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宫秘史
12116000000018

第18章 皇家儿女终有恨——皇子公主篇(1)

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却也同其他朝代一样,充斥着权力和地位之争,人们的欲望葬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其中也包括生于帝王之家的皇子公主们。他们在权力之争中又付出了怎样惨重的代价?包括前朝的公主为此又作出了怎样的牺牲?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他们的名字非常的陌生,但是他们的故事却扣人心弦。

太子杨勇被废之谜

隋文帝所立太子杨勇生性坦率,不尚娇情,常参预军国大事的决策,所出的主意很多被采纳。当了太子以后,自以为弟兄五人,均是一母所生,谅不会出现争立的事情,便心安理得,做起了风流梦。

杨勇内宠很多,其中有四个人格外得宠。一个叫高良娣,生得轻盈娇小,柔若无骨。一个是王良媛,雪作肌肤月作貌,花样芳菲柳样腰。一个是成姬,双瞳点水,一把莲钩。还有最美的一个,便是云昭训,真是天仙化人,艳冠四美,更得太子欢心。

但是,太子与太子妃元氏却不大合得来,故每夜均由四美轮流当值,元妃雨露难沾,旱地怎会出苗,便只闻诸姬产子,不闻元妃生儿。独孤皇后人们都说她比较爱嫉妒,平日里听说诸王公大臣的姬人,怀孕产子,她尚要愤愤不平,劝隋主惩戒。如今自己的儿子,却连一接二地报道姬人生子,唯独听不到元妃怀孕的消息,明明是宠姬疏妻,怎不教满怀都是醋的独孤后气愤。每当太子杨勇入宫见后,必面现怒色,还常在隋主面前谴责杨勇的短处。本来隋主杨坚对于太子尚加信任,每使参政议事,凡有价值的意见,都予采纳。现在受独孤后的影响,见了太子也不大高兴。

有一年的冬至,百官都去太子宫中祝贺节日。太子便设了乐队,奏乐受贺。独孤皇后知道消息后,便对隋主进言说:“太子勇率性任意而为,行为多不合礼法。今日冬至,百官按照传统进宫,他竟然张乐受贺。圣上还须训诫他一番才好。”

隋主听了,当然也很生气,亲手写了敕诏下发群臣,明确要求今后不得擅自往贺东宫。从此隋主对于太子渐渐有了猜忌,不再有所宠爱。也该杨勇晦气,好好的一个元妃,突然闹起了心痛,不到两天,竟然死去。独孤后闻知,认定是太子有意谋害嫡妃,心中越发不平,暗中就有废去太子的念头,每天派宦官刺探太子短处,等他有了重大过失,便请隋主将他废去,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太子勇既喜纵情声色,自有媚臣趋奉。第一个就是云昭训的父亲云定馨,时不时弄些没有实用价值的稀奇物品献进。还有几个,也都是导为淫佚、专务取媚的宵小之辈,其中尤以左庶子唐令则,最得太子勇的欢心。唐令则擅长音乐,善奏靡靡的淫声浪曲,荡人心魄。唐令则本是歌伎刘凤凤的私生子,自小耳濡目染,酷如其母,工曲善媚,博人取怜。后来刘凤凤嫁给了一个叫唐奎元的,便将令则带了过去,顶姓了唐氏。

哪知令则到了十八岁,便勾引了唐奎元前妻所生的女儿金凤,暗渡陈仓,竟结下了珠胎。待被奎元察破,金凤便自缢身死,令则却畏罪潜逃,在外面流浪,教人学习乐器,作为度日手段。后来经人介绍,入得东宫,靠着曲意奉承,做了左庶子。

那天晚上,太子在东宫开了宴席,召集官僚狂饮,让唐令则弹唱。令则手弹琵琶,媚声歌唱淫词。太子洗马李纲为人正派,听得不耐烦了,便离座进谏说:“令则作为部属,理当以正道辅佐殿下。现今反于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地度曲取媚,若被圣上知道了,令则之罪,固在不赦。就是殿下,也难免受累。还望殿下早日斥逐了令则,留心正事才好。”太子勇听了李纲这席煞风景的话,非常不高兴地说:“良辰不再,行乐当须及时。君何必多言相扰。”李纲见话不投机,便即出了东宫,仰天叹道:“太子不久了!”令则待李纲走后,重又轻拢慢捻,曼声歌吟一曲,太子听了大悦。

