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智人阶段,在印度尼西亚爪哇梭罗河上游昂栋附近发现了12个头骨。所有头骨的面部缺失,只有两个头骨(第6号和第11号)有完全的枕部。孔尼华于1937年参照中加里曼丹的达吉克人有打破颅底取食脑子的习俗,认为这12个梭罗人(也叫昂栋人)都是由于吃人的目的而被杀害的。
在欧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在德国发现的埃林斯多夫头骨和在南斯拉夫发现的克拉皮纳头骨,都被认为是为了吃人的目的而被他人用暴力打死的。法国的费拉西头骨的破裂痕迹被认为是被人打死后取食脑子的,但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滑坡而被掩埋受伤的等等。
新人或晚期智人化石中被认为由于暴力而造成的损伤有两个地点,即我国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和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更晚时代有关吃人风气的报道,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总括现有的资料,认为有吃人风气的根据是:(1)头骨的颅底部分破裂,认为是敲破颅底,取食脑子的;(2)纵裂的长骨,被认为是人工敲破取食骨髓的;(3)在“灶间”灰堆或废物堆中发现人骨破片,被认为是食用后遗留的;(4)火烧过的人骨,也被认为是吃人肉后遗留的。
这些被认为是吃人风气的根据,许多是不确实或不可靠的。头骨颅底部分的破裂可以是由于颅底结构上的弱点而造成的。颅底有许多供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孔道,骨质的厚薄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受压后易于破碎而解体。而头盖骨部分由于它的穹窿危癖衔恢拢饫吹难力均匀地分散到各部,因此可以经受较大的压力而不破碎;即使破碎,也是裂成较大而平扁的骨片,比较容易被保存下来。面骨部分也比较脆弱,容易破碎,因而在人类化石中也常缺损。至于肢骨,由于受到水流冲击或土石压力,易于折断,一般都很少能完整保存。长骨纵向裂开,也不一定是人工打破取食骨髓的。例如泥沙侵入断裂的长骨髓腔,由于潮湿膨胀而产生向外的压力,就可以使长骨发生纵裂。在“灶间”灰堆或废物堆发现的人骨破片或是被火烧过的人骨,也不一定是吃人后弃置的。骨骼是一种经久的良好的燃料,现代的少数民族中仍有用骨骼作燃料的。烧骨也可以是当时人类无意中弃置在火堆中的,也可以是由于埋葬地靠近生活处所而混入的。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见被认为是吃人风气的证据,许多是不可靠的,但并不排除其中少数是确实的。
吃人根源关于吃人风气产生的原因有各种说法。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是由于人的野蛮兽性。
近年来对于各种哺乳动物在自物状态下的习性的研究表明,在野生的正常状态下,同一个种内的动物,极少有因斗殴而致死的。只有在群体的数目远远超过其生活环境能够容纳的时候,才会发生斗殴致死的情形。对于灵长类的若干种类(如黑猩猩、大猩猩等)的野外观察,也表明群体之间和群体之内通常都是和平相处的。各猴群的关系,有些对邻近猴群侵入其占有的地区时,进行抵抗;有些则其生活地区可以互相重叠而和平相处。即使像狒狒那样最富有侵袭性的动物(它们的群体行为的研究是被用来作为早期人类的生活状态参照的),经过长期的野外观察,也没有见到互相捕食的行为。因此,吃人风气是由于人的野蛮兽性之说,不能从对现生灵长类习俗的研究中得到支持,不能认为人吃人是由于人从动物遗传来的野蛮兽性的表现。
有人认为吃人是作为食物的来源。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物种,不可能把同一物种的个体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而在长时间内不使这个物种绝灭的。就人类来说,怀孕的时间很长,每胎一般是一仔,产出后的生长时间相对地说是很长和缓慢的,因此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同类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而不遭到灭种的危险。
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发生人吃人的事,这是可能的,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发生吃人尸体的事。但是在现代民族中,没有任何已知的民族是经常吃人肉的。吃人风气一般都不是为着获取食物,而是为着某种礼俗信仰。
在现代民族中,吃人风气肯定是存在的。被吃的人总的来说,或抢先耍蚴欠竦牡腥耍或是为着某种信仰而献身的人,或是刚死的人(包括敌人和亲属)。
