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言:树立好形象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表达要准确到位,最忌模棱两可
话说出来要让别人听懂,这是对语言的基本要求。相反,语言不准确,意思表达得不清楚,就不能反映出讲话者的现实面貌和真实思想,就不能为听者所理解和接受。这样不仅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还会引起无法挽回的误会。
二战期间,由于德军经常空袭伦敦,所以英国空军总是保持高度警惕。在一个浓雾漫天的日子,伦敦上空突然发现了一架来历不明的飞机,英国战斗机立即升空迎击,到飞临对方时,才发现这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机。
英国战斗机向地面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请求指示。地面指挥部回答:“别管它。”于是,英国战斗机发出一串火炮,把这架民航机打落了。后来,英国为此支付了一笔巨额赔偿才了事。
英国战斗机和地面指挥部对此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是地面指挥部,不该用“别管它”这样语义不明的言辞来回答战斗机的请示。这既可以理解为“别干涉它,任它飞行”,也可以理解为“甭管它是什么飞机,打下来再说”。
战斗机的责任是在听到模棱两可的命令后,应该再次请示,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样就不致铸成大错了。
在遇到模棱两可的言辞时一定要慎重处理,切勿模糊不清,否则它会成为你与人沟通的障碍,甚至会得罪人。
一个公司的人事流动是正常的,对一个高明的部门主管来说,当有人走了以后,他要做的事情应该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影响力来稳住留下来的人。但是,很多部门主管并不注意这一点。比如,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手下有6个员工,2个员工在同一天提出辞职,这位经理感到很不安,他对留下来的4名职员说:“那些精明能干的人都走了,我们的将来可是前途未卜了!”显然,这句话得罪了留下来的4位雇员,从而使部门的气氛更加紧张。
也许这位部门经理对留下来的4位雇员并无贬低之意,可是由于他的表达不准确,使这4位雇员心理上产生阴影,在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产生对抗情绪。
一个说话准确的人,可以准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很乐意接受。当然,说话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是最理想的,那将使你拥有更多的听众。无论如何,为了准确传达你的信息,尽量不要说有歧义的话。除此之外,还要使语言通俗易懂。如果听者不是专家学者,就必须使用浅显、平易、朴实的语言,尽量少用专业术语,更不可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则别人不易接受。如果听者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语言可以稍微文雅些,让自己的谈吐适应他们的水平。
只有明确毫不含糊地把话说出来,才能准确、快捷地把信息输入对方的大脑里。
◎富有感染力的话语最打动人心
你想在面试时表达自如、施展才华,赢得进入一流公司的机会吗?你想在同事中间脱颖而出吗?你想提高你的说服力,在办事过程中更加顺利吗?
富有感染力的口才能够使你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说话富有感染力的人,自然会给周围的人增添快乐,也会给自己增添不少魅力,同时,你的话就很容易被人听进耳朵里。
阿·托尔斯泰曾在悼念高尔基的演讲词中讲道:
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存在不是具有两个日期——生日和忌日,而仅仅只有一个——他们的诞生日。
在这座古老的广场上,人民几千年来都在为自己创建着国家,为大众建立了国体的最高形态。我们在这儿聚会,是为了把这位不仅属于我国,而且属于世界人民的作家的骨灰盒安放进名人墓。
艺术家高尔基的诞辰是在19世纪60年代。少年彼什科夫在自己心灵美妙的深处积聚了革命前那个时代所有爆发性的力量,积聚了受屈辱、受压迫人们的满腔悲愤,所有令人痛苦的期盼,所有寻找不到出路的激情。
他替别人感受到了市侩的、小市民的和警察拳头下黑沉沉堡垒的滋味。他不止一次发疯似的搏斗,单枪匹马为保护被侮辱、被欺压者而与许多人作对。到了19世纪90年代,这个高高瘦瘦、背有点驼,有着一双蓝眼睛的少年,怀着一颗勇敢、炽热的心,在那个受人欺压、剑拔弩张、死气沉沉的可怕岁月里发起了反抗。
他说,谁有一颗活人的心,就该去砸烂这万恶的小市民的麻木不仁状态,到广阔的空间去,去点燃自由生活的篝火!
他用强有力的笔触急不可耐地、天才地勾画出剥削阶级愚蠢的禽兽面目。这就是那张俄罗斯的、涂上了阴沉油彩的贪得无厌的嘴脸,请欣赏吧!