突然听到屏风后弓鞋细碎,软语轻盈。太子叱问何人,只见屏风后转出了一个美人,正是他的宠姬云昭训。太子一见,不禁堆起了满面的笑容,招她并肩坐下,问她何事躲在屏后。云氏看了一眼唐令则,浅浅一笑道:“贱妾听得动人的琵琶声,勾动了窃听的念头,还望殿下恕罪。”

太子勇笑着说:“你既喜欢,何不拜唐先生为师?只恐唐先生不允收列门墙。”令则连忙说:“岂敢,岂敢!令则哪有给娘娘做先生的福分?”太子勇笑道:“不必谦逊了,便趁今宵拜了先生吧!”云氏闻听,果真盈盈起立,到了令则面前,要想拜上一拜。令则哪里肯容她真的跪下,忙用双手相扶说:“怎生当得,快不要如此。”

匆忙中一只手儿,却在云氏的胸前,趁势一触,云氏却浅浅一笑,并不动怒,令则暗暗欢喜。从此令则就做了云氏的先生,每日教她手法,学习琵琶。其实云氏原不要学什么琵琶,醉翁之意,本不在酒。只因令则生得唇红齿白,一表人才,便动了爱慕的念头,借了学琵琶的幌子,好和令则亲近。偏令则本是一个无赖小子,云氏不去勾他,还要怀上三分歹意。如今云氏不时地眉目传情,言语挑动,浪声浪气,他哪有拒绝的理儿。

在一天晚上,太子勇已是酒醉睡熟,云氏却还留住了令则,说是还有一种新的手法没有熟练,趁着夜深人静细细学习一遍。也不准宫女们在房中侍候,恐怕惊扰分心。两个宫女便遵命退出了房间,站到了门外。起先听得房中弦索丁冬,响了一阵。以后却只闻云氏的哧哧笑声。最后连笑声也没有了,倒传出另一种“琵琶”声音。两个宫女听了个面红耳热,想要离开,偏是双脚如同钉住了一般,再也移不动半步。好不容易过了半个时辰,里面琵琶声,却又丁丁冬冬地弹了一回,才见云氏送令则出来。令则的左右手,分别向站在房外的两个宫女的袖中一塞,两块银两早已丢入袖中,便翩然而去。两个宫女却相视一笑,随了云氏进房。只见罗帏半垂,锦被凌乱,便收拾清楚,伺候云氏睡下。

从这一夜起,云氏和令则便格外亲热。晚上学琵琶,也格外地学得忙了。两个宫女,都是肚里明白,只是得了人家银两,口里再不愿泄出半个字来。太子勇却依然沉迷酒色,从不过问云氏学习得怎样了;对晋王杨广的活动,全然不知;对隋主隋后的废立心思也不了解,真可谓是醉生梦死。

一天,杨素奉召入宫,见了隋主和独孤皇后,侍宴宫中。酒过数巡,隋主同杨素谈论国事,隋主说:“自晋以来,偏安江左。中原一片净土,竟被众胡割据玷污,累得生灵涂炭,不得安居乐业。三百余年来,四五朝的帝皇,都不能统一南北,澄清天下。不想朕躬,却上托祖上余福,下得众材相助,竟扫清了寰宇,统一了中华,未始不是一件快事。”杨素说:“圣上神武英才,天下归一,如今万民乐业,竞颂圣主。人生事业,到此已是极顶了。”

隋主喝了杯酒,突然微叹说:“朕躬至此,确已臻至极顶,只是后嗣如何,倒也未能逆料。”杨素听了,趁机进言说:“圣上洪福齐天,晋王贤良出众,得此后嗣,尚有何事不足。难道圣上是因东宫难担重任,才不快吗?”隋主被杨素道着了心事,更是怏怏不快起来。独孤皇后乘机插话,看着杨素说:“公不愧为识途老马,能知晋王贤良,东宫的失德。”杨素接过话头说:“老臣本不应在宴席之上,妄议太子的是非,实在是因近日东宫荒淫酒色,益发令老臣不安。”独孤皇后愤愤地道:“勇宠幸姬人,猜忌骨肉,专狎群小,荒嬉无度,真不像个人君的样子。哪有广仁孝贤良,倒是一个有作为的孩子。”