至于说吃人风气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人类是通过吃人风气而进化来的论点,则是与现有的科学事实完全不符的,没有多加评论的必要。吃人风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单从上述的化石证据还不能确定。从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早期的人科成员如南方古猿类以至其后的猿人,身体本身并没有锐利的武器如肉食类的犬牙,也没有硕大的身体;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简陋的木棒和石块。从单个的原始人来说,力量是薄弱的,他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互相协作,进行生产,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得以生存。原始人类受着自然的严峻压力,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寿命是相当短的。据研究,20个尼人中只有5%活到40岁以上,而40%死于11岁以前。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寿命就明显增大了。10.8%的人活到40岁以上,1%甚至活到50岁以上,死于11岁以前的孩童只有24.5%.魏敦瑞1939年提出了北京猿人寿命研究的报告。他说:在大约38个猿人中,有15个死于14岁以前,占39.5%;3个小于30岁,另3个可能在40~50岁之间,只有1个女性年龄可能在50岁甚至60岁。这说明原始人类大都死于较年轻的时期,很少有活得很老而不能再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而对原始人群来说,年龄较大的人有着较多的生产实践经验,是对群体生存有利的因素,似乎不会由于年龄老一些就被吃掉。周口店猿人洞里认为是被吃的对象的年龄也都不是老人,也表明在原始人中没有发生吃老人的风气。
原始人是不是吃敌人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中发生大的人群之间的集体屠杀的战争行为,从理论上说是不成立的。但这并不否定个人之间和小集团之间的矛盾,发生斗殴而受伤,甚至致命的情况。原始人是否吃已死的人根据现代民族中的情况,可能只是在食物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才有。
至于为着某种礼俗信仰而吃人,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某种信仰的产生是在人类发展中较晚的阶段,当人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有宗教信仰的产生。
在现代民族中,在狩猎和采集食物的部落中,没有吃人风气的记载。而在原始的种植食物的部落中,则常有吃人风气。这也表明这种风气的起源可能是在较晚的时期。根据上述的各方面的资料,吃人风气可能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起源的。
四、人类体质的新发展--早期智人
原始人类经过世世代代的劳动、生息和繁衍,在30万或20万年至5万、4万年期间,人的体质和生产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早期智人阶段。早期智人的代表是1856年发现于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我国境内的同类化石有马坝人(广东)、丁村人(山西)、河套人(内蒙古)、长阳人(湖北)等。
早期智人已能直立行走,但直立步态还不如现代人完善,膝部稍弯,不能完全伸直,手非常粗大。鼻部扁宽,眼眶圆而大,两眼间距相当大,上眼眶的眉骨还突出,但不像猿人显著,嘴虽然还有些向前伸,但比之猿人却已往后退缩了,脑容量平均达到1350毫升,但脑形及褶纹不及现代人发达。早期智人的体质已接近于现代人,但骨骼上(如腿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点,比现代人原始一些,所以又称之为“古人”.
古人时代是冰河到来的时期,古人有较长时间住在洞穴里,开始了相对的定居,并已能控制火。制造打制石器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类型也增多了,如供砍砸用的砍砸器,供打猎用的球形投掷器,裁割兽皮、制作衣服的刮削器及供钻、凿用的大型三棱尖状器。在古人遗址中发掘到大批鹿、象、野牛骨骼,证明古人的狩猎业也有了发展。
这一切说明,经过几十万年的劳动,人类的体质、智力和生产力都有了很大发展。
1.“病态的白痴”--尼人
早期智人中最早发现的是尼安德特人,因而过去曾把这一阶段的人类化石统称为尼人。现在,尼人主要是指在欧洲及其邻近地区发现的这种类型。
尼人化石1856年8月在德国迪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里,工人清除洞中的堆土时,发现了一个成年男性的颅顶骨和一些肢骨化石,后被叫做尼安德特人。这是尼人化石最早的发现。实际上,早在1848年在直布罗陀就发现了这种人类化石,但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864年才发表出来。以后在许多地点陆续有这种化石发现。