这篇演讲词充溢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和对民族、时代的文学巨匠的深刻理解与由衷钦敬,读来至为感人。
如果我们平时说话能有演讲词一半的感染力,那我们所说的话就很容易打动对方,得到更多的认同。
一个说话富有感染力的人,会使他说话的影像浮现在听众的眼前,而那些不会讲话的人,只是笨拙地使用平淡无味的语言,结果让听众昏昏欲睡。因此,你应该把图像用在你的演说中,用在你日常的谈话中,这样你就更能感染他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了。
◎注意说话场合
鲁迅曾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极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大家合力的一顿痛打。
前两个客人明显说的是假话,后一个客人说的是客观事实,但为什么待遇不同呢?因为后一个客人说话不注意场合,在人家欢庆时却说不吉利的话。
所以,说话时无论是话题的选择、内容的安排,还是言语形式的采用,都应该根据特定场合的表达需要来决定取舍,做到灵活自如。
1.非正式、非公开场合
一般说来,在非正式、非公开场合,如家人、夫妻、密友之间的私人交谈,街坊邻里茶余饭后的品茗闲聊,三朋四友酒席宴上的横扯竖侃,师生同事邂逅相遇的问候致意,可以随便一些、轻松一些,措辞不必那么讲究,即使出点格也无妨。但如果与对方陌生或者不太熟悉,则要谨慎小心,不要随便开玩笑,以免引起别人的不快或令对方尴尬。
2.正式场合
在正式场合下,如作报告、演讲、谈判、辩论、会议发言、答记者问、主持节目、讲课,以及外事活动等情况下,就应严肃、认真,尽量选准词语,把握分寸,绝不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特别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影响的人,在这种场合更应注意。
3.说话应该与场合中的气氛协调
(1)在喜庆欢快的场合,说话应有助于欢快气氛的加浓,切忌说晦气话。例如,王蒙在《表姐》一文中写道:
表姐非常关心别人,但关心往往成为担心,以不祥预言的形式表现出来。邻居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很招表姐喜爱,表姐就说:“真怕他得了脑膜炎……”表弟买了一辆自行车,她就把“撞到汽车上”“被贼偷走”等话挂在嘴上。我的功课学得好,她就说:“会累出病来的。”她总是在担忧,有些担忧显得可笑,住进新房子担心房屋倒塌,吃了西瓜担心得痢疾,但往往很多事情不幸被她言中……听着她的话,简直像一个猫头鹰的诅咒一样令人产生反感……
如果你有这样一位表姐,相信你也会很厌烦的。
(2)在丧葬场合,说任何喜乐的话、玩笑的话,都会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安慰丧亲的不幸者,说急于劝阻对方恸哭的话也是没有作用的。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压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状态。
任何说话总是在一定场合中进行,并受其影响和制约。说话艺术的高低、效果的优劣,不仅和表达的内容有关,也与具体场合密切相关。场合不同,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也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说话者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听话者对话语意义的理解。
说话必须要讲究场合,不注意这点,说一些不适宜场合气氛情境的话,往往会与初衷适得其反。
◎口才的完善是集思想、语言行为、仪态、情绪等各个方面综合磨炼的过程,亦是提升内在修养的过程。
◎把握分寸说对话
有人说,通往成功的路有多条,但每一条路上都布列着大小不一的“分寸”二字,不管是与人说话、与人交往、与人办事,都深藏分寸的玄机。很明显,一个人在社会上把握不好分寸,就说不好话,办不好事,也很难做到愉快地与人交往。
综观古今,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把说话分寸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蜚声海内外的周恩来总理,应变机敏睿智,言辞柔中有刚,就连谈判对手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赞许之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赞周恩来在谈判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面前表现得泰然自若,恰如其分”。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同时在北京揭晓,著名演员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而同获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在颁奖会上致辞的时候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李雪健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比的两句话,既歌颂了焦裕禄的高尚品质,又表达了自己的谦虚之意,话头话尾很有分寸感,给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讲的都是“火候”和“分寸”的问题。一方面,话说不到位,别人可能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实用意,你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会被人重视和接受;另一方面,话说得太过头不行,要求太高,言辞太尖刻,让人听了不愉快,觉得你不识大体,不懂规矩,不知好歹,这样的人常常被人敬而远之,也同样无法与人正常交往。还有,就是话说得不巧妙不行,太憨实,有时会招来嗤笑;太絮叨,有时会招来反感;太直露,有时会招来麻烦;太幼稚,有时会被人瞧不起。
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讲策略,行为有节制,别人就很容易接纳你、帮助你、尊重你,满足你的愿望。反之,不懂分寸、说话冒失、举止失体、不识深浅、不知厚薄,就会人人讨厌、时时难过、事事难为、处处碰壁。
中国人办事讲人缘,中国人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人缘依靠什么维护?靠的就是嘴上的分寸,一句话说错了,可能毁掉一生前途,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句话说到位了,也可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所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功,就必须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第二节 电话:声音也能传递你的形象
◎让你的声音散发无形魅力
打电话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沟通方式,如今的商业交流很多都是通过打电话完成的。虽然打电话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是声音同样能传递一个人的形象。通过打电话,人们不用见面就会在心里形成对通话人的印象,从而做出喜欢或是讨厌的判断。所以,要想塑造个人的良好形象,也要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包装”,让电话中你的声音听起来悦耳动听、富有魅力,这样会增加你成功的概率。
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声音散发出无形的魅力呢?