隋主见杨素和独孤皇后两个,异口同声地讲说太子失德,内外交谗,便动了废立的念头,只是此时还不肯说出口来,心中却懊恼万分,连饮酒也没有了兴致。杨素见状,即谢宴告退,回到府第。没多时候,已有宫中内侍,奉了独孤皇后密令,赐金给杨素。杨素心下明白,也乐得拜受。

从此,杨素与独孤皇后两个,内外伺察太子过失,得机会就向隋主报告。隋主至此也下了废立的决心。宫廷内外,都知道了废立的消息。传到东宫,太子杨勇方觉着慌。又无良策,听说新丰王富易,善于地文,精通易理,能占吉凶,便遣人召至东宫,暗卜吉凶。富易说:“近日太白袭太阴,白虹东宫门,均于太子不利,还须慎防。”太子勇听了,更着急万分,便和一班宫僚集议办法。一班宵小之徒,哪里出得了什么好主意,却请来了巫师,大搞什么厌禳术。这个消息,又被人探听了去,报告了独孤皇后,当晚隋主便也闻悉,即召杨素,命他至东宫探看虚实。

杨素立即到了东宫,闻悉太子勇却不在宫中,在后花园内,心中非常诧异。原来太子勇听了手下佞臣的主意,在后花园设了个庶人村,盖造了几间茅舍,十分的卑小狭窄,勇却食宿在内,身上穿得褴褛万分,晚上就睡在草席之上,用作厌禳的法术。杨素到了后园,花园门却有人把守,不让杨素入园。杨素便取出名刺,叫守门的递到里面。太子勇见是杨素的名刺,慌忙换好衣冠,才命相请。

哪知杨素进了园中,故意东看一会儿花草,西看一会儿亭台,只是延误时间。太子勇见杨素迟迟不进来,不禁非常恼怒,待到杨素徐徐入见,杨勇本是个胸无城府的人,一见面便非常恼火地说:“公姗姗来迟,是何居心?圣上虽然想着将我废去,此时毕竟还没有实行。你莫自恃功高,便不把我放在眼里。”杨素装作吃惊地说:“老臣该死,进了园中,一因年迈,脚步迟了些;二因贪看了园中景色,因此有劳殿下久候。还念老朽可怜,乞殿下恕罪。”杨勇冷笑着说:“说得倒好,你来这里干什么?”杨素又假意叹息道:“圣上不知听了谁的谗言,竟欲废立东宫。老臣素知殿下,仁德无亏,好生不平,今日专门来安慰殿下的。”

太子勇听了,真认做是杨素一番好意,不免在言辞当中,露出了种种怨愤。杨素听在耳中,记在心上,回到宫中,见了隋主,便一一说了出来,少不得添枝加叶,加上些油酱。隋主听了杨素报来情况,勃然大怒,便在成德殿上,召集了百官诸亲,将杨勇列在殿廷,宣诏废了杨勇,又下令斩杀了东宫中一班佞臣。过了数日,立晋王广为太子,晋杨素为左仆射。

杨广是如何装腔作势的

杨坚篡北周建了隋朝,即皇帝位,也就是隋文帝。册封独孤氏为皇后,立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其余四个儿子皆封王: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秀为蜀王,杨谅为汉王。五个儿子均是独孤氏所生。

禁牙牌

晋王杨广早存夺嗣之心,处心积虑,暗自准备。杨广统大军灭陈时,听说陈后主叔宝的贵妃张丽华妖艳异常,下令不许杀她,欲留为己用,时为左仆射的高颎却勃然大怒说:“从前姜太公蒙面斩妲己,此种妖姬,是导致陈朝覆灭的祸水,岂可留在人世间?”随即命人拉出去斩了张丽华。

杨广听说高颎杀了张丽华后,不禁愤愤地说:“古人说,无德不报。我必然会回报高公的。”杨广表面上依旧声色不露,随即慰劳军士,安抚百姓,斩了陈朝蔽主害民的奸臣。一面收集整理图籍,封存仓库,所有的金帛珍玩,杨广一点儿也不取用,以此沽名钓誉,笼络人心。果然军民很多人都说晋王贤德。

