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充满波折,你要学会淡定
12119500000014

第14章 成功从挫折中走出来(3)

实际上,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缺乏身临逆境的心理准备。如何应对逆境呢?首先要做到心地坦然,处变不惊,最关键的就是要沉着地等待时机,从逆境中获取前进的动力,学会在逆境中坚持。不管什么样的境遇,都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因为积极的心态容易使人成功。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将这种心态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被誉为“天空立法者”的德国杰出天文学家开普勒,同样是把逆境当成动力,发愤努力,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开普勒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忠实信徒,他沉湎于天文学方面的研究之中,并且写出一本题为《宇宙的奥秘》的书,但在那个宗教迷信盛行的年代,他的言论和主张遭到了天主教的辱骂、威吓和迫害,几乎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丹麦天文学家策谷·布拉赫去世了,这对处于逆境的开普勒来说,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沉重的打击。遭受着贫困、饥饿、疾病等的折磨的开普勒,还受到宗教裁判所的攻击,他的著作被视为“异端邪说”,列为禁书,予以销毁,甚至他们还威胁要处死这个异教徒。

身陷逆境的开普勒并没有因贫困、疾病、教会的迫害以及其他的不幸而倒下,他把逆境当成一种动力,在科学事业的天地里勇敢地拼搏,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后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家庭遭遇逆境的时候,我们都要坚强起来。要知道,顺境并非没有恐惧与烦恼,逆境也并不是没有许多安慰和希望。诚然,顺境的好处是人们所希望的,但是身处逆境时,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淡定地坚持到底,抓住机会,走出逆境。

§§§第七节 苦难是新生的开始

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动物进行了考察,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与河西岸的羚羊相比,不仅繁殖能力强,而且奔跑的能力也强。这位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做了一项试验:从河的两岸各捉10只羚羊,彼此交换。一年后,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仅剩下3只,其余的都成了狼的囊中物。

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群狼,处在逆境中。它们为了活命,必须同狼进行“竞争”,因此它们越活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则恰恰相反,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能力,所以越活越弱小。

可见,身处逆境,如果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存,也就没有发展。其实人生到处都存在着竞争,如球场、赛场、官场、战场、考场等等。有竞争才有压力和动力。竞争能让人奋起直追,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辉煌的人生。竞争并不是苦难的根源,竞争是一种绝地重生的希望。只有敢于雕琢自己的人才会有勇气迎接命运的挑战,成为时代的宠儿,造就自己魅力的人生。

两块石头朝夕相对地在一起。一天,其中的一块石头对另一块石头说:“去经一经路途的艰险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能够搏一搏,才不枉来此世一遭。”

“不,何苦呢?”另一块石头嗤之以鼻,“安坐高处一览众山小,周围花团锦簇,谁会那么愚蠢地在享乐和磨难之间选择后者?再说,那路途的艰险会让我粉身碎骨的。”

于是第一块石头随山溪滚涌而下历尽了风雨和大自然的磨难,它依然执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另一块石头讥讽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着安逸和幸福,享受着周围花草簇拥的畅意抒怀。许多年以后,饱经风霜、历尽尘世千锤百炼的第一块石头和它的家族已经成了世间的珍品、石艺的奇迹,被千万人赞美称颂。第二块石头知道后,有些后悔当初,现在它想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然后得到像第一块石头那样的成功和高贵,可是一想到要经历那么多坎坷和磨难,甚至伤痕累累,还有粉身碎骨的危险,它便退缩了。

一天,人们为了更好地珍存那石艺,准备修建一座精美别致、气势雄伟的博物馆,建造材料全部用石头。于是,他们来到高山上,把第二块石头粉了身,碎了骨,给第一块石头盖起了房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说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有着如此深奥的道理,那么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就更能证明这一句名言的正确性。苦难纵然使人痛苦,但也催人奋进。我们应该淡定地面对苦难,从容地擦去泪水,之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成就辉煌的人生。

“志当存高远”这是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志向远大,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和自身的弱点。人生有了志向,就会有一股无论顺境逆境都勇往直前的动力。

明朝宰相张居正从小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的试卷令考官拍案叫绝,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玉麟却建议让张居正落第。他解释说:“居正年少好学,吾观其文才志向,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3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促其发愤图强。”这位巡抚的远见的确令人折服。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为中兴明朝的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这不能不说与他少年“落第”的逆境有关。

