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健康长寿诀要
12359300000016

第16章

第十五章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

(节选《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本章论述了一切疾病的发生,起初都是由于外邪的侵袭或情志变化的内伤。指出,风雨伤人,病起于人体上部而向下部发展,清湿伤人,病起于人体下部而向上部发展,情志内伤则由内向外发展,这是病情发展的一般规律。

[内经诀要]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 解 读 ]

黄帝问岐伯:百病之初都是发生于风、雨、寒、暑、清、湿之外邪,或喜、怒的内伤。若不能控制喜怒之气,就会伤内脏,风雨之气会伤人的上部,清湿之气会伤人的下部,以上三种气所伤人的部位不同,该如何理解?岐伯说:这三种气的性质不同,有的起于阴,有的起于阳,听我说明其道理。如果不能控制喜怒就会内伤脏器,人的五脏属阴,所以脏器伤,则病起于阴;清湿之气是阴邪,人体下部属阴,所以,清湿之气容易乘虚侵袭人的下部,而病起于下;风雨之气为阳邪,人的上部属阳,所以,风雨之气容易乘虚侵袭人的上部,而病起于上。这是开始发病的三个部位。至于将病情放纵久延,则不可尽言。

黄帝说:我之所以说不清,才请教于你,愿彻底了解其道理。岐伯说:风雨寒热之邪气虽能伤人,但如果人体不虚弱,它也是不能独自伤人的。有的人突然遇到疾风暴雨的袭击而没有生病,就是因为他的身体不虚弱,如果身体虚弱,又受到虚邪,两虚相结,身体就要生病。如果人的气血充足,肌肉壮实,气候正常,这是两实相合,身体自然不会生病。所以,人中虚邪而生病与否,都要看天气、时令的情况和人体健康的程度,参合着虚与实,如果人体健壮,虽有虚邪,或人体较弱而气候正常,都不会生病,否则,甚至会形成大病。邪气侵袭到人体,按不同部位而定名,即分为风雨伤上,清湿伤下,喜怒伤中三部。

[内经诀要]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

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

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

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 解 读 ]

因此,邪气伤人从皮肤开始,当皮肤松弛时,腠理开疏,邪气就从毛发之孔侵入,并渐入深部。这时人就会感到身上簌簌发冷,毛发竖立,皮肤疼痛。

虚邪进入皮肤,如果不治,留而不去,就会传到络脉,这时,人就感到肌肉疼痛,如果时痛时息,说明邪气将要传入大的经脉。

如果邪气再不去除,就传入经脉,这时就有洒淅恶寒,惊悸不安出现。

如果邪气再不去除,就会传入输穴,这时六经之气就不能通于四肢,于是肢节疼痛,腰脊强硬。

如果邪气再不去除,就会进入脊里的伏冲脉,这时就会感到体重身痛。

如果邪气再不去除,就会传入肠胃,这时腹鸣、胀满,若寒多则肠鸣飧泄,食不消化,热多则大便溏泄如糜。

如果邪气还不去除,就会传于肠胃之外的膏膜之间,留著脉中,停留而不去,就结成积块。

邪气留著成积块的部位很多,或在孙络,或在络脉,或在经脉,或在输穴,或在伏冲之脉,或在膂筋,或在肠胃,或在募原②,连于腹内的韧带,总之,它的传变多端,不可尽言。