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优生优育的24个关键
12101000000022

第22章 优孕的12大关键(14)

做好分娩地点的选择及物品准备。尽量去医疗设施好、服务水平高的医院待产。如果在家中分娩,首先联系好接生医生,要准备好临时产房的照明及取暖设备,以及分娩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准备等。

另外,在正常情况下,孕妇不宜提早入院待产。当然,孕妇临产时身在医院是最保险的办法。但是,提早入院等待也不一定就好。因为,医疗设施的配备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孕妇都提前入院,医院不可能像家中那样舒适、安静和方便。同时,孕妇入院后较长时间不临产,会有一种紧迫感,尤其是当看到后入院者已经分娩时,会感到着急。

第7次产前检查

怀孕38周应该去医院接受第7次产前检查。此次产前检查的内容除了与前几次检查的常规项目相同以外,还应该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了解假临产与决定分娩的因素。

在分娩前2~3周,孕妇会自觉轻微腰酸,有较频繁的不规律宫缩。其特点是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常少于30秒且不规则,强度也不逐渐增加;常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子宫颈不随宫缩而扩张,不伴有血性黏液及流水,这种现象称为“假临产”。由于假临产多在夜间出现,最大的不利因素在于影响休息,使孕妇彻夜难眠,疲劳不堪,增加不安或焦虑。如果你已经了解这只是假临产迹象,就没有必要紧张了。

为了使分娩的自然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每一位孕妇及其丈夫都有必要学习和了解分娩全部过程中的基本医学知识。同时,要对分娩过程树立坚强的信心。分娩本身就是一个幸福和痛苦共同存在的自然过程。心理承受能力好的孕妇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孕妇感觉会大为不同;年轻产妇的痛觉要比高龄产妇弱;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的产妇痛觉比平时娇生惯养的孕妇弱;分娩开始后采用坐姿和立姿的产妇痛觉比一直卧床待产的产妇弱。

第8次产前检查

第8次产前检查的内容与第7次基本相同。医生会建议你注意分娩的征兆。

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可靠征象。在分娩开始前24~48小时内,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性黏液,称为见红。它是因为子宫颈口扩张,使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而有少许出血,与子宫颈黏液混合排出而成。如果出血量较多,超过了月经量,应该考虑不是临产先兆,而是病理性的妊娠晚期出血(警惕前置胎盘)。

临产的主要标志为规律性子宫收缩,每次持续30秒钟以上,间歇10分钟左右,并且逐渐增强,同时伴随子宫颈扩张和胎先露的下降。

现在,分娩可随时发生,因为在预产期的前后2周内分娩都是正常的,要做好随时住院的准备。要再次确认住院的必需品、与家人联系的方法、交通工具等。孕妇必须外出时,一定要有人陪同。孕妇每天要清洁身体,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继续对乳房、乳头进行清洁、按摩、矫正。尽可能地多休息,养精蓄锐,为分娩做好充分的心理、精神与体力准备。

此时,如果在还没有出现规律性宫缩之前,并没有感到尿意的时候,下身流出许多液体,这便是早破水。有些孕妇在破水之后会很快临产,也有些孕妇会等待一些时间。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一旦发生早破水,都应该马上平卧,防止脐带的脱垂;不要洗浴。立即安排适当的交通工具去医院,接受医生的处理。

第9次产前检查

第9次产前检查,应该是你最后一次产前检查,内容同第8次的内容基本相同。孕妇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见红”等临产征兆。其他产兆还有:腹坠腰酸、大小便次数增多、子宫颈口及阴道排出的分泌物增多、胎动减少、体重停止增加、宫缩等。

分娩正式开始的标志是规律宫缩。当每隔10分钟出现一次有规律的宫缩时,意味着分娩即将开始。每次宫缩由弱变强,维持一定时间之后,又逐渐减弱以至消失。以后,两次宫缩之间的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宫缩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这就是分娩前的子宫收缩,也称分娩阵痛。子宫收缩最初是每隔20~30分钟出现1次,逐渐缩短到每次间隔15分钟、10分钟甚至每隔5分钟就出现1次,宫缩的持续时间由最初持续20秒增加到40秒甚至1分钟。

产妇一定要记清楚产兆出现的时间,记清楚见红和破水的时间,记清楚规律宫缩出现的时间和间隔。

分娩和怀孕一样,一百个产妇会有一百种感觉,但经历了分娩的多数母亲都会说,分娩是一个能够承受的自然过程。要记住,你将要做的事情是在帮助你的宝宝顺利、安全地娩出,帮助宝宝迈开进入人生的第一步。现在,你的宝宝期待着你的勇敢、镇定,期待着你的帮助、你的爱。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就会将注意力从分娩的自我感觉上转到此时此刻最需要你的宝宝的身上,而所有的疼痛就都变成可以承受的了。