1.注意语调
打电话时,语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如果你的声音冷淡而缺少感情,对方就会认为你是一个缺少感情的人,或者是对现在所谈的话题不感兴趣而不想再继续听下去。而动听的语调会让人感觉舒服、信服,对于提升你的个人形象也有很大的帮助,一般都能得到好的反馈。
2.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人们所说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是由一个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组成,然后加上适当的重音和语调。正确而恰当的发音,将有助于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打电话的时候,人们的声音具有模糊性,如果你发音不清,对方完全听不明白你在说什么,那么他很快就会选择结束这次通话,更会对你的形象以及地位产生怀疑。
3.不要让声音尖刻刺耳
每个人的音域范围可塑性很大,或高亢,或低沉,或单一,或浑厚。打电话时,你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音色,不要让自己的声音尖刻刺耳。如果你拿起电话,用很尖细的声音说一声“喂”或者“你好”,对方多半会有不适的感觉,并将对你的印象与你的声音联系起来,会觉得你是一个尖锐刻薄的人。
所以,打电话时一定要注意你的音色,让人听起来感觉舒服,必要的时候,还应该找专门的老师调整自己的发音。
4.不要使用鼻音
打私人电话时,用“……嗯……嗯……”的鼻音是可以的,表明你已经明白了。但是如果是生意上或者工作上的事,你一味地“嗯”就会让人怀疑你的诚意,或者你是否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5.控制说话时的音量
有人打电话时喜欢用大嗓门喊,唯恐对方听不到,却不知对方把电话拿到离耳朵很远的地方,仍然能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
打电话其实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大喊大叫不仅会让你们的谈话内容泄露出去,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会认为你非常粗鲁,不懂礼貌。对方如果是第一次与你通话,估计也会被吓到,或者以为你有什么不满要发泄,这样,以后要想继续与对方合作就很难了。所以,打电话时保持平常的音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刻意增强或减弱,能让对方听清楚就可以了。
6.充满热情与活力
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声音带给人愉快的感受,谁也不喜欢听到死气沉沉的声音。用你的声音带给对方一个好心情吧,这样你才能最大限度地感染对方,你们的合作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7.注意聊天的语速
打电话时,语速的快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你向他人传递信息的质量。语速太快如同音调过高一样,给人以紧张和焦虑之感。如果你聊天的语速太快,以至于某些词语含糊不清,他人就无法听懂你所说的内容。当然,如果语速太慢,又会令人逐渐丧失耐心,有焦躁沉闷之感。努力保持恰当的语速,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并在通话过程中不断调整,这对于通话效果至关重要。
打电话时,你的声音决定着通话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别人对你形象的判定。特别是在商业活动中,你电话中的声音甚至决定着你的成败,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在电话中的声音。
◎在电话旁边备好笔和纸
为什么要在电话旁边准备好笔和纸呢?这是为了方便你随时可以记下你所听到的有效信息,比如重要人物的电话号码、谈话中的关键信息等。不管你自认为记忆力有多好,都不要试着用脑子去记,因为总有一天会搞混、记不清的。如果你没做好准备,而是请求对方重复,就会使对方感到你心不在焉,没有认真听他讲话,这是极不礼貌的。
接听电话时要边听边记,不清楚处主动发问:“对不起,这一点请您再讲一遍。”尤其是人名、街名一定要问清写法,防止同音词混淆;涉及数字等重要信息一定要复述一遍再记下。等全部要点记录完毕,应当向对方复述一遍,得到对方认可后方可挂断电话。这样的言语处理固然麻烦些,但能保证重要电话的准确接听。因为一旦要代为转达,你就要尽到责任。
在记录他人电话时,随时牢记“5W1H”技巧。所谓“5W1H”是指:When(何时)、Who(何人)、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为什么)和How(如何进行)。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若要留话也请记得提醒对方,将人、事、时、地、物统统讲清楚,这样留言才有效果,否则讲一堆没用的话,也只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公司领导的电话都很多,帮领导过滤电话便成了秘书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是过滤电话的几点注意事项:
1.人:问明找领导的是谁?最好把公司名称、个人职衔及姓名记录下来,领导可依情况回电。
2.事:找他所为何事?有时候是急事或是领导一忙忘了的重要约会,可以借此赶紧提醒。
3.时:把来电的时间记下来,若是对方有约何时要见面等,也好在适当时间汇报给领导。
4.地:若是有重要约会,可帮领导记好,以方便赴约。
5.物:比如要签约等,可提醒领导要带些重要文件或印章等,以免忘记带还得来回奔波。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能记住所有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依靠手的力量,重视电话记录的作用,更好地利用电话为我们服务。再者,电话记录也显示出你认真、严谨和仔细的工作作风。
◎职场电话沟通需要多个心眼
打电话看似简单,人人能拨,人人会打,但千万别忽视了电话那端的人对你的感受。具体到打出去的电话、接电话或拨错了电话号码、通话后挂机的先后等事宜,都是很有学问的。注意一些打电话的礼节和打电话时的声音、用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电话那端的人能听出你的魅力。
应把常用的电话号码记在电话簿上,并放在电话机旁或能随手拿到的地方,这样可在你需要时及时找到它。
接通电话后,应首先确认一下是否是你要找的个人或单位,如果对方说不是,那就是电话打错了,你得马上向对方道歉:“对不起,打错了。”然后把话筒放回,再重新拨号,如果对方说是,你就请他帮你找接听者。
打电话找到要找的人,应尽量减少无关的客套话,而直接介入正题。如果你邀请某人赴宴,即应明确说出:“××先生,这个星期日下午有空吗?”而不是“星期日晚上您干什么?”因为后者,对方不明白你的意图,不好回答。如果对方提出的是“星期六晚上您干什么”之类意图不明的问题,你可以既肯定也不否定的回答,请对方把意图亮明,如可以回答:“星期六晚上是有些安排,不过,您是不是有什么提议?”当对方明确说出他的建议后,你便可以回答。如果一时不便作答,不必在电话中沉吟、犹豫,可以说:“让我考虑一下再给您回电话,好吗?”如果对方在电话中啰唆闲聊,你又不愿听,可以礼貌地提议:“××先生,要是您还有好些话要说,我们是不是约个时间再谈,我现在正忙!”
