别山区推广科技扶贫新做法,已被有关部门列入了“星火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为大别山区人民从根本上脱贫奠定了基础。近两年来,国家和湖北省已向红安、罗田、麻城、英山4县市输入“星火计划”42项,总投资2000多万元,与此相配套的各项扶贫资金5000多万元。如今,这些资金再也不是像前些年那样采取“撒胡椒面”的办法,按人头平均下发了,而是把资金落实到具体的经济开发项目上,把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同山区的经济开发相联系,真正同山区脱贫挂钩。被山区人民称为脱贫骨干工程的“星火”计划,则主要发展那些规模较大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真正达到“星火点燃一处,启动一村,辐射一片,脱贫一批”的效果。英山县茶叶联营公司引进的“福鼎大白茶”及其栽培技术被列为“星火”计划后,以科技为龙头,把茶叶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融为一体,对外与全国十多个省市签订了销售合同,对内与本县360多个茶叶生产企业和300多个种茶专业户建立了生产、收购、加工业务,使五六万山区农民与茶叶公司的利益相关。这项“星火”计划的实施,真正收到了国家增税,企业增利,茶农增收的效果。

依靠科技开发大别山区,需要引进各种人才和技术。怎么引进?以工资、住房、户口等优惠条件吸引科技人员进山安家落户,效果不理想。以短期单项技术承包为主,有偿服务付费为主,把人才和技术项目捆在一起引进山来,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红安、麻城、罗田、英山4县市已引进各类人才900多名,引进技术100多项,新增产值1.6亿多元。上海玻璃陶瓷研究所承担英山县工艺玻璃厂技术攻关项目后,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新开发了12个产品,其中,玻璃米珠门帘畅销国内外市场。

“外地和尚会念经,难道本地和尚就不能念?”在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上,大别山区各县市已注意避免出现“招来了女婿,得罪了儿子”的问题,以保护本地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的积极性。

这里是中国纸制工艺品三大出口厂家之一,所生产的300多样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谁能想象,这个厂的厂长段青松竟是一位山区农民的儿子。他从1974年开始学习制作纸拉花,到现在领导全厂职工开发纸制工艺品,又遇上山区经济开发的大好时机,这一“星火”项目为大别山人民赢得了荣誉。

是啊!人就是“星火”,而真正的“星火”孕育在劳动人民之中。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罗田县县长晏海云,他说,在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的同时,大胆起用本地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既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特长,又能加快大家脱贫致富步伐。1986年,罗田县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解决很多急需人才和技术问题,贫困户比两年前减少了三分之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社会的支持下,大别山的科技扶贫工作已产生显着效益。1986年,红安、麻城、罗田、英山4县市已有8万多户、30多万人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今年将又有4万多户、20多万人摆脱贫困。

大别山的科技星火虽然还未形成燎原之势,但毕竟已是一簇簇充满希望之光的火种,而且有的已撒向大别山的资源宝库,迸发出了巨大能量。随着大别山经济开发的进程,这里需要更多的科技,更多的“星火”。“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天的星火比革命战争时期的星火毫不逊色。革命的星火摧毁了大别山人民身上的枷锁,科技星火将把大别山推进繁荣富裕的新天地。革命星火与科技星火的结合,必将带来大别山区的繁荣昌盛与发达文明。

(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