此外,杨广善于揣摩隋主与独孤后的情性,一味迎合。他了解到隋主素性节俭,最恨奢华;独孤后最讨厌宠姬疏妻,就在生活上着意掩饰。后宫虽有姬人,若是有孕产儿,便悄悄地瞒过,只说没有生养。每天与萧妃日则同行,夜则同居,如胶似漆。有一天,隋主坚和独孤皇后同去晋王府上。杨广立即将后宫的美姬,都给藏了起来。隋主夫妇到后面一看,只见到几个又老又丑的宫女充侍役,身上所穿的衣服,全是缦彩不华。杨广与萧妃,也只是穿着很朴素的衣服。一切陈设,更是因陋就简。各般乐器,任其尘堆垢积,一看上去就知道是很久都没有用过了。

隋主见了,心里非常高兴。独孤后见晋王室无美姬,只有丑妇,与自己的妃子又互相恩爱,自然心下更是欢喜。再加上晋王夫妇,依依左右,曲尽孝道,早把隋主隋后迷得心满意足。从此,隋主夫妻两人,特爱晋王,超过所有儿子。有时,隋主与独孤皇后,另派亲信左右去晋王府探视,杨广不论来人的贵贱,都要同萧妃一起迎接,盛宴款待,殷勤劝酒,特别是还以金子珠宝相赠,临走时又亲自送出府第。

这样做了以后,来人便回宫复命,哪有不说好话的,一个个异口同声,同赞晋王贤孝。隋主与独孤后,更加心爱晋王。隋主又秘密地派相士来和,暗中去相诸子,谁是最好的。晋王杨广早已有人报知消息,便以重礼馈赠来和。过了几天,来和复旨对隋主说:“五王之中,只有晋王眉骨隆起,这是大贵的特征,四个王子不能相比。”隋主心里默默记下。隋主又私下询问上仪同三司韦鼎说:“诸王谁能当得大任?可以嗣立。”偏偏韦鼎也是晋王私下结交的人,便含笑答隋主说:“至尊皇后最爱何人,便使嗣位,其他的就非臣下所知。”隋主也含笑不语。

杨广调镇扬州,不到半年,便上表称思念父母,请求入觐。隋主与独孤后,正要见这个爱子,便下旨允准了。晋王杨广即回京觐见,言辞谨慎,容貌端肃,对于一班朝臣,更是格外谦和,彬彬有礼。宫廷内外,没有不同声称颂其德行好的。到了辞行还镇的那天,杨广入宫拜辞母亲,见了独孤皇后,依依膝下,亲密非常。谈了多时,已是天色垂暮,将要出宫。独孤皇后见他欲行又止,欲言不语,另有一番神情,非常诧异,便问他原因。

杨广神色惨淡,似有难言的苦衷。独孤皇后便屏退了左右的宫女,再次低声询问缘故。杨广这才伏地泣诉说:“臣儿生性愚蠢,向来不知避讳,自从出镇外地,时常怀念双亲,所以未及二旬,即递表请求朝见。原想只是见一见父皇与母后,借机聆听慈训,哪里知道竟触怒了长兄。”独孤皇后闻广此言,便问:“他敢怎样?”杨广装作很惶恐的样子说:“他竟然疑忌臣儿,说儿觊觎名器,意图加害于臣儿。臣儿因此担惊受怕。念臣儿远列外藩,东宫却日侍左右,假如整日给我说些坏话,怕父皇有时难辨真伪。一旦赐给臣儿一尺帛或给一杯鸩,臣儿实在难知身死何所。恐怕从此一别,便再也难见慈颜了。”

晋王说完后,呜咽不止。独孤皇后对他更是怜惜,气愤地说:“他是越来越荒唐,我替他娶的元妃,向来身体健壮,竟会不明不白地死了,他却毫不悲伤,反与妖姬云氏等淫乐。我也疑惑元氏被他所害,只是暂时容忍,没有认真追查。现在却发狂妄,竟欲加害于你,我尚在世,他已如此,往后真不堪设想了!”

独孤皇后说到此时,已是潸然泪下。杨广便装作劝慰说:“臣儿自是不肖,未能感化兄长,反而使母后担忧伤感,岂不是增臣儿的罪过!”独孤皇后沉吟半晌,方才恨恨地对晋王道:“你尽管放心,还镇扬州,我自有处置,决不使我儿惨死。”晋王闻言,心头暗喜。依旧装出一副惨容,拜别而去。这之后,杨广不仅得到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心,而且更加有利于他密谋夺取太子的宝座了。

杨广是怎样夺得储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