通话完毕,应友善地感谢对方:“打搅您了,对不起。谢谢您在百忙中接我的电话。”或者说:“和您通话我感到很高兴。谢谢您,再见!”然后,等对方挂机后再将电话轻轻放下,而不能摔电话或重放电话。
总之,开头的“你好”“请”“劳驾”和“麻烦你”之类的客气话是必不可少的,绝不能用命令式语气或不客气的语气,如:“喂,我找×××”或“叫×××接电话”等。
在家里接到电话时,只需要说“Hello。”在公司里时,就要答“××公司。”懂得电话礼节的人就会自报姓名(或连同身份),同时说出要找的人来。如果你本人就是对方要找的人,只要说一声“我就是”,就可以转入正题。
在正式的商务交往中,接电话时拿起话筒所讲的第一句话,也有一定的要求,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1.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以及个人的姓名,这最为正式,例如“您好!三秦公司财务部吴帅。请讲。”
2.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或是问候语加上部门名称,这适用于一般场合,例如“您好!飞马公司人事部。请讲。”“您好!人事部。请讲。”后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由总机转接的电话。
3.以问候语直接加上本人姓名,这仅适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例如“您好!金士吉。请讲。”
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交往中,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特别是不能一张嘴就毫不客气地查对方的“户口”,一个劲儿地问人家“你是谁”或“有什么事儿呀”。
电话铃一旦响起,应立即停止自己所做之事,尽快予以接答。接听电话是否及时,实质上反映了一个人待人接物的真实态度。
如有可能,在电话铃响以后应亲自接听,轻易不要让别人代劳,尤其不要在家中让小孩子代接电话。不要铃响许久,甚至连打几次之后才去接电话。这不仅不能说明你派头大,只能说明你妄自尊大。不过,铃声才响过一次就拿起电话也显得操之过急。有时,还会令对方没反应过来而大吃一惊,最好在铃声响过两声后再接听。
生意场上,电话是与顾客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接听电话需要讲究礼仪。有些职场中人,在这方面相当欠缺。往往在接听电话时,还没等对方说“再见”,就重重地挂上电话。不管你手头有多少工作需要尽快处理,也不可粗鲁地挂断电话,这会让对方感到你不懂礼貌,素质太低,对你产生坏印象。弄不好还会影响你与对方的沟通与交流,影响生意。
打错电话的情况常有,这是机械的错误,谁都没有责任。如果怀疑打错,就说出自己要打的电话号码,不然误会会越来越深。
按照常规,电话交谈结束后一般都是由打电话的那一方先挂,因为他有事情找别人,那么事情说完自然是由他挂电话,这样才算是有始有终。
不过,假如对方是一位长者,可就不能照搬常规了。不管是你打过去还是他打过来,都应该在他挂了电话后,你才轻轻放下手中的话筒,以表示你对长辈的尊重。其次,温和谦虚、合宜得当的尊敬语,是电话交谈中不可或缺的,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你开启对方的心扉。
在不恰当的时间打电话是很失礼的,尤其是打给长辈及年长者时,更应该注意时间是否恰当。现代社会晚睡的人很多,但也有许多人由于工作关系,作息时间并不一致,不要以自己的作息来规范别人。初次认识交换名片或互留电话时,可先询问对方方便接听电话的时间。若对对方的作息不了解,那么一般而言,早上9点之前与晚上9点以后打电话是较不恰当的。就算是打给熟识的亲友,也最好先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
中国是礼仪之邦,以礼待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懂得电话礼仪,把一些常用的敬语放在电话沟通中,是我们每个使用电话的人应该做到的。
)第三节 演讲:让你以最快的速度提升形象
◎演讲:提升个人公众形象的最好时刻
职场中,演讲已成为十分重要并且非常广泛的活动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风度翩翩、妙语生花、言辞清朗地讲话,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在演讲的过程中,听众对演讲的知觉还有一个几乎人人皆知而又常常被忽视的特点,就是口语化。按说,演讲主要是口语表达,语言的口语化本该不成问题,但由于演讲总要比一般的随意交谈或在非正式场合的说话更规范、文雅和生动,也由于许多演讲者在准备稿子的时候常常要堆砌辞藻、雕章琢句或摘抄报章,还以为是讲求文采,这就容易使演讲的语言“文章化”。
那么,怎样做到演讲的语言口语化从而更具感染力呢?
