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优生优育的24个关键
12101000000047

第47章 优育的7大关键(15)

①烧伤的部分应快速予以冷却,使热量尽量不要到达下面的组织深处。患部可用自来水冷却1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使受伤的血管封闭,以防止血继续流出,冷却也可暂时减轻疼痛。如果衣服被热水、油、酸或碱的东西泼到时,用水冷却的时候,应当将衣服撕开。

②为了避免空气中的细菌从烧伤的部位侵入,应当用清洁的床单把幼儿包起来,然后送往医院。轻微烧伤时不可将水疱弄破,这样可以防止细菌侵入,也可防止血流出。不要涂软膏或油,只要用清洁的绷带包起来即可。

晕车

晕车船是因为摇晃使得中耳的平衡感紊乱所造成。激烈的摇晃之下,大多数的人都会晕车晕船。但是许多幼儿即使是轻微的摇晃,也会觉得不舒服而头晕。晕车船从出生后六个月左右开始,幼儿园到上小学的阶段最为严重,以后程度逐渐减轻。

(1)预防

①旅行的方法非常重要。大多数的幼儿都不会晕火车,相对坐垫柔软的交通工具容易晕,坐垫坚硬的交通工具不容易晕。

②汽车前面的座位比较不容易造成晕车,但是需要考虑安全的问题。如果幼儿非常容易晕车的话,可以坐在前面的座位上,但是要绑上安全带,或者让幼儿躺在后座,也可减轻晕车之苦。

③出发之前应吃些简单的食物,然后在旅途中吃些饼干、马铃薯片之类的点心。应避免喝苯酚饮料,用保温瓶装冷开水饮用是很适当的。

(2)症状

说话或唱歌的中途突然沉默,脸色苍白,或者不停地打呵欠,是大多数幼儿晕车的最初征兆。流眼泪、流汗、口角流出口水、呕吐,都是严重晕车的现象。

(3)护理方法

要完全康复除了停止乘车之外没有其他方法,不过旅行之前可以请医生开药方。有时避晕的药会产生不良反应,应注意服用量。

呕吐

有的幼儿不论得什么病,在患病初期,紧张的时候,乘车的时候,甚至毫无理由地都会发生呕吐。呕吐本身并不严重,不过有如下的情况时需要注意:

①一天之内呕吐2次以上时。

②幼儿表示不舒服,吐了之后依然精神不振时。

③同时患有腹泻时。

④头部受伤后发生呕吐时。

⑤胃部疼痛时(幼儿很难明确地表示出哪边疼痛)。

如果没有以上的情形应稍作观察,是否真的有疾病较容易分辨出来。

七、进行早期培育

早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零岁起步的原则

在母亲怀孕期施以胎教,从出生时起即进行教育和训练。日本学者井深大在《幼儿园太晚了》一书中提出,人类的智力潜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人的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的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学,而是在婴幼儿时期。

(2)按照儿童心理年龄发展的阶段进行教育的原则

有的学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项目可以比他的年龄水平略为超前1~2个年龄组开始进行,不要超越得太多,否则孩子的能力达不到,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反而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3)适时挖潜的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不失时机地给儿童以充分发展智力潜能的机会,使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年龄期不要虚度过去,为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4~6岁儿童智力发展的着眼点。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他认为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最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有80分能力的人;如果10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60分能力的人。教育越晚,儿童生来就具有的潜在能力就越难以发挥。

(4)激发儿童兴趣的原则

兴趣不论对家长、孩子都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在大脑皮质层产生优势激发儿童兴趣的兴奋灶,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大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超常儿童的最大特点是从小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爱追根究底,有旺盛的求知欲。婴幼儿处于无选择探求期,几乎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发生兴趣,产生好奇心,父母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支持和提高他们的兴趣,要把儿童的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5)为最大限度开发儿童潜能创造条件的原则

首先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就是促进儿童的躯体、生理和心理最健康的生长发育;同时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父母老师一方面要了解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另一方面要尽早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超常表现并加以诱导和培育。

(6)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①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不能单纯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能力,而应从培养品德开始,重视树人的教育,培养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②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也就是心理素质好,社会生活能力较强,善于与人交往。

③发挥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的功能。大多数人(右侧手者)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优势功能(即听、说、读、写的功能)高度发展,能进行逻辑思维(包括数学运算),形成心理和意识。右半球的非语言优势功能,即各种感知尤其是空间知觉高度发展,能进行形象思维(包括想像),富有创造力,亦能形成心理和意识。父母和老师要善于调动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使孩子的智慧全面发展。

(7)家长对孩子要求要一致的原则

良好的习惯要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对待孩子的要求,父母要取得一致并坚持始终,对无理要求要耐心说服,否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或说谎等不良习惯。在处理具体事情上,家长要言行一致。比如母亲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在分梨时,仍把大的梨给孩子吃,这就是言行不一致。

(8)善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原则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学会动脑动手。鼓励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性,从而使孩子将来成为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早期教育的手段

孩子早期智力开发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可供选择的主要有以下五个途径:

(1)早期刺激

婴儿一出生就具有最初的运动能力,如手足乱动、手的抓握反射、哭喊等。他们的味觉、听觉、视觉各种感官开始活动,各种感觉能力开始发展,新生儿也正是从感知觉开始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并和外界取得联系的。因此,从襁褓和摇篮时期开始,就要给婴儿提供及时和适当地早期刺激,这种刺激是锻炼各种感官和促进大脑动力形成和发育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早期刺激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像丰富恰当的环境刺激,如明亮和适度的光线;摇篮上悬吊的彩球和摇篮边的响铃;睡眠时母亲哼唱的催眠曲和轻柔、舒适的音乐;让婴儿的眼睛跟踪发亮和移动的物体等。还有运动刺激,如不断移动婴儿的卧向;让婴儿抓住父母的手指;父母握住婴儿的双手或双脚,定时和适量地给他们做上肢或下肢的被动运动等。再有言语刺激,如同婴儿作自言自语式的讲话,锻炼他们的言语听觉;让婴儿模仿成人的口形和声音,发出各种声响等。

(2)游戏

幼儿的主导活动就是游戏,剥夺了游戏,就剥夺了童年的欢乐。幼儿是在游戏中认识周围环境、适应生活、学习知识、发展体魄的。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想像得以实现。因此,父母应尽可能地把各方面早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贯穿到游戏中进行,要关怀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要正确地组织和引导他们的游戏,有时候应当和他们一同游戏。儿童的游戏是需要家长适当指导和引导的。完全放任自流地让孩子自己去玩,游戏就很难连续进行下去,也很难充分发挥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作用。此外,家长还要了解,儿童游戏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参加的成员是随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而发生变化的,应当根据婴幼儿不同时期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开展各种游戏。

(3)玩具

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必须有许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玩具是由各种游戏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但是幼小的儿童常常是看到玩具才想起游戏。日本学者把游戏和玩具的关系概括得很好,他们认为:0~14个月的孩子被玩具引导着游戏;14~30个月的孩子是被玩具启发着游戏;30~54个月的孩子和玩具一起游戏;54~72个月的儿童能有效地利用玩具来游戏。玩具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声音,制作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在使用玩具游戏时,促使婴幼儿看、听、触摸、抓握、摆弄,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发展他们的各种感官知觉,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因此,玩具是教育婴幼儿认识现实世界的极好工具,也是人生的第1部“教科书”。

(4)图书阅读

婴幼儿的图形和颜色知觉发展得很早,他们从小就喜爱看色彩艳丽、图形鲜明、情节生动的图书,更喜欢家长按图书的内容给他们边看边讲。阅读图书可以丰富婴幼儿的知识,陶冶道德情操,促进语言、思维和想像能力的发展。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可以彼此沟通感情,加强双方的心理联系。所以,阅读图书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图书的种类很多,有认识自然现象的读物;有认识事物名称的书;还有讲述传统故事、儿童生活、童话故事的少儿读物等等。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身心发展水平,精心挑选孩子们所喜爱的,可以接受的优秀读物,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5)早期学习

幼儿特别是幼儿晚期,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初步能力。抓好幼儿的早期学习,可以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的正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①要点燃求知欲的火焰。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家长要鼓励他们多想、多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②要发展幼儿语言,提高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掌握语言的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

③要发展幼儿数的概念,这对促进思维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④在内容和方法上要形象化和多样化。

学习始于出生

学习的开始

婴儿刚出生时,面对着陌生的外界环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感,这时的婴儿会通过自己的眼、耳、鼻、口和皮肤等感觉器官随时捕捉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进入大脑,经过上千亿个大脑细胞的接收和处理,这就是婴儿学习的开始。一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尤其是母亲分娩后体力还没有恢复,又要忙着哺育和护理,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安排,没有多余的时间指导婴儿学习。其实宝宝生下来就有学习的能力,并不需要父母专门辅导,只要在平时经常抚摸宝宝,亲吻宝宝,多和宝宝讲话,这就是头几天宝宝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些信息如同阳光雨露般促使宝宝的大脑神经细胞茁壮成长,使宝宝变得更加聪明,爸爸妈妈在和宝宝的交流中也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乐趣。

现代脑科学、心理学和早期教育研究证明,从新生儿期开始的早期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婴儿的潜能,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父母要为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儿环境,帮助婴儿认识周围的世界,让宝宝最初的学习历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把卧室布置一下,在婴儿床的上方悬挂一些颜色纯正、鲜艳、大小适宜的玩具,如能发出柔和音响的玩具更好,每次2~3种,3~6天换换花样,以吸引宝宝视觉和听觉的注意。还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的塑料环、拨浪鼓、小红球等,放在宝宝眼前约20厘米处引起宝宝注视,然后移动玩具,宝宝的眼睛和头会跟着转动。如果将发出声音的玩具放在宝宝耳边摇动,他会把头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有时还会用眼睛找声源。总之要充分发挥婴儿学习的能力,让其通过视、听、触等感觉来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

虽然宝宝生下来就有学习的能力,但是这个时候的宝宝主要任务是睡眠,平均每天要睡14~20小时。在宝宝觉醒时,父母可以播放一些节奏优美轻松明快的音乐给他听。

与婴儿谈话

有些父母认为刚出生的婴儿既不会说话,又听不懂大人说话,除了睡觉和吃奶以外,什么都不懂。其实,婴儿从一出生就具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的第1个对象就是妈妈,妈妈和婴儿眼对眼的注视就是相互交往的开始。婴儿与人交往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哭,引起婴儿哭的原因很多,如饥饿、口渴、尿湿、冷热等,还有些婴儿睡前或睡醒时会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同的哭声代表婴儿不同的需求,妈妈要细心分辨,并给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