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冠心病对证自疗
12356100000062

第62章 肝胆病及心

(一)肝、胆病及心

验案1

张某,男,44岁。1964年7月10日初诊。

去年春季,怒后始病,左胸刺痛,固定不移,至夜尤甚,曾确诊为 冠心病。且胸闷气短,耳鸣耳聋,头晕目眩,左眼视物不清,右手指及大鱼际麻木,彻夜难眠,饮食欠佳,溲黄便秘,舌质紫黯,苔薄淡黄,脉弦细 而涩。

此为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肾阴暗耗,肝阳偏亢,且气失宣达,络脉瘀阻,血流不畅。治宜平肝滋阴,活血化瘀。

当归15g,白芍20g,生地黄25g,蒺藜15g,香附15g,郁金15g,菊花15g,枸杞子15g,青葙子15g,失笑散10g。6剂。水煎服。

7月19日二诊:药后左胸及右手症状减轻,视力有所改善,饮食二便如常,尚觉腿酸无力,寐少易醒,舌脉较前大有起色,原方出入。

当归15g,生地黄20g,川芎7.5g,石决明20g,白芍10g,郁金15g,桑寄生20g,鸡血藤20g,菊花15g,酸枣仁15g,青葙子10g,失笑散10g。10剂。水煎服。

8月7日三诊:疼痛续减,视力复常,夜寐亦可,腿觉有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更进10剂,诸症悉除。嘱服杞菊地黄丸合失笑散,以善其后。

按:《临证指南》云:“郁则气滞,久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本案如期,故拟平肝滋阴,活血化瘀之法。

医案出处:《孙允中临证实践录》

验案2

吕某,女,52岁。1985年4月14日诊。

患冠心病心绞痛3个月,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曾服用硝苯地平、双嘧达莫及活血化瘀中药,效果不显,就诊时仍有胸痛阵作,胸中憋闷,日发3~5次,每次持续33~50min,伴心烦易怒,多梦易醒,口苦目眩,带下黄稠秽臭,少腹压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属肝经湿热瘀阻心脉。治以泻肝清热,利湿化瘀。方用龙胆泻肝汤 加减。

龙胆12g,焦栀子10g,炒黄芩10g,柴胡12g,车前子9g,生地黄10g,泽泻10g,木通6g,当归6g,丹参20g,甘草6g。

服药5剂后,带下减少,胸痛明显减轻,便通眠安。继服5剂胸痛消失。

按:心主血脉,肝主藏血条达气机,明代《薛氏医案·求脏病》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强调肝气失调可致心病。如肝气郁结,气机失畅,气滞血凝,心脉亦阻,可致胸憋心痛,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和血,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加减常收复捷效。若气郁化火,湿热蕴结,亦可扰动心神,瘀滞心脉,治宜清肝泻火,解郁安神,可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加减;若郁热伤阴,肝血暗耗,心血亦失濡养,治宜补肝养血,清热安神,可用酸枣仁汤合补肝汤加减。

医案出处:《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冠心病专辑》—田乃康

验案3

患者王某,男,50岁。1982年诊。

患冠心病心绞痛2年,在当地治疗不愈。近1个月加重。诊时见:胸中窒闷,胸痛陈作,伴呕恶口苦,纳呆眠差,舌黯红,苔黄腻。

此胆热内扰,心脉失和,治以清化痰热,行血通脉,方用温胆汤加减。

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2g,枳壳10g,竹茹10g,瓜蒌15g,石菖蒲10g,郁金10g,丹参15g,甘草3g。

服药5剂后,胸闷胸痛减轻,仍感口苦心烦,上方加黄连6g,莲子心9g,服20余剂,心绞痛停止发作,诸症亦愈。

按:胆附于肝,偏居胁下,其脉布于胸胁,为气机之枢。胆寄相火,常宜清净。若生于清肃通降,则胆火上溯,夹痰热上扰心神,阻滞心脉,治宜利胆降逆,清化痰热,方用温胆汤加减。

医案出处:《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冠心病专辑》—田乃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