暴雨突然来临,鸟儿都飞回巢穴保护自己的孩子。老乌鸦也返回巢中,却将羽翼尚未丰满的小乌鸦赶出巢穴。小乌鸦扑棱着翅膀艰难而归,老乌鸦却再次将它赶出。雨中的小乌鸦满是惊悸,哀鸣而归,但还是被赶出去了。终于,小乌鸦在绝望中向林中飞去,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不久,林中的上空飞翔着一只勇士——小乌鸦,它在老乌鸦的逼迫下,从逆境中成长起来。

树木受过伤的部位,往往会变得最硬。人才成长也一样,经历逆境的伤痛和苦难之后,能磨砺出优良的个性。当你面对苦难重重的逆境时,不要彷徨,不要犹豫,请正视它:它将是你人生不竭动力的源泉,会逼你超越自我,成就非凡的人生。

§§§第八节 成功只是向前多迈一步

一天,一个普通的村庄里来了一位开着轿车的客人,他从车里走出来后对前来迎接的村长说:“请把你们村的村民都叫出来吧。”村长随即把村里老老少少全叫了出来。那个人接着问道:“请问你们中间有谁会唱歌的向前迈一步!”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有胆量向前迈一步,连平常唱歌唱得最好的人都没敢站出来。这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向前迈了一步,说:“我会唱你说的那首歌!”那个人说:“那你唱唱看!”女孩清了清嗓子,没有丝毫害怕的神情,五音不全地唱完了那首歌。那人听完后,说:“行,就你了!”

村里的外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艺谋导演,而那个唱歌的女孩就是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扮演那位很有责任心的老师的人。这部电影也因为有这样质朴的演员而获得了成功。

只有勇敢地向前多迈一步,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整个村子的人只有她一个人向前迈了一步,因此,她找到了施展自己的机会;也只有她一个人,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走向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一个人要从被动的“向前迈一步”到自己主动地“向前迈了一步”,这需要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可见,成功不是坐享其成的等待,而是自己努力争取的,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潘伯顿是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个药剂师,他开了一家药店,平常的工作主要就是配一些药剂。一天,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研制一种可以让人提神的药,例如用传说中可以提神的桉树叶作为材料,然后配一些其他的药品。

一天,一位患头痛的病人前来他的药店看病,潘伯顿让店员取他配置好的药给病人。可是店员在给病人配药时,误将苏打冲入了药瓶,店员当时并没有在意,潘伯顿也没有发现。直到病人服用后,潘伯顿才发现苏打水被店员冲进了药里,潘伯顿大惊失色。结果并没有那么糟糕,病人的头痛症状减轻了许多,且无不良反应。

潘伯顿从中受到了启发,他把平时治疗头痛的药和苏打水兑在一起,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后发现这种混合液体虽然刚喝起来有些刺激,可是回味无穷,而且能够提神,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于是,他又配了许多这种药推荐给患者,很受欢迎。一时间,喝由潘伯顿配的这种药成了时尚。

一个饮料商听说了潘伯顿的发明,于是找到他并买下了这个配方。这个饮料商将配料进一步开发,研究出了一种适合大众的饮料,这就是畅销全球的可口可乐。

潘伯顿没有想到自己最初研究的药品能成为风靡全世界的饮料,这不仅出乎当事人的意料,更让所有的人吃惊。潘伯顿在医药方面算是成功的,但是跟饮料商相比,还是离成功远了一步。如果当时他向前迈出一步,或许他就是饮料行业的龙头老大了。

成功的机遇是平等的,抓不住的人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而成功者能取得成功只是向前多迈了一步。

一位德国工人,他平日里在工厂的工作就是专门负责书写纸的配方。一次,他生病了,模糊中将配方弄错了,结果在生产书写纸时,生产出了一大批废纸,他被公司解雇了。他拿着废纸,一筹莫展地走在大街上,突然吹来一阵风,将他手中的这些废纸吹进了旁边的水里,他无意识地捡起这些废纸后,突然发现这些废纸吸水性很好。他灵机一动,将这些废纸切成小块,取名为“吸水纸”在市场上出售,这种纸得到很多人的喜欢,在市面上销售得很好,很多人都是慕名前来购买。等他把这些废纸切成小块卖完的时候,他发现这样卖下来竟比书写纸价格高了好几倍。

这位工人看到这一情景,感觉很兴奋,他去申请了专利,专门生产这种纸来卖,结果没几个月,这个已经失业的德国工人竟成了百万富翁。

失误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但是,失误也可以转化为成功,关键在于处理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如果有独辟蹊径的眼光和方法,那就已经按响了成功的门铃。这时,需要的只是再向前走一步,就可以跨进成功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