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宫秘史
12116000000027

第27章 功过辱没由一人——王侯将相篇(5)

贺娄子干同其他将领的子弟一样自幼习武,因为骁勇善战而声名远扬。尉迟迥发动叛乱时,贺娄子干与宇文司录跟随韦孝宽出兵讨伐。当时怀州被叛军包围,情况危急,幸好贺娄子干和宇文述率领援军及时赶到,击退了围城叛军。

杨坚知道这个消息后,当即给贺娄子干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叛贼尉迟迥派遣军队来侵犯怀州,你受命诛伐叛军,一举击退敌人。朝中大臣听说此事,对你的赞叹,一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你应该借此机会,建立功勋,加官晋爵,不辜负朝廷对你的期望。”这封信给了贺娄子干很大的鼓舞,所以在以后的每次战斗中,贺娄子干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后来,他们攻进邺城后,贺娄子干与崔弘度擒获了叛贼尉迟迥。所以,贺娄子干因为军功被授予上开府,并册封为武川县公,还得到食邑三千户。可见,他当时的战功非常的显赫。

吐谷浑率军于开皇元年偷袭凉州,贺娄子干任行军总管,跟随上柱国元谐将敌军击退,贺娄子干立下头功,文帝又下诏给他很大的奖励。文帝考虑到边塞经常遭到敌军偷袭,便命贺娄子干镇守凉州。第二年,突厥袭击兰州,贺娄子干率领部队救援,与敌军在可洛咳山相遇。当时,虽然突厥军人多势众,但是贺娄子干并未与敌军硬拼,而是派人切断敌军的水源。在敌军断水很多天,人马都十分疲惫的良好时机下,贺娄子干突然率军杀出,大破突厥军。由于战功,贺娄子干又被封为上大将军。也就在这一年,突厥军再次来侵犯边塞,贺娄子干从旁策应窦荣定,再一次击退了进犯敌军,大胜而归。

高足银杯虽然,几次战争中,隋军都击败了突厥部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文帝忧心陇西屡次被突厥袭击,便制定政策,命令边塞设置城堡,周围百姓搬离原居住的村庄,移民到城堡里,防止突厥袭击。但是贺娄子干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好的办法,更不是上上策,就上疏文帝,提出自己的见解说:“臣以为此法比起突厥袭击,对百姓的生活更加不利。以前突厥来袭,总是早上来,黄昏前就跑掉了。边塞人烟稀少,因为战事频繁,开垦的农田极为有限,现在选择建堡的地方,占用的农田很多。加上边塞的百姓,多以畜牧为生,若要聚在一起,必然发生争执。臣认为,可以在险要的地方增加守卫,并设立烽火,城镇之间相互联系。百姓虽然散居,但是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隋文帝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依从了贺娄子干的想法,按照他说的办。另外,文帝认为贺娄子干熟悉边塞的事情,命令他负责榆关等十个城镇的军事,后又任命他为云州刺史,经过多次战役,突厥军早已听说了贺娄子干的大名,这次更是让他们感到害怕,也不敢轻易来犯。几年后,突厥雍虞闾向隋朝请降,并献上大批牛羊、马匹。

隋文帝知道后,非常高兴,于是任命贺娄子干为行军总管,率兵到西北道外迎接突厥使者。文帝将突厥所献牛马都赏赐给了贺娄子干,并下诏书表扬他说:“自从你镇守边塞,突厥军队不敢侵犯我朝疆土。今天突厥献来的牛羊,我都赏赐给你。”

后来,贺娄子干因为母亲病重辞去官职。但是朝廷认为榆关是边塞重镇,非贺娄子干镇守不可,所以又请他重新上任。开皇十四年,贺娄子干病逝,时年六十岁。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哀伤,传旨厚葬。隋文帝失去这样一个重臣其实也是隋朝的一大损失,因为贺娄子干的一生确实开创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业绩。