第一,尽量选取双音节的词,并注意词语的音节搭配。口语是线性语流结构,以声传意,瞬间即逝,不像读书看报,一遍看过去没弄清,还可以再看两遍,所以同义的词最好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而不要用单音节的。古汉语之所以难懂,多用单音节的词是原因之一。好在现代汉语的词语大多由原先的单音节变为双音节或多音节了,这就容易让人听清楚,更适合于“口传”或“耳收”。例如,说“我初次谈恋爱时”就不如说“我第一次谈恋爱的时候”更为顺口入耳;说“因我没经专门的演讲训练”,就不如说“因为我没有经过专门的演讲训练”显得清晰舒畅。当然,单音节的词并不是一概不能用,而是表达同样的意思时最好少用单音节的词,多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
第二,在用词风格上,多用通俗生动的“现成话”,而不要文白夹杂。口语也要修辞,多用俗谚俚语和选用职业术语、绝妙类比。也就是说,口语要多用浅易通俗、生动活泼的“现成话”。诗人艾青按说是十分精通典雅的语言了,但他在《诗论》中强调说:“最富于自然的语言是口语。”
语言要通俗不单是为了简明易懂,更不是浅薄庸俗、单调乏味,而是为了既通俗易懂,又具体、生动、活泼、形象。老舍在他的作品中之所以尽量多用口头语言,不仅是为了叫人明白易懂,也是为了使语言生动活泼。这正如秦牧在《艺海拾贝》中说的:“历代以来,开一代文风的杰作,起前代之衰的妙文,都在一定程度上一反因循守旧的书面语的习惯,勇于运用活生生的口头语言。古代的说书人,讲到故事中的人物心头不安时,不说忐忑不安,却说‘心里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讲到羞耻时,不说满面羞赧,却说‘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下去’;讲到赶快逃跑时,不说赶快逃跑,而说‘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讲到着急时不说着急,却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所有这些都博得听众的赞赏喝彩,而且流传至今仍有强烈的形象性、新鲜感。”
人们往往有一种习惯性的看法,认为口语简单粗浅,而书面语应当完善而文雅。实际上,现代实用语言在口头和书面两大方面并无多大差别,也不该有多大差别。有些人讲话、致辞或答问总要按照稿子念,如果你的口语不生动,不善于脱稿讲话,那么你写出来的稿子也往往是平板冗长、干巴乏味的,当然也就不具备口语的特点。不是口语化的东西却又用嘴说,这就是某些人的口语表达既不通俗又不生动的主要原因。而另一种倾向是只求简单明白,不求细致生动,这就难免流于粗俗和浅陋。正确的理解和做法是,书面语言要尽量多用通俗而生动的口语,而在口语表达上要尽量吸收书面语中那些精练而严谨的词语。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才会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
第三,句式要简短而灵活。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外国人的一篇汉语作文:
我叫施吉利,加拿大人,很喜欢汉语。我买了许多书,特别是《汉语词典》《北方方言辞典》《成语词典》等。我发现成语、谚语、俗语很好,准确、生动、幽默、风趣。
有一天,很热,我到楼下散步,看见卖西瓜的,是个个体户。我问:“你的西瓜好不好?”
他说:“震了!”
我问:“什么叫震了?”
他答:“震了就是没治了!”
“什么叫没治了?”
“没治了就是好极了!您看我的西瓜多好!”
这时,我用了两句成语,刚学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这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我的瓜皮儿薄、子儿小、瓤子甜,咬一口,牙掉啦。”“咔嚓”一声,他切开一个。
我一吃,皮儿厚,子儿白,瓤儿是酸的。我又说了两句成语:“你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他的脸“唰”地红到脖子根儿。我说没有关系,买卖不成仁义在。他一听急眼了:“这个不算。”“嚓”地又切开一个。我一看,皮儿倍儿薄,子儿倍儿黑,瓤儿倍儿甜,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说:“好吃不好吃?”
我一伸大拇指:“盖了帽儿啦!”
这位外国人学汉语也真学得“盖了帽儿了”,一是采用了生动的俗语,二是句式简短。这虽然是用笔写的作文,但语句大多是五六个字,最长的才有十来个字,体现了口语的特点。
所以,要想在演讲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一定要学会把握语言的风格,注意文采,使演讲通俗易懂。
◎演讲中吸引听众的几种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对于演讲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如何使得你演讲中的表达接近完美呢?