八、科学实施胎教

胎教的作用

(1)什么是胎教

通过调节,使孕妇从怀孕到分娩期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得到合理营养,舒适的环境,以及对胎儿超前教育,从而促进胎儿身心充分、健康发育。这种改善胎儿素质取得优生效应的科学方法叫做胎教。

胎教是为了保障胎儿和母亲的健康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学问。目的是针对孕妇的摄养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护理,并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控制孕期母体的内外环境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给胎儿以精神上的熏陶,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开发胎儿的潜能,使良种通过良育结出良果。

胎教这一学说,起源于我国1000多年前《列女传·周王母》“目不视邪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敖言,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更有把古代有关胎教的内容汇集在一起,名为“小儿未生胎养门”。胎教认为胎儿开始接受母亲的生理、心理的影响,所以要求孕妇在孕期有良好的内在及外在环境。且不受怒、忧、虑、恐、惊、悲各种不良的刺激。这样可使生育的子女十分聪明、机敏。

(2)胎教的作用

实验充分证明,孕妇血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着明显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认为胎教对孩子的一生会有重大的影响。母亲的思维、联想刺激会产生神经递质,这种递质经血液到胎盘,再进入胎儿体内,分布到脑,给脑神经细胞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介质环境,使胎儿神经向着优化方向发育和发展。现代科学认为,胎教还可以改变、强化胎儿素质。经过胎教的婴儿学走、学话均早,反应灵敏,记忆力强。一位日本学者给孕妇每天欣赏音乐,使这些接受胎教的孩子出生后体格健壮、聪明伶俐,而且有优秀的音乐才能。“神童”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

(3)超前教育要从胎教开始

超前教育指在婴儿发育的关键期(胎儿期)进行教育。

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速度是在4岁以前,不少神童培养成功的经验表明,胎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经几十年追踪检查认为,如果以17岁时的智力作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占50%,4~8岁占30%,8~17岁占20%。也就是说在4岁前如加强教育,能使智力充分发挥。

幼儿具有很大的智力潜能(从胎儿时起),这与胎儿脑细胞的发育有关。人脑的140亿个神经细胞绝大部分是在3岁以前形成的;胎儿的脑神经发育从受孕后2周即开始分化,一直发育到3岁;出生后脑神经细胞急剧地生长出许多触突,互相联系,这时大脑主要的功能已基本完善。脑细胞存在着很大的潜能,一般人只利用了其1/4,还有3/4的潜能未被开发,如果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超前教育,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潜能。

胎教的实施基础

胎儿学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胎儿有很大的潜在能力。他(她)从胚胎发育第5周开始,就有较复杂的生理反射,如心脏的跳动,第10周胎儿的各器官已形成感觉、触觉。胎儿的大脑形成较晚,从第20周左右形成(直到3岁发育完善),并有吸吮反射、握持反射、逃避反射、防御反射等,同时对音响有所反应。28周对各种反应表现较充分,如听觉、嗅觉、视觉、味觉、面部表情等,以后逐渐产生功能。

有了以上的机体结构及功能作为基础,再使孕妇从怀孕到分晚这段时间保持一种良好的体质及精神状态,可使胎儿从胚胎到出生前有一个内外安适的环境,这使胎儿神经向着优化方向发育是十分可能的。

胎教是集优生、优养、优教于一身,实用性很强,收效显著的一门学说。由于它能帮助人们实现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的愿望,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应用。

胎教主要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除了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通过各种环境条件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的刺激,形成母亲大脑的思维活动,努力消除烦恼、不安和不愉快的情绪,以舒畅、明快、爽朗、豁达、平和的心态度过孕期,进而对胎儿产生良好的作用,以便孕育出健康聪明的后代。

在夫妇双方的精心安排下,一个携带着父母双方基因的小小受精卵,到了3个月时,就逐步发育成为一个初具人形的胎儿了。他不断地汲取着来自母体的营养,身体的各部位都在迅速地发育。这时的胎儿,各种感觉器官功能的发展尤为显著,能够体验到母亲的感受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胎教,也就是利用胎儿这些生理上的发育特点,有规律地刺激胎儿的听觉,发展胎儿的触觉,进而通过胎儿的神经传递到大脑,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增殖,各种神经细胞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工作网络”,使人类智慧的物质基础——大脑,在接受丰富的外界“信息”的刺激下,逐步完善其功能。经过这些努力,使胎儿出生后,大脑的发育较好,一个优秀人才所应当具备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做的能力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