杨汪有什么才能与政绩

杨汪的家族原本是弘农华阴人,后随其曾祖父迁徙到了河东。杨汪年少时凶悍粗野,好与人斗,但是等他长大后却变得勤勉好学。他精研《左氏传》,通晓《三礼》,所以在他做北周冀王侍读时受到了冀王的重用。后来,他又跟从沈重学习《礼记》,跟从刘臻学习《汉书》,二人称赞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他的美名在当时也广为流传,不久后升任夏官府都上士。在杨坚当丞相时,他就做到了大夫一职。

杨汪在隋文帝登基后被赐爵平乡县伯,受邑二百户,历任尚书司勋兵部二曹侍郎、秦州总管长史等职,留下了明智干练的名声,因而升任尚书左丞,但因事获罪被免职。后来他又历任荆、洛二州长史。在处理政务之余,他常常招揽门徒讲授学业,被当时的人广为赞扬。

很多年后,文帝让谏议大夫王达推荐一名好的左丞,王达便私下对杨汪说只要以良田为报,他就推荐杨汪做左丞一职。但是他没有想到杨汪居然将这件事上奏给了文帝,王达因此而获罪,而杨汪最终被拜为尚书左丞。杨汪对法令非常地熟悉,他善于分析判决果断,在当时被公认为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官员。

登科平乐舞图

杨汪在隋炀帝即位后又任大理卿。杨汪任职的第二天,炀帝想要亲自视察囚犯。当时被关押的囚犯有二百多人,杨汪通宵查究审案,清晨上奏,委曲详尽,无一遗漏或错误,因而得到炀帝的称赞。在一年后,他又被隋炀帝封为国子祭酒。炀帝还命令百官从师学习,与杨汪一起讲谈议论,当时很多文人雅士竟然没有一个人能难倒杨汪。于是,炀帝命令御史把杨汪和百官的问答记录下来,阅读之后他非常高兴,觉得杨汪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高兴之下还赐给他一匹良马,之后对他更是百般崇敬。

到了杨玄感举兵谋反的时候,时河南赞治(官名)裴弘策出师抵抗,但是大败而归,返回时遇到杨汪,便与杨汪私下秘密交谈。不久,樊子盖杀死了裴弘策,并将弘策与杨汪密谈之事上奏炀帝,炀帝于是开始怀疑杨汪,便将他贬为梁郡通守。后来,李密带领瓦岗军逼近东都,屡次袭击梁郡。于是,杨汪带兵抵抗,多次打败其精锐部队。隋炀帝死后,王世充推举越王杨侗为君主,封杨汪为吏部尚书,非常重用他。王世充篡位后,杨汪仍然被任用。王世充被消灭之后,杨汪也以凶党的罪名被处以死刑。侍奉几代君王的重臣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隋文帝悍将史万岁结局如何

隋文帝的重臣史万岁就像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一样那么有名。李广以击匈奴称雄于汉,史万岁则以败突厥扬名于隋。能与李广相比的人,或许历史上也只有史万岁一人了。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样的才能呢?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史万岁曾为北周沧州刺史,在他还是少年的时候,就非常地勇猛潇洒,尤其是喜欢骑射,在马上驰骋,就犹如在天上飞翔的鹰一样快捷迅速。史万岁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到战场上拼搏厮杀。当时,北周、北齐两军对垒于芒山,史万岁随父居军中,观两军阵势,还没有开战,史万岁就对身边几位亲随说:“周军必败,各自准备逃命吧。”他的父亲史静知道他说出这样的话后非常生气,认为他这是蛊惑军心。但是,果然如史万岁所说,不久周军大败。从此以后,他的父亲就知道自己的儿子料事如神,并不是一般的人了。到了周武帝要攻打齐时,史万岁的父亲战死疆场,史万岁遂以忠臣的后代,得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从此步入仕途,开始了他的戎马一生。