演讲中,入题并不等于破题,二者的区别在于:入题只是引导进入设定的题目或论点的方式,而破题则是提纲挈领地进入各个论据或阐述的要点之中。可见,破题会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跟随自己的思路走,是关乎演讲成败的又一重要环节。大致说来,我们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来做到破题的明确。
1.立一定句并加以强调,以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重视
在《论男子汉》的演说中,作者为了论述“男子汉”最突出的特征——勇气,故意使用了“勇”的对立物,即一个“难”字来作为破题的标志字符。当然,这个标志字符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且听他是如何表述的:
“刘晓庆说,做女人难,做一个名女人尤其难。我说,做男人难,做一个男子汉尤其难!但男同胞们是欢迎这个‘难’的,正因为其难,才富于挑战,才能显示勇气和力量,因此令人神往。”
2.制造语义的转折
用对立等手法来制造“波澜”以实现破题的目的,并给人以警醒,达到新颖的意境和感受。道格拉斯在《谴责奴隶制的演说》中,使用了提问的入题方式:“为什么今天邀我在这儿发言?我和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接下去他没有直接指出“废奴”这个主旨,而是聪明地选择了“国庆”,以及和这个与全美利坚公民欢乐气氛相反的词——“凄凉”来破题,一开始就引起了听众的同情。他在叙述了国庆意义后这样说道:“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我是怀着一种与你们截然不同的凄凉心情来谈及国庆的。我并不置身于欢庆的行列,你们巍然独立只是更显露出我们之间难以度量的差距。”
3.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破题
丘吉尔在担任首相时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就用了两处设问来加以论述,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为破题而设立的标志语了。他说:“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赢得胜利。”
当然,破题的方式还有不少,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尽量简约。用明确的语言标志符号去吸引听众,以便朝自己拟定的方向去理解、接受自己阐述的内容。
◎演讲中最需要讲究策略的地方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最能显示演讲艺术的重要环节。结尾是一场演说中最具战略性的一点。当一个优秀的演说者退席后,他最后所说的几句话,将会在听众耳边回响,将被保持最长久的记忆。“余音绕梁”即是如此,因此结尾也须精心设计。结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总结得好,能曲终奏雅,给听众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总结得不好,会功亏一篑,令人失望和扫兴。因而,这最后的部分也是演讲中最需要讲究策略的地方。
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结尾呢?一般来说,演讲的结尾方式有以下类型:
1.总结观点性的结尾
演说者往往有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自己要讲的观点在自己脑海中如水晶般清楚,因此听众也会同样清楚。事实并不尽然,演说者对自己的观点已经思考过相当长的时间了,但对听众来说这些观点有可能是全新的。它们就好像一把丢向听众的弹珠,有的可能落在听众身上,但绝大部分则零乱地掉在地上。听众只能“记住一大堆事情,但没有一样能够记得很清楚”,所以有必要在演讲结束时总结一下观点。
2.鼓动号召性的结尾
这种结尾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它以发出号召收拢全篇,其优点是鼓动性强,能给听众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的结尾是这样的:“十六亿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会议的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而努力吧!”
3.借用名言收尾
这也是常见的结尾方法之一。用被人们普遍认可和使用的名人名言或诗句结束演讲,给整个演讲的论点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能进一步深化主题,并把演讲推向高潮。
在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即有名的“狮城舌战”上,复旦大学四辩蒋昌健在进行总结演讲时,就引用了顾城的名言,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令无数听众拍手叫绝。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4.激发高潮生结尾
激发高潮是很普遍的结束方法。这通常很难控制,但是如果处理得当,效果就会好得出乎意料。整个演说逐步向上发展,在结尾时达到高峰,句子的分量也愈来愈重。
林肯在一次有关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演说中,运用了这种方法。
“这使我们回忆起过去。当哥伦布首次发现这个大陆,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当摩西领导以色列人通过红海,甚至当亚当首次自其造物者手中诞生时,那时候和现在一样,尼亚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经绝种但其骨头塞满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当年也曾以他们的眼睛凝视着尼亚加拉瀑布,正如我们今天一般。尼亚加拉瀑布与人类的远祖同期,但比第一位人类更久远。今天,它仍和一万年以前一样声势浩大。它们早已死亡,只有从骨头碎片中才能证明它们曾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史无前例的巨象,也曾经看过尼亚加拉瀑布。在这段漫长无比的时间里,这个瀑布从未静止过一分钟,从未干枯,从未冻上过,从未合眼,从未休息。”
他的每一个比喻都比前一个更为强烈,他把他那个时代拿来分别和哥伦布、基督、摩西、亚当等时代相比较,因而累积了效果,达到了高潮。
所以,精妙的结尾既是收锁,又是高峰;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既铿锵有力,又余音袅袅;既别开生面,又来得自然。
