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荧河踏浪
12057100000036

第36章 歌呈异景情抒宏愿,评大型音乐艺术片《三峡梦》

对于艺术家来说,生活本身存在着许多“梦”,而这些“梦”,正是激励艺术创作不断探求、不断创新的动力。湖北电视台编导尹建平在他的艺术旅途中做了许多“梦”,其中做得最好的是《三峡梦》。

《三峡梦》以神奇秀丽的长江三峡自然风光为背景,以地方特色浓郁的巴蜀音乐为基调,采用音乐散文诗辅助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和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较全面地展现了三峡的奇峰异景,表现了三峡地区的民情、民俗和民魂,抒发了一代伟人的宏愿以及三峡工程建设者的情感。

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真实地反映某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而生活正是本身,也是一个在不断更新内容的实体。《三峡梦》的编导人员以饱满的激情、敏锐的眼光,以三峡风光和民情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并把镜头延伸到中外关注的三峡工程,使上至五千年前巴人灿烂的历史以至当今三峡人民及三峡工程建设者的生活得以充分展示,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伴随质朴、豪放的男声独唱的主题歌依次出现了如下画面:峡江中的小木船、船夫舵手赤身摇橹的背影、纤夫腿上凸出的青筋、出嫁的姑娘、迎亲的村民、跳巴山舞的人们、抽长杆旱烟的老大爷、水电勘测人员、毛泽东等伟人视察三峡、三峡工程火热的建设场面……这些以现实生活为基调的图画,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具有浓郁的生活芬芳和较强的纪实性。《三峡梦》的编导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纪实性手法,简洁地反映了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着力赞美三峡地区的民情、民俗和民魂。例如,《神农纤夫》这一集中,编导以新开发的三峡旅游风景区――巴东神农溪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勤劳、勇敢、朴实的纤夫们与大自然搏斗的种种场面。不论是三九严寒,还是三伏炎热,他们用自身的力量赢来了生活的果实和爱情的美酒。就像那峡江水一样,该走的让它流走,纤夫的脚步不停留,一步一步朝前走;该留的永不抛弃,留住的是那三峡魂――坚忍不拔,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留下的是那坦坦荡荡的心胸,留下的是那潇潇洒洒的人生。这精神,这心胸,这人生,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吗?《三峡梦》之所以能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就在于它反映的生活及其主题激起了观众的共鸣,这也是艺术应有的效应。

虚实结合,以歌现景是《三峡梦》的主要表现手法。神奇秀丽的三峡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她迎来送走了无数中外游客,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历史上以三峡为题材的诗词、游记、散文等文学作品不计其数,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视片也难以计数。这之中,有的留下了千古绝唱,各类精品也闪光夺目。但是,用110分钟,以音乐艺术片的形式全面地反映三峡风光、三峡的过去及未来,《三峡梦》则可称为第一部。该片用24首歌曲贯穿始终,其音乐以峡江两岸流传的巴蜀音调为基础,辅之散文诗旁白,串缀精美的实景画面,形成了虚实结合、借歌映景的艺术意境。更为可贵的是,编导对三峡之景的外延有其独到的理解与表达。《三峡梦》中既有神女峰、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等绚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昭君宅、屈原祠、白帝城、土家山寨等人文景观;既有峡江纤夫、船夫劳作及生活的情景,也有三峡工程建设热火朝天的景象。观众由此可以看到:峰峦竞秀、怪石峥嵘的三峡风光图;古朴纯真、催人奋发的三峡民情、民俗和民魂图;宏伟规划、梦想成真的建设图。值得一提的是《三峡梦》中24首歌曲的演唱者,没有一个是所谓的歌星、大腕,都是湖北省内的歌坛新秀。他们演唱的都是新歌新词新曲,真挚的情感、悠扬的歌声呼唤出的那一幕幕图景显得格外纯朴可爱,使得歌声胜景相映生辉,历史与现实、人物与景物各就其位,相得益彰。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艺术的使命是描摹人类的感情世界。三峡的秀美,给祖国增添了不尽的华彩;三峡的神奇,使人们产生了无数个梦幻;三峡的传说,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增辉;三峡的巨变,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三峡梦》通过一幅幅美景,牵出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感情纽带,抒发了三峡地区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情感,达到了借景抒情、状物言志的境界。千百年来,峡江流淌了无数云雨新潮,巴山云雾留传了一个个动人故事。那悠悠的千古绝唱,至今都能撩拨人们的心弦。《三峡梦》展现的峡江两岸的历史遗址遗迹,表达了巴山儿女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之情,而那所展示的一个个历史风流人物则表明巴山儿女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片中先后出现的大禹、屈原、诸葛亮、杜甫、苏氏父子……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他们都热情地探求过三峡的历史内涵,认真地倾听过三峡的深情呼唤。尤其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更是令三峡激动,令中国人民自豪。作者借名人伟人对三峡的赞美及其宏愿,其意在表达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与之相呼应的画面是库区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场景。这景象使人感受到三峡景美人更美,江水无情人有情。这情景,预示着峡江水要巨变,呼唤着中国人民要腾飞、中华民族要腾飞。

艺术形式常常会给作品带来一种寓意。这种寓意可能是创作者意料之中也可能是意料之外的。形式的创新是《三峡梦》有可能成为“精品”的阶梯。这样说的理由如下:首先,用音乐艺术形式反映三峡风光及三峡工程的电视片目前尚无先例。其次,抒情与纪实的完美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再次,多角度、多景别拍摄使峡江两岸风光更加迷人。最后,制作时特技手段的运用恰当,使画面和时空的转换自然流畅,有利于强化观众对主题及内容的理解。由此可见,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

与许多艺术作品一样,《三峡梦》也有其遗憾之处。如全片总体偏长,且三集的长度不均衡,第三集的纪实性画面信息量不够。但这绝不影响《三峡梦》的成功及其艺术品位。

(1994年2月19日《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