当时,杨坚辅政静帝,并封号隋公,但是不久后便遭逢尉迟迥叛乱。于是调兵遣将,要讨伐他。当时史万岁与梁士彦为一路军,驻扎在冯翊,见有群雁飞来,史万岁就对梁士彦说:“我能一箭射中第三只,你看着!”刚说完,就听到一声弦响,第三只雁中箭落地,围观者非常地惊讶,对他更是佩服万分。

等到与尉迟迥开战的时候,史万岁更是神勇无比,每战都是他先登城,但凡有隋军怯怕的时候,他一定会驰马奋击敌军,鼓舞士气。后来叛军平定,史万岁以其威猛及军功得拜上大将军职,从此,他就开始尽情地发挥他的才能和特长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梁士彦、刘昉以谋逆罪被杀害,史万岁由于曾与梁士彦非常的要好而受到牵连,被免职降罪,发配至敦煌为戍卒。但是,人们也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史万岁当了戍卒,本以为前途渺茫,谁曾想竟一举成名。这又是因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原来,当时敦煌的戍卒主非常勇猛,常单骑入突厥营地,掠夺羊马而能安全归来,突厥的士兵都拿他没办法,从此,该戍卒主便非常自大,并经常奚落辱骂曾为大将军的史万岁。“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士可杀不可辱”,更何况是曾颇有威名的史万岁呢?于是,史万岁便请求给他一次机会。戍卒主答应,结果,史万岁独自一人骑马到了突厥营帐,掠到六畜安然无恙归来,戍卒主对此感到非常震惊,于是对他十分器重,二人还歃血为盟,结伴袭扰突厥,他的名声很快就在北夷传开了。

就这样,机会再次降临到了史万岁的头上。有一次,隋文帝派大将窦荣定讨伐突厥,史万岁听说后便亲赴辕门请求效力于国事。对于史万岁的名气,窦将军亦有耳闻,便欣然准许。隋、突两军列阵之后,史万岁又请求自己单骑与对方一将角斗。经对话,双方均同意,结果史万岁顷刻间便取敌方首级回来,不仅令隋军中将士佩服,更使突厥军大惊而退。鉴于史万岁军功卓著,文帝特赦免了他的戍卒身份,并封他为上仪同和车骑将军,从此他的名声也就更大了。

之后,被再次重用的史万岁又参加了平陈战役、再战江南的战争,都立下了非常大的军功,又被迁升为上开府和左领军将军。在讨伐南宁叛乱战役中,史万岁还推倒了诸葛武侯所立的“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的纪功碑,行军千余里,击破了三十个部落,俘虏男女两万多人,还刻石歌颂隋朝功德。

可以说,史万岁为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按理说是应该得到皇帝赞赏的,但是他却因为受贿而被蜀王杨秀告发,险些被杀。幸亏尚书左仆射高颎、左卫将军元曼等人向隋文帝进言:“史万岁雄略过人,每行兵用师之处,未尝不身先士卒,尤善抚御,将士乐为效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文帝念他的战绩而免其死罪,罢官为民。不久后,由于史万岁的才能,他又被任命为河州刺史,领行军总管,以防御突厥入侵。

开皇二十年与突厥的战争中,史万岁再次建功,急驰百余里追击,大败敌军,斩敌首级千余数,深入大漠以北数百里,突厥闻风丧胆。与他同出师的尚书左仆射杨素嫉妒他的军功,遂向文帝进谗言说:“突厥原本就已经投降了,并不是故意来侵犯的,只是来塞上放牧罢了。”意思是说,史万岁并没有做什么,就这样,他的功绩被杨素一句话给掩盖了。

杨素为了彻底排挤掉史万岁,又借文帝废黜太子杨勇的机会,诬陷史万岁与太子勾结,结果激怒了隋文帝,竟然不加调查就将史万岁赐死。一代名将未战死疆场,却丧生于龌龊小人之口舌,真是天下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