胎教的意义

(1)胎教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的指引下,优生优育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要优生必须优孕,要优育必须优教,而优教必须从胎儿生长发育期就开始努力。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胎儿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就能接受教育。这种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学校教授的内容和效果自然不同。它主要是胎儿通过母体接受外界的刺激,比如孕妇在饮食、动作、视听等方面的情绪波动,使血液中的激素和化学物质产生变化,经由胎盘进入羊膜,对胎儿产生影响。特别是胎儿发育到一定时期,对他进行听觉、感觉、运动、记忆等方面的训练,能激发胎儿的大脑神经细胞增殖到最佳数目,大脑皮质的沟回相应地增加得较多,孩子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育。同时,在反复接受训练中,使他得到潜在意识的培养和信息的积累。比如学会说话就有一个反复听和学的积累过程。孕妇用语言对胎儿及早进行对话训练,胎儿出生后就能较早地学会说话。及早对胎儿进行各方面的胎教,也就是让胎儿能及早进行各方面信息的积累,使胎儿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运动能力等及早得到开发,培养优良的先天素质。

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专门的胎教研究机构,进行胎教实验,研究胎教理论,普及胎教知识。1979年,美国还创办了“胎儿大学”。我国现在也很重视胎教,很多地方已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各大城市的医院普遍开办了“孕妇学校”、“孕妇学习班”,电视也开办了有关讲座。

(2)受过胎教的婴儿智力较高

古今中外,因为受益于胎教,具有先天的优良素质,加上后天的教育培养而成名成家的事例很多。如《史记》中就有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注重身体力行,对胎儿进行胎教,孕育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圣王。还有奥地利的音乐神童、大音乐家莫扎特,他在母腹中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他很小的时候就向父亲学会了钢琴、小提琴,并开始作曲。还只有13岁时,便随着父亲三度游历意大利各地,演出他所作的歌剧。又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人说他的超常是上帝给予的,后来才发现,他的大脑比一般人发达,他的脑细胞数量比常人多37%。因此,爱因斯坦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智力超凡,加上他后天的努力,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先天的素质是后天成才的基础,也是关键。现在,专家学者根据国内外的实验总结,受过胎教的孩子有如下几大特点。

①睡眠好、少哭闹,身体健康。

②集中体现了父母的优点,如优良的品性、行为、习惯与爱好,有鲜明的个性。

③成长快,聪明、活泼、漂亮,说话早,动作灵活,悟性高,接受力强。

④生活能力强,适应性好,无论环境好坏都能很好地生活,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有较好的应变能力,有股韧劲。

⑤生性乐观,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美好的事物,勇于探索,有丰富的想像力,具有创造精神。

⑥品质优良,从小就表现出讲文明、懂礼貌、谦虚、礼让,对人有爱心,对社会有热心。

⑦对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有天生的爱好和欣赏能力。

胎教实施方案

胎教从何时开始

实验证明: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胎儿一旦形成,就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生命体,来自母体血液变化的刺激能明显影响他(她)的机体的发育。医学家用内镜观察到:胎儿生长到3个月就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如果隔着母体触摸胎儿的头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胎儿会做出相应的反应。用一根小棒碰他的眼睑,胎儿会眯一下眼睛,碰他的手,手便会握成半个拳头。据德国一位心理博士对2000名孕妇的追踪调查发现,那些盼望子女的母亲所生孩子强壮些,厌恶子女的母亲所生的孩子体弱些。当母亲在想要又害怕要孩子的矛盾状态下,胎儿就会表现不安,出生后大多感觉迟钝,体弱乏力。这说明胎儿的感知能力也很微妙。他(她)能清楚地辨别出母亲的感情、态度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和意图,因此,胎教最好从受孕一刻开始,至少要在得知怀孕后马上进行。

孕妇是胎教的实施者

研究者们观察到,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听到音响会出现频繁的胎动;母亲的心律是胎儿最早听到的节律声音,胎儿也乐于接受。

孕妇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胎儿,如孕妇过于恐惧,会引起早产(未成熟胎儿)或胎儿畸形;孕妇急躁,所生的婴儿往往多动,易激怒。母亲的心律节奏是胎儿最早熟悉的声音,类似母亲心律的其他有节奏的声音胎儿也乐于接受,所以悦耳的、动听的音乐为胎儿所欢迎。相反,激烈的、难听的音乐,也会使胎儿暴躁不安、乱踢乱动。母亲定时的抚爱着胎儿,可促使胎儿身心健康。

母子的感情需要孕妇来培养,孕妇除了多看些激发母子感情的书,还要多看一些美的画片、健美的婴儿画像或照片,倾听音乐;夫妻间多谈谈关于胎儿的事,诸如胎儿活动怎么样,胎儿运动次数多少及轻重,胎动的方式,这一切都需要孕妇来施行。

父亲在胎教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