5.借助动作结尾
这种方式不是很常用,但若加以巧用,效果也很不错。
1930年,鲁迅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做《绘画杂论》的演讲,指出喜欢“病态的女性”是一种畸形的审美观。讲到最后,他拿出一幅画着病态女人的月份牌,请听众“欣赏欣赏”,引得哄堂大笑,他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的演讲。
6.哲理升华性结尾
例如:李燕杰在做《德才学识与真善美》的演讲时,这么说道:“一个人没有强烈的希求成功的愿望而能取得成功,天下绝无此事,人间也绝无此理。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遇到障碍、遇到困难、遇到打击的时候,由于缺乏坚韧和毅力而后倒转,就造成了千万个放弃理想而失败者的墓碑,这是人生历史上一条沉痛的哲理。”
◎即兴演讲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即兴演讲通常是在演讲者事先未做准备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而作的临时发言。因此,即兴演讲在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逻辑性和口头表达的雄辩性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当然,成功的即兴演讲也能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如何做好即兴演讲,避免因措手不及而陷入难堪的境地呢?美国演讲专家理查德总结了一个即兴演讲的“四步曲”,这四步分别是:
1.用话语呼唤起听众的兴趣
理查德认为,即兴演讲不要平铺直叙地开始,如“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保障行人生命安全……”,应该这样开头:“在上星期四,特购的450具晶莹闪亮的棺材已运到了我们的城市……”理查德设计的这一开头语虽然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心理,但它无疑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它能激起听众的兴趣,使他们很想弄清事情的究竟,这也是即兴演讲成功的关键。
2.阐明必须听演讲者演讲的理由
理查德说,接下去你应向听众讲明为什么应当听你演讲。若谈交通安全问题,可这样讲:“不讲交通安全,那订购的450具棺材也许在等待着我,等待着你,等待着我们的亲人。”理查德主张的演讲内容既联系着“我”(演讲者),又联系着“你”(听讲者),还联系着场外与你我有关系的千千万万的人,这就使所有与会者不知不觉地成了他的“俘虏”,在心理上与他产生了共鸣。
3.用鲜活的例子加以说明
理查德指出,比如谈交通安全问题,你若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说明那些会使人们送命的潜在因素,远比只讲那些干巴巴的条文要好得多。事实上,演讲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口语,辅之以体态语。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和体态语在传达事例方面比传达条文更具有优势。特别是即兴演讲,我们更要注意在这方面扬长避短。
4.讲述解决方法
理查德要求演讲者注意的是,这一步一定要告诉听众,你谈了老半天是想让人家知道些什么,最好能讲得生动一点、具体一点、实际一点。从根本上说,告诉听众解决方法是演讲者的目的所在,如果演讲者忘记了这一步或者这一步处理不好,就会给听众留下无的放矢或不知所云的感觉。
)第四节 策略:不可不知的说话技巧
◎祸从口出,不如适度沉默
在现代社会,沟通在人际关系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自出生起,我们内心就有和他人谈话、沟通的欲望。但是,有些时候语言并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沉默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
比如,与别人发生争吵时,或者遭到别人的辱骂时,如果你针锋相对,用更恶毒的语言来攻击对方,这只会显示出你的粗俗和有失教养。相反,如果你选择沉默,就会给人留下温文尔雅的印象,所有舆论的支持也会转向你这边,而那个辱骂你的人就会自食恶果。所以说,沉默是一种最好的防卫方式,还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
沉默有时也可以成为职场的敲门砖。
某所大学甄选临床心理学教授,在初选阶段留下两名人选,进行最后的面试。其中一个是属于词锋锐利的人,对于考官的问题,都答得头头是道、有条不紊。而另一个对于考官的问题,只是择要而答,并且时常保持缄默。
出人意料的是,后者被采用了。也许大家会认为有点不可思议,其实这并不足为奇。因为心理咨询工作本身,就需要耐心地听患者倾诉,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最需要的是倾听的能力,而不是健谈。这位沉默寡言的应征者被录用的重要原因,正是考官认为后者了解沉默的效果,所以断定他更能胜任这份工作。
沉默是金,有些人以为沉默就是不开口、少说话。其实,这并不是说要你成天板着脸,冷冰冰地让人难以琢磨,而是适时适度运用沉默的力量。
在商场谈判时,适度沉默更是一把利剑。沉默可以让别人摸不透你的底,不知你要出什么样的“牌”,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有一个经营印刷业的老板,晚年萌发了退休的念头。他原来从美国购进了一批印刷机器,经过几年使用后,扣除磨损费应该还有250万美元的价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这批机器的时候,一定不能以低于250万的价格出让。有一个买主在谈判的时候,针对这台机器各种问题,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缺点和不足,这让印刷业的老板十分恼火。但是他在自己刚要发作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250万元的底价,于是又冷静了下来,一言不发,由着那个人继续滔滔不绝。结果到了最后,那人再没有说话的气力,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我看你这台机器我最多能够给你350万美元,再多的话我们可真是不要了。”于是,这个老板比原计划多赚了整整100万美元。
沉默是人们在交往中的一种无声状态,是个人思想与情绪的一种流露,是双方信息交流过程中一种潜意识交流的形式。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多言是浮躁的象征,那些口头慷慨的人,行动往往吝啬。保持适当的沉默,会让你的形象显得更加睿智,更加受欢迎。