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尼人化石发现,其数量之多,仅次于南方古猿类。许多是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因为骨骼在洞穴中易于保存下来。尼人化石的年代最早的可达距今20万年左右,最晚的可到4万年左右。通常与莫斯特石器同时发现。其分布范围很广,西起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经中欧和东欧,到亚洲的伊朗北部,更往东到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南到巴勒斯坦,北到北纬53度线,地点数目在50个以上,骨骼化石包括男女老幼(婴儿)。许多地点不仅有头骨还有头后骨骼。至少有14个成年尼人头骨测定了脑量,从小于1300毫升到大过1700毫升,平均大约为1500毫升。
总的来说,尼人头骨较为平滑和圆隆,直立人所有的增强结构都减弱或消失了。头骨从后面看,其轮廓近乎圆形。颅骨壁的厚度从大多数直立人的平均10毫米变薄为7或8毫米。颅骨就其长度和宽度相对来说,较为平扁,属扁头型。但颅底的结构仍显示直立人的形态,还没有向现代人的方向转变。中空的乳突明显比现代人为大。
面部和上、下颌骨的尺寸没有减小,其面部(从眉脊向下到下齿列)向前突出的程度与直立人相似。欧洲尼人的一个特殊形态是其鼻部异常前突,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大的牙齿和上腭,决不能有像现代欧洲人那样狭窄的鼻腔,因而必须大大地扩大鼻腔,而鼻腔向后不能扩大,所以只有向前方扩展而突出。设想生活的尼人,其鼻梁可能像现今欧洲人那样高,像非洲人那样宽,鼻孔可能更朝向前方。
“进步尼人”与“典型尼人”
从本世纪初起,就有些人类学家提出尼人不是现代人的祖先,而是从比尼人更古老的人类(前智人或前尼人)演化来的,作为证据的是德国的斯坦海姆头骨和英国的斯旺斯库姆头骨等。
斯坦海姆头骨1933年发现于西德,标本有几乎完整的头盖骨和面骨,颅底缺失。但标本严重受损和扭曲,整个左侧向中线扭转,因而保留的惟一的一个第二前臼齿几乎位于颅骨的中线上。枕部较为圆隆,面部较小,面中部(鼻区及其上部)突出。眉脊与两侧眼眶的轮廓相一致,两侧端趋向变薄。上颌窦很大,伸展到面部两侧,但不到面中部,仍可见犬齿窝。其年代为距今20万~30万年。
斯旺斯库姆颅骨破片,是英国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最初是1935年发现的一块顶骨和一块枕骨,以后在1957年又发现了其余的顶骨部分。颅骨非常低和宽,枕部圆隆。其颅高在现代人变异范围的小的一端,而枕部宽则近于最高值,颅底的海绵骨质发达,项肌附着区大,这些都是较古老的性状。其年代为距今25万年。
斯坦海姆头骨和斯旺斯库姆头骨非常相似。两者的脑量都较小,后者的脑量估计为1250毫升;斯坦海姆头骨较小,其脑量可能更小。其他的共同点有:枕脊明显减弱,额部较为缩窄,顶骨两侧几乎在垂直位置,脑颅宽和颅底部宽大约相等。两者的年代也大致相等,大约为距今20多万年。
豪厄尔1957年提出这些化石年代比一般尼人为早,而其形态性状却比一般尼人更为进步,是现代人的祖先。叫做“进步尼人”或“前尼人”,把另外较晚的尼人叫做“典型尼人”
.
凶杀者的猿1981年美国的科学艺术家马德内斯复原的尼安德特人的形象,受到了人类学界的好评,认为具有科学上的正确性,纠正了长时期来被流行的成见和传统的教条所歪曲的尼人形象。
120多年以来,我们所知的尼人被描绘成迟钝的、弯腰曲背的笨伯,是明显的进化上的失败者。可是近年来这种形象被急剧地改变了。大多数古人类学家和在他们指导下的艺术家改善了尼人的形象。尼人不再是双腿弯曲、两眼呆呆地向前凝视的模样;而是腰干挺直,眼神贯注的神态,虽然他的面部和我们有所不同。
这种巨大的改变不只是由于新的科学成果,而且是由于观念上的改变,是过去20年来人们对于人类祖先的观念的巨大改变的一部分。早在尼人阶段以前,从猿分化出来的人类远祖曾被叫做“野蛮的凶杀者的猿”,有些人甚至认为现代人类中的暴行的根源就在于人类远古的凶残兽性。可是近年来又出现了另一极端,即认为我们的远祖是在完美地和平相处、团结互助的黄金时代中生活过来的,虽然它已消失在远古的历史过程中。
尼人的真实形象究竟是怎样的原始人的食人之风是艺术家们常常描绘的可怖情景,我国周口店的北京猿人便被认为是食人之风的始祖。现在看来这在科学上是缺乏根据的。现在已清楚知道,尼人照顾老人和残废人。例如一具尼人骨骼的一只手臂在肘部折断,一条腿是残废的,还可能一只眼是瞎的。可是其骨骼表明,这些损伤发生在其死亡很久之前。在这些年代里,必然得到他同伴的帮助和照顾。所以尼人并不像过去的权威们所假设的是残酷无情的愚鲁的人。他们为死者举行葬礼。埋葬时其亲人还用食物、工具等为死者随葬,有时还有花卉随葬。
这些新的理解的许多证据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索利斯基。本世纪50年代,他在伊拉克的沙尼达尔洞发现了尼人的骨骼,终于发现了以花卉随葬和长时期照顾残废人的证据。在更近的时期,美国国家博物馆的斯图瓦特和哈佛大学的特林考斯等的研究,都有助于把尼人的形象置于较健全的科学基础之上。
流行观点的逐渐转变大约开始于20多年以前,作为对阿德里1961年出版的《非洲人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