◎赞美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良言一句三冬暖,没有人不喜欢听赞美的语言。对他人发自内心的赞美,既能使对方感到愉快,自己也会感到心境开朗。掌握了恰到好处地赞美他人的技巧,会让别人更加欣赏你,喜欢与你相处。所以,懂得赞美也是提升个人形象的好方法。就像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的:“你希望别人有某种优点,你就赞美那人拥有你希望的优点。”
甲乙两个猎人外出打猎,第一天各猎得两只野兔回家。甲的妻子见后,冷冷地说:“就打了两只啊?”丈夫在心里埋怨着。第二天他故意空手回家,让女人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乙遇到的情况恰好相反。他的妻子看见他带回两只野兔,欢天喜地说:“你竟然打到了两只?”乙听了心里高兴。“两只算什么!”他骄傲地回答女人。第二天,他打回来四只野兔。
赞美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添人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甚至使人创造出种种奇迹。所以说,最有力的鼓励是赞美。一个懂得经常赞美他人的人,也必定是个受欢迎的人。任何时候,赞美都要比单纯的命令和批评有效得多。
马斯是一个推销各种食品罐头的推销员,他此次的任务是要拿下本市最大商场的订单。于是,他找到了该商场的负责人罗伯特·托马斯经理。
见面后,马斯说:“经理先生,我有幸逛过你们商场很多次,作为本市最大的专业食品厂,我非常欣赏你们商场高雅的店堂布局,商场货柜上陈列的是国内外著名品牌的食品,窗明几净,工作人员都和蔼待客,百问不厌,看得出来,您为此花费了不少心血,可敬可佩!”
听了马斯的这一席恭维之后,托马斯经理不由得连声说:“谢谢!谢谢!做得还不够,还请多多指教,多多指教!”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当我们的赞美正合对方心意时,会加倍成就他们的自信。这正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有效方法,换句话说,能挠到对方痒处的赞美,作用是最大的。
赞美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某地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药店,店主洛克具有丰富的经营经验。当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人开了一家小药店。洛克十分不满这位新来的对手,到处向人宣扬小店开错药,毫无配方经验。小店主听了很气愤,想到法院去起诉。后来,一位律师劝小店主不妨先试试表示善意的方法。第二次,顾客们又向小店主述说洛克的攻击时,小店主说:“您一定是误会了。洛克是本地最好的药店主,他任何时候都乐意给急诊病人配药。他这种对病人的关心给我们大家树立了榜样。我们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之中,有足够的余地可供我们做生意,我是以洛克作为榜样的。”当洛克听到这些话后,找到自己年轻的对手,还向他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忠告。就这样,双方之间的怨恨消除了,而且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另外,赞美别人时一定要诚恳,只有态度诚恳,你的赞美才能显得自然,别人才会相信你的赞美。在别人眼里你的形象才是可信的,而不是一副溜须拍马、令人讨厌的样子。
◎巧用幽默营造轻松氛围
幽默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人的内在气质在语言上的外化。幽默是一种简洁而深邃的表达艺术,它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幽默风趣的谈吐能让一个人的形象迅速被人记住。
幽默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幽默的人必定具有过人的聪明和智慧。
幽默能够帮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与人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如果我们希望成为能克服障碍、具有乐观态度、赢得别人喜爱和信任的人,幽默就能帮助我们达到目标。
幽默能帮助我们打开沟通的大门。假如你去赴朋友乔迁新居的宴会,你拎着礼物向他祝贺时,也许会有点紧张,这时你可以运用幽默缓解心情。例如可向主人说:“王小姐邀请我来的时候,告诉我说‘你只消用手肘按门铃就得了。’我问她为什么非用手肘去按不可,她说‘你总不至于空手来吧,是吗?’”
运用好幽默力量,就相当于好的仪态举止,能使我们的社交活动游刃有余,不断取得成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幽默也要分对象和场合。否则如果乱用幽默,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自己显得滑稽可笑,有时还会伤害别人。
在芝加哥,有一个人一心想得到某俱乐部主席的位置。他在一次对俱乐部成员的演说中,表现过了头,在不到两小时的演说过程中,他至少说了50则笑话,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引人发笑的手势,听众们被逗得哈哈大笑。在他讲完最后一则笑话时,有人大叫:“再来一个!”
这位老兄也真的再来了一个,但是他没有当上俱乐部主席,他的票数排在候选人中的倒数第二。
当他闷闷不乐地走出俱乐部时,他问那位喊“再来一个”的听众:“你说我比他们差吗?”“不,一点也不差,”那人说,“你比他们有趣多了,你可以去当喜剧演员。”
有的人生来就缺少幽默细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那种开不起玩笑的人,对这种人最好不要使用幽默,否则可能会导致双方的难堪。
另外,在一些严肃的场合是不适宜运用幽默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美国前总统里根有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用,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将宣布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人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和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总之,幽默的内容应该高雅,语言必须纯洁、文雅。污言秽语不仅使语言环境中充满了难闻的“气味”,对听者来说也是一种侮辱,至少是一种不尊重;同时,也说明你情趣低俗,修养不高,因此